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1、免疫: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2、肾脏功能: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3、血液: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4、生长发育:早产儿比足月新生儿长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
5、外形特点:皮肤柔嫩,呈鲜红色,表皮菲薄可见血管,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头发纤细像棉花样不易分开,外耳软薄,立不起,紧贴颅旁,颅骨骨缝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腺在33周前摸不到,36周很少超过3毫米。乳头刚可见。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多未降入阴囊。胎毛多,胎脂布满全身,指(趾)甲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仅前端有1~2条横纹,后3/4是平的。
从早产儿奶粉到普通一段奶粉如何转奶
早产儿奶粉更适合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尚未在母亲体内获得足够的发育便出生,消化能力和身体机能都比不上足月儿,因此足月儿适用的普通配方奶粉的能量密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于早产儿来说可能会偏低,同时其中的一些成分对他们来说也相应地难消化一些。而早产儿配方奶粉则含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丰富的营养素,以及更容易消化的成分,可以让这些宝宝能尽快赶上其他足月儿的发育步伐。
如何从早产儿奶粉转为普通一段奶粉?
早产宝宝由于尚未足月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成长发育成正常新生儿,作为发育不成熟的、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营养需求不仅要考虑到营养素缺乏引起的问题,还要考虑这些营养素过多所带来的可能风险。所以,对于需要进行追赶性生长的早产宝宝来说,何时从早产儿奶粉转为普通的一段奶粉就成为了每个爸爸妈妈尤为关心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早产宝宝(是实际月龄而不是纠正月龄)的体重追赶上同月龄的足月宝宝时,就可以改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少体重才算是追上了呢?举个例子说,当一个早产男宝宝在出生后3个月,体重达到6kg,可以换为普通的一段奶粉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持续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是,足月儿持续7-10天,早产儿2-4周的样子。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远远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超过4周的都是病理性黄疸。
如何区分生理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1、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免疫区别
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2、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肾脏功能区别
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着,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3、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血液区别
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4、早产儿和足月儿的生长发育区别
早产儿比足月新生儿长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
5、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外貌区别
一般早产儿的外貌与正常新生儿有明显的不同,从皮肤来看,皮肤柔嫩,颜色呈粉红色,较薄,透明发亮,并能通过皮肤见到皮下血管;皮下脂肪也很薄;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全身布满胎脂,胎毛较多,头发纤细、条理不清,像棉花样常不易分开;外耳廓软薄,紧贴头颅旁,不能立起;颅骨的骨缝较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头刚刚可见,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无乳腺结节;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的阴囊只有少数皱褶,睾丸多未降入阴囊;手指和足趾的指(趾)甲较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较少,约有1~2条横纹,仅在足底前掌。
刚出生婴儿黄疸高怎么办
一、刚出生婴儿黄疸高怎么办
1、吃药调理,医院大夫会告诉吃什么药。
2、蓝光治疗黄疸,每次要照6-8个小时,虽然有效果,但是个人感觉没必要,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照着热出红疹。
3、多晒晒太阳可以降低黄疸,注意不要晒到眼睛,不要晒的太时间长,以免皮肤灼伤。
4、多喝水,可以防止孩子上火也有助于降低黄疸。
5、暂停母乳喂养,改喝奶粉,尤其是病理性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正常状况:生后2-5天出现,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mmol/l,早产儿257mmol/l。即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不健康状况: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mmol/l,早产儿257mmol/l,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其他状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的状况,也有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所以这个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要把握好,要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黄疸是一个生理性过程,所有宝宝都会经历的,仅有少数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的黄疸指数高于同日领宝宝的95百分位数,则需要治疗。常用的治疗黄疸的方法有口服茵栀黄或肠道益生菌、兰光照射等。但要根据黄疸的严重状况以及黄疸的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一个月婴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黄疸指数是什么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和早产儿小于257μ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也有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 mol="" l="" 10mg="" dl="" 1="" 24="" 2="">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区别
1、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免疫区别
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2、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肾脏功能区别
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着,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3、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血液区别
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和早产儿小于257μ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也有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即可诱发胆红素脑病的报道。需注意,生理性黄疸始终是一个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各种原因后方可确定。
怎样护理早产儿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胎龄小样儿指出生体重与该胎龄应有体重相比,低于平均值二个标准差以下或比应有平均体重低20%以下的婴儿。如在孕37周后体重不足2500克时也为胎龄小样儿,但一般称之为足月低体重儿。
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早产儿出院回家后,首先要保温。早产儿居住的室温一般应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其次,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家中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者不要进入早产儿的房间,以防交叉感染。母乳是早产儿的首选食品。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富于必须氨基酸,尤其是早产儿所必须的胱氨酸、牛磺酸较高,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较低。早产儿体重越小,胃容量越小,故应采取多次少量喂养的方法,缩短间隔时间。研究发现,早产儿比足月儿生长发育快,一般到2岁时体重、身长可与同年龄的足月儿近似,个别体重过低者,迟到4岁才能相近。
对于胎龄小样儿也要注意保温,预防感染。此外,由于胎龄小样儿体重虽少但胎龄较大,故基础代谢率较高,热量需要多,胃容量相对大,吸吮力强,因此奶量可适当多些。研究发现,胎龄小样儿到3岁时其体重身长发育仍比足月儿低。因此对胎龄小样儿或足月低体重儿更应加强营养。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区别
免疫:
由于全身各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儿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肾脏功能:
肾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故生理性体重下降显著,且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血液:
早产儿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正常新生儿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因而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生长发育:
早产儿比足月新生儿长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很快。由于长得快,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它营养缺乏症。
外形特点:
皮肤柔嫩,呈鲜红色,表皮菲薄可见血管,面部皮肤松弛,皱纹多,头发纤细像棉花样不易分开,外耳软薄,立不起,紧贴颅旁,颅骨骨缝宽,囟门大,囟门边缘软。乳腺在33周前摸不到,36周很少超过3毫米。乳头刚可见。女婴大阴唇常不能遮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多未降入阴囊。胎毛多,胎脂布满全身,指(趾)甲软,达不到指端,足趾纹理仅前端有1—2条横纹,后3/4是平的。
体温:
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易散热,加之基础代射低、肌肉运动少,产热少,故体温常为低温状态。但由于汗腺发育不良,包裹过多,又可因散热困难而致发热。故早产儿的体温常因上述因素影响而升降不定。
呼吸:
因呼吸中枢未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常有间歇或呼吸暂停。哭声低弱,肺的扩张受限制而常有青紫,喂奶后更为明显。咳嗽反射弱,粘液在气管内不易咳出,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吸入性肺炎。
消化:
吸吮及吞咽反射不健全,易呛咳。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胃容量较小,排空时间长,故易吐奶。胃肠分泌、消化能力弱,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障碍。
肝脏:
肝功不健全,生后酶的发育亦慢,故生理性黄疸较重,持续时间亦较长。贮存维生素K较少,凝血因子低故容易出血。合成蛋白质功能亦低,易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何区分 从持续时间上区别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父母如何加强早产儿的营养
早产儿的身体组成与足月儿显著不同。早产儿身体脂肪比率可能少于1%的体重,而足月儿身体脂肪比率则约增至15 % ~16%。足月儿的能量储存接近7000kcal,其中约75%是脂肪。因此,足月儿更能处理出生前后的压力,且在没有严重代谢情况下,可储存能量以维持体温。
相比之下,早产儿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加上对胃容量的感受性差,且有胃排空延迟现象,肠胃蠕动也较弱。因此,营养目标在于提供足够的营养,使胎儿在出生后能跟得上在母体子宫内的生长速率,并且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避免因早产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面临许多营养问题。
早产儿对热量的需要要大于足月儿。因为早产儿自身体内能量储存少,又由于吞咽能力差,胃食道逆流和吸收不良脂肪,糖类消化差等诸多因素,造成能量利用性较低。同时早产儿体内热量少,只能把用于生长的热量来控制体温,加速代谢。所以早产儿每天所需的热量要远远大于足月儿。
所有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可提供其体重2倍的需要。早期研究发现,添加铁的配方,因铁和细胞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易造成溶血性贫血,这是维生素E不足造成的。现在的配方已调节了维生素E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所以添加铁是安全的。
新生儿有哪些类型该如何护理
新生儿有哪些类型?该如何护理?
不同的新生儿有哪些?
1、足月儿
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之间娩出的新生儿。足月儿的体重通常在2。4~3。8千克之间。相比早产儿,足月儿的各方面都相对成熟,做好母乳喂养和日常护理,每个孩子都会茁壮成长。
2、高危儿
有些新生儿存在着一些风险,医学上称为高危新生儿(highriskinfant)。那么,哪些新生儿属于高危新生儿呢?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高危新生儿: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或胎龄大于42周的过期产儿;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低出生体重儿;分娩过程发生异常或者出生后发生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惊厥,新生儿重症黄疸,产伤性颅内出血,代谢异常,如低血糖症等;难产的新生儿(剖宫产,产钳助产);母亲孕产期合并危及胎婴儿的疾病;母亲曾有两个以上胎儿死亡史者。
3、巨大儿
出生体重等于或超过4千克,称为巨大儿或高出生体重儿(highbirthweightinfant,HBW)。这可能与遗传因素与孕妇的营养情况有关,妈妈有妊娠期糖尿病者,往往容易生出巨大儿。
4、过期产儿
过期产儿是指满42周后出生的新生儿。部分过期产儿由于出生前胎盘功能老化,子宫内缺氧,易出现宫内胎儿窘迫,出生时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由于成熟过度,胎头较硬,经过产道时,胎头的可塑性差,所以,出生时容易发生难产,以致引起产伤,如骨折、颅内出血、胸锁乳突肌损伤等。出生头几天,容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等。所以,过期产儿尤其要注意及早喂奶以防低血糖症。
5、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到不满37周(196~259天),出生体重在1。0~2。5千克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轻,各器官发育尚不够成熟,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喂养,有的需要在暖箱里保温一段时间,从医院回家后也要保暖及特殊护理,吸吮有力者也要少量多次喂养。早产儿因抵抗力差,特别需要母乳喂养。
早产儿哺喂要防止呛奶,喂奶后拍背,放下时呈侧卧位,以防将乳汁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不会吸吮的早产儿还要用滴管授乳或鼻饲等。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须知,妈妈在出院前一定要向医护人员咨询清楚,并一一记住,如果出院后发现异常请及时向你的保健医院产科病房医护人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