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法有哪些
夏季养生法有哪些
冬瓜绿豆沙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
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鲜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热解暑;干绿豆性味甘凉,能清凉解毒、消暑利水;红糖甘甜能解毒润燥。三种食品合用既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又清甜可口。
做法:每次可用鲜冬瓜肉250克,绿豆75克,红糖适量。制作时,先洗净冬瓜,并去皮及瓜籽,将瓜肉切成小条状,干绿豆洗净,有条件可去除绿豆皮。然后将准备好的绿豆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将煮成豆糜状时,加进切好的冬瓜,继续煲2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昆布海带猪脊骨汤
昆布海带煲猪脊骨气味清淡、润气,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除烦的功效,是暑湿之际的既清泻又营养的饮品,同时亦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腺炎等。
昆布性寒味咸,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消痰、软坚散结,降血压。《药性论》认为它“利水道,去面肿”,《玉楸药解》说它能“泄水去湿,破积软坚”并治“瘰疬瘿瘤”;海带亦性寒味咸,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软坚,清血利尿,散瘿瘤结气和项下硬结。《本草蒙鉴》还说它能:“除胀满作肿”;黄豆、猪脊骨既为药引,又去其昆布、海带的寒气。黄豆性平味甘,既补益又有解热毒和消暑气的功效;猪脊骨性平味甘,具补阴益髓之功。合而为汤,既清热除烦、祛湿利尿又补益。
做法:昆布、海带、黄豆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打碎,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两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这些食物都是可以在夏季的时候用来养生的方法,在夏季的时候给自己的身体养生可以选择食物养生,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运动的方式方法来给自己养生,提高自己身体的精力,让身体变得更好,也可以通过这个养生的方法来加强自己的身体免疫,还要记得在夏季养生的时候多选择清淡的食物。
体质养生之阴虚体质夏季养生法
九种体质养生之阴虚体质夏季养生法
第一、体质特征
1、身体经常感觉发热,尤其是脸上和手脚心经常感觉热热的。眼睛常处于干涩状态,会感觉口干舌燥。经常失眠,大便干结。
2、瘦长体型
3、性格活泼外向,急躁好动。
4、不耐干燥和暑热,不耐夏季,耐冬季。
5、容易发热咳嗽,会闭经,容易患上糖尿病。
第二、养生方法
1、保证规律的起居,居住环境要安静。睡觉之前不能做运动,不能玩游戏,不能喝茶。每天应该早睡早起,并且应该午睡。不能熬夜,不能做太过激烈的运动,不能在高温酷暑下工作。不能纵欲,不能吸烟喝酒。
2、锻炼身体只能间断性的做中小强度的运动。最适合阴虚体质的运动有气功、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健身运动。一旦身体出汗就应该喝水补充缺失的养分。如果阴虚体质皮肤十分干燥适合游泳。阴虚体质不要蒸桑拿。
3、平时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情应该沉着冷静。平时可以用下棋和练书法来讨厌情操,也可以听一些抒情的放松的音乐,不要轻易动怒。
4、平时可以适量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调理身体。
5、应该多吃清淡食物,多吃黑色食物,少吃辛辣温燥烈性食物。
第三、养生食谱
莲子百合煲瘦肉
准备适量猪瘦肉、20克去芯的莲子和20克百合。将所有材料放入适量水中熬煮,等到猪瘦肉煮烂之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食用。
莲子百合煲瘦肉不仅可以益气安神还可以清心润肺。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阴虚体质的夏季养生方法,阴虚体质的朋友夏季要注意不要熬夜、纵欲,皮肤干燥者可以去游泳,要多吃黑色食物,清淡饮食。
秋季养生进补的三大原则
秋季养生,秋季是最适合滋补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身体消耗了许多的津液,在秋季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养生,食疗药膳的方法滋补回来。所以,秋季养生滋补就是:补回夏季失去的,为寒冷的冬季御寒做准备。
秋季是很干燥的一个季节,秋季养生摄取的时候要注意水分充足的补充。秋季风大,湿度小,人的汗液容易挥发,因此皮肤也是非常容易干燥的;会导致人体一些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所以,秋季要特别的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宜的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水菜。维生素方面,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都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秋季“燥”是一大特点,在中医理论中有讲到秋季“燥邪伤人,易损耗人体津液,此时须注意清心定神、润燥止渴、清热养阴。”那么燥热的秋季,饮食吃什么才能滋阴生津呢?其实,生活中的核桃,芝麻,甘蔗,糯米,乳品,蜂蜜等食物,都是具有养血生津,起到进补润肺的功效。所以,平时可以适宜的吃一点这些食物。但是要注意的是,脾胃不好的人,最好是先调理好脾胃,等脾胃恢复了,在食用才是。
秋季喝粥是最好的养生饮食方法,秋季早上天天坚持喝粥,可以养胃生津,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胃比较不好的人来说,秋季喝粥就是一大养生法,推荐:生地汁粥、黑芝麻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百合莲子粥等。
不过,秋季要少吃韭菜、辣椒、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酸味”食物,柑橘,山楂。因为酸性的食物有助加强人体肝脏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秋季,人也是很容易感到疲倦和困乏的状态的,在中医理论中,中医认为这是一种“情绪疲软”的现象,是因为夏季酷热,立秋过后,人也逐渐的亢奋的情绪中调整过来,因此消耗了人体大量的能量而导致的。所以,中医建议,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宜最好在22.00左右睡觉,不要熬夜。饮食上,就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室内可以放一些绿色的植物盆栽,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御生堂四季养生茶茶种介绍
春季养生茶
春季,肝旺脾弱,故方用“焦三仙”、淡竹叶、甘菊等健脾和胃、舒肝理气、振奋精神、增强抗病力。常服四季养生茶,风、寒、暑、燥俱不怕。
冬季养生茶
冬季肾气当旺、主寒、主藏,宜养阳气。故方用人参、肉桂、核桃仁、枸杞子、甘草等温肾祛寒,健脾益气,振奋精神。常服四季养生茶,风、寒、暑、燥俱不怕。
夏季养生茶
夏季,心旺肾衰,故方用淡竹叶、焦山楂、霜桑叶、炒谷芽、甘草等清心防暑、滋阴生津、清热化湿、调和脾胃、升清降浊。常服四季养生茶,风、寒、暑、燥俱不怕。
秋季养生茶
秋季肺气当旺、主燥、主藏,故方用青果、甘菊、桑椹、麦冬、竹茹等清热润燥、补肺开音、宣降气机。常服四季养生茶,风、寒、暑、燥俱不怕。
生姜健脾和胃增进食欲
夏季养生吃什么?养生的方法有许多,除了积极锻炼,健康饮食也是养生必不可少的。生姜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炒菜常用到的调味品,也是冬天驱寒的好东西,夏季养生吃些生姜也很好哦。
中医讲究“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它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驱腥臭、消水肿的功效。
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生姜可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及肺寒咳嗽等疾病。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出汗多,唾液和胃液分泌相对减少,食用冷饮等寒凉食物较多,易产生胃寒、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将生姜单煎或配伍高良姜、胡椒等服用,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
如果在吃饭时用上几片生姜(或姜丝),可以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因此,夏季多服用生姜,可以强身健体,平安度夏。
温馨提示:夏季养生可以吃的东西特别多,而生姜养生,可能大家就不那么熟悉了。生姜味道刺激,消化能力强,夏天食欲不好吃些生姜也可以增强食欲,健康饮食生姜对养生有很大的效用哦。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女性朋友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之道:情绪调整
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节,并会损伤很多的心气,在注重补水的同时也要做好养心气的工作,比如为自己泡一壶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养心茶,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一次消夏避暑的旅行。
夏季养生之道:饮食调理
夏季是女性妇科病的高发期,并容易出现复发的可能性。另外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变得脆弱,所以夏季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的夏季养生饮食有西瓜、黄瓜、香瓜、番茄、绿茶、绿豆汤等。但不可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不然会使胃肠受到伤害。
夏季养生之道:午睡
夏季容易使人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午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午太阳最高,容易造成中暑,另外夏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午睡更为重要,建议午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良好的午休可以起到消除疲劳、补充精力的效果。
夏季养生之道:户外运动
夏季适合户外运动,有效地进行运动可以使女性阴阳气血融合、畅通血脉经络,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因为夏季气候比较炎热,所以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散步、健身操、瑜伽等运动。不要怕夏季出太多汗,在该出汗的时候出汗可以起到有效排毒的效果,另外空调的使用不可过度,以免得上空调病。
以上是一篇关于女性夏季养生之道的介绍,相信女性朋友们看完之后应该都知道女性朋友在夏季养生的方法了吧。女性朋友想要预防夏季炎热的天气,你们就需要多补水,并且你们要注意防晒以及适当的进行午休等,还需要进行户外活动。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季养生法则一: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秋季养生法则二: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秋季养生法则三: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夏季养生法—饮食调养
人们必须重视夏天的饮食调养,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素消耗增加。
一方面机体营养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营养素从汗液流失。不仅如此,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素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它疾病。
由上可知,夏天的饮食调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方法是:
第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这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从而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并注意补充赖氨酸。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第二,要补充维生素。
这是因为热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有人测定,每毫升汗液中维生素c可达10微克,如排汗5升,则损失50毫克,此外汗液中还有维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上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亦可适当口服些酵母片。
第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
当机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不但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会流失大量的钠、钾。而缺钠可引起严重缺水,所以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个人工作八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则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若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但饮料中氯化钾浓度不宜超过0.2%。钾盐的补充办法是每日二片钾片,每片钾片含钾25毫克当量。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夏季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有哪些
夏季养生之道:饮食调理
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变得脆弱,所以夏季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的夏季养生饮食有西瓜、黄瓜、香瓜、番茄、绿茶、绿豆汤等。但不可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不然会使胃肠受到伤害。
夏季养生之道:情绪调整
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节,并会损伤很多的心气,在注重补水的同时也要做好养心气的工作,比如为自己泡一壶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养心茶,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一次消夏避暑的旅行。
夏季养生之道:户外运动
夏季适合户外运动,有效地进行运动可以使女性阴阳气血融合、畅通血脉经络,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因为夏季气候比较炎热,所以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散步、健身操、瑜伽等运动。不要怕夏季出太多汗,在该出汗的时候出汗可以起到有效排毒的效果,另外空调的使用不可过度,以免得上空调病。
夏季养生之道:午睡
夏季容易使人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午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午太阳最高,容易造成中暑,另外夏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午睡更为重要,建议午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良好的午休可以起到消除疲劳、补充精力的效果。
体质养生之痰湿体质夏季养生法
不同体质的人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养生方法,那么,痰湿体质的人夏季该如何养生呢?
体质养生之痰湿体质夏季养生法
第一、体质特征
1、肢体经常感觉酸软沉重,面部出油严重,嘴里感觉甜腻或者黏黏的,多痰。身体出汗过多,尤其是手足潮湿多汗。
2、身体肥胖,尤其腹部赘肉多。
3、性格温和,善于隐忍,为人稳重恭敬谦卑。
4、对潮湿环境和梅雨季节适应力差。
5、容易患上通风、咳喘、眩晕、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和中风等疾病。
第二、养生方法
1、应该居住在干燥的环境中,平时应该多做运动。穿衣应该注意透气,要经常进行日光浴。如果处于湿冷的气候中应该减少户外活动,减少受寒淋雨的几率,平时不能太过安逸,不能经常躺在床上睡懒觉。
2、应该坚持长期的运动,比较适合痰湿体质的运动有武术、舞蹈、网球、慢跑、散步、羽毛球、乒乓球等等。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穿着
夏季运动的服装棉织品最好,款式愈宽松,散热性能就愈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运动者也要切忌穿着被汗浸湿的衣物继续运动,时间一长,极易引起皮肤疾病。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时间
进行户外运动,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最好是在清晨或黄昏。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地点
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都是不错的运动环境。选择室内健身的人,锻炼时一定要远离空调,锻炼结束后也不要贪图一时凉快直接吹空调,更不要站在空调前直接吹头。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量
夏季运动时间不宜长,应保持在平日运动量的1/2-1/3。运动要从低运动量、短时间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一次锻炼时间以20至30分钟为宜。如果一次锻炼时间较长,可在中间安排一至两次休息。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饮料
夏季锻炼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饮水对健身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到室外健身,最好自己带些温的白开水。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之运动注意事项
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有的人运动后习惯吃冷饮。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好的饮料。
养生保健
夏季养生保健运动一定要适量,注意上面几点,这样才能达到夏季养生保健的目的,希望读者朋友能健康地度过这个夏季。
中医教你夏季养生法
夏天,从立夏到立秋,总共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夏天这三个月中,自然界的阳气已渐渐达到洪盛的地步。一方面天阳下逼,另一方面地热上腾,这样的天地之气相交合,大大促进了万物的“华实”。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这样的养生认识“预告”给人们:夏天万物皆荣,阳盛于外,养生者应注意养护阳气,以适应此时自然界阴气不足的环境。
顺时养生,不与大自然较劲
我们知道,天地万物都有恒定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就季节而言,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大特色分明的季节。人们如果想健康长寿,就要遵循这个自然规律,或者说适应这个“潮流”,这就是中医“顺四时,天人合一”的思想。
违背这个规律,硬要与大自然“较劲”“逞能”,那吃苦头的终究还是人类。因为,不管人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例如,尽管现代医学和科技十分昌明,仍然无法改变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
秋季养生进补的三大原则
炎热的夏季渐渐凉爽起来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想到的就秋季到了吗?秋季,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季是夏季的热到冬季冷的一个过渡的季节。在秋季昼夜的温差变化是比较大的,稍有不注意就会引起感冒等常见的疾病,还有一些旧疾还有可能复发,我们经常说的“多事之秋”也是因此而来。在秋季这样一个变化的季节里,养生,就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秋季养生,秋季是最适合滋补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身体消耗了许多的津液,在秋季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养生,食疗药膳的方法滋补回来。所以,秋季养生滋补就是:补回夏季失去的,为寒冷的冬季御寒做准备。
秋季是很干燥的一个季节,秋季养生摄取的时候要注意水分充足的补充。秋季风大,湿度小,人的汗液容易挥发,因此皮肤也是非常容易干燥的;会导致人体一些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所以,秋季要特别的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宜的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水菜。维生素方面,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都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秋季“燥”是一大特点,在中医理论中有讲到秋季“燥邪伤人,易损耗人体津液,此时须注意清心定神、润燥止渴、清热养阴。”那么燥热的秋季,饮食吃什么才能滋阴生津呢?其实,生活中的核桃,芝麻,甘蔗,糯米,乳品,蜂蜜等食物,都是具有养血生津,起到进补润肺的功效。所以,平时可以适宜的吃一点这些食物。但是要注意的是,脾胃不好的人,最好是先调理好脾胃,等脾胃恢复了,在食用才是。
秋季喝粥是最好的养生饮食方法,秋季早上天天坚持喝粥,可以养胃生津,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胃比较不好的人来说,秋季喝粥就是一大养生法,推荐:生地汁粥、黑芝麻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百合莲子粥等。
不过,秋季要少吃韭菜、辣椒、葱、姜、蒜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酸味”食物,柑橘,山楂。因为酸性的食物有助加强人体肝脏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秋季,人也是很容易感到疲倦和困乏的状态的,在中医理论中,中医认为这是一种“情绪疲软”的现象,是因为夏季酷热,立秋过后,人也逐渐的亢奋的情绪中调整过来,因此消耗了人体大量的能量而导致的。所以,中医建议,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宜最好在22.00左右睡觉,不要熬夜。饮食上,就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室内可以放一些绿色的植物盆栽,以起到缓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