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核糖核酸在病毒方面的应用

核糖核酸在病毒方面的应用

核糖核酸在病毒方面,很多病毒只以rna作为其唯一的遗传信息载体(有别于细胞生物普遍用双链dna作载体)。1982年以来,研究表明,不少rna,如i、ii型内含子,rnase p,hdv,核糖体大亚基rna等等有催化生化反应过程的活性,即具有酶的活性,这类rna被称为核酶(ribozyme)。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发现了rnai(rna interference,rna干扰)等等现象,证明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植物病毒总是含rna。近些年在植物中陆续发现一些比病毒还小得多的浸染性致病因子,叫做类病毒。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闭环单链rna分子,此外,真核细胞中还有两类rna,即不均一核rna(hnrna)和小核rna(snrna)。hnrna是mrna的前体;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一种加工过程)。自1965年酵母丙氨酸trna的碱基序列确定以后,rna序列测定方法不断得到改进。目前除多种trna、5srrna、5.8srrna等较小的rna外,尚有一些病毒rna、mrna及较大rna的一级结构测定已完成,如噬菌体ms2rna含3569个核苷酸。

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肝炎

肝炎是现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并且具有相当强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那么在患有肝炎后可以通过哪些药物进行治疗呢,下面就来介绍可以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1)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2)白细胞介素一2,即T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3)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可抑制多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

(4)阿糖腺苷类体内、体外均证明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潜在的作用。经观察用药期间部分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阴转,生化和肝组织异常也有好转。

(5)其它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抗乙肝核糖核酸、病毒哩、左旋咪唑、香菇多糖、强力宁及植物血凝素等。

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患有肝炎以后可以使用的抗病毒药物都是哪些已经有了了解,患有肝炎以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复诊,这样可以掌握病情的动态发展情况。

小孩为什么会得脑炎呢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脑膜炎可为任一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对新生儿宝宝来说,单纯疱疹病毒是最常见的脑膜炎病原。有时,脑膜炎也可能在麻疹、风疹或水痘之后发生,只是很少见。某些疫苗所含有的活性病毒也可引起脑膜炎,但是比较少见。

核糖核酸在体内的分布

核糖核酸(缩写为rna,即ribonucleicacid),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而成为rna的特征碱基。

与dna不同,rna一般为单链长分子,不形成双螺旋结构,

但是很多rna也需要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一定的二级结构乃至三级结构来行使生物学功能。rna的碱基配对规则基本和dna相同,不过除了a-u、g-c配对外,g-u也可以配对。

在细胞中,根据结构功能的不同,rna主要分三类,即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mrna(信使rna)。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内容按照细胞核中的dna所转录;trna是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组分,是蛋白质合成的工作场所。

在病毒方面,很多病毒只以rna作为其唯一的遗传信息载体(有别于细胞生物普遍用双链dna作载体)。

甲肝病毒存在于哪里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直径24~30nm﹐不含类脂体﹐核心有单链核糖核酸﹐耐乙醚和其它脂溶剂﹐耐酸﹐对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去污剂有抵抗作用。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多,目前多用以下几种:

(1)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2)白细胞介素-2:即t细胞生长因子,具胡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3)核苷类化合物:如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可抑制多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

(4)阿糖腺苷类:体内、体外均证明对乙肝病毒有潜在的作用。经观察用药期间部分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阴转,生化和肝组织异常也有好转。

(5)其他: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抗乙肝核糖核酸、病毒唑、左旋咪唑、香菇多糖、强力宁及植物血凝素等。

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脑炎症状

高烧(40℃)、颈部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於皮、皮肤疹{由其在腋下、手、脚部位},这些脑膜炎的症状,和感冒症状雷同,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

在婴幼儿、高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不典型,但有时出现低温情况。本组患者的症状有:尖锐,继续哭,不寻常的嗜睡,食欲差,非常敏感,一些囟门扩大。

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或许会出现,也可能不会,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等症状为其特征,大多伴有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防治。

病因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

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

包括小病毒、乳头和多发性肿瘤腔病毒(引发多发性多发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

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

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疾病分类及发病形式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

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脑瘤疾病的诱发因素都有什么呢

一、先天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二、物理因素

一些脑部创伤或者射线照射的刺激等有造成脑瘤的可能,也是容易造成脑瘤的病因

三、遗传因素

在一些脑肿瘤的病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典型的遗传性神经系统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单发性病灶占3/4,具有体细胞的突变,约有12%~17%可传给子代;多灶性病变则有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家庭中的其他子代成员有可能易感,约50%~65%能传给子代。

四、化学因素

许多脑肿瘤病人被查出脑肿瘤,回忆起致病因素,不少病人有化学致癌物质的接触史,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饮食致癌物质以及一些化学苯并芘等物质的接触都是脑肿瘤的直接诱发因素。

五、病毒感染

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猴空泡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和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胶质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星形细胞瘤、松果体瘤、室管膜瘤、肉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瘫痪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由于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轻重不等,故表现多种多样。弥漫型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即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有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和(或)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精神症状,颅内高压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症状,如腮腺炎病毒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病毒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如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干扰素γ:干扰素主要是经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缩减肝内胶原的产生。α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去除病因(病毒)亦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钙拮抗剂:经研究,证明此类药能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诊治应用中也洞察到了这种作用。亦有人提出异议,但这类药对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是肯定的,肝纤维化更进一步发展就是肝硬化、门脉高压。

马洛替酯:此药应用后,病人血清PⅢP(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和血清脯氨酸羟化酶水平均降低,这两个指标是肝纤维化的血清学重要标志。

秋水仙碱:是早早应用于抗纤维化的药物,大概作用是抑制肝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干扰胶原分泌,刺激胶原酶的产生,阻止和降解胶原合成。此药基本无副作用,可改进肝功能,使白蛋白合并增加。

核糖核酸:病人在治疗前,血清PⅢP为521.0123.9微克/升,治疗后下降到412.7—102.2微克/升,相差显著。

相关推荐

4个小偏方巧治气管炎

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7点熬,中午11点服。最后,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下。 每剂只熬一次,加冰糖一次服下。无论病情轻重,3剂药服完后即除病。 禁服:烟、酒、茶。盐、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偏方二:酸石榴、蜂蜜治愈气管炎 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碎连皮带籽一同放入药锅,对100克蜂蜜(瓶装蜂蜜即

伤风和风寒有什么区别

伤风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伤风的病因通常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特别是鼻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引起。少量由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 风寒为中医的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风寒的病因是:风邪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主因,易与他邪相合,不同的季节,每与时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或夏季空调温度过低,造成风与寒合,机体卫外不固,形成外感风寒证,寒性收引,凝滞,易闭塞皮毛,邪郁于肺卫,肺失宣降,卫阳失于

脊髓灰质炎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 抵抗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0.3%甲醛,0.1mmol/L盐酸及(0.3~0.5)×1

病毒药的简介

病毒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在体外可抑制病毒复制酶,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在临床上治疗病毒病有效的药物。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核心含有核酸(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复制酶,其外包有蛋白质的外壳和膜,本身无细胞结构,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依赖寄主的细胞和酶而繁殖(复制),其复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 吸附。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蛋白受体。 ② 入侵。病毒进入细胞。 ③ 核酸复制。病毒进入细胞后,脱壳,病毒核酸释出,复制核酸。 ④ 病毒酸和结构蛋白合成后装配成

治疗气管炎的食物

一、酸石榴、蜂蜜治愈气管炎 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碎连皮带籽一同放入药锅,对100克蜂蜜(瓶装蜂蜜即可),加水没过石榴,用文火炖,不可煎糊。待水分蒸发于石榴熬成膏状起锅,将石榴盛人洁净的大口瓶中,每日服用数次,每次两小勺。食后有酸涩之感,若嫌酸涩可适当增添蜂蜜。年老体弱者慎服。 二、治疗支气管炎验方 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

核酸检测多久出结果 核酸检测需要空腹吗

不需要。 核酸检测是不需要空腹的,空腹或饱腹均不影响其检测的结果,所谓核酸,包括去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等,检测核酸往往要通过体外基因扩增方法来诊断机体是否感染上某种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标本的培养等,来用于检测病毒,细菌,因此核酸的检测是不需要进行所谓的空腹,空腹和饱腹并不影响其检测的效果。

治疗气管炎的4个小偏方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一:治疗支气管炎验方 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7点熬,中午11点服。最后,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下。 每剂只熬一次,加冰糖一次服下。无论病情轻重,3剂药服完后即除病。 禁服:烟、酒、茶。盐、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二:酸石榴、蜂蜜治愈气管炎 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

红眼病临床上有哪些特点

通常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称为"红眼病"。它是由一种微小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病毒性结膜炎。1969年以来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1971年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及河南省等地暴发流行。1988年在北京、天津等地流行。常在夏秋季发生,流行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红眼病"的临床特点是:潜伏期短,常在感染后24小时内发病,多双眼,症状重,自觉眼部明显异物感、刺痛、差明、流泪。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半数病例伴有球结膜下出血,有粘液分泌物角膜点状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病程7~10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是病菌,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都可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是病毒,病因学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病毒等引起心肌炎也不少见。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当然少不了致病条件的因素,如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过度运动和妊娠也可能诱发心肌炎;病菌

什么是新冠核酸检测

新冠核酸检测是检测感染新冠病毒的一种检测方式,因为新冠病毒携带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如果检测到有新冠病毒特有的核糖核酸,即可判断感染了新冠病毒。 主要是采用RT-PCR或者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在鼻咽拭子和其他呼吸道分泌物,还有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以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