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哪四宝 【第一宝:药】
中医有哪四宝 【第一宝:药】
此药性味:甘,寒。归肺经、胃经。具有生津除烦、止呕的作用。临床运用,每天20—30克,疗效神奇,一般一剂知,三剂愈。
此药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桑叶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取其辛凉解表之功效,在此我要谈的是但用桑叶治疗球结膜下出血。这样的病人常常一觉醒来,发现眼睛白睛部分充血,血色鲜红,中医称为白睛溢血。患者在医院寻求西医治疗,往往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勉强服用一些止血活血的药物,治疗七八上十天也不一定能治好,花钱不说,患者常常左眼未好,右眼又充血了。此病治疗起来很简单,桑叶30—50克,煎水内服,每日一剂,一般剂一见效,最多三剂,出血就彻底消失。对于“旧的出血未吸收,颜色变暗,新的出血又形成”,这样的患者,可以反佐一点生麻黄来发散,防止桑叶寒凉留淤。
治病机理: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白睛部分属肺,因肺属气,故称气轮。此病为肝肺二经热邪亢盛,迫血妄行所致。桑叶归肝经、肺经,其“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与病机丝丝入扣,故而投之疗效迅捷。
此药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日常生活之中,常做调味品使用,殊不知此物治疗阳虚尿频,疗效较好。
临床上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胀满,尿频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总有尿意,在医院进行尿检,并没有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疗效较差,采用补肾缩泉的办法,疗效虽有,但起效慢。
其实此病的病位不在膀胱,也不在肾,而在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尿频的原因,在于膀胱之外的三焦受寒,水道不畅,水液积蓄在三焦之内,不能下行至膀胱,停留至膀胱之外,压迫膀胱,故时时有尿意感,但真正解小便时又解不出来,很多这样的女性患者在做B超时可以见到盆腔有积液,此病的治疗,宣通下焦的气机,促进其水液转运,尿频治疗即可立竿见影。
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之后,尿频即愈。小茴香20—30克。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
常绿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状;枝灰褐色,光滑,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树干砍伤后会流出白色乳汁状粘液,具有豆腥味。根皮橙黄色,因生长在岩石旁,其根质地致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称。因其无坚不摧之穿透力,具有“壮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经,去远年瘀积、结石”的功效,对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有很好的疗效。浙江金华一带,经常用来治疗劳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观察到其具有补益之力,很多老百姓将此药作为保健品服用。
历代本草记载,除了前面所谈的疗效之外,还具有祛风湿、治腰痛、关节痛,治虚劳黄肿,还具有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经过经两年数百次的实践检验,确有疗效,因其价格便宜,疗效卓著,特意向大家介绍。
1、因为其穿破之力稳健,凡体内存在血脉不畅者,可以配伍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最常用的是心脑血管方面疾病;
2、肝炎、肝硬化、肝胆结石、肝内血管瘤、肝癌等肝胆系统疾病,均可配伍使用;
3、因其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对于结核病人,可以配伍使用;
4、患者体内存在癥瘕积聚,需要攻克消散者,均可配伍使用;
前面介绍了四味药,介绍了这几味药的一些特殊功效,是我临床上反复使用过的,大家可以回家试试。下面在从“方”的角度来献宝:
牙痛是临床上常见小病,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只要患过牙痛的人都有同感,我就谈一个治疗牙痛的药方:
生大黄10—15克、生麻黄5—8克、生甘草10克、薄荷10克;
用法:开水泡服,每剂服用一天。
因为时间关系,方义我就不讲了,在《医间道》上有详细的讲解。此方非我所创,乃爱爱医网友提供,经过反复检验,确有实效,在此算是借花献佛了。
很多人都体会过腿抽筋,患者在医院就诊,多诊断为缺钙,服用钙片后稍稍好转,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出现腿抽筋的现象,此症虽是小疾,但常犯也很难受。
方剂: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
每日一剂,连用五天,服药当天见效,服用五剂可以治愈,数月后如果在此发作,可以在喝五剂。
机理: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补肾除湿即可。
此病内有不足之体(气血不足,经脉不畅);外有风寒所袭(寒性收引,不通则痛)。止痛为治标,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本。
丹参50克、当归5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制马钱子10克、桑枝50克、桂枝50克、生麻黄30克、细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细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两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一般的患者一料未服完,病情已经治愈。
前四味药为张锡纯的效方:活络灵效丹,本方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配以“穿山甲、元胡、制马钱子”通络止痛,“麻黄、细辛”散寒,“桑枝、桂枝”引药达臂,则疗效大大加强。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呢?针灸、推拿、汤药、拔罐、刮痧……法门很多啊。我个人擅长内服汤剂治病,在法上遵循仲景治病八法,汗、吐、下、消、和、温、清、补……没有特别的经验。
最近几个月,对很多病进行了拍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天借花献佛,谈几点实践结果,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下列几个病种通过拍打效果很好:
1、皮肤病
湿疹、神经性皮炎,效果不错。
2、手足麻木、疼痛
这样的患者很多,体内大多存在寒湿淤阻,单单内服汤剂,三五天也能见效。但通过拍打,当场见效,立竿见影。再配合中药内服,很快能彻底治愈。
3、下肢静脉曲张
内服中药起效太慢,三五天见效不大,拍打承山穴之后,患者当场见效,双下肢沉重感减轻,立即倍感轻松,拍几次后,迂曲的血管会慢慢减少。配合中药温肾除湿,活血通脉,效果更好。
4、心脏病
血脉痹阻的患者,拍打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尺泽穴)、内关穴之后,胸闷会立即缓解。
5、腰腿痛
拍打委中、承山,配合中药对证治疗,一般三五天就有很好的效果。
几点感悟:
1、出痧的顺利与否,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与患者的正气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
曾有几位癌症患者拍痧,虽然患者血瘀明显,但却出痧非常困难,有些患者痧很少,但轻轻一拍就出来了,所以感觉这痧不是拍出来的,而是患者的正气将痧托出来的;
2、病情越重,拍打时,医生的手越痛,应重时感到如同针刺手一般,这时患者也会很痛。我的经验是一边拍打,一边诵“金刚经”,这样痛感会减轻;
3、患者一般很难下手,如果由我们医生来拍,拍不了几个病人,手臂就会酸麻,有时手指会破裂,所以后来我想了个法子,用木铲来拍打,效果不错;
4、单纯采用拍打的办法,起效快,但患者体内的寒湿不能清除,病情容易复发,配合中药内服,或者艾灸的办法,来恢复人体阳气,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一下寒湿闭阻的疾病;
5、气血虚弱之人,拍打时不容易出痧,而且患者身体也会因拍打之痛而承受不住,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等表现,所以身体非常虚弱的的患者,先扶正是关键,患者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待气血充足之后,再针对淤阻进行拍打,会有较好的效果。
我们常用的几百味药都是宝贝,《伤寒论》上的113个方都是好方啊。如果不深究医理,治病三年则天下无方可用。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对病机的识别上下功夫,而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辨析不清,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凶险立显。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则?
其实我们人体的气机运行,也存在两套系统,和“油门”与“刹车”一样,白天体内的阳外发散,好比油门,晚上阳气内收,好比刹车;人体清阳上升,好比油门,浊阴下降,好比刹车;心火温煦全身,好比“油门”,肾水救济“心火”,好比刹车;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升与降,散与收,寒与热,开与合……人体是一个矛盾而又对立的统一体。
这些年来,通过细心的体会,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失去了统一,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对立的症状,比如:
夏季如何让宝宝睡好觉
睡前有四宝
第一,草席。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弱,躺在竹席上容易着凉。家长不妨选用蒲草、灯心草、马兰草等编织的草席,材质柔软、凉度较低,非常适合婴幼儿。但使用前最好暴晒,反复拍打几次,用时也可以垫一层薄薄的棉布吸汗。
第二,荞麦枕。很多宝宝是“蒸笼头”,脑袋爱出汗,就算睡着了也会抓耳挠腮。准备一个透气性良好的荞麦枕,可以让头部始终保持舒爽,符合“足暖头凉”的原则。
第三,小肚兜和田鸡裤。这两种衣服的优点在于,宝宝的四肢裸露在外很凉快,而肚皮和躯干却被包裹起来,特别是肚脐处,起到消暑护身的作用。
第四,毛巾被。哪怕天气再炎热,也要给孩子盖一层薄被,以免胃肠道受凉。而薄毛巾被可以紧贴宝宝的皮肤,既不容易滑落,又能及时将多余的汗液吸走,是度夏的不错选择。
睡觉流口水要吃什么 调理脾胃
如果是脾胃出现问题引起流口水,可以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莲子、玉米、红枣、山药、蜂蜜等,莲子红枣米粥的健脾功效是比较好的;还有四宝粥,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所谓的四宝粥就是把桂圆、红枣、薏仁、糯米一起熬成粥食用。
宝宝生病,看中医还是西医
急症找西医(涵豆儿)
按说,对宝宝来讲应该是中医好,可是宝宝生病一般都是突发的比较多,上次涵豆儿有点咳嗽,我是用中药的,可是后来开始喘了,去看了医生后定性为哮喘早期,用了西药才压下去,所以现在不敢拖时间,只要一生病马上去看西医,这样会好得快一点。
西药好喂(六月宝贝)
我儿子才一岁,病过几次,我找的是懂中医的西医。但给宝宝吃药,我还是选择西药,不仅仅是因为见效快,关键是西药比中药好喂。因为儿子小,西药磨成粉顶多一两勺就灌下去了,而中药,一熬一罐,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方法让他喝。
宝宝不肯吃中药(Cosmos)
妞妞前一段日子,晚上睡觉总是出汗,我抱着妞妞去了胡庆余堂,请老专家诊断,说是盗汗,体虚,林林总总配了五大包中药,我当宝一样捧着一回家就煎。谁知妞妞只喝了一口,就把先前的喝的奶全吐了,后来一看到奶瓶就躲!我还是给妞妞看西医配西药,没办法呀,小家伙的嘴橇不开啊!
治疗宝宝红屁股中医有绝招
治疗宝宝红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尿布疹俗称“红臀”,主要是因为宝宝臀部的皮肤长时间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不透气而形成的;粪便及尿液中的刺激物质以及一些含有刺激成分的清洁液也会使小屁股发红。
宝宝常因此而烦躁哭闹、睡卧不安。有的孩子红臀的原因是:母乳性腹泻,是由于小儿对乳糖不耐受引起的。夏季是引起“尿布疹”的高危季节,但是如果不用尿不湿或尿布,宝宝的隐蔽处则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因此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宝宝小屁屁的护理。
下面是一些护理方法,供您参考:
1、给宝宝勤换尿布,用护肤柔湿巾擦拭。
2、尽量选择柔软舒适的旧棉布做尿片。能自己控制大小便的宝宝要穿满裆裤。
3、进行排尿训练,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4、臀部轻微发红时,可使用护臀膏,严重时应去医院诊治。
5、每次清洗小PP后要暴露宝宝的臀部于空气或阳光下,使局部皮肤干燥。
6、宝宝拉屎、拉尿后必须将小屁股上的尿、粪擦拭干净。女宝宝还要注意,擦屁股时要从前面往后擦,因为女宝宝尿道短,容易感染细菌,引起尿路感染。
7、带宝宝外出时,随身带上一包柔湿巾,解决宝宝在外洗屁股的大难题。
8、对于母乳性腹泻这种原因引起的红臀,用土方法:搽芝麻油或是菜油,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为,麻油比较纯净,适用于宝宝娇嫩的皮肤。而且,麻油的强保湿作用能滋润宝宝肛门附近的黏膜,免受稀便的刺激。而新方法:用爽身粉和护臀霜,则适用于由尿布疹导致的红臀。同时,建议家长使用质量好的尿不湿,并且勤换。
9、勤给宝宝清洗、换尿布也可以避免红臀的发生新生儿的皮肤十分娇嫩,许多新生儿不适应纸尿裤,屁股容易起尿布疹,因而传统的布尿布一时无法完全淘汰,特别是夏季,许多新爸新妈都会明智地选择尿布、尿不湿混合使用的方式。
芒果属于凉性还是热性
芒果属于凉性。
中医有四气五味之分,四气指的是“寒、凉、温、热”,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芒果在中医中的划分是性凉,味甘,有止咳、和胃、止呕的作用,适合有咳嗽、呕吐等症状的时候食用。
中医治疗失眠的四大法宝
中医认为,除生理因素外,失眠也与情绪变化有关,换言之,它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减轻或加重。
疗法一:方药
中医把失眠分为7型,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方药治疗。
疗法二:针灸
治疗失眠,所针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后溪。
疗法三:耳针
医师将按照失眠者的症状,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的心、肾、神门、皮质下或脑的穴位。
王医师说,失眠情况不严重者,可以在家自行用绿豆或凤仙花籽,以胶布贴在耳后的安眠穴,有助于安眠。
疗法四:食疗
参味汤
材料:太子参20克、五味子30克。
做法:煎后加糖浆,每次服15毫升,一日两次。
功效:治失眠、心慌乏力
生百合汤
材料:生百合100克
做法:生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后加适量白糖,分两三次服用。
功效:适用于病后余热未清,心阴不足的虚烦失眠。
过敏宝宝改善体质中医有招
也许你曾带着孩子频频奔波于医院,抗生素、激素,口服药、静脉滴注,该试的都试过,可刚刚好转,去托儿所、幼儿园没几天,新的症状又出现了,究竟是什么疾病如此缠绵难愈?
事实上,你的孩子很可能是过敏体质。上述表现,是孩子可能反复接触某些过敏原而导致的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荨麻疹、湿疹、紫癜等与过敏有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可以单独为病,也可能相互转化,甚至合并发作。就医后给予对症处理,疾病暂时缓解,但孩子的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一遇到诱因,疾病又会发作。
过敏体质有家族遗传性。但是很多孩子没有家族遗传史,也患上了与过敏有关的疾病。这让许多家长疑惑不已。
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化学产品也日益增多。此外,儿童寄生虫感染因为医疗条件的改善而减少。由此,人体内的IgE抗体变得异常敏感,对原来没有过敏反应的物质(比如食物颗粒、花粉颗粒等)也开始有了强大的防御作用。于是,原来低过敏体质的人变成高过敏体质,不是过敏体质的人也变成了过敏体质。
有报道称,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上升至30%左右,并且逐年增长,尤其在城市中更加明显。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21世纪流行病之一。
如果你的孩子是过敏体质,你也不用过于烦恼。通过中医辨证调理,孩子的过敏体质仍然是可以改善的。
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外在过敏原和内在过敏体质”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中医认为,它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坚持一段时间的内服中药来“辨证调理”,同时结合“伏九穴位敷贴”来改善过敏体质。此外,还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情绪心理调适得当。经过调理,孩子是完全可以达到“脱敏”效果的——对自然环境由不适应变为适应,即使在较强的过敏原刺激下,也能避免过敏发生。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尽量查明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让孩子避免或减少与该物质接触。同时,避免接触烟、颜料、灰尘、浓烈的香水等其他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的因素。
1。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测试。医院可以检测常见的一些过敏原,如:花粉、粉尘、螨虫、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一些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性过敏原;青霉素、疫苗、蚊子或蜜蜂等昆虫叮咬液等注射性过敏原。
2。家长平时注意观察:
(1)如果每次发作都与某一固定物质和环境有关,如:冷空气、热空气,可能它就是过敏原。
(2)如果更换生活居住地发生过敏症状,可能地域环境是导致过敏的因素。
(3)睡觉时打喷嚏、流清水涕,可能与床上用品甚至床的材料有关。
二、“两步走”缓解过敏,改善体质
1。疾病发作期:中西医结合抗过敏,以缓解症状。
在疾病发作期,孩子临床症状明显,重在对症处理,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以散风止痒、祛湿利水、祛痰化饮、解痉平喘、通窍、行气活血等为主。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苍耳子散、消风散等都是常用方剂。
西药主要采用息斯敏、敏迪、开瑞坦、仙特明、皿治林、恩理思、顺尔宁、激素强的松等。
特别提醒:
单纯抗过敏,虽然“立竿见影”,暂时解决过敏症状,但过敏发生的基础并没有改变,停药后容易加重发作。息斯敏等抗过敏药本身也可导致过敏,而且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刚开始服药时效果明显,不久就不再有效。激素类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长期反复使用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因此,抗过敏药物应尽量短期使用,症状控制后,逐步停药,并迅速转向体质调理。
2。疾病缓解期:辨证型、调体质,“中医脱敏”。
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种类繁多,多数患儿是对多种物质过敏,单靠躲避过敏原往往防不胜防。因此,在疾病缓解期,西医采用脱敏疗法进行病因治疗,但是脱敏需使用标准化变应原检测,并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标准化临床脱敏,疗程3~5年,费用较高,孩子也不容易配合。
中医临床所见,过敏体质的孩子多是“特禀质”。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体质的孩子可以维持阴阳相对平衡的易感性,一旦遭遇致敏因素,则会阴阳失衡,反应性增强,发生疾病。这时,根据孩子的禀赋差异辨证用药,可以改善孩子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使孩子再暴露于相关过敏原时,发作症状明显减轻或不发病。
(1)中药调节内治法:
对吸入性过敏原敏感的孩子,大多肺卫气虚,治疗以补益肺卫为主,常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对食物性过敏原敏感的孩子,大多脾虚湿盛,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常用陈皮、半夏、茯苓、砂仁、藿香、鸡内金等;
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大多血热瘀阻,治疗中要使用川楝子、香附、赤芍等行气活血药;
病程较久的孩子,常合并肾气不足,治疗时健脾补肾,常用黄芪、熟地、山药、山萸肉等;
有些孩子还存在营卫失和、肺经伏热,则分别进行调和营卫、清泻肺热等治疗。
(2)伏九穴位敷贴法:
除了内治法,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季节转换的节点——夏季三伏以及冬季三九,择时外治。即将渗透性强的特定药物贴敷孩子体表的特定穴位,辅以离子导入法,使药物沿“腧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通过冬夏有序的治疗,顺势调整孩子自身的阴阳,调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轴,扶助正气、抗御病邪、抑制机体过敏状态。
三、生活起居需调适:
中医讲究“三分治疗七分养”,过敏体质的孩子要注意日常保健。
1.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
2.在疾病缓解期,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
(1)不做剧烈运动如跑步、踢球等。
(2)平时在家中可以洗冷水浴、用干毛巾擦身。
(3)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可适当去户外快走,充分热身后也可在洁净的游泳池中游泳。刮大风的时候,在朝阳的房间进行室内锻炼。
3。饮食清淡,营养合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小白菜、番茄、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卷心菜、花菜等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
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甜食或甜饮料、辣椒或胡椒等辛辣刺激食品;尽量避免食用海鱼、海虾、河蟹等含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禁食生冷食品。
条件许可的话,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根据孩子体质,配合药膳食疗,效果更好。
特别提醒:
中医认为孩子是“稚阴稚阳”之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良好的可调性。调理改善过敏体质越早、越彻底,就越容易降低过敏原对机体的致敏反应,使疾病发作间隔时间越来越长,症状越来越轻微,减少抗生素或激素的使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沟通,使其心情开朗,避免情绪激动,积极配合,坚持治疗。
家长自身也要克服焦虑的心理,切不可症状缓解就停止治疗,导致治疗半途而废。否则,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可塑性越来越差,治愈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宝宝起痱子什么办法好的快?医生这样说 治疗
对于宝宝痱子的治疗,应以外用药物为佳,对症止痒为主,一般不主张用口服药物治疗。
很多家长怕麻烦,认为长了痱子擦点痱子粉就可以了,既省事又管用。然而大多数痱子粉含有滑石粉,会刺激皮肤,如果长期使用,粉末很容易进入宝宝的呼吸道、阴道或尿道中,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如果是以玉米粉做基质的痱子粉,还是可以用的,不过玉米粉容易滋生细菌,如果扑在宝宝的红屁股上,反而会加重感染。
比如说:
1、可以用3%的硼酸溶液、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
2、西瓜的白色部分具有治痱子的疗效。生痱子时,可用西瓜的白色部分轻擦患处,非常有效,反复擦两三次,即可止痒;
3、用生黄瓜汁或黄瓜片分别擦、贴于患处(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宝宝),两三次即可痊愈 ;
4、取1支霍香正气水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其稀释浓度比例为:
0-3个月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3
4-12个月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
1岁以上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1
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将稀释后的药液用消毒棉球蘸药汁涂擦于患处,每日2-3次,5天为1疗程。
比如说:
1、取新鲜或晒干的薄荷叶(可连同嫩枝,新鲜的每次30克,或干燥的6克),除去老枝黄叶与杂质,清水冲洗干净后以开水冲烫3-4次倒入盆中,加适量凉水,至颜色呈淡褐色、以手臂试微凉感为度,温洗患处,红晕明显处可用毛巾溻渍。症状明显缓解后方可停用,一般1次即能收效;
2、将10克花椒放入锅内,加200ml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搽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一般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的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再重新搽洗患处,经这样处理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
3、在宝宝的洗澡水中加入3-4滴十滴水,入浴浸泡数分钟,可治痱子。或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水后,将十滴水轻轻反复涂搽患处,每日1-2次,1-2天可痊愈;
4、将绿豆、赤小豆、黑豆煮成汤,这是中医所称的三豆汤,主要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取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0g,加水600ml,小火煎熬至300ml,连豆带汤喝下即可,宜常服。若从入夏就开始服用,宝宝很少会生痱子。
注意:预防二次感染。由于红痱瘙痒,宝宝常去抓挠,皮肤抓破后便会使细菌侵入,引起脓疮等二次感染。因指甲内容易藏留细菌,所以平时要把宝宝指甲剪短,尽量避免宝宝抓挠。如果合并感染,可以外用红霉素软膏、百多邦软膏局部涂抹杀菌消炎。
男性备孕吃什么食物
1、枸杞
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枸杞可以吃,枸杞酒就先别喝了,等怀上宝宝后再喝吧,《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 “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由此可见枸杞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是提高肾功能的良药。
2、羊肾
羊肾即羊腰子,吃烧烤或者羊肉的时候羊腰子已经成了很多男性朋友必点的一个,为什么呢,因为羊腰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钙、铁、磷等,有生精益血、壮阳补肾功效。但要适量吃,小心上火喔。
3、鱼鳔
很多人收拾鱼的时候都把鱼鳔给扔了,但你不知道的是它能滋养肾精,填益精髓。中医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说,就是精髓不足的人,应当用味厚的药(食)品来补。清代医家很多填补下焦(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的方剂就是选用海参、鱼鳔、鲍鱼、牡蛎等重浊、味浓的食品。
4、牡蛎
牡蛎又叫生蚝,我喜欢叫海蛎子。《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中医认为牡蛎的肉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阴、补血,而且还能激发情欲的食物,特别适用于虚劳、虚损的病患和那些阴虚、血亏、气血不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