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发病原因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
①小核糖核酸病毒:肠道病毒如柯萨奇(Coxsackie),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
②虫媒病毒: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
③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
④狂犬病病毒;
⑤流感病毒;
⑥副黏病毒: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呼吸合胞病毒等;
⑦风疹病毒;
⑧天花病毒;
⑨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等;
⑩腺病毒;
⑪呼吸道肠道病毒;
⑫脑心肌炎(encephalomyocarditis)病毒;
⑬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诱发心肌炎产生的原因
诱发心肌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关于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之初常具感冒或肠炎症状,如发烧、全身酸痛、嗓子疼痛、咳嗽、鼻塞或腹泻。经1-3周后出现一系列心脏不适,如胸痛、心慌、气短、头晕,甚至出现晕厥,少数病人还会发生突然死亡。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有相当的隐蔽性,极易被延误诊断,严重危害健康。
因此,在冬春季节病毒性感冒或腹泻后的1-2周内,如果发生心慌、胸痛、气短、疲乏、头晕、心前区不适或抽搐等,都应考虑有发生心肌炎的可能。此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了解心肌炎病因早做预防
一、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虫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
二、致病条件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2、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3、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4、其他原因,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三、以病毒为例,病毒感染时,通过血液循环,病毒从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及血管周围间质而进入心肌纤维,在心肌细胞内膜繁殖复制,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心肌炎病变后期可能是由于病毒或心肌抗原所诱发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所致。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
一、感染
1、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日见增多,已成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发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达57%,心肌病变多局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
2、细菌:
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时亦可发生心肌炎。
3、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为主,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
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
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
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
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扩张型心肌病的保健措施有什么
1、防感染,控制病因:张性心肌病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容易患感冒、感染,甚至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少数心肌炎急性期即表现为心脏扩大,形成扩张性心肌病,所以控制致病因,预防感冒、感染,防止病毒对心肌细胞的侵袭是预防扩张性心肌病的第一步。
2、合理饮食,全面营养:“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都说明了饮食对人身体的重要性。预防扩张性心肌病,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油炸等食品;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条件的可采用食疗法辅助治疗。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
1、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日见增多,已成为心肌炎最重要的病因。有10多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如肝炎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痘苗病毒、腮腺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艾滋病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A和B引起的心肌炎较常见,而柯萨奇病毒又以病毒组中1~5型为多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发生的病毒性心肌炎者可高达57%,心肌病变多局限。肝炎病毒也可引起心肌损害。感染人类艾滋病病毒者约有10%发生临床上明显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
2、细菌:
细菌感染中以白喉为最著;伤寒也不少见;二者都因细菌毒素的作用而使心肌受损。心内或心包的细菌感染可延及心肌而引起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多。此外,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等时亦可发生心肌炎。
3、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感染以斑疹伤寒为主,也可见于Q热。
4、螺旋体感染:
心肌的螺旋体感染以梅毒、钩端螺旋体为主。
5、真菌:
包括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组织原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败血症而侵犯心肌,引起炎症。
6、原虫:
多种原虫,包括锥虫、弓形体、疟疾、黑热病原虫等,也可侵入心肌,导致炎症。
7、蠕虫:
包括毛线虫、犬弓蛔虫、包囊虫、棘球绦虫、血吸虫、丝虫等,也可影响心肌。
二、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青霉素、磺胺类、甲基多巴、抗结核药(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依米丁、保太松、吲哚美辛、金霉素、利尿药都可因过敏或变态反应,而致心肌炎。牛痘和破伤风抗毒素都可因过敏而造成死亡。
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如低血钙、低血镁、高磷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也可引起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1.常见病因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2.其他病因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3.发病机制
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人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变性、坏死和溶解。机体受病毒的刺激,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抗心肌抗体、白细胞介素—I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诱导产生细胞粘附因子,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CD8’)有选择地向损害心肌组织粘附、浸润和攻击。加拿大学者Liu及Mason等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将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感染阶段,自身免疫阶段及扩张性心肌病阶段。
长期感冒是不是患上了心肌炎
专家说心肌炎的发生与很多原因有很大的关系,主要以肠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而感冒就是由上呼吸道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所以说感冒是会引起心肌炎的发生,感冒后可以先自行判断是否患上病毒性心肌炎:感冒后1至3周内自我观察心脏症状,如果感冒症状缓解,但伴随明显乏力、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接受治疗。但是,有些人感冒后,虽然已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却无任何不适。
长期感冒是患上了心肌炎,心肌炎还有以下几点特点:
1、大多数心肌炎病人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持续时间有时不是很长但有的时候疼痛 甚至好几天。患者服用药物也不能缓解疼痛,疼痛很难让人们承受,疼痛的感觉在患者 身上表现的都有所不同。某些心肌炎病人,尤其是老年,可无胸痛而表现为惫性左心衰竭,胸部紧缩感或极度虚弱等症状。
2、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心肌炎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心肌炎病因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3、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发热、咳嗽、咽痛、腹泻、肌肉酸癌等症状,患者中以女青年居多。
4、经过有关专家通过对患有心肌炎的发病史仔细的研究。此病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呼吸明显的加重。胸痛心悸等。也可有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或活动时头晕或昏厥。也有的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超声心电图显示室间隔和(或)左室后壁非对称性的增厚。心室腔缩小,流出道狭窄。
心肌炎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
心肌炎的病因是什么:
一、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约束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惹起心肌炎的因素很多,比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响,以及物理、化学要素等均可惹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间又以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其他致病条件要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衍拷贝加剧,加剧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也许起协同致病效果。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衍,所谓围产期心肌病也许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酷寒,缺氧、过度喝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三、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盛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别的如真菌,原虫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现在以病毒性心肌炎较多见。
四、致病条件要素
1、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或许起协同致病效果。
2、妊娠能够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或许是病毒感染所构成的。
3、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拷贝加重,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4、别的因素,营养不良,高热严寒,缺氧、过度喝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五、以病毒为例,病毒感染时,通过血液循环,病毒从血液穿过毛细血管及血管周围间质而进入心肌纤维,在心肌细胞内膜繁殖拷贝,惹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润泽等炎症反应。心肌炎病变后期或许是因为病毒或心肌抗原所诱发的体液及细胞免疫所构成的。
关于心肌炎的病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小编也介绍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为了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小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喜欢感冒的人群必须要对自己的感冒进行及时的治疗,因为一大部分心肌炎患者是因为感冒没能够及时治疗而引起的。
心肌炎传染吗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心肌炎是什么引起的
心肌炎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种
1.感染性因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3.物理因素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4.化学因素如多种药物如一些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