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药水的潜在致癌作用
紫药水的潜在致癌作用
美国毒理学家通过对大鼠、小鼠进行的动物试验发现,甲紫是一种剂量相关的致癌物质,可导致啮齿类动物出现肝癌、某种腺瘤和肉瘤,体外细胞试验也证实甲紫可致突变和染色体断裂。但是,动物试验的结果是建立在长期口服摄入甲紫的基础上的,时间长达1~2年。如果正常的皮肤外用,剂量很低,甲紫也很难进入人体。因此,在欧美国家,甲紫严禁掺入动物饲料(甲紫有控制肠道寄生虫作用),不可内服,但并不完全禁止皮肤科外用。
目前在我国尚无甲紫致癌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国际也无此类病例报道。虽然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很少使用甲紫溶液,但是在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药品目录中,甲紫溶液仍然作为外用消毒剂存在。
在使用时,为了避免机体摄入甲紫溶液,应避免长期、大剂量和大面积使用。
孩子擦伤怎么处理 皮肤擦伤处理的常见误区
红药水含有汞离子,对于汞过敏的人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红药水使用过多还可能导致汞中毒等问题。此外,紫药水有一定潜在的致癌性,同时还会因伤口结痂过快而影响较深伤口的愈合。
擦伤后可供选择的药水有,酒精、双氧水、碘酒、碘伏。但综合考虑到刺激性、色素沉着等问题,对于较表浅的擦伤,碘伏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在孩子擦伤皮肤后都习惯的给孩子涂抹一些盐、面粉、牙膏或者酱油等,认为可以消炎止痛。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并不能起到止血、杀菌的作用,反而会刺激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污染,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
纯牛奶过期三天可以喝吗 牛奶的功效作用
1、牛奶对人体有镇静安神作用。人吃过牛奶后会感到有一种镇定感,故晚间临睡前喝一杯牛奶后会起到安神促眠作用。
2、牛奶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痊愈。牛奶还有抗胃癌功能。
3、牛奶及发酵酸牛奶能减少癌变。在致癌物质中有85%是变异原性机制,所以,常喝牛奶或酸奶有防癌作用。
蜂胶有什么作用 抗癌作用
蜂胶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抗突变、抗氧化、抗辐射、抗病原维生素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功效,食用能提高机体对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可阻碍和抑制致癌物质或潜在致癌物质的产生。
纯净水安全受质疑多种水含潜在致癌物
我们每天都是要喝水的,喝纯净水的次数自然也不会少。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在官方网站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18种饮用水产品质量不过关上黑榜,哈药“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景友”鄂尔多斯天然沙漠水被检出潜在致癌物溴酸盐超标。
此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等211家企业生产的220种瓶(桶)装饮用水产品,包括186种瓶装饮用水和34种桶装饮用水,结果发现有18种产品不符合标准,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溴酸盐、电导率、界限指标(锶含量)、游离氯等多个项目。
记者查询到,溴酸盐在国际上被认定为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产品。我国新版矿泉水标准中,对溴酸盐含量都有严格限量规定。
同时,来自重庆的“雨露”饮用纯净水(610ml/瓶)游离氯(余氯)不合格,而如果余氯超过一定的含量,饮用后对人体有害。
给新生儿脐带消毒可以用紫药水吗
不可使用紫药水消毒
紫药水是一种消毒防腐药,也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但如果新生儿的脐带不小心出现化脓,使用紫药水不仅起不到消毒作用,反而会在伤口表面形成保护膜使脓液流不出来,从而向深部扩散加重感染。因此我们不推荐使用紫药水为新生儿的脐带消毒。
新生儿肚脐消毒用酒精还是碘伏 新生儿肚脐可以用紫药水吗
新生儿肚脐不能用紫药水消毒。
1、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所以还是建议使用酒精给宝宝的肚脐消毒篇。
2、紫药水使用不当时可出现毒副作用,小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怒、哭闹、夜寐不宁、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或皮疹等。
致癌物质怎么分类
广义分类
按其来源分为三大类:天然致癌物质,在原料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致癌物质及人工合成的致癌物质。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引发剂(或称始发剂)和促发剂。两者兼是者称为完全致癌物,仅有引发作用者称为不完全致癌物。有些既非引发剂也非促发剂,且本身并不致癌,但能增强引发剂和促发剂的作用,称为助致癌物。按其作用分为确证致癌物、怀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作用方式又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之别。
目前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约1100种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属机构资料,经鉴定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有140多种,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有21种,还有18种被怀疑对人有致癌作用。据估计,人类癌症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质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致突变物质能引起癌症,同时许多致癌物亦可致突变,两者关系密切。
国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将致癌物质分为四大类:
一类: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如黄麴毒素、砒霜、石棉、六价铬、二恶英、甲醛、酒精饮料、烟草、槟榔以及加工肉类(2015年11月新增)。
二类A: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如丙烯酰胺、无机铅化合物、氯霉素等。
二类B: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用以归类相比二类A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比如氯仿、DDT、敌敌畏、萘卫生球、镍金属、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三类: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如苯胺、苏丹红、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盐、安定、氧化铁、有机铅化合物、静电磁场、三聚氰胺、汞与其无机化合物等。
四类: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如己内酰胺。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IARC(2002)对已有资料报告的878种化学物根据其对人的致癌危险分成4类。
1类:对人致癌,87种。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①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②有剂量反应关系;③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支持。
2A类:对人很可能致癌,63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2B类:对人可能致癌,234种。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3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仅1种。
按活化的需要把致癌物区分为:①不需活化的,称为直接致癌物;②需活化的,称为前致癌物或间接致癌物。其活性代谢物为终致癌物。
按是否具有诱变性由于致癌的体细胞突变和非突变作用两大学说的确立,人们把致癌物分成两大类:①诱变性致癌物,又称之为遗传毒性致癌物;②非诱变性致癌物,或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也有人称为DNA活性外或基因外致癌物。
这里所谓的DNA活性外致癌就不包括以DNA为靶的诱变机制。现已知道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有遗传学改变,这些改变有时难以区分是致癌的原因还是发癌的结果。IARC(1983)早就指出,按致癌机制对化学致癌物进行分类,不可能详尽无遗和准确无误。
有些化学物质本身并不致癌,但在致癌物之前或同时应用可显著增强癌症的发生,即可促进致癌的过程,这类物质称为助癌物。
孩子擦伤破皮了怎么办
止血对于擦伤后出血明显的,洗净双手后,用消毒纱布紧按伤口 5~15 分钟。
清洗伤口止血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果是没有条件的,可用流动的自来水冲走伤口表面的污物。
消毒上药清洗伤口后,使用棉签蘸碘伏(或碘伏棉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贴上透气的创可贴,避免伤口再接触其他污物。如果伤口稍有红肿,怀疑会感染的,可在伤口处涂抹一些消炎类软膏。
严重擦伤需要就医如果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则需到急诊科就诊:
1、出血呈喷射状或经按压无法止血;
2、擦伤的伤口较深或伤口处露出脂肪、肌肉;
3、伤口处的污物无法去除;
4、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者出现红肿疼痛。
皮肤擦伤处理的常见误区 用红药水、紫药水消毒红药水含有汞离子,对于汞过敏的人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红药水使用过多还可能导致汞中毒等问题。此外,紫药水有一定潜在的致癌性,同时还会因伤口结痂过快而影响较深伤口的愈合。
擦伤后可供选择的药水有,酒精、双氧水、碘酒、碘伏。但综合考虑到刺激性、色素沉着等问题,对于较表浅的擦伤,碘伏是最好的选择。
在伤口处涂抹盐、面粉、牙膏等很多人在孩子擦伤皮肤后都习惯的给孩子涂抹一些盐、面粉、牙膏或者酱油等,认为可以消炎止痛。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并不能起到止血、杀菌的作用,反而会刺激伤口、造成进一步的污染,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
怎么预防孩子擦伤孩子成长过程,有点小嗑小碰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并意味着爸妈就什么都不能做了,比如在运动前指导孩子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摔倒;注意室内装饰,避免因地滑所致的摔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