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呕吐偏方 胡椒末敷脐法

治疗呕吐偏方 胡椒末敷脐法

胡椒9克。将胡椒研为细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隔日更换1次。本方可辅助治疗脾胃寒湿性呕吐。

蛔虫病的食疗的有哪些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蛔虫病的食疗方

蛔虫病是由蛔虫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肠痈、呕吐、吐蛔等。本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则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严重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等。治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若蛔虫钻入胆道,致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虫厥,症见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胁部剧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痛休则如常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治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病,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

来源:民间验方。

癫痫病的治疗方法

1、取吴萸适量,研成细末,然后撒在脐窝,外用胶布固定,据说对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

2、取适量的丹参,10g丹石,0.25g苯妥英钠。将这些药物研细末,然后取药末1/10到脐。上盖棉胶带密封,每周换一次药。专家提醒,偏方的使用一定不能自己进行,一定要到相关医院检查确诊病情之后再在相关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3、6G白矾10g5g,50g芫花,胆南星,白胡椒适量,粉碎到后,筛分。取药末十~十五克,放在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至五天换药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吃油腻食物,猪肉和刺激性食物等也不能吃。

4、代赭石,蚯蚓,石菖蒲,家蚕各等份,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调成饼状,敷在丹田穴位,使用腹带固定,每三日换药一次,七~十次为一疗程,据说要使用两三个疗程。

温馨提醒:一旦患上了癫痫病,不能听信偏方,偏方的使用可能对别人有效果,但是对另一个人,可能带去的副作用极大,不仅不能治愈,还会耽误病情,盲目听信偏方后果严重。面对癫痫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去有关医院检查检查,然后进行系统治疗。

小儿得了肠胃炎该怎么治疗

1、胡椒花椒散

胡椒50克,花椒25克,共研细末,置瓶中密封备用。用法:将胡椒花椒散置于肚脐上,药用1-3克左右,用手按压脐部,直至肚脐发热,约10分钟即可见效。

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疼痛为主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2、黄土生姜汤

灶心黄土50克,陈皮12克,生姜15克。先将灶心黄土用水煎煮30分钟,去黄土,用黄土水煎煮生姜、陈皮约15-20分钟,即可服用,

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呕吐为主者,效果最好。

治疗腹痛的食疗偏方大全

【偏方一】

【组成】连须葱、老姜、萝卜各等量。

【用法】黄捣烂,分为2 份,炒热,交替熨痛处。

【主治】腹痛。

【偏方二】

【组成】生姜、葱白。

【用法】共捣烂,热酒冲服,或敷脐部。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三】

【组成】带壳龙眼、米酒。

【用法】焙干研末,每次服10 克,米酒送服。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四】

【组成】白胡椒、绿豆各等份、黄酒适量。

【用法】共为细末,温黄酒送下,每次3 克、1 日2 次。

【主治】受寒腹痛。

【偏方五】

【组成】大茴香9 克、酒少许。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腹痛。

【偏方六】

【组成】大蒜1500 克、酒、醋备半。

【用法】浸泡于瓶中10 天,食蒜。

【主治】受寒腹痛。

【偏方七】

【组成】温呐脐50 克(捣烂布包)、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犬,每次饮1 小盅。

【主治】小腹胀痛及腰背冷气。

【偏方八】

【组成】黄酒50 毫升、丁香2 粒。

【用法】隔水蒸10 分钟,趁热饮酒。

【主治】感寒腹痛。

【偏方九】

【组成】炮姜、肉桂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掺膏药贴脐上。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十】

【组成】胡椒10 粒、葱白30 克、百草霜15 克。

【用法】共为丸,如梧桐子大,纳脐中取汗。

【主治】腹痛。

【偏方十一】

【组成】生姜15 克、吴茱萸9 克。

【用法】吴茱萸研为细末,煎生姜汤送服。

【主治】寒性腹痛。

【偏方十二】

【组成】枯矾6 克、胡椒每岁1 粒、葱白一段、枣1 枚。

【用法】前二药研为细未,同余药捣烂,贴于肚脐、天枢、关元穴。

【主治】寒实腹痛。

【偏方十三】

【组成】葱白10 根、盐50 克。

【用法】炒热布包熨腹部。

【主治】受寒腹痛。

腹泻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灸法

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二:刮痧

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三:敷贴

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四:敷贴

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五:敷贴

吴茱萸、胡椒、苍术各30克,丁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六:熏洗

鬼针草30克煎汤,泡洗两足,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消化不良。

前列腺炎的自我疗法

除抗生素治疗外,前列腺的自我疗法对治疗前列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前列腺炎的自我疗法常见有敷脐法、坐浴法和药带法。

1、敷脐法:冰片1克,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2、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克,甘草6克。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3、药带法:萆薢10克,车前子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金钱草15克,刘寄奴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败酱草15克,乌药10克。共研细末,做成药带缚于小腹,可长期使用。

拉稀拉水偏方 伤食型泄泻

症状表现:大便溏稀,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部胀满,便前腹痛,便后痛感减轻,腹痛时拒按,嗳气,偶有呕吐,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

取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藿香、佩兰各10克,砂仁5克。将上述药物起研磨成碎末,取适量药末,倒入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肚脐上,再用热水袋熨之,5分钟后取下热水袋,5小时后取下药物。每日治疗1次。

取吴茱萸、苍术各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然后倒入香油调和成膏状,直接贴敷于肚脐之上,外用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

相关推荐

发热伴腹痛腹泻可能为胃肠型感冒

进入秋季以后,气候变化无常,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小孩及有慢性疾病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当遭遇过度疲劳、受凉、情绪波动时,细菌、病毒会经呼吸道传播进入血流侵犯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道黏膜反应。出现食欲差、上腹胀、泛酸、烧心及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类患者中80%的人会有发热、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20%的人呼吸道的症状不明显,以腹痛、腹泻症状较为突出。若这类患者就诊,会被告知得了胃肠型感冒。它与急性胃肠炎是有区别的,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

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偏方 胡椒红糖等治乳腺炎

选白胡椒7粒,捣成,与半汤匙红糖拌匀,放在一小盘内,用自身的乳汁调成膏状,贴在肿块处,再用橡皮膏粘牢。早晚各贴一次,三四天肿块即消,痛止。若肿块发红、外硬里软,表明肿块内部已形成脓肿,应去医院治疗

小孩尿床偏方小孩尿床有什么好的办法

偏方一:取适量的韭菜子,用擀面杖碾细碎,与面粉做成小饼蒸熟。每天适量食用。温补肾阳,用于小儿肾气不充所致的遗尿。 偏方二:鸡蛋1枚,白胡椒7粒。将鸡蛋敲破1个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纸把小孔糊起来,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鸡蛋。尤其适合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 偏方三:韭菜根25克,洗净后切碎,用干净纱布包起来,绞取汁液,加适量水煮开后温服。每天2次,连服10天。 偏方四:五倍子3克,研,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1个疗程。 偏方五: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

小儿肠胃炎要怎么治疗

寒证急性 1、黄土生姜汤:灶心黄土50克,陈皮12克,生姜15克。先将灶心黄土用水煎煮30分钟,去黄土,用黄土水煎煮生姜、陈皮约15-20分钟,即可服用,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呕吐为主者,效果最好。 2、胡椒花椒散:胡椒50克,花椒25克,共研细,置瓶中密封备用。用法:将胡椒花椒散置于肚脐上,药用1-3克左右,用手按压脐部,直至肚脐发热,约10分钟即可见效。此方对急性肠胃炎以疼痛为主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3、石榴乌梅汤:石榴皮15克,生姜15克,乌梅12克。每日1剂,将上述煎煮约30分钟左右,即可服用,1

大葱神奇的治病功效

胃虚寒 大葱炒生姜 偏方:大葱150克,生姜50克,花椒15克,共捣烂,放锅内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熨胃脘部及疼痛处,凉后炒热再熨,直至胃痛缓解。 点评:胃寒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 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胃部多有喜温恶寒的特点,因此,“胃寒”的人普遍有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的情况,即食用过冷的食物后会

偏头痛的偏方有哪些呢

1、治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2、突然头疼痛。用皂角研,吹入鼻中,令打喷嚏。又方:用白僵蚕为,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3、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入鼻中亦有效。又方:用栀子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治头痛不止。用杨梅为,以少许入鼻取嚏,有效。 5、呕吐、胸满、头疼。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

大人止泻最快的办法 敷肚脐法治腹泻

配方:乌梅、川椒、黄柏各3克。 做法:共研为细,然后加鲜生姜适量,共捣制成糊膏状,将药膏摊在纱布上,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一般用药30分钟脐腹有温暖舒适感,症状即可改善。若不愈,2~3日后可换药再敷。 功效:适用于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慢性腹泻,中医辨证属寒性泄泻者。 配方:白胡椒6粒,炮干姜、炒雄黄粉、肉桂、昊茱英各1克。 做法:上药共研极细。以脱脂药棉将药粉裏成小球状,放在脐孔正中,以手按紧,外加胶布-块敷贴。通常上午贴后下午泻即止。 功效:适用于胃寒腹痛水泻不止者。

胡椒的选方

①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汤服。(《食疗本草》) ②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寿域神方》) ③治胃痛: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镜》) ④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胡椒三分(),生姜一两(微煨切)。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⑤治翻胃及不怕饮食:

艾草外敷治疗妇科病

治疗痛经 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各50克,细辛10克,樟脑适量。用法:先将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酒精适量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加樟脑适量备用。于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成稀糊状,外敷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月经后3天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直至痊愈为止。 治疗月经不调 失笑散20克,当归、赤芍、木香、白芍各15克,红花10克,益母草、山楂各20克,姜汁、黄酒适量。诸药共研细过筛备用。用时取药适量,以姜汁、黄酒适量,调成稀糊

上吐下泻紧急处理半夜 方法五:二术散敷贴止吐泻

组成:白术(炒)、苍术(土炒)、茯苓各15克,陈皮、吴茱萸各10克,丁香、泽泻各3克,白胡椒2克,草果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3~5克(小儿3克),直接填脐或以姜汁调匀成膏贴脐窝内。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未愈者可换药2次,最多5次。敷药后应保持湿润,可用圆形棉垫盖上,并用绷带扎住。 功用:健脾温胃,利湿止泻。主治吐泻(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