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呕吐偏方 胡椒末敷脐法
治疗呕吐偏方 胡椒末敷脐法
胡椒9克。将胡椒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本方可辅助治疗脾胃寒湿性呕吐。
蛔虫病的食疗的有哪些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蛔虫病的食疗方
蛔虫病是由蛔虫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肠痈、呕吐、吐蛔等。本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则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严重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等。治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若蛔虫钻入胆道,致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虫厥,症见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胁部剧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痛休则如常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治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病,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
来源:民间验方。
癫痫病的治疗方法
1、取吴萸适量,研成细末,然后撒在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据说对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
2、取适量的丹参,10g丹石,0.25g苯妥英钠。将这些药物研细末,然后取药末1/10到脐。上盖棉胶带密封,每周换一次药。专家提醒,偏方的使用一定不能自己进行,一定要到相关医院检查确诊病情之后再在相关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3、6G白矾10g5g,50g芫花,胆南星,白胡椒适量,粉碎到后,筛分。取药末十~十五克,放在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至五天换药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吃油腻食物,猪肉和刺激性食物等也不能吃。
4、代赭石,蚯蚓,石菖蒲,家蚕各等份,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调成饼状,敷在丹田穴位,使用腹带固定,每三日换药一次,七~十次为一疗程,据说要使用两三个疗程。
温馨提醒:一旦患上了癫痫病,不能听信偏方,偏方的使用可能对别人有效果,但是对另一个人,可能带去的副作用极大,不仅不能治愈,还会耽误病情,盲目听信偏方后果严重。面对癫痫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去有关医院检查检查,然后进行系统治疗。
小儿得了肠胃炎该怎么治疗
1、胡椒花椒散
胡椒50克,花椒25克,共研细末,置瓶中密封备用。用法:将胡椒花椒散置于肚脐上,药用1-3克左右,用手按压脐部,直至肚脐发热,约10分钟即可见效。
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疼痛为主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2、黄土生姜汤
灶心黄土50克,陈皮12克,生姜15克。先将灶心黄土用水煎煮30分钟,去黄土,用黄土水煎煮生姜、陈皮约15-20分钟,即可服用,
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呕吐为主者,效果最好。
治疗腹痛的食疗偏方大全
【偏方一】
【组成】连须葱、老姜、萝卜各等量。
【用法】黄捣烂,分为2 份,炒热,交替熨痛处。
【主治】腹痛。
【偏方二】
【组成】生姜、葱白。
【用法】共捣烂,热酒冲服,或敷脐部。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三】
【组成】带壳龙眼、米酒。
【用法】焙干研末,每次服10 克,米酒送服。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四】
【组成】白胡椒、绿豆各等份、黄酒适量。
【用法】共为细末,温黄酒送下,每次3 克、1 日2 次。
【主治】受寒腹痛。
【偏方五】
【组成】大茴香9 克、酒少许。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腹痛。
【偏方六】
【组成】大蒜1500 克、酒、醋备半。
【用法】浸泡于瓶中10 天,食蒜。
【主治】受寒腹痛。
【偏方七】
【组成】温呐脐50 克(捣烂布包)、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犬,每次饮1 小盅。
【主治】小腹胀痛及腰背冷气。
【偏方八】
【组成】黄酒50 毫升、丁香2 粒。
【用法】隔水蒸10 分钟,趁热饮酒。
【主治】感寒腹痛。
【偏方九】
【组成】炮姜、肉桂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掺膏药贴脐上。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十】
【组成】胡椒10 粒、葱白30 克、百草霜15 克。
【用法】共为丸,如梧桐子大,纳脐中取汗。
【主治】腹痛。
【偏方十一】
【组成】生姜15 克、吴茱萸9 克。
【用法】吴茱萸研为细末,煎生姜汤送服。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十二】
【组成】枯矾6 克、胡椒每岁1 粒、葱白一段、枣1 枚。
【用法】前二药研为细未,同余药捣烂,贴于肚脐、天枢、关元穴。
【主治】寒实腹痛。
【偏方十三】
【组成】葱白10 根、盐50 克。
【用法】炒热布包熨腹部。
【主治】受寒腹痛。
腹泻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灸法
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二:刮痧
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三:敷贴
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四:敷贴
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五:敷贴
吴茱萸、胡椒、苍术各30克,丁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六:熏洗
鬼针草30克煎汤,泡洗两足,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消化不良。
前列腺炎的自我疗法
除抗生素治疗外,前列腺的自我疗法对治疗前列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前列腺炎的自我疗法常见有敷脐法、坐浴法和药带法。
1、敷脐法:冰片1克,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2、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克,甘草6克。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3、药带法:萆薢10克,车前子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金钱草15克,刘寄奴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败酱草15克,乌药10克。共研细末,做成药带缚于小腹,可长期使用。
拉稀拉水偏方 伤食型泄泻
症状表现:大便溏稀,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部胀满,便前腹痛,便后痛感减轻,腹痛时拒按,嗳气,偶有呕吐,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
取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藿香、佩兰各10克,砂仁5克。将上述药物起研磨成碎末,取适量药末,倒入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肚脐上,再用热水袋熨之,5分钟后取下热水袋,5小时后取下药物。每日治疗1次。
取吴茱萸、苍术各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然后倒入香油调和成膏状,直接贴敷于肚脐之上,外用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