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的介绍
红参的介绍
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长8到18厘米。表面棕红色 ,半透明,有大纵皱纹,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称“油盏头”。本品特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海参的吃法介绍
近几年来,海参的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海参不菲的价格也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随着海参产业的发展,各样的海参产品也纷纷涌现出来,即食海参的出现为那些想吃海参却不会发制海参的人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所谓即食,当然就是可以直接吃的了,但是当你买到即食海参,你确定会吃吗?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即食海参的食用方法
1、开袋即食
这样吃起来是原汁原味的,当然也是最省事的。
2、做海参小米粥
在做小米粥的时候把即食海参切成小块,均匀地倒进小米中,文火加热至开锅。这中做法使海参的营养价值很好地与小米结合在一起,对身体大大有利,尤其适合做月子的女士。
3、 海参木耳大肠汤
海参20-30克,木耳30克,猪大肠150-200克,同煮汤,用食盐、味精调味食用。
适用于阴虚肠燥之便秘。
4、凉拌海参
将即食海参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盐、糖、醋、味精、蒜泥和香菜拌匀即可食用,清淡凉爽、柔脆滑嫩、鲜味可口,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宴客佳肴。
以上四种吃法,即营养又可口,充分利用了即食海参的价值,也做到了可口美味。
泡发海参或鲜海参的吃法
1.海参粥
作为早餐海参可以切碎熬粥,在做海参粥前先把米粥熬好,然后把切碎的海参放进粥里,同时加入少量的盐和糖,适量的姜丝,再熬5分钟后就可以出锅。
海参粥保留了海参的营养,加入姜丝更有暖胃的作用。
这种吃法比较适合平时吃海参的老年人,不但营养吸收好,而且口感比较柔和,也不会伤胃,对于老年人的体弱虚寒、产后虚弱的产妇或者术后需要进补的人群大有好处。
2.海参鸡蛋羹
将海参与少量木耳切碎后放入搅拌好的鸡蛋中蒸蛋羹,具有很好的滋阴养血效果。
3.蘸食
每早食一个,可蘸蜂蜜和白糖(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该种食用方法),也可放入牛奶中送服,常年坚持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4.凉拌海参
将煮后的水发海参用凉水洗透,切成薄片或切成碎丁,加入适量盐、糖、醋、味精、蒜泥和香菜拌匀即可食用,清淡凉爽、柔脆滑嫩、鲜味可口。
5.海参清汤
将海参切碎,入锅烧开,取方便面调料少许,根据个人口味调理。
红螺的介绍
红螺贝壳大,高达11厘米,宽 9厘米。壳极坚厚。壳顶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高的1/5~l/4。
红螺的贝壳呈球状,壳质坚厚,表面生有肋纹及棘突。壳口内面很光滑,呈橘红色,所以便获得了红螺的名称。红螺除了肉可以食用之外,贝壳也很有用。贝雕厂用它制作的烟具或其他小工艺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初来海边的人们很喜欢找几个红螺贝壳作纪念品。体螺层极膨大,螺层有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
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条具有结节突起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椭圆形,大而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一边。螺面黄褐色`,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与红螺相近的许多螺类,通称骨螺,它们的贝壳长得稀奇古怪:有的前沟特别长,像个伸长的鸟嘴;有的贝壳表面长着许多瘤状突起;有的长有长棘或刺,真是奇形怪状无所不有。它们的贝壳虽然没有宝贝、芋螺等的鲜艳多彩,但也是人们很喜欢收藏的种类。
太子参知识介绍
本品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分太子参和太子参须两种:太子参呈细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至1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顶端有茎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肥润,有粉性、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太子参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须根,抢水洗净,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太子参食疗作用】: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
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太子参做法指导】: 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竹参的吃法介绍
1、炸
准备材料
新鲜竹参、鸡蛋、糯米、油、盐、味精、面包渣
做法步骤
将糯米馅放入竹参内,往里面加入鸡蛋液,将竹参外表面沾上面包渣,裹匀,逐个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色,捞出后即可装盘上桌。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制味碟。
2、煮
准备材料
干竹参,干银耳,冰糖。
做法步骤
用水将冰糖融化后,加入竹参中,再将银耳炖熟,即可一起装碗上桌。
3、炒
准备材料
干竹参,鱼肉
做法步骤
将干竹参泡软后放入预热好的锅中,加鱼肉入锅,翻炒几下,等烧熟后即可拼盘上桌。
太子参的介绍
入药部位
干燥块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归脾、肺经。
功效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
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相关配伍
治自汗方: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
用法用量
9~30g。
采集加工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婆罗门参介绍
婆罗门参(salsify),别名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可煮食或切成小片煎食,嫩叶也可生食。原产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只有零星种植,近几年北京特菜生产基地开始种植栽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根茎类蔬菜。
TragopogonL.婆罗门参属,菊科,约50种,分布于东半球温带与热带地区,中国有婆罗门参T.orientalisL.和草地婆罗门参T.pratensisL.等10种,产东北、华北、西藏和新疆。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直根;叶狭,禾草状;头状花序大,有长梗,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全为两性舌状花,黄色;舌片顶部5齿裂;总苞圆柱形,有近等长的总苞片1列;果有长喙,喙端冠毛为稠密羽状毛,侧毛特密,1列。婆罗门参又叫西洋牛蒡,是菊科婆罗门参属2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和嫩茎叶均可食用,还具有治疗黄胆病、提神与利尿的功效。
婆罗门参(拉丁学名:Tragopogon pratensis L.),别名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叶狭长丛生,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生于山坡草地及林间草地,海拔1200~4500米。分布于新疆地区。
婆罗门参又称西洋牛剪,肉质可蒸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砺鲜味,被称为“蔬菜牡蝠”,嫩茎叶也可生食。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病虫害较少。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只有零星种植。
婆罗门参肉质根有蔬菜牡蛎之称,营养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3克、脂肪0.2克、糖类5.2克、维生素B10.08克、维生素B20.22毫克、维生素C8毫克、钙60毫克、磷75毫克、铁0.7毫克。婆罗门参的嫩叶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汤。肉质根烤、煮、油炸、作汤均可。婆罗门参还具有治疗黄疸病、提神、利尿的功效,还可用作室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
婆罗门参又称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2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肥大肉质根, 肉质根可烤、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蛎鲜味,被称为“蔬菜牡蛎”,嫩茎叶也可生食。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病虫害较少。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长约20—30cm,直径3.5cm左右,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叶狭长丛生,长33cm左右,宽3cm,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一般株高60—150cm,茎直立,少有分枝。生育第2年开花,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顶端有长喙,着生羽状冠毛。
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圆柱状。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纵沟纹,无毛。下部叶长,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扩大,半抱茎,向上渐尖,边缘全缘,有时皱波状,中上部茎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渐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但头状花序生枝端,花序梗在果期不扩大。总苞圆柱状,长2~3厘米,总苞片8-10枚,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下部棕褐色。舌状小花黄色,干时蓝紫色。
瘦果长灰黑色或灰褐色,长约1.1厘米,有纵肋,沿肋有小而钝的疣状突起,向上急狭成细嚎,喙长0.8~1.1厘米,喙顶不增粗,与冠毛连结处有蛛丝状毛环。冠毛灰白色,长1~1.5厘米。花果期5~9月。
白婆罗门参
菊科(compositae)婆罗门参属中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T 婆罗门参,ragopogonporrifoliusL.,别名西洋牛蒡。染色体数2n=2x=12。肉质根可煮食或节成小片裹面煎食,嫩叶也可生食。原产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栽培历史,欧、美洲的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很少种植。肉质根长圆锥形,长约33cm,直径3.5cm左右,皮黄白色,平滑。叶细长、暗绿色,切伤后流出白色汁液,有似牡蛎的气味。翌春抽生花茎,先端丛生紫花。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株高20-40厘米,叶细长蛇曲,先端渐尖。茎和叶基披白色细毛。花序梗极为膨大,花浅紫红色,花期5月上旬至中旬。全疆有分布.生长于草地田埂渠旁.
婆罗门参适应性强,耐寒,喜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一般于春季播种,平畦或栽培,播种后稍加镇压,并浇水,然后覆盖稻草等保墒。出苗揭去盖草,间苗2次,并按25cm左右的株距定苗。生长期应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8月份可开始采收,但产量较低;一般于11月上旬叶枯后收获。根部耐寒性强,冬前不收获者,可培土保护安全越冬。于冬前收获时选根形整齐的植株作种株,并按行距80cm,株距33cm随即定植于采种田,培土保护。翌春除去盖土,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管理。种株抽薹后须支架防倒伏,除去下部弱枝,留上部花枝开花、结子。种子成熟后,搓去种子上的冠毛,清选后贮存。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及林间草地,海拔1200~4500米。
温度
婆罗门参适宜温度范围较广耐寒;又耐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3℃左右,30℃以上或l5℃以下发芽都不良。幼苗期的温度以25℃左右为最佳,肉质根形成期以28℃左右为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气温由低到高,又到低的条件心爱,较易获得高产。生长前期温度高,出苗快,有形成较繁茂的叶丛。为肉质根的生长建立基础。
土壤及养分
婆罗门参为主根深的植物,适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中栽培。土层瘠薄粘重或多砖石瓦砾,根系和肉质根生长不良,品质粗劣,产量低,且易发生畸形肉质根。
水分
适于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有效水含量56%-80%,空气湿度80%-90%。空气湿度大可提高品质,但是土壤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土中空气缺乏,不利于根的生长与吸收。
光照
婆罗门参种子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充足,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强,物质积累多,肉质根膨大快,产量高。
地理分布
分布新疆(和布克赛尔、塔城、吉木萨尔、伊吾、哈密、塔什库尔干)。欧洲、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欧。
人参果介绍
人参果的科学食用与深加工的方法颇多,现简介如下:①人参果炒肉片:人参果250克,猪肉100克,精盐、味精、素油、料酒、葱花、姜末、酱油各适量。先将人参果去蒂、洗净、切片,再将猪肉洗净、切薄片;油锅烧热下肉片煸炒,七八成熟时加人人参果片和佐料,再炒熟装盘即可。②当做水果鲜食。生食的人参果.一定要充分成熟,才有淡雅的清香气,果肉淡黄,爽口多汁,风味独特。③凉拌人参果:将充分成熟的人参果洗净切片入盘中.加人适量精盐腌渍片刻,倒去渗出的水分,再加入适量蒜泥、味精、米醋和芝麻油,拌匀食用。④笼蒸人参果:即将人参果洗净.纵切至2/3处.让一部分果皮与果肉相连,将果瓤挖去,再将肉馅填人其中.入笼蒸熟,取出待温,用洁净的快刀将其横切成片.然后食之。此外,作为蔬菜,还可炸、焖、炖等;深加工还可制成人参果果汁、罐头、果脯、冰淇淋、乳酪、果酱、果酒、蜜饯等。
丰富的营养价值“茄瓜一人参果”可食率达95%以上,具有低糖、高蛋白和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的特点。据化验分析,在每100克成熟鲜果中,含蛋白质1.9克,是黄瓜、番茄的2倍,鸭梨、金帅苹果的9倍;总糖3.1克,与黄瓜、番茄相近,而远低于鸭梨与金帅苹果;粗脂肪0.2克,与黄瓜、番茄相等;维生素C130毫克。是梨与苹果的32倍,黄瓜的14倍,番茄的6.8倍;维生素B10.25毫克,是番茄、黄瓜的8倍,苹果的5倍;维生素B20. 27毫克.是黄瓜、番茄、鸭梨的9倍;胡萝卜素0.9毫克,是番茄的2倍.黄瓜的10倍;总氨基酸1818毫克,必需氨基酸253毫克,均远比黄瓜、番茄、梨与苹果高;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高达3.34毫克.分别是黄瓜、番茄、梨、苹果的8.8、22、12、11l倍。还有钼3.44毫克,镁11.2毫克,铁6.59毫克,锌1.14毫克,锰0.39毫克。钴0.332毫克。从以上化验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茄瓜一人参果”所含的营养成分确实较高,也较为全面.食之能补充人体之需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高蛋白质是“茄瓜一人参果”的主要特点之一。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主要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而“茄瓜一人参果”所含的各种氨基酸比例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基本相符,食之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仅可以维持成年人的健康,而且对儿童的成长和老年人的抗衰老.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富含多种维生素是“茄瓜一人参果”的又一特点.其中维生素C、B1、B2以及胡萝卜素含量特别丰富。而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如摄人不足往往引起机体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维生素对预防肿瘤的作用.已经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并提出维生素C可预防肿瘤的论点.据对维生素C摄人量的测定,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仅为低发区的1/3。同时,维生索C还能软化血管,刺激造血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用于防治坏血病、各种急性传染病、肝胆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茄瓜一人参果”的另一特点。微量元素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茄瓜一人参果”所富含的硒、钼、钴、铁、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硒元素含量之高,在我国蔬菜、水果品种中异常少见。硒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激活人体细胞,保护心血管等脏器;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在江苏省启东市肝癌高发区进行了三项营养性补硒研究,经过8年的观察,发现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低49%。硒分有机硒与无机硒.过量服用无机硒会产生不良反应,有机硒几乎不与其他药物产生拮抗作用.服之最为安全有效。
红糖介绍
红糖通常是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一般是指甘蔗经榨汁,通过简易处理,经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赤砂糖、红糖粉、碗糖等,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它们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
1.红糖营养丰富,释放热量快,营养吸率高,除含蔗糖以外,还含有少量的铁、钙、葫胡萝卜素等物质。
2.红糖的热量和精致糖的热量接近。
3.红糖中钙含量越是白糖的10倍,含铁是白糖的3.6倍。
人参果的介绍
人参果,原名为香瓜茄,亦可称作仙果、香艳梨、艳果。人参果属于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外形似人类的心脏和椭圆形。果为多汁浆果,成熟的果实呈奶油色或米黄色,其果肉味道独特,吃起来脆爽多汁,而且不酸不涩,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水果。 通常所说的人参果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甘肃武威地区的水果,是一种高营养水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
人参果原产于新西兰,国内产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秦岭以南)、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生林下荫湿处、溪边或路旁,海拔1000-2000米。人参果引用温室大棚四季可种,大田大面积种植则是3至8月,种后3个月开始收果,单果重250克左右,最大果500克左右,嫩果青翠,成熟后金黄色并有紫色花 纹,鲜食香甜可口,做菜香脆。人参果富含钙和维生素C、钼、钴、硒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并能防治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癌症。人参果曾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