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病的发生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为了患者能够了解,请仔细阅读以下的内容,相信对患者会有一些帮助。容易引起的并发症,如果了解了的话,可以及时预防,并且极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然,也请患者仔细阅读,以便患者可以及时的做好预防。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脑综合征
多发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老年病人还会发生脑血管意外,又称心脑卒中,在治疗时仍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为重点。
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
人们对心肌梗死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但是对具体造成的伤害,却是知道的模棱两可。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1、心功能不全: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2、心律失常: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3、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的危害还包括急性心包炎。即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4、心源性休克: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上面就是介绍的心肌梗死的危害,大家一定要足够重视起来,不要粗心大意了。这种病对身体的摧残是巨大的,我们尽量能在早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预防疾病并不是只是从口头上喊就有用的,我们应该付出实际行动来证明。
心包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早期发生的心包炎
GISSI 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溶栓治疗使心包炎发生率由12%降至6.7%,治疗开始越早,心包炎发生率越低。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干性心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心包积液则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的出现亦表明梗死面积较大。有几个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为自限性,不会发展为心包填塞,但Figueras 报道l473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92 例合并中等量心包积液(>10mm),其中的60 例出现心包填塞,38 例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而死亡。多变量分析表明,早期少量心包积液和年龄大于60 岁为晚期中等量积液和心包填塞的独立预测因子。据报道,个别病例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发展成心包缩窄。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者住院病死率并不高于无此并发症者,但长期预后可能较差。Widimsky 报道一组随访3 年的资料,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心力衰竭和病死率为49%,无心包炎者为16%(P≤0.01),单独病死率前者偏高(15%∶8%),但无显着性差异。
2.Dressler 综合征
通常于心肌梗死1 周至半个月后发生,发病率1%~3%。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有关,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者更易发生。Dressler 综合征罕有发生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者,个别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次。
3.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
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是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50%发生往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可突然发生昏迷、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绝大多数抢救难以成功,预后极差,占心肌梗死死亡者的5%~10%,患者多为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为透壁性,缺乏侧支循环。使用类固醇激素、不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高血压未控制、过早的体力劳动和应用抗凝剂等都是可能的诱因。少数患者破裂口很小,形成假性室壁瘤,此类患者及早手术,存活率可达48.5%,若延迟手术,假性室壁瘤可进一步扩张破裂,血液进入心包腔,造成心脏压塞和死亡。
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并症。一般在心肌梗死后一周内出现,老年人和高血压袭击梗死患者的发生几率较多。心脏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又可以分为亚急性破裂和慢性破裂,病人可以存活数日。
心肌梗死并发症 肺部感染
多见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因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所致。
对上述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有一定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与医务人员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心包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心包炎分为早期发生的心包炎、Dressler综合征和心室游离壁破裂所致叁个类型:
1.早期发生的心包炎
GISSI 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溶栓治疗使心包炎发生率由12%降至6.7%,治疗开始越早,心包炎发生率越低。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干性心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心包积液则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的出现亦表明梗死面积较大。有几个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为自限性,不会发展为心包填塞,但Figueras 报道l473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92 例合并中等量心包积液(>10mm),其中的60 例出现心包填塞,38 例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而死亡。多变量分析表明,早期少量心包积液和年龄大于60 岁为晚期中等量积液和心包填塞的独立预测因子。据报道,个别病例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发展成心包缩窄。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者住院病死率并不高于无此并发症者,但长期预后可能较差。Widimsky 报道一组随访3 年的资料,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心力衰竭和病死率为49%,无心包炎者为16%(P≤0.01),单独病死率前者偏高(15%∶8%),但无显着性差异。
2.Dressler 综合征
通常于心肌梗死1 周至半个月后发生,发病率1%~3%。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有关,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者更易发生。Dressler 综合征罕有发生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者,个别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次。
3.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
心室游离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是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50%发生往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患者可突然发生昏迷、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绝大多数抢救难以成功,预后极差,占心肌梗死死亡者的5%~10%,患者多为老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为透壁性,缺乏侧支循环。使用类固醇激素、不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高血压未控制、过早的体力劳动和应用抗凝剂等都是可能的诱因。少数患者破裂口很小,形成假性室壁瘤,此类患者及早手术,存活率可达48.5%,若延迟手术,假性室壁瘤可进一步扩张破裂,血液进入心包腔,造成心脏压塞和死亡。
心肌梗死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的肩关节、腕关节和手肿胀、疼痛、手部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一组临床表现。一般认为,与心绞痛向肩部放射引起的肩关节反射性痉挛、急性心肌梗死后活动受限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时期,应适当进行上肢活动和局部理疗等,以防或减少心梗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