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种植方法
桑叶种植方法
桑叶种植方法
生长习性: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老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尤以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桑区为多。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适应性强。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临床上习惯认为经霜者质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饮片名称桑叶、蜜炙桑叶。
繁殖方法:繁育桑苗可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是用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有嫁接、扦插和压条等。用种子培育成的桑苗叫实生苗,成长后的桑树称实生桑或野桑。浙江称草桑,在广东称荆桑。桑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很易自然杂交。因此,实生桑的生活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大,根系发达,耐旱耐瘠,木质坚韧,木材优良,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比无性繁殖的苗木强。但实生桑往往性状不一,绝大多数叶形小,叶肉薄,花椹多,侧枝多。实生桑的桑苗大多作为嫁接用的砧木,少量用于直接定植,培育成乔木桑。
桑树通过嫁接方法,繁育出来的苗木称嫁接桑。桑树嫁接是把植株的枝或芽,移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使它们愈合为一株共同生长发育的新个体。用于嫁接的枝条或芽称为接穗或接芽,被接植株的枝、干或根称为砧木。生产上以优良桑树品种的枝条或芽作接穗,一般实生桑作砧木。嫁接桑的优点是,既能保持嫁接良种桑的优良性状,又能借助实生桑发达的根系,增强植株的生命力。所以,嫁接法在繁育良种桑苗、更换品种、老树复壮更新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此外,还有用不同遗传基础的桑树品种杂交产生的杂交桑。由于遗传性状互补,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抗旱抗病,发芽早,成熟快,叶片较大,在珠江流域有利于增加养蚕批次,提高蚕茧产量。桑苗按照本性自然生长,只采叶不加人工修剪的是乔木桑,它的叶形小,产量低,叶质差,不能适应蚕桑生产的需要。但因乔木桑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所以分布面广。又因其木质具有轻便、坚韧、耐用的优点,北方地区的农村常用来制作农具和生活用具。
田间管理:
桑苗栽植后,根据其品种特性、环境条件和生产要求,通过伐条、疏芽、整枝、摘芯等剪伐技术,培养成不同树型,称为养成阶段。根据桑树干的高低,一般把树形分成高干桑(150厘米以上),中干桑(70~150厘米),低干桑(70cm以下),地桑(又称无干桑、根刈桑)。栽桑的目的是采叶养蚕,而桑叶又是桑树的营养器官,在采叶的同时,要注意养树,以达到下期或来年得到更多桑叶的目的。
收获加工:
采叶的基该方法有摘叶法、采芽法和剪条法三种:摘叶法在小蚕或夏、秋蚕期应用;采芽法在春蚕大蚕期应用;剪条法是连条带叶剪取条桑,直接饲蚕。秋末冬初,通过剪梢(剪去枝条梢部),能减少桑树冻害,提高发芽率和春叶产量。
桑叶的功效作用
桑叶的药理功效,桑叶具有抗凝血作用、降血脂作用、降血压作用、降胆固醇作用、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血糖作用、抗病毒作用、抑菌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疲劳作用、抗衰老作用、抗丝虫病作用、抗溃疡作用、解痉作用、润肠通便作用、减肥作用、改善肠功能等。
美容作用美容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桑叶具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尤其对痤疮、褐色斑有较好的疗效。例如捣碎鲜桑叶,敷在座疮上,半小时后洗去,能有效的治疗痤疮。还有用桑叶治疗黄褐斑的,用桑叶经水煮后,去除杂质,干燥后,可用来泡茶,对于黄褐斑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空心菜的分类学
植物名称:空心菜;学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英文名:Swamp Morningglory.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旋花科;番薯属;空心菜种。
蕹菜在栽培上有品种之分,有的以栽培条件分为水蕹菜(又叫小叶种或大蕹菜)和旱蕹菜(又叫大叶种或小蕹菜),有的以花色分为白花种(植株绿色,花白),紫花种(植株各部略带紫色,花淡紫)。
长期喝桑叶茶对身体有负作用吗
没有的,以桑叶泡水当茶喝,桑叶内含一种叫做1-脱氧野霉素(DNJ),这是一种仅存在于桑叶中的一种生物碱,含量约100mg/100g,这种生物碱是一种α-糖苷酶的抑制剂。桑叶中不仅含有DNJ,而且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没有副作用?如果是霜后桑叶茶效果更好。
桑叶的药用价值
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 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 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在90年代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新疆某县长寿者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普种桑树,当地群众习惯于用桑叶代茶泡喝外,还常年吃桑椹。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含有叶酸105微克,这是一种医药原料,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并能治疗胃癌、肠胃管道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疮疹性皮炎等,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茼蒿的栽植方法
整地施肥
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
播种
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0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
温度
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
茼蒿
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
间苗除草
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
浇水施肥
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蒿子杆的栽培技术
栽植方法
茼蒿(14张)
整地施肥
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每亩1500~2000千克,另加磷酸二铵20-25千克,均匀撒在田内,翻耕耙平做成平畦播种
茼蒿种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左右,耙平镇压。春播一般在3~4月间,秋种在8~9月间,冬种在11~12月间。小叶品种适于密植,用种量大,每亩2~2.50千克;大叶种侧枝多,开展度大,用种量小,每亩1千克左右。[4]
田间管理
温度
茼蒿生长适温17~20℃,早春播种天气还比较冷凉,并伴有倒春寒现象,因此播种
茼蒿 后需要在畦面上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四周用土压实,防寒保温,待天气转暖,幼苗出土顶膜前揭开薄膜。保护地种植超过25℃时要打开通风口放风。[4]
间苗除草
当小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小叶种按株、行距3~5厘米见方间拔,大叶种按20厘米左右见方间拔,同时铲除杂草。[4]
浇水施肥
幼苗出土后开始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每次采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硝酸钾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4]
桑叶的主要成分
1.黄酮类
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3%,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类植物。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主要是芸香苷(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碱
生物碱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日本学者Asano等(1994)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包括DNJ(1-脱氧野尻霉素)、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 二脱氧-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脱氧-1,4-亚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 1α,2β,3α,4β-四羟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碱)等7种生物碱。其中DNJ(1-脱氧野尻霉)在植物界中,唯桑叶独有。
3,植物甾醇
桑叶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β-D- 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
桑叶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为226mg/100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转化而来,而桑叶中γ-谷氨酸含量最高(2323mg/100g)。
5.桑叶多糖
桑叶中富含桑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
大青叶种植必须掌握的四点
1.选地整地:大青叶是深根植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土地进行种植。每亩施圈肥3500~4000kg,捣细,均匀地撒入地内。深翻30cm左右,耙细整平,做1m宽平畦或1.5~2m高畦(南方地区)。地干时先灌水浇透,待水渗下,表土稍干松时再播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春播在“清明”前后为宜,最迟不可过“谷雨”。长江以南可在麦收后夏播,夏播于“芒种”前后。收下新种子后即可播种。在整好的畦田内,按行距20cm条播,开1.5cm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耧平,稍加镇压,立即浇水,一般7~10天出苗。刨收板蓝根为主,适当稀植,株行距25cm。夏播宜早,收获宜迟。每亩用种量1~2kg。
3.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播种后保持土地湿润,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浅锄,防止压伤幼苗,定苗后松土除草,经常保持疏松,地内无杂草。
(2)间苗定苗:幼苗出土后拔去过密的弱苗,苗高6cm左右,按株距6~iOcm定苗。间苗时去弱留强,如缺苗则及时移栽补齐。
(3)追肥浇水:以收大青叶为主的;一般春播收叶3~4次,夏播收2~3次。一年要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后,每亩用尿素1O~13kg,在行间开浅沟施入,地旱时浇水。第二、三次,都在收过叶子后立即追肥,每次可用圈肥并适当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壮旺。以收板蓝根为主的,生长旺期不割叶子,少追氮肥,适当施圈肥及草木灰。促使根部生长粗大,产根量高。根、叶兼收时,生长旺盛期割一次叶子,秋后收根。
4.选育良种:牧刨时选根粗壮、无病害植株,切割根上部芽头长15~20cm,种植在育苗地里,待翌年春天开花结籽,作为大田栽种的种子。
桑芽的药用价值
桑树浑身都是宝 .桑树浑身都是宝。别的不说,仅就医药功用而言,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等都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其医疗作用。据中医文献记载,桑叶能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桑椹能滋阴养血,补虚润燥;桑根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枝能通经活络,除痹止痛; 而桑树烧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青盲、身面水肿,坐卧不得、白癜风、头风白屑、大麻风等病证。
许多中医经典名方,如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治疗精血不足,须发早白的桑麻丸,治疗燥邪伤肺,咳嗽咳血的桑杏汤,治疗风热痹痛的桑桐丸,都是以桑为主要药物组成的。可以说,桑叶是中药学中为数不多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入药的药用植物。
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 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 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霜桑叶茶怎么分好坏
是的,霜后茶更好。
桑叶茶是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特色之一,桑叶茶霜后桑叶比春桑叶钙、镁含量高,建议不要选购市面那种养蚕用的普通桑叶茶,非霜后桑叶颜色鲜绿。真正的百年桑树霜后桑叶茶,汤色为黄亮色的。霜后桑叶茶呈白色,经有关部门检测夏津的白桑叶水溶性物质比其它普通桑叶的水溶性物质高出5%左右。
桑叶的矿物含量与这儿的土壤有关。起初,人们可没认识到这里土壤的优势,因为这种沙质土壤的流动性强,栽种庄家不容易成活。后来,人们只好去尝试种植果树来封沙造林。结果发现桑树长势特别地好,结出的果实肉厚味甜。于是便开始大面积种植桑树了。
桑叶的主要成分
1.黄酮类: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3%,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类植物。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主要是芸香苷(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碱:生物碱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份,日本学者Asano等(1994)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包括DNJ(1-脱氧野尻霉素)、N-甲基-1- 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二脱氧-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脱氧-1,4-亚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1α,2β,3α,4β-四羟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碱)等7种生物碱。其中DNJ(1-脱氧野尻霉素)在植物界中,唯桑叶独有。
3,植物甾醇:桑叶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 β-D-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桑叶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为226 mg/100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转化而来,而桑叶中γ-谷氨酸含量最高(2323 mg/100g)。
5.桑叶多糖:桑叶中富含桑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
桑枝的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桑科
属:桑属
种:桑
桑叶的介绍
桑叶,(Mulberry Leaf),学名:Folium Mori。中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桑树,桑叶产量丰富。蚕的主要食物。完整叶片呈或宽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叶柄长约4厘米,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较薄,黄绿色。质脆易,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
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到2014年,有人将桑叶的芽头做成了菜式,而使桑叶有了食疗的价值,因其桑叶的芽头营养价值丰富而被大众喜爱,称为桑芽菜。又以南浔辑里村,国丝文化园的桑树芽最为出众,考虑到穿珠湾水的灌溉,其桑叶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1]
桑椹儿果幼时青绿,成熟后呈黑紫色、紫红色,味酸甜可口。
桑叶主要成分
1.黄酮类
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3%,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类植物。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主要是芸香苷(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碱
生物碱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份,日本学者Asano等(1994)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包括DNJ(1-脱氧野尻霉素)、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二脱氧-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脱氧-1,4-亚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1α,2β,3α,4β-四羟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碱)等7种生物碱。其中DNJ(1-脱氧野尻霉素)在植物界中,唯桑叶独有。
3,植物甾醇
桑叶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 β-D-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桑叶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为226 mg/100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转化而来,而桑叶中γ-谷氨酸含量最高(2323 mg/100g)。
5.桑叶多糖
桑叶中富含桑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