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咳嗽如何快速止咳 按压肺俞、俞府穴止咳
半夜咳嗽如何快速止咳 按压肺俞、俞府穴止咳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夜间快速止咳的方法 最安全的夜间止咳方法:穴位按摩
在夜间咳嗽时,如果没有现成药物或者不清楚如何用药时,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来止咳,既快速,又安全。
1.按压咳喘穴
位置:咳喘穴位于手掌内面的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的交叉处。
方法:用右手拇指侧面按压咳喘穴,以穴位有酸痛胀感为好,成人在可忍受情况下稍微用力,小儿则不宜用力过大。先按压穴位不动,5分钟后改为点压,一松一压为一次,3分钟后再保持按压状态,如此重复。
功效: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
2.按揉三间穴
位置: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笫二掌指关节后,笫二掌骨小头上方处即为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五行属木。
方法:甪大拇指指腹按揉三间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揉100-200次。
功效:治热邪壅滞、气机不畅的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等。
3.按揉太渊穴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在半夜咳嗽时,按揉太渊穴是非常方便省事又管用的。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揉可以提升中气,使肺部呼吸功能加强,降低气道阻力,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4.按揉鱼际穴
位置:鱼际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鱼际穴为肺经荥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按揉可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
1.揉、推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2.按压肺俞、俞府穴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3.按压中府、肩井穴
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方法:在2分钟内,先用右手拇指,再用左手拇指分别按压中府、肩井穴30-60次,按压到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中府穴为肺经募穴,按揉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补气健脾的作用。肩井穴属于胆经,按揉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二者配伍可治疗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胀满,胸中痛,胸中烦热,伤寒,鼻流浊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4.按压天突穴
位置: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方法:在一分钟内,用右手食指按压天突穴50次左右,用力宜轻柔。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按压具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的功,可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等症。
咳嗽拔罐拔哪个位置
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按摩该穴位有清热理气,解表宣肺之功效,主治咳嗽,胸满喘逆,头项强痛,盗汗,自汗,肺痿,喉痹,呕吐等病症。配伍中府按摩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中府穴为肺经之募穴,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按摩刺激中府穴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病症。
尺泽穴为肺经之合穴,主治肺热引起的各种疾患,按摩刺激尺泽穴有清肺泻火,调理肠俯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炎,肺结核等病症。尺泽配肺俞按摩,可降气,止咳,平喘。
俞府的定位在哪里
俞府的准确位置
俞府穴属足少阴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上胸部位,人体正面中线左右三寸宽处,锁骨正下方。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连线的中点处。
2.仰卧位,先取云门,云门与前正中线的内1/3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俞府主治疾病
俞府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经之气由此入胸腔,适当刺激本穴可益气补虚,止咳平喘,和胃降逆,对支气管炎,肺充血,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咳嗽,胸中痛,久喘,呕吐,不嗜食,呼吸困难等病症有良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临床上常配伍天突,肺俞,鱼际穴,治疗咳嗽,咽喉肿痛;配足三里,合谷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俞府保健按摩手法
1.正坐或仰卧,举起双手,用大拇指的指尖垂直揉按胸前两侧,锁骨下穴位,有酸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穴位各揉按3-5分钟,或者两侧穴位同时揉按。
2.用身体对侧的手五指并拢,左右各按摩俞府穴2分钟,先左后右。
快速止咳穴位 肺俞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做法:拇指指腹用中等力量按压肺俞穴,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压1~2分钟。
吹空调咳嗽流清鼻涕要怎么办
食疗缓解咳嗽流鼻涕
一、冰糖蒸橙子
用料:等大小的橙子1个,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橙子洗净,切成6-8瓣,装碗,撒上适量冰糖。
2、将橙子放入蒸锅中,隔水蒸半小时左右。
3、端出,放至温热,连皮一起食用。
功效:生津止渴,开胃下气、化痰止咳,适用于冬天咳嗽有痰,食欲不振。
二、川贝雪梨盅
用料:雪梨1个,冰糖25克,川贝少许。
做法:
1、雪梨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成一个梨盅。川贝砸碎。
2、梨盅里放入砸碎的川贝和冰糖,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
3、将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润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可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三、蜜蒸萝卜
用料:鲜萝卜500g,蜂蜜60g。
做法:
1、将萝卜洗净削去皮,挖空萝卜中心,将蜂蜜倒在萝卜中,放入碗中。
2、将装有萝卜的碗放入蒸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萝卜中富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四、葱白萝卜汤
用料:萝卜500g,葱白6根,生姜15g。
做法:
1、先将萝卜洗净、切块。葱白切段,生姜切丝。
2、用3碗水将萝卜煮熟,再放入葱白和姜。
3、煮15分钟左右,成一碗汤,连渣一起食用。
功效:发汗解表,通阳利尿、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用于风寒咳嗽、痰多、伴畏寒、头痛、鼻塞等症。
五、罗汉果罗卜煲猪肺
用料:罗汉果1只,白罗卜250克,猪肺50克。
做法:
1、将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状,挤去泡沫备用。
2、将罗卜切成小块状,加入猪肺、罗汉果、水、生姜两片同煮。
3、煲煮30分钟左右,加入盐和少许料酒即可食用,吃肺喝汤。
功效:清肺润肺、补肺止咳、润肠化痰。适用于冬季咳嗽痰多、大便秘结、咽喉不畅的患者。
六、百合大枣甘草粥
材料:百合15克,大枣5粒,甘草5克、橘络、冰糖、大米适量。
做法:把百合、大枣、甘草、橘络放在大米里加水一起煮成粥,煮到八分熟时加入冰糖。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安神,主治冬季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
按摩缓解咳嗽流鼻涕
一、按揉太渊穴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在半夜咳嗽时,按揉太渊穴是非常方便省事又管用的。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揉可以提升中气,使肺部呼吸功能加强,降低气道阻力,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二、揉、推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则用双手拇指腹自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三、按压肺俞、俞府穴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按压中府、肩井穴
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方法:在2分钟内,先用右手拇指,再用左手拇指分别按压中府、肩井穴30-60次,按压到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被按摩者宜仰卧或坐位。
功效:中府穴为肺经募穴,按揉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补气健脾的作用。肩井穴属于胆经,按揉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二者配伍可治疗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胀满,胸中痛,胸中烦热,伤寒,鼻流浊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四、按摩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
方法:用两手指旋转轻柔按摩60次,至鼻内有通气的感觉为宜。。按摩时,点、按、揉相结合,手法轻重适当,切忌用力过重、过猛。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4—6个月便可见效。
功效:由感冒引起的流鼻涕也可以用此法缓解。另外,用热毛巾敷一下鼻子,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初步缓解症状后,再继续按摩迎香穴效果更好。
药物缓解咳嗽流鼻涕
如果咳嗽流鼻涕的症状比较严重,或者采取上述方法2-3天内不见好转,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感冒药,也可以选择一些甘草、川贝制成的中成药,副作用较小。
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 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怎么办
虽然说许多外部原因如空气寒冷、睡眠姿势、饮食不当等会诱发咳嗽,但这也说明咳嗽者本身是患有如支气管炎、咽喉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的,因此出现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的情况时,还是要积极看医生,治疗疾病。
许多人可能在经过西医治疗后发现仍然存在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的情况,那么建议找专门的中医进行调理,因为气血亏虚、体质阴虚、肺经不通的人群都可能在夜间肺经运行时出现咳嗽症状。
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卧室的空气清新,在一些环境较好的地区,夜间可以将窗户半开或者开一条缝,保持空气流通。而对于一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者花粉过敏者,建议在卧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
夜间咳嗽白天不咳嗽的人群多是肺不太好,而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强肺部功能,还能够增强身体体抗力,减少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几率。
1.按压咳喘穴
位置:咳喘穴位于手掌内面的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的交叉处。
方法:用右手拇指侧面按压咳喘穴,以穴位有酸痛胀感为好,成人在可忍受情况下稍微用力,小儿则不宜用力过大。先按压穴位不动,5分钟后改为点压,一松一压为一次,3分钟后再保持按压状态,如此重复。
功效:主治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
2.按揉三间穴
位置: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笫二掌指关节后,笫二掌骨小头上方处即为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五行属木。
方法:甪大拇指指腹按揉三间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揉100-200次。
功效:治热邪壅滞、气机不畅的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等。
3.按揉太渊穴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在半夜咳嗽时,按揉太渊穴是非常方便省事又管用的。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揉可以提升中气,使肺部呼吸功能加强,降低气道阻力,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4.按揉鱼际穴
位置:鱼际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鱼际穴为肺经荥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按揉可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
5.揉、推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6.按压肺俞、俞府穴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7.按压中府、肩井穴
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方法:在2分钟内,先用右手拇指,再用左手拇指分别按压中府、肩井穴30-60次,按压到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中府穴为肺经募穴,按揉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补气健脾的作用。肩井穴属于胆经,按揉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二者配伍可治疗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胀满,胸中痛,胸中烦热,伤寒,鼻流浊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8.按压天突穴
位置: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
方法:在一分钟内,用右手食指按压天突穴50次左右,用力宜轻柔。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按压具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的功,可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等症。
云门的准确位置是在哪里
云门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胸前臂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以手叉腰,锁骨外端下方出现的三角窝的中点处。
2.在胸前臂的外上方,锁骨下缘,距前正中线6寸处。
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本穴为手太阴脉气所发,具有通经行气,肃肺止咳,清肺理气,泻四肢热,疏经活络,平喘之功。
主治病证:
1、肺气失宣或壅滞之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诸症。
2、经络不通之肩臂痛诸症。
常用配伍
云门+俞府:云门为手太阴肺经腧穴,有肃肺止咳,通经行气之功;俞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有下气平喘,理气消胀,活络止痛之功。云门突出一个“宣”字,俞府侧重一个降字,二者配伍,一肺一肾,一宣一降。宣降合法,金水相生,止咳平喘之功益彰,主要用于治疗喘息,急慢性咳嗽诸症。
操作法:
俞府:正坐或仰卧,于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锁骨下缘处取穴,斜刺0.5-0.8寸。
云门:正坐位,用手叉腰,当锁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窝中点处,斜刺0.5-1寸。
咳嗽气喘有什么小妙招可以缓解
材料:萝卜1个、猪肺1个、杏仁15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或块,猪肺处理干净后切块,杏仁过水漂洗,然后共炖汤煮1小时即可,吃时应吃肉喝汤止咳效果更好。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作用。
注意事项:本饮以秋冬咳嗽,略见有痰者适宜,对支气管哮喘或痉挛性支气管炎,则药力不及,但可作辅助治疗用。
用料: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1具(约250克)。
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人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
功效主治:猪肺味甘、性平,有补肺润燥作用。南杏味甘、性平,为宣肺润燥,止咳平喘的常用药。桑白皮性味甘寒,泻肺平喘。本汤润肺止咳。治疗肺燥干咳,口干鼻燥,少痰或无痰。
材料:丝瓜花10g,蜂蜜15g。
做法: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盅内,加开水冲泡,然后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趁热饮用,每日三次。
功效: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冬季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按摩缓解咳嗽流鼻涕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在半夜咳嗽时,按揉太渊穴是非常方便省事又管用的。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按揉可以提升中气,使肺部呼吸功能加强,降低气道阻力,可以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位置:鱼际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打圈,按揉50-10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鱼际穴为肺经荥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按揉可治疗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用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则用双手拇指腹自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可独自操作完成。
功效:膻中穴属任脉,揉、推膻中穴具有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方法:在三分钟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肺俞穴、俞府穴30-60次。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
功效:肺俞穴属膀胱经,按压可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俞府穴属肾经,按压可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等症。二者配伍,可治疗气喘、咳嗽、咽痛。
位置: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方法:在2分钟内,先用右手拇指,再用左手拇指分别按压中府、肩井穴30-60次,按压到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可独自操作完成,也可由伴侣家人操作完成,被按摩者宜仰卧或坐位。
功效:中府穴为肺经募穴,按揉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补气健脾的作用。肩井穴属于胆经,按揉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二者配伍可治疗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胀满,胸中痛,胸中烦热,伤寒,鼻流浊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小孩便秘刮痧刮哪里 孩子咳嗽能刮痧吗
孩子咳嗽是可以刮痧的。
刮痧疗法是集穴位刺激,局部按摩,药物外治于一体,通过刮拭局部体表,达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目的。其平喘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刺激作用
通过对局部皮表的直接刮拭,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速,从而使阳气流行,血运顺畅,营卫调和,达到止咳平喘作用。
2.药物介质的药理作用
刮痧疗法可采用平喘中药制成的药物介质,通过皮肤穴位的吸收,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较明显的缓解解痉,止咳平喘作用。
3.肌肤溢邪排毒作用
通过对人体皮肤进行刮拭,可使局部腠理开泄,郁滞肌表的风,寒,湿,热,痰,瘀等邪读以及内生郁积在经络气血之邪毒从皮腠排泄于外,从而起到排毒抗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1.急性咳嗽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放痧穴:肺俞,太冲,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太冲,肺俞可放痧。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肺俞,中府相配可调补肺气,止咳化痰;风门主上气咳喘;膻中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太冲可泄肝火止咳;身柱配肺俞可清热宣肺,治疗咳嗽喘疾。
2.慢性咳嗽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肾俞。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的风门,肺俞,身柱,肾俞,最后刮胸部中府,膻中。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肺俞与中府相配调补肺气,止咳化痰;风门主上气咳喘;膻中理气化痰,止咳平喘;身柱配肺俞可清热宣肺,治疗咳喘。肾俞治咳喘少气。
半夜一直咳嗽不停怎么办 第3招:按摩止咳
当半夜一直咳嗽不停,我们身边又没有药物时,最安全方便有效的止咳方法,要数按摩止咳了,按摩能够有效的疏通身体穴位,通过揉、压、按的方式,帮助患者血液流通,达到止咳目的。具体操作穴位方法如下所示:
有效穴位:迎香,百会,囟会,百劳等穴,以及气管,肾上腺等耳穴。
按摩方法:1.按揉百会,百劳各50-100次,按揉迎香,囟会各30-50次,力度适中;2.棒推气管,肾上腺,内伤咳嗽积压推3分钟,频率每分钟90次,力度以轻柔缓和为宜;外感咳嗽积压推五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宜。
有效穴位:太渊,鱼际,少商,合谷等。
按摩手法:点揉渊,鱼际,少商,合谷等穴各30-5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甲状旁结,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结,扁桃体,脾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结,扁桃体反射区每个区按30-50次。
有效穴位:涌泉,解溪,然谷,太溪等穴位。
按摩手法:单指扣拳,点按涌泉,解溪,然谷,太溪等穴各50-10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甲状旁腺,喉及气管,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结,扁桃体,脾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喉及器官,肺及支气管,上身淋巴结,扁桃体反射区每个区按50-100次。
有效穴位:天突,膻中,中府,中脘,气海,关元,肺俞,大肠俞等穴位。
按摩手法:按揉天突,膻中,中府,气海,关元,肺俞,大肠俞各穴位50-100次;用手掌掌面顺时针抚摩中脘穴100-200次。
风池穴:以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2-3次,力度适中。
肺俞穴: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肺俞穴1-2分钟,力度适中。
中府穴:用拇指指腹按揉中府穴,时间1-2分钟。
膻中穴:用拇指指腹按揉膻中穴,时间为1-2分钟,力度适中。
点揉合谷穴:用拇指指腹点揉合谷穴1-2分钟。
刮擦少商穴:将食指弯曲,以食指中节侧面刮擦患儿的少商穴1-2分钟。
按摩功效:咳嗽病在肺,按俞募配穴法取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宣肺化痰;风池疏风解表祛邪;膻中宽胸理气止咳,合谷解表清热祛风,少商善清泻肺火,驱邪外出,可以治疗外感风热的咳嗽,咽喉肿痛,发热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