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损伤健康的走路姿势
会损伤健康的走路姿势
1.步子太大
很多人觉得迈着大步走路“雄赳赳、气昂昂”,是精神好体力好的表现,尤其老人锻炼的时候,更容易大步走路。“其实,这样的姿势也会伤身体。”专家说,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迈大步时,往往是大腿带动小腿“甩”出去,脚“砰”的一下落在地上。这种姿势走路,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日常走路,用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即可;如果是健步走,步幅可稍微大一些,但以不影响脚着地为宜。
2.脚掌拖地
部分人因为太累、鞋子太重、胫骨有伤或是腿部肌肉力量太差,走路时脚无法从脚后跟到脚趾“轮转”起来,而是脚在地上“拖沓”着,落地时也是全脚掌着地。这种走姿缓冲也较差,容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的劳损。此外,这样走路,还容易给人以邋遢的感觉。这种走姿的人,要加强对胫骨、脚踝和小腿力量的锻炼,最简单的莫过于踮脚、脚趾点地和脚后跟走路法。踮脚练习是站在台阶边缘,鞋后跟部悬空,先把脚跟尽量下压,再尽量上提,做10-20次;足尖锻炼是用脚尖在地面写出26个英文字母;用脚后跟走路,顾名思义就是“只用脚跟行走”,每次以20步为宜。
3.不摆臂或摆臂幅度过大
正常情况下,走路时挥臂是为了平衡双腿的运动,如果有效摆臂,运动者不但可以走得更轻松,而且会获得更大的动力。如果走路时不摆臂,行走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顺拐”,甚至摔倒;如果摆臂幅度过大,一则会影响速度,二则会导致上臂过于疲劳,甚至拉伤。专家介绍,摆臂的正确姿势是,上臂自然下垂,走起来后,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摆臂幅度在30-45度之间为宜。走得慢时摆臂幅度小;如果是快走,可以像跑步一样,双手握拳,手臂弯曲90度,稍微增加摆动幅度。
4.身体倾斜
不少人走路时身体站不正,会向前后或左右两侧歪斜。这样的姿势容易引起背痛,也影响走路的速度。要改变身体倾斜的行走惯性,通过仰卧起坐来加强腹部肌肉,有助你站得更直。
走路姿势会影响寿命 走路速度慢
走路的速度快慢是能够帮助预测寿命长短的。一般说来年龄越来的人越能够准确的从走路速度看出寿命。走路速度越慢的人,如果是每秒钟低于0.6米的人寿命也会越短。一般人走路速度应该保持在每秒钟0.9米。
快走减肥伤了膝盖的原因
当走路减肥成为时尚,日行万步成了我们朋友圈晒“健康”的另一种方式,但你有没有意识到,快走减肥却无意中损害了你的膝盖?!
走路减肥的好处:
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
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行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快走减肥会伤膝盖吗?
如果平时有运动习惯,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但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太大负担。如果持续这么做,可能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
走路减肥的正确姿势:
1、走路时脚跟先着地,可避免重心落在小腿肚,避免水肿。
2、跨步时,脚跟先着地,重心完全转移到前脚,另一只脚再抬起,较不易水肿。
3、上楼梯时,视阶梯高度,可一次跨两阶,能拉紧臀腿肌肉。
4、跨上阶梯时,脚跟先着地,可避免重心只落在小腿肚,造成萝卜腿。
想通过走路减肥的人士,如果平时都是坐车一族,最好在先养成走路的习惯,学会走路的正确姿势,免得减不了肥还伤了膝盖!
走路姿势会影响寿命 走路步幅小
走路如果是步幅特别小的话很可能是膝盖组织受到的损伤或者是膝盖骨骼组织正在退化导致膝盖骨的移动能力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对膝盖进行按摩推拿缓解。
错误走路姿势伤害宝宝健康
1、跌跌撞撞
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所有宝宝都难免会跌跌撞撞。一般情况下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宝宝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但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比较成熟了,但走路还是容易跌倒,那就要注意了。
危害:跌伤、擦损皮肤;骨骼发育问题
表现:宝宝一开始走路跌跌撞撞,是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身体的平衡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妈妈就应该多多关注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
小建议:妈妈不妨多多加强宝宝腿部肌肉的锻炼,多带宝宝参与户外活动。如果你发现宝宝情况没有改善,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一旦发现,要给宝宝及早治疗矫正。
2、“鸭子步”
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像鸭子那样一摆一摆的,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有扁平足。
危害:扁平足影响长高速度
扁平足的宝宝站立或者行走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扁平足的宝宝都不能走很多的路,或者站立很久。这样从而导致了宝宝运动量的减少,因此会影响着宝宝的长高哦!
表现:学龄前的孩子有平足现象也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小宝宝在日后的走路过程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所以这个“鸭子步”情况会随着宝宝成长而逐渐消失。但如果宝宝的“鸭子步”是因为他的肌张力低,那就是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
小建议:家长可以多让宝宝多练习蹬三轮或骑两轮小轱辘童车,这样可以使宝宝脚底弧度更快地形成。一般95%的宝宝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扁平足消失。如果宝宝在6岁左右,鸭子步依然没有改善,就应该到医院检查治疗了。
儿童不良走路姿势小心健康隐患
1.跌跌撞撞。1岁左右的孩子走路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够结实,身体平衡性还没有发展好。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或者孩子学会走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后,走路还是不稳,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父母应有意识加强训练,比如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等。如果情况还没有好转,就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手术,或者矫形。
2.“内八字”像螃蟹。刚学步的小孩平衡性不好,走路不稳,因此他们喜欢横着走,像只小螃蟹,走路时双脚朝内。如果孩子大些后还是习惯“内八字”走路,家长就要帮他们进行纠正了。平时可以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走姿训练,也可以给孩子多按摩腿部肌肉。有的孩子“内八字”是因为罗圈腿,家长可以让他仰卧,用手拉直双腿尽量向中间靠拢。此外,解决“内八字”的一个关键办法是给孩子挑双舒适的鞋,不要穿较硬的皮鞋,鞋底也不能太薄或太软,否则会影响他们下肢的正常发育。
3.“鸭子步”。有的孩子走起路来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发现这种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平足。学龄前的孩子平足很正常,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日后在走路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其次,孩子走“鸭子步”,可能是由于他的肌张力低,这属于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有的孩子情况比较严重,他们走路不仅不稳,还一踮一踮的。这时家长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种走姿很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成的,应尽早进行治疗。
4.O型腿,走路像骑马。不少孩子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这是典型的O型腿特征,暗示孩子缺钙和维生素D。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可以去医院矫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否则也容易把腿压弯,导致日后出现O型腿。
5.X型腿,易摔跤。有的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后,双腿呈现“X”型。这类腿型的孩子走路时一般会夹着大腿,跑步或走路时也较易摔倒。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缺钙和运动量小。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多帮他按摩腿内侧肌肉。
下半身胖是什么原因 趿拉趿拉走路小腿拼命胖
平时没时间运动,走路上下班也可以健身。但走路姿势不对,或鞋子穿得不对,不仅减不了肥,还可能变得更胖,甚至严重影响足部健康。比如走路趿拉趿拉,就完全无法燃烧腿部脂肪,反而小腿会变得更粗壮。正确走路姿势是,脚后跟贴到地面,脚尖则要有踢地感。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快速走路,否则不仅会让双脚承受更多压力,连脊椎都会跟着吃不消,晚上回家还会腰酸背痛。
走路姿势寿命 走路不摆臂
走路不喜欢摆臂也可能是身体的后背下方出现了问题。因为人体在迈步的过程中,手臂会自然随之摆动。如果是走路的时候不能自由摆臂可能也会很容易引起后背出现疼痛等不适。
老人走路姿势怎么样才算健康
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留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不同的走路姿势可能暗示着老人患有一些疾病,弯腰驼背、内八字、外八字、一瘸一拐,老年人的这些走路姿势都是一些疾病的暗示。
走路姿势:弯腰驼背
健康预警: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大部分是由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引起。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
这种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度 骨质疏松 的人更易患病,它的表现就是走路弯腰驼背。患者驼背严重时,无法平视前方,甚至是只能看地走路。这时,就需要外科手术矫形,将患者的脊柱尽量变回生理状态。
3种走路姿势走错会伤腰与腿
1.正确认知关节软骨内环境
关节囊内层滑膜富含血管,它不断吸取血管运输过来的养分并分泌适量滑液到关节腔来润滑关节,为软骨内的软骨细胞提供所需营养。软骨细胞不断生成新的软骨,修复被磨损或破坏掉的软骨。各组织之间彼此相互协调,为关节运动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内环境。
2.为关节补充营养
临床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素和葡萄糖胺的这两种营养物质对关节软骨的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运动量人群,每天应该额外补充约800毫克的葡萄糖胺和400毫克的关节软骨素,关节严重疼痛者需加倍同比摄取。
“打软腿”要查明病因对症下药“打软腿”往往被认为是关节毛病。导致膝关节打软腿的常见原因有六种。
其一,膝关节半月板运动损伤
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行走打软腿,有明显固定的压痛点、疼痛、弹响、交锁等症状。其次是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造成膝关节不稳定,感觉乏力,走路打软的次数较多,有时有肿痛。
其二,关节慢性疾病
1.长距离行走
错误:前后挥动手臂的话,背部容易受力,身体很快就会疲劳;另外,步幅会自然加大,不知不觉中就会用脚后跟着地。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正确:上半身保持灵活柔软,略弯曲手肘,感觉肩胛骨在前后运动,摆动双手。为配合双臂和肩胛骨的活动,骨盆会自然向前运动,有节奏地带动双腿,不易感到疲劳。
2.室内行走
错误:在室内行走的时候(光脚或穿拖鞋),如果能听到“咚咚”的声音,就证明你在用后脚跟着地。在迈出脚前,人体会弯曲前脚掌支撑体重,牵拉小腿肌肉紧张起来;迈出脚后,后脚跟先着地,脚趾向上弯曲,稳定性较差,会削弱足弓缓和冲击的能力,给膝盖和腰部带来负担。
正确:在迈步时,后脚不深蹬,用足尖轻轻碰触地面即可,注意放松小腿肌肉;迈步后,用全脚掌着地。这样,小腿肌肉在松弛和紧张间切换,有助于血液循环。应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3.上下楼梯
错误:上楼梯时,如果将前脚和上半身的重心放在同一侧,不但会使身体不稳,前脚的肌肉还会负担移动身体的压力,加重膝关节的负担。下楼梯时,如果将前脚放在身体的中心线,就会破坏平衡,特别是对于脊柱和盆骨僵硬的人,腿部负担更重,需要扶手支撑。
正确:上楼梯时,两脚间的距离与骨盆相当,向正上方抬脚;应能感受到骨盆发力带动身体上楼,而不是用腿部肌肉;头和脚方向不一,如迈右腿时,头部偏向左边。下楼梯时,两脚间距略宽于骨盆,用全脚掌着地;骨盆随着前脚微微倾斜,灵活运用脊背的力量,
如,髌下脂肪垫损伤,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打软,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
走路姿势不对有损健康吗
1、低头驼背
走路时低头驼背、脖子、肩膀前倾,会造成脊柱的“S形状”发生改变,周围的肌肉韧带、软组织长期处于僵硬状态,引起颈椎病等,而且走路时,心率加快、呼吸加速,低头驼背会使胸廓无法打开,影响到心肺功能。
2、胳膊不摆
走路时两个胳膊应该自然摆动。不过,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路时双手在玩手机,或者把双手放在衣服兜里,两个胳膊不动,这样容易引起背部疼痛。
3、跳着走
这种步态更常见于女性,足科医生认为,这是因为她们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过于紧绷,脚后跟一着地面就会迅速抬起,建议还是少穿高跟鞋为妙,以免小腿肌肉持续紧张疲劳。
燃脂瘦腿必备的减肥方法
你不妨试试在下班后走路半小时。少坐几个公车站,这样就有时间减肥了。下班后走路减肥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活动双腿,让双腿血液得到循环,而且也能让上身得到舒展。但是走路减肥要得到效果,你还必须知道正确的走路姿势。正确的姿势不仅会提升女性的气质,而且可以帮助瘦身。
错误走路姿势一
一些人走路的时候,将重心放在外侧,长期这样大多数人会有骨盘歪斜的情况。而有些女生因为穿着高跟鞋的原因,走路的时候会出现身体向前倾的姿势,走路的时候还拱背,就像一个机器人,这样也是不正确的。
错误走路姿势二
除了这些外,外八字走路和内八字走路姿势都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外八字是指脚心的外侧先着地,很多男生就是这个姿势走路的。内八字是指脚趾向内侧弯曲着地,腰部扭来扭去。一些女生觉得这样走路比较矜持,所以也会采用这种走路方式。
正确的走路姿势
上述提到的走路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都不适合用在走路减肥上。走路减肥你必须学会下面的正确的走路姿势。
胸部向前挺出去,挺直腰身,肘关节收紧,笔直地向前方迈出一侧脚,脚后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再到大拇趾着地,膝盖伸直不要弯曲,双手有节奏地摆动,但不要甩起来。
走路姿势会影响寿命 走路踮脚尖
走路喜欢踮着脚尖走路的人可能是因为肌肉过于紧张引起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大脑受到刺激损伤。如果是小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喜欢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但是长期这样的话就要就医。
走路姿势寿命 走路跳跃
如果是走路的时候喜欢跳跃着走路,也就是走路的时候脚后跟一着地就快速抬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引起的。特别是女性朋友,出现这种情况最好是少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