果冻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8%
果冻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8%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对果冻进行的质量监督抽查显示,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9.8%。
此次抽查对果冻的蛋白质、山梨酸、菌落总数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涉及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河南、云南、湖南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2家企业生产的56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包括:个别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个别产品含有的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等食品防腐剂、甜味剂不合格。
南宁市品中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万利来牌果味型乳酸酪果冻和昆明市官渡区小健哥食品厂生产的小健哥牌香蕉可吸冻被检出质量较差。
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监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
此外,质检总局食品安全专家提醒,在购买果冻时,尽量避免选购色彩太艳的果冻产品。由于果冻软滑,为避免儿童吸食入气管,学龄前儿童,食用凝胶型果冻,一定要在监护人的看管下食用。
不宜宝宝吃的7种食物
TOP1:果冻
果冻是由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专家提醒:幼儿应慎食果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一季度对水果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3%。这次抽样合格率虽然较高,但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次抽查分别在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的23家生产企业抽取了23种水果冻产品,21种合格。抽查的主要问题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过多食用添加剂超标的水果冻会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幼儿应谨慎食用水果冻,防止果冻噎住喉咙,造成窒息。
TOP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
中国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身高。
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临床营养中心副教授李时莲老师告诉记者:可乐原来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因为人在感冒时会出现头痛、乏力、流涕等现象,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它加进了一些非常比例的咖啡因,有利于康复。但后来可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料,平时作为一种液体的补充。
人们口渴时或者感到需要时就饮用,咖啡因就逐渐积累起来。尽管它里面咖啡因的含量很低,但儿童吃完这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骨骼就会变得很脆。
那么咖啡因是如何对儿童骨骼“痛下杀手”的呢 李教授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食物或者钙类营养品补充钙质,促进钙沉积在骨头上,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育。但是咖啡因有一种阻挠血液里的钙沉积到骨头上的作用,而且已经沉积到骨头上的钙遇到咖啡因还要脱钙,造成骨密度降低,时间长了儿童很容易发生骨折。”
“这只是一方面。”李时莲接着说,“另一方面,儿童处于一个小肌体向大肌体成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因阻碍了身高的发育。”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判断上,比如父母很高,但子女却不高,到了青春期身高还不如父母。这样的孩子很大比例从小就喝碳酸饮料。
TOP3:泡泡糖
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
TOP4:方便面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
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TOP5: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小儿健康。
当食品煮熟、装罐、排气、密封后,常常还要采用超高温消毒灭菌,这一来,还会导致食品营养的流失。
TOP6: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有人要问,米中含铅量并不高,为什么一“爆”含铅量就高了呢 其原因在于爆米花的工具上。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
铅对人体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TOP7: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合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甲醛超标多少不能住 如何预防甲醛超标
尽量少选择用胶合板、压模板等板材加工制成的地板、橱柜、家具。疾控中心曾对同一住户使用两种不同板材制作的家具进行监测,使用胶合板制成的家具甲醛超出国家标准10倍,而使用含胶量较少的实木板材家具低于国家标准。
过度装修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家居污染物超标。装修中尽管买的装修材料单品都是合格产品,但是由于在室内使用装修建材太多,过度装修,相互叠加就造成了总释放量超过正常值,从而形成家居装修污染。
很多人都注重装修主材的环保性,往往忽略了辅料也可能是装修污染的源头。特别是胶和底漆,即使选择环保涂料,基底处理也不能马虎。品牌底漆能保证整体效果,从环保角度考虑也绝对必要。
“家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专项调查”报告显示装修完工1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48.7%;装修完工3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64.1%;装修完工6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66.7%;装修完工1年内的住宅合格率72.2%.这意味着,通风放置时间越长,相对合格率较高。
如长青藤、铁树可吸收苯和有机物,吊兰、芦荟等可吸收甲醛。
市面上的黑装修经常打着低价的噱头招揽客户,消费者不仅被藏在家装套餐中的猫腻坑了钱财,还可能埋下重重的健康隐患。真正的健康家装是应该由高品质环保的材料、科学合理的空间设计及标准化的施工标准三者构成,缺一不可。
如何预防甲醛超标
1、尽量选择含胶量比较少的板材
尽量少选择用胶合板、压模板等板材加工制成的地板、橱柜、家具。疾控中心曾对同一住户使用两种不同板材制作的家具进行监测,使用胶合板制成的家具甲醛超出国家标准10倍,而使用含胶量较少的实木板材家具低于国家标准。
2、精简装修,少用涂料、黏合剂
过度装修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家居污染物超标。装修中尽管买的装修材料单品都是合格产品,但是由于在室内使用装修建材太多,过度装修,相互叠加就造成了总释放量超过正常值,从而形成家居装修污染。
3、挑选品质、健康的材料
很多人都注重装修主材的环保性,往往忽略了辅料也可能是装修污染的源头。特别是胶和底漆,即使选择环保涂料,基底处理也不能马虎。品牌底漆能保证整体效果,从环保角度考虑也绝对必要。
4、装修过程中和完工后,持续开窗通风
“家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专项调查”报告显示装修完工1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48.7%;装修完工3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64.1%;装修完工6个月内的住宅合格率66.7%;装修完工1年内的住宅合格率72.2%.这意味着,通风放置时间越长,相对合格率较高。
5、家中多摆放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的植物
如长青藤、铁树可吸收苯和有机物,吊兰、芦荟等可吸收甲醛。
6、选择专业的健康家装
市面上的黑装修经常打着低价的噱头招揽客户,消费者不仅被藏在家装套餐中的猫腻坑了钱财,还可能埋下重重的健康隐患。真正的健康家装是应该由高品质环保的材料、科学合理的空间设计及标准化的施工标准三者构成,缺一不可。
瑞士芝妮雅伏特加口酒被查不合格
4日,记者从成都市质监局获悉,该局与成都市工商局和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7月31日联合发布了7月成都市生产、流通环节生产经销的部分食品和进口食品质量抽查情况通报,共抽查了糕点(鲜点除外)、冷冻饮品、巧克力、三文鱼、酒等5大类产(商)品,食品质量总体情况良好。成都市质监局对成都市的糕点(鲜点除外)、冷冻饮品二类80家生产企业的110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主要检测了冷冻饮品的总固形物、总糖、亮蓝、柠檬黄总砷、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关键指标。结果合格109批次,合格率为99.1%(其中抽查糕点85批次,合格率达到100%;冷冻饮品25批次,合格24批次,合格率为96%)。
成都市工商局对成都市销售的巧克力进行了定向监督抽查,共监测30个批次,内在质量合格30个批次,合格率为100%。监测结果显示,巧克力整体质量良好,没有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巧克力的色素、菌落总数等特征性指标和砷、铅、微生物等卫生指标合格。
从抽查的结果看,标注生产日期为2008-3-29的成都美猴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布丁脆筒雪糕38g/只(组合型)标准要求总糖(以蔗糖计)≥14%,实测结果13%被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是配料环节蔗糖添加量不足。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受理进口食品报检10批次,合格9批次,合格率90%。报检号为510030108000519-B,瑞士生产的重量为1680升的芝妮雅伏特加口酒等,检测结果被判定为不合格。
乳胶漆有毒吗
乳胶漆是一种水性涂料。它们的漆膜性能比溶剂型涂料要好很多;而占溶剂型涂料一半有机溶剂在这里却被水代替了。有机溶剂的毒性问题,基本上被乳胶漆彻底解决了,所以乳胶漆基本无毒,应属绿色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乳胶漆都是百分之百的无毒无害,建议消费者尽量到重信誉的正规市场或专卖店去购买大品牌的乳胶漆,因为大品牌产品抽样合格率较高。相对毒性更小更安全。
劣质的乳胶漆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醛;二氯甲烷、氯仿、苯、甲苯等其它有机溶剂;铅、镉、铬、汞等重金属。而且,乳胶漆毕竟是由化学物质制作的,因此,不应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休息时要及时用肥皂水洗去或抹布擦去。但即使这些加入了有害物质的乳胶漆,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很小,只要注意涂刷后通风、在完全干燥后再入住,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消费者完全不必谈虎色变。
宝宝爱吃的七种危险食品
TOP1:果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一季度对水果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3%。这次抽样合格率虽然较高,但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次抽查分别在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的23家生产企业抽取了23种水果冻产品,21种合格。抽查的主要问题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过多食用添加剂超标的水果冻会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幼儿应谨慎食用水果冻,防止果冻噎住喉咙,造成窒息。
TOP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
中国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身高。
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临床营养中心副教授李时莲老师告诉记者:可乐原来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因为人在感冒时会出现头痛、乏力、流涕等现象,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它加进了一些非常比例的咖啡因,有利于康复。但后来可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料,平时作为一种液体的补充。
人们口渴时或者感到需要时就饮用,咖啡因就逐渐积累起来。尽管它里面咖啡因的含量很低,但儿童吃完这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骨骼就会变得很脆。
那么咖啡因是如何对儿童骨骼“痛下杀手”的呢 李教授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食物或者钙类营养品补充钙质,促进钙沉积在骨头上,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育。但是咖啡因有一种阻挠血液里的钙沉积到骨头上的作用,而且已经沉积到骨头上的钙遇到咖啡因还要脱钙,造成骨密度降低,时间长了儿童很容易发生骨折。”
“这只是一方面。”李时莲接着说,“另一方面,儿童处于一个小肌体向大肌体成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因阻碍了身高的发育。”李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判断上,比如父母很高,但子女却不高,到了青春期身高还不如父母。这样的孩子很大比例从小就喝碳酸饮料。
TOP3:泡泡糖
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
TOP4:方便面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
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每天早餐所食用的油条、油饼、面窝;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面包以及零食里的炸薯片、油炸饼干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所以深受许多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TOP5: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小儿健康。
当食品煮熟、装罐、排气、密封后,常常还要采用超高温消毒灭菌,这一来,还会导致食品营养的流失。
TOP6: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有人要问,米中含铅量并不高,为什么一“爆”含铅量就高了呢 其原因在于爆米花的工具上。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
铅对人体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TOP7: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合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牛肉丸竟是猪肉造
近日,安徽省质监局组织对全省牛羊肉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为97.5%。
监督抽查检测项目:牛肉制品中的牛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羊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项目。本次监督抽查共抽查牛羊肉制品样品40组,合格39组,1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为合肥燕洋食品有限公司,不合格原因为使用猪肉代替牛肉。
经现场检查,在该企业原料库中储存有猪肉,并在生产车间现场发现使用猪肉馅原料、牛肉外包皮生产“牛肉丸”的情况,目前该企业正由合肥市质监局实施查处。
关于农残蔬菜的知识你都了解么
1、韭菜、卷心菜和豇豆属于“农残高危菜”。
农残调研结果显示,韭菜是唯一一种四年都登上农残不合格榜单的蔬菜。李世东指出,韭菜合格率最低主要与其根部易受韭蛆侵害有关。除韭菜外,卷心菜也是一种“农残高危菜”,其农药残留主要因“灌心”施药所致。豇豆也要利用大量农药防治害虫,且施药期一般距离采摘期较近,这会导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还没等到农药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场上售卖,所以农残也较高。
2、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较高。瓜类、食用菌类比较让人放心。
杭州市余杭区农产品监测中心实验室历时一年,对44万份蔬菜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蔬菜品种不同,合格率也不同。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豇豆、刀豆)<茄果类(茄子)<绿叶蔬菜(芹菜、油麦菜)<芋薯根菜类(马铃薯)<葱蒜类(香葱)<瓜类(黄瓜、苦瓜)、食用菌类(平菇)。括号内的是农残检测超标的蔬菜。其中水生蔬菜、野生蔬菜、苗芽类蔬菜最令人放心,合格率为100%。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蔬菜产地有差异,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全国各地。
3、从月份来看,6月和8月蔬菜合格率最低,3月份最高。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全年蔬菜农残的超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月的蔬菜农残超标率最低,6月最高,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几乎类似。李世东指出,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如气候的变化、夏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等。
4、超市的蔬菜不一定比农贸市场的更安全。
2007年12月~2008年9月,一项对长沙市接近4万份蔬菜样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显示,来自22家农贸市场的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该课题组推测,超市的蔬菜主要来自于定点的蔬菜生产基地,讲究蔬菜外观品质,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家小规模自产蔬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很多蔬菜被检测出农残超标,但综合多项相关检测数据来看,全国蔬菜农残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比如上述提到的针对44万份蔬菜的检测合格率为99、91%。经过正确处理,大家完全可以吃上放心菜。
我国消毒产品不合格率为5%
2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对2015年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通报。在抽查的10820件消毒产品中,不合格541件,占5%;在抽检的221个第一类、第二类消毒产品中,无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有122个,占55.2%。该报告是在对天津、辽宁等8个省(市)进行督查并结合各地上报情况后形成的。
其实,哪怕是合格的消毒产品,最好也不要天天用,经常使用抗菌制品或消毒制品会促进抗药菌的产生,而且日用品中的抗菌成分三氯生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疾控中心研究发现,很多声称可以抗菌消毒的日用品中含有农药等化学药剂残留,其中三氯生是当前日用品中最常见的农药化学制剂。由于出色的杀菌作用,三氯生最早被应用于医院的抗菌麻醉药。当时的观点普遍认为,三氯生成分会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并逐渐消失,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不过,美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刷新了人们对三氯生危害的认识。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日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文章,报道称三氯生可以促进肝细胞癌(HCC)恶化。在长期喂养的小鼠中,用已知致癌化合物二乙基亚硝胺(DEN)使小鼠产生肿瘤后,三氯生可大大加速小鼠肝细胞癌的发展,被证实为肝脏肿瘤恶化促进剂。此外,三氯生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具有保护作用的好细菌。它还会被人体吸收,导致内分泌紊乱和抗生素耐药性增强。
使用温和香皂洗手就可以洗掉绝大多数的细菌,就连美国FDA也承认:用抗菌香皂或者抗菌洗手液洗手与用普通香皂洗手相比,对于预防细菌感染来讲,二者没有区别。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使用抗菌或消毒产品,它们不但不能预防疾病的产生,反而可能增加生病的机会。一旦出现细菌感染,很难治疗,因为感染的菌多数都是抗药菌。
有荨麻疹可以献血吗 荨麻疹好了能献血吗
能献血,但具体血浆是否符合要求,还需看血站检查结果。
我们知道了荨麻疹病期是不可以献血的,但病要是好了,身体没有不适症状出现的时候,是可以献血的,但除了荨麻疹的疑问以外,具体献血时能否符合要求,还需要医护工作人员在你的血检抽样合格后,决定你的血液能否用于临床使用,才会允许你献血。
黑加仑味碳酸饮料问题多
22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公布了今年第2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京产食品中,两种碳酸饮料和一种冷冻饮品为不合格产品。
本次监督抽查包括食品、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等30类产品。食品中包括啤酒、豆制品、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婴幼儿米粉、冷冻饮品和膨化食品7类。
被抽查的食品中,“最安全”的是啤酒类产品,大中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为100%,小型企业产品合格率为94.9%。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冷冻饮品,在抽查的224家企业生产的318种冷冻饮品中,有52种产品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为微生物指标超标以及产品超范围或超量使用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被抽查的豆制品中近一成为不合格产品,主要是因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重庆市南岸区亚松森食品厂生产的川妹子卤香豆干菌落总数超过标准限量近70倍。
被抽查的京产食品中,北京鑫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纯冰糖味棒冰大肠菌群超标,北京通达饮料厂生产的“同裕”黑加仑味碳酸饮料酵母超标,北京市身宝饮料厂生产的黑加仑味碳酸饮料菌落总数超标。
烤鱼片小心氟中毒
在休闲食品中,烤鱼片、鱿鱼丝等海鲜零食因其独特的口味、营养赢得了零食爱好者的喜爱。不过,在选购烤鱼片时,您不得不擦亮眼睛。
国家质检总局曾对小包装烤鱼片进行抽查发现,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6.0%,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略高为83.3%,而无生产能力的小型分包装企业产品问题最严重。烤鱼片首先容易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的问题。国家曾经抽查发现,部分产品菌落总数超出标准限定上限值的16倍,可能会引起腹泻等疾病。其次,亚硫酸盐含量超标。亚硫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有漂白的功效。如果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B族维生素也将惨遭破坏。此外,烤鱼片主要是由淡水鱼和海鱼两类加工做成的,海鱼虽营养丰富,但海鱼骨含氟量极高。有测定表明,其氟含量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如果每天摄取的氟超过4—6毫克,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可引起慢性氟中毒。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慢性氟中毒是一种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并波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会导致儿童形成氟斑牙,而成人则可能患上氟骨症。
那么,如何选择烤鱼片呢?专家提醒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购近期生产的产品。烤鱼片的保质期相对较短,尤其若存放在温度高的环境中易发生霉变;二是别一味求“白”。非常白的烤鱼片可能使用了漂白剂或添加了淀粉类物质。好的烤鱼片一般呈黄白色、微黄色;三是买袋装别买散装的。散装的烤鱼片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被细菌、灰尘等污染的机会也更大。即使是袋装的,开袋后也不宜放置过久。如果在食用时发现手感发黏,有异味的说明已变质不宜食用。
如何选购婴儿米粉
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婴幼儿米粉产品质量显示,合格率为58.3%,质量安全问题包括部分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部分产品不按照规定添加营养强化剂,甚至干脆不添加营养强化剂。因此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其质量。
选购时需仔细查看产品标识。看一看正常的商品应该有的标识是否齐全,婴儿产品特有的标志以及说明是否印在包装。
阅读产品的营养成分:看营养成分表中标明的营养成分是否齐全,含量是否合理。营养成分表中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部分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磷,其他被添加的营养物质也要标明。
看产品的色泽和气味:质量好的米粉应是大米的白色,均匀一致。有米粉的香味,无其他气味,如香精味等。
学会鉴别优劣食用植物油
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1日公布了2007年第一季度对省内13类产品质量的抽样调查结果,其中食用植物油的合格率为90%,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醒消费者学会鉴别优劣食用植物油。
据副局长支建华介绍,食用植物油是以大豆、菜籽、花生、葵花子等植物油原料制取的原油,经过压榨或者浸出的方法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制品。此次共抽查吉林省10户企业生产的10个批次的大豆油、葵花油等食用植物油产品,合格9个批次。不合格的1个批次产品主要问题是酸值和过氧化值超标,食用后可能导致感染性食物中毒。
支建华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植物油时应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注意生产企业是否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QS标识)以及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同时观察有无明显沉淀和异味。
“消费者要学会鉴别优劣食用植物油。”支建华解释,花生油掺假后透明度会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油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当食用植物油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黑色,放入透明杯中放置两天后再观察,会出现云状悬浮物;掺入桐油的食用油,食后轻者中毒、重者死亡,检查时多用化学方法,取5滴油放于试管中,加浓硫酸5滴,用60度温水,加热15分钟,如出现云雾状或块状可判断有桐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