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
小儿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
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
口腔温度肛门温度
低热》37.5度》38.0度
高热》39.0度》39.5度
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
●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
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侵袭后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热不是坏事,可使人体内部产生抗体。但发热也会给病儿带来许多不利,部分病儿在高热初期会出现“抽风”,医学上称为“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对于高热,一般不选用打退热针,因这往往会使体温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热针维持退热效果仅4小时,有时会使体温突然再升高时,再次引起抽风。可选用间断定时服降温时间长的口服退热药,使体温降下后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减少热惊厥的发生。
对有“热惊厥”病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应及时用退热药降温,然后送医院诊治,以防在去医院的路上体温过高引起抽风。
小儿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
多补充体液
发烧会引起出汗和快速呼吸,使体内体液流失,为了防止您的孩子脱水,必须让他补充大量体液,如白开水、稀释的果汁或汤等,婴幼儿应继续给予喂母乳或其他代用品。
注重休息和饮食
特别注重患儿的休息和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热时间过久,温度过高,会使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大大增加,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让患儿多卧床休息,注意饮食调配,保证充足水分供给之外,还应吃容易消化、清淡、少脂肪的饮食。切忌勉强患儿进食,尤其是不能为了一时性热量供给而勉强进高脂肪、高糖的饮食。因为小儿发热时消化道功能降低,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小儿发烧如何应急
第一,准备判断发烧的病情
怎样才算发热,确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量体温外,还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一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可靠的信息。
体温异常升高也就是发热,与哭闹后造成的体温升高是不同的。发热时不仅体温增高,还同时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他异常表现,例如面色苍白、呼吸加速、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由于小儿个体差异和导致疾病原因的不同,发热的表现和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肺炎,有的孩子发热不高,有的孩子高热达39℃~40℃;又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可持续2~3天,而败血症可持续数周。发热的起病有急有缓,有的先有寒战继之发热,有的发热很高但四肢及额头发凉。所以,用手触摸四肢及额头很难察觉发热,而触摸胸腹部就会感觉到小儿发热。
发烧评判的标准: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4℃。体温超过37.5℃定为发热,俗称发热。进一步划分为:37.3℃-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如孩子发生高热惊厥,停下来后,马上带去医院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体温升高就是发烧。孩子的体温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孩子的体温发生变化。孩子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异常,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就不应认为孩子在发热。
第二,物理降温,散热为主。
若孩子体温低于38.5度,应该多给孩子散热: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烧时不要给孩子穿的太多,应该少穿盖。2、经呼吸散热。发烧时呼吸会增快加深。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4、经排便过程。遇到孩子发烧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物理退热。
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最重要的还是要散热。老人都说孩子发烧时要给他盖大被子捂汗,其实就是靠出汗来增加散热。只不过孩子出太多汗容易出现脱水,所以现在不提倡用捂被子的方式退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室温提高,使孩子皮肤血管扩张,让他出汗,蒸发水分,体温下降就容易了。还有一个方法是让孩子泡热水浴,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得以散发。
第三,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药物的作用就是强迫人体增加散热。散热过程主要依赖皮肤排汗过程完成。如果孩子入量不足,体内水分欠缺,即使服用了退热药物也达不到预期退热效果。这就是为何有些发热的孩子服用退热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第四,饮食上多喝水,流质食物为主
饮食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原则”。
一个中心:多喝水。喝水的技巧是少量多次喝,十分钟十毫升,不喝不要强迫。适量喝水果汁 ,饮料是可以的,老是灌白开水宝宝会吐的。
两个原则是:一是,平时宝宝能吃的食物都可以吃,让宝宝吃七八成饱就行了;二是,所有给宝宝吃的东西都要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材。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但对伴有腹泻的幼儿(6个月以内),抵抗力差,胃的蠕动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则冷饮不利于身体康复,应禁食之。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油、盐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小儿发烧怎么办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
小儿发烧是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因为小儿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是非常地地下的,所以往往会导致病菌的入境或者感染,从而导致小儿发烧。那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呢?小儿发烧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小儿发烧的原因
小儿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也知道小儿发烧跟病菌有关。那小儿发烧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体有一整套调节体温的自动控制系统,使人体的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种种原因,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本身功能紊乱时,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烧。根据发烧的程度分低热体温41℃。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感染性发烧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引起发烧;各种急性传染病像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菌痢、伤寒均可伴有发烧。
2、非感染性发烧
结缔组织病如儿童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均可有发烧;此外,小儿脱水热、药物热、暑热症、肿瘤、白血病以及颅脑外伤后的中枢性发烧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烧。
相信大家了解了小儿发烧的病因之后,平时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呵护自己的孩子才行哦,这样才可以降低小儿发烧的几率,不是吗?
小儿发烧怎么办
现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关系,往往一个家族里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高,同时孩子也是很脆弱的,需要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小儿发烧。小儿发烧需要家长的重视,因为,当孩子发烧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会引起孩子“烧坏”脑子。
症状
发烧就是人体体温高出人体的正常值的一种情况,而一般的正常值在36~37之间,如果高出37度的话,则就属于发烧症状。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直接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
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温暖严重障碍小儿体温超过42℃时脑细胞就信赖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也就是“烧坏”脑。
考虑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宝宝困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所以过高过久的发热是对人体不利的因此遇到十分高热病人医者应及时采用退热措施。
物理治疗
1、热敷
假使体温讲述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不会额头四肢使身体重新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事实以免体温继续小孩升高。
2、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知道作用,专家坚决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3、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挽救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
4、补充液体
当你发高烧时你的身体不见会流汗散热;但当你发高烧时,身体因为流失太多移植水分而关闭汗腺以阻止进一步的水分流失这使你的身体无法散热,解决之道就是生命补充液体喝白开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丰富幸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萝卜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应选用低钠的产品,发烧期间应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状况紧张好转。
5、穿衣适量
如果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单子散发出来,但如果因此而打寒颤则说明衣物太少,应该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同时勿使室温过高,医师通常开始建议勿超过29℃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诊断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好坏放松心情重视。
感冒发烧的应急处理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要保持室内通风。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5、使用退烧药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发烧的应急处理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要保持室内通风。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的失水。
5、使用退烧药:
当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或栓剂。
小孩发烧39度严重吗
小儿发烧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在38.5℃以下可不上医院,只需家庭护理即可。当小孩发烧体温并在39度以上时,此时属于高烧,家长应立刻带孩子去看医生,并须及时进行退烧处理。
发烧39度时属于高烧,一般来说,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能盲目退烧,应到医院查明发烧的原因,根据结果做出相应治疗。因为发烧是一种身体的正常防御反应,感冒、白血病、乃至其他疾病都会表现出发烧的症。
宝宝发烧怎么办
小儿发烧初期表现为脸色红、额头烫、手脚冷、精神差,除此之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 泻,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
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父母应注意 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37-38℃是低烧,38-39℃是中烧,39℃以上是高烧,40℃以上属于超高烧。年轻的母亲发现小儿发烧后不必惊慌,可在家及时采取一些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 每个家庭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发热儿童须每隔1-2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幼儿体温在38.5℃以下不宜应用退热剂;当体温超过38.5℃以上 可用退热贴或冰敷等物理治疗降温,亦可服小儿退热片适量;当体温超过39℃时,应绝对卧床,敞开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肤裸露,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尽 快到医院诊治;高热惊厥时,患儿表现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长应立即按压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 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随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温,同时亦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半岁以内婴儿发高烧时一般不打退烧针,不服退烧药, 最佳降温方法是温水擦浴,即洗个温水澡。紧急处理后无论是否退热,都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看到上面的方法后,是不是当孩子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不会那么急急忙忙。可以通过平时了解一些小知识,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慌忙。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可以拿到上面的方法缓和一下症状,但是当发烧严重时,要立即就诊。
孩子发烧抽搐应急处理
孩子一旦出现发烧抽搐的情况,家长们就会特别担心,那么孩子发烧抽搐要怎么预防呢?
1、控制发热情况,当孩子发烧时要将孩子的体温控制在38℃以内,最好是使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浴、头部冰敷。如果体温超过了38℃,就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2、一定不要刺激到孩子,尽量的保持安静,不要经常搬动孩子。
3、多喝水,饮食营养要丰富,孩子的饮食尽量选择清淡食物,避免油腻。
4、发烧抽搐 在体质较差的孩子中比较多发,家长在日常中要督促孩子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能够有效减少抽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