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感冒多是“寒包火”
冬天感冒多是“寒包火”
天冷了,感冒的人多起来了,要是吃中药的话,一定要分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如果弄反了,效果肯定不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有没有嗓子疼、嗓子红,如果有,那这个感冒多半是热性的,要用凉性的感冒药来治疗,经典的老药“银翘解毒丸”就比较合适。
舌边和舌尖这两个部位,是心肺所主管的,心火、肺热的时候这个地方都会红,特别是孩子。因为舌尖是心所主,成年人有时候因为精神压力大、心火盛、失眠心烦的时候舌尖也会红,但孩子是“没心没肺”的,他们的舌尖红主要是肺热的征象。
中国有“春捂秋冻”的讲究,之所以要冻,是为了通过主动的寒冷刺激,促进毛孔的关闭,使人体在寒冷到来之前率先建立起卫外的屏障,这个时候也是容易感受寒邪的时候,此时的感冒属于风寒性质的偏多,这种感冒时,人觉得很怕风怕冷,身上没汗,紧绷绷的,浑身酸疼,鼻涕也会是清稀的。仔细想想原因,往往是穿衣不合适受了凉,或者是天气骤冷着凉了,这时候如果吃中成药,常用的“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冲剂”或者“通宣理肺丸”比较合适,它们是目前中成药中,为数较少的偏温一点的感冒药,秋冬的感冒更常用,吃了可以出一身汗,一下就把寒邪推出去了,身体也就轻松了。
风热的感冒很少像风寒感冒那样浑身无汗,一般都微微有点汗,但在有汗的同时还会发烧,而且会口干口渴,嗓子疼,如果看西医,一般是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这种症状一出现,就说明侵袭他体表的是风热之邪,或者原本是风寒侵袭,但因为体内有热,入里化热了,后者是现在很常见的,特别是冬天,更容易“寒包火”,因为室内温度高,人们吃的热量也高,很少是单纯的风寒感冒,“银翘解毒丸”也适合这种“寒包火”的情形,虽然受了凉在发烧,但舌质很红,大便很干,嗓子也疼,这个时候用“银翘解毒丸”,可以在清热的同时也兼顾到了退烧。
感冒喝姜汤不一定能奏效
其实不是这样的。生姜是辛温食物,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理肺退气,药理分析生姜含有乙酰水杨酸。
感冒在中医临床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表寒里热等型。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浑身胀痛,身体倦怠,伴有胸闷、恶心等症。
表寒里热感冒:又名“寒包火”,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
对于风寒感冒,应该用辛温的解表药以宣肺散寒,对于风热感冒应该使用辛凉的解表药物,对于暑湿感冒则应该用清暑祛湿解表的药物。由此看来姜汤只适宜于风寒感冒,对于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表寒里热感冒是不适合的。
不同感冒发热的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头痛、头晕、厌食等,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浑身胀痛、身体倦怠| 伴有胸闷、恶心等症。
表寒里热感冒:又名“寒包火”,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
对于风寒感冒,应该用辛温的解表药以宣肺散寒,对于风热感冒应该使用辛凉的解表药物,对于暑湿感冒则应该用清暑祛湿解表的药物。由此看来姜汤只适宜于风寒感冒,对于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表寒里热感冒是不适合的。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感冒约有70%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一般在受到感染后1~3天便会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轻咳、发热等,热度高低不一。
冬季感冒了吃什么好得快
1.风寒型感冒
感冒鼻塞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2.时行感冒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
3.寒包火感冒
寒包火的感冒(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还是要吃银翘解毒丸、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大冬天都容易上什么火
烘出来的“燥火”
冬季气候本身就干燥,这是因为气温较低,自然界的水分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着,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而北方冬天有暖气,南方有空调,还有些人会使用电褥子、电暖气等,这些方式都可能把室内少量的水分烘干,加重干燥程度。
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就会出现“燥火”的表现,比如嘴唇干裂、咽喉干燥、口渴欲饮等,严重时还会有干咳,这预示燥火已经伤到了肺。
吃出来的“湿火”
冬天可以适当吃点火锅来御寒,但吃得太过频繁也对身体不好,因为火锅基本以温热的肉类(牛羊肉等)为主,肥甘厚味摄入过多时,脾胃的运化功能便显得薄弱,不能运化就会生湿热,即“湿火”,可表现为口黏口苦、胃脘胀满、食欲不佳、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大便不畅等。
湿热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些芹菜、莲藕;还可服用一些中草药祛湿热。
冻出来的“寒包火”
寒包火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还有一种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解决寒包火首先需要散外寒,在散寒的基础上配以清热,日常生活中推荐萝卜配姜煮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还可以喝老姜茶和热火茶,老姜茶方中有百日姜、老春茶等散外寒,热火茶又有鲜芦根、栀子、金银花、鱼腥草等清里热,也可缓解寒包火的情况。
忙出来的“心火”
一到年底,很多单位都有加班加点的习惯。工作太忙、压力一大,人就会着急,这样会生出肝火,表现为心烦急躁、口干口苦、头晕、面红目赤等。肝火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心火,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症。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和积极的心情对待工作,另外可选择太极拳等运动疏泄心火,也可以用菊花、金银花、黄精等3~5克代茶饮。
解决上火别忘养心
对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心焦气躁等,都和自己的心境有一定关系。工作、学习、生活上总是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遇事往开了想,可能会让冬季上火这种情况的发生次数少一些。所以,养生的关键还是养心。
冬季容易上火怎么办 冬天容易生什么火
冬季严寒,大家通常都只想到受寒了引起风寒感冒,其实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内热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
有的人在燥热的房间内坐很长时间,又不注意补水,还过食肥甘厚味,天气虽然寒冷,但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突然出门接触冷空气,一时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情况而发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发热,但又表现出口臭、便秘、咽喉肿痛、咳黄痰等上火的症状。
冬季气候干燥,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夜间暖气太足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或经常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都会使得肝脏不能休息,于是只好加班加点排毒,造成肝火旺盛,容易头晕眼干。
此外,还可能有急躁易怒、两眼发红等症状。
酗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因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
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会变得什么都吃不下。胃火大还有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
因此,在寒冷季节,养生也不是一味保暖和补充热量,还要适当“灭火”,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人体藏有“降火穴” 不吃药也能败冬火
冬天易生4把内火
许多人都以为只有夏天才容易上火,其实,气候寒冷的冬季也是上火的“旺季”。
冬季上火的原因大多可归于“燥”:一是人们喜欢坐在开着暖气的室内,再加上进食大量肉类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浇油”,使内热不断聚集。二是年末压力加大,许多人难免会烦躁、焦虑,也容易上火。
“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气”,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给各种疾病发作提供可乘之机。以下几种内火常在冬季找上门,不妨对照预防↓
寒包肺火易感冒
冬季严寒,大家通常都只想到受寒了引起风寒感冒,其实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内热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
有的人在燥热的房间内坐很长时间,又不注意补水,还过食肥甘厚味,天气虽然寒冷,但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突然出门接触冷空气,一时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情况而发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发热,但又表现出口臭、便秘、咽喉肿痛、咳黄痰等上火的症状。
心火旺口舌生疮
冬季气候干燥,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肝火大头晕眼干
夜间暖气太足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或经常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都会使得肝脏不能休息,于是只好加班加点排毒,造成肝火旺盛,容易头晕眼干。
吹空调感冒了怎么办
空调吹出的感冒是一种寒包火感冒,不完全是风寒感冒,其中有着中暑体质的表现。这也就是空调感冒常比普通感冒要更难治好的原因所在。所以,对待这样的感冒,在治疗上要和其他类型的感冒区别对待。
空调导致的感冒首先要发汗,想办法驱走身体表面的风寒,可先喝一杯生姜糖水,然后进行泡汤热浴或者盖被子发汗,在出汗以后,再开始清内热的治疗。一般来说,空调导致的感冒出汗时间不宜长,但是一定要有汗发出来。在出了一身的透汗以后,会觉得身体舒适了许多。
出汗过后就需要体内的清热了,这时表寒散尽,可喝一些藿香正气水,或者荷叶水,或者绿豆汤,就可以清除身体内的火气了。如果再吃一些感冒药来配合治疗,效果会很好。
如果是感冒的症状比较的严重的话,我们就需要去看医生了,否则就可能会加重病情。
冬季上火归于燥四把内火怎么治
寒包肺火易感冒。冬季严寒,大家通常都只想到受寒了引起风寒感冒,其实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内热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有的人在燥热的房间内坐很长时间,又不注意补水,还过食肥甘厚味,天气虽然寒冷,但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突然出门接触冷空气,一时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情况而发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发热,但又表现出口臭、便秘、咽喉肿痛、咳黄痰等上火的症状。
心火旺口舌生疮。冬季气候干燥,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肝火大头晕眼干。夜间暖气太足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或经常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的作息时间,都会使得肝脏不能休息,于是只好加班加点排毒,造成肝火旺盛,容易头晕眼干。此外,还可能有急躁易怒、两眼发红等症状。
胃火盛口苦便秘。酗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因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会变得什么都吃不下。胃火大还有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
可以更简单地把我们体内的“火”分为两类:实火和虚火。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虚火以阴虚火旺者居多,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等症状。
由于冬季吃火锅的人很多,凉茶类饮料就成了很多食客的首选。但要注意,凉茶的本质是药茶,对有实火症状的患者比较适宜,但对于出现虚火症状的患者,喝凉茶会导致凉上加凉,身体反而更虚。
咳嗽发烧一般是风热感冒
一场大雪过后,天气骤然转冷,各种健康小问题开始找上门。这两天,记者从郑州市各大医药超市了解到,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卖得特别快。
记者在郑州市黄河路一家医药超市里,看到一位戴着厚厚口罩的女士正在买药,她感冒两天了,吃了点感冒软胶囊,但却没有效果,咨询再买点什么药合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感冒后自行服药的情况为数不少。专家表示,感冒后关键在于辨证用药,才会有疗效。
●流鼻涕一般是风寒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副主任医师崔书克说:“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很多人都分不清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盲目用药是不可取的。”
崔书克表示,风寒感冒一般是受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症状多是头痛,鼻塞流清涕。“由风寒引起的感冒,一般需要以辛温解表为主,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帮助出汗,以便借助药力驱散风寒。”崔书克说。
●咳嗽、发烧一般是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通常情况是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雪梅说。
王雪梅表示,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头胀痛、伴有咳嗽,并有发烧迹象、舌尖发红、舌苔微黄等,还有些患者会感觉口渴,想喝冷水等症状。
王雪梅建议,风热感冒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配服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
●冬季感冒,多是“寒包火”
“冬季流行的感冒既非风寒感冒,也非风热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感冒。”王雪梅介绍说。
王雪梅指出,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受凉,导致外寒内热,引起“寒包火”感冒。“寒包火”感冒患者经常出现发烧症状,王雪梅提醒,盲目服用退烧药,服药后患者容易出汗,再一见风的话,反而会造成病情恶性循环。
崔书克提醒说,预防感冒,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油腻、油炸类助湿生痰的食品。多喝一些豆浆、豆粥、米粥,对于保护胃气、增强人体正气大有益处。
此外,平常多饮茶水,对预防“寒包火”感冒,也很有帮助。
感冒发烧能吃鸡蛋吗
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头痛、头晕、厌食等,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暑湿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浑身胀痛、身体倦怠| 伴有胸闷、恶心等症。
表寒里热感冒
又名“寒包火”,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
对于风寒感冒,应该用辛温的解表药以宣肺散寒,对于风热感冒应该使用辛凉的解表药物,对于暑湿感冒则应该用清暑祛湿解表的药物。由此看来姜汤只适宜于风寒感冒,对于风热感冒、暑湿感冒、表寒里热感冒是不适合的。
食疗方法
风寒感冒
生姜饮: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3次服用。
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开3~5分钟,热服。
热感冒和冷感冒的区别
热感冒和冷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病发时间区别
一般情况下,风热感冒易多发于晚春和早秋;风寒感冒则多发在早春和晚秋季节。但是由于现在人们夏天吹空调、冬季吹暖风,使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季节性不是十分明显。患者要根据自身症状判断感冒类型,正确服用感冒药,盲目服药不但适得其反,还会加重病情。
秋冬和春冬交替季节,易发风寒感冒。但夏季如果吹空调过度,体内热、外着风,也易引起风寒感冒,多为“寒包火”型。冬季室内暖气温度过高时,风寒感冒极易转为风热感冒。“即感冒初期为风寒感冒症状,但很快就转为嗓子疼、大便干等风热感冒症状。”这时候,患者就要改服治疗风热感冒的药。
简单区分方法
1、有无出汗。有汗的属于风热感冒;无汗的属于风寒感冒。
2、痰较。稠浊的是风热感冒;较清稀的是风寒感冒。
3、鼻涕。较黄浊的是风热感冒;较清稀的是风寒感冒。
4、成因不同。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所致;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
5、发生时间不太相同。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风寒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上火会感冒吗 上火和感冒的联系
一方面是因为上火之人容易感冒,出现所谓“寒包火”之证。
另一方面是因为感冒以后常有类似上火的表现‘比如风热感冒就常见咽痛等“肺火”的症状。风寒之邪入里化热,常见牙凝肿痛等“胃火”的症状。
冬季保暖防上火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都很注意保暖,穿厚衣、吃好的,开暖空调、开暖气等。各种保暖措施都做足了,但是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季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防上火,下面的4种火特别要注意防范,一起来看看吧。
烘出来的“燥火”
冬季气候本身就干燥,这是因为气温较低,自然界的水分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着,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而北方冬天有暖气,南方有空调,还有些人会使用电褥子、电暖气等,这些方式都可能把室内少量的水分烘干,加重干燥程度。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就会出现“燥火”的表现,比如嘴唇干裂、咽喉干燥、口渴欲饮等,严重时还会有干咳,这预示燥火已经伤到了肺。这时,首先要注意取暖设备的温度不能调得太高,并配合使用加湿器;严重者需要喝点养阴生津清热的中药,如麦冬、竹叶、石膏、芦根、沙参等,各取10克混合代茶饮即可。
吃出来的“湿火”
冬天可以适当吃点火锅来御寒,但吃得太过频繁也对身体不好,因为火锅基本以温热的肉类(牛羊肉等)为主,肥甘厚味摄入过多时,脾胃的运化功能便显得薄弱,不能运化就会生湿热,即“湿火”,可表现为口黏口苦、胃脘胀满、食欲不佳、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大便不畅等。湿热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些芹菜、莲藕;还可服用一些药物,如藿香、佩兰各10克泡茶饮,或取适量赤小豆、生薏米煮粥喝。
冻出来的“寒包火”
有人感觉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去火;还有些女孩爱美,大冬天也穿着裙子,这些做法都错了。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清解,如果靠外面的寒气来去火,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另一个病证,即“寒包火”。寒气都有凝闭的性质,让寒气从外部包围人体,体内的火气就很难再散发出去。寒包火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还有一种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解决寒包火首先需要散外寒,在散寒的基础上配以清热,日常生活中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还有一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方中有防风、荆芥穗、麻黄等散外寒,又有栀子、石膏、黄芩等清里热,也可缓解寒包火的情况。
忙出来的“心火”
一到年底,很多单位都有加班加点的习惯。工作太忙、压力一大,人就会着急,这样会生出肝火,表现为心烦急躁、口干口苦、头晕、面红目赤等。肝火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心火,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症。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和积极的心情对待工作,另外可选择太极拳等运动疏泄心火,也可以用菊花、金银花、竹叶、栀子等3~5克代茶饮。
温馨提示:上面的四种火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年底了,大家都特别忙,但是可以在上班时喝喝茶,调整好心态,避免心火。
上火容易感冒吗 上火之后感冒怎么治疗?
上火可引起感冒,同样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上火,这两种有区别也有联系,尤其是在冬季很容易出现两种的结合体“寒包火”,那么这种“寒包火”的感冒怎么治疗呢?
清淡饮食:高热量食物会提供火气,上火时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类、饼干、花生等坚果,改以蔬菜、清汤等低热量饮食为主。
食补:夏天用参须泡水喝,既补气又不会上火。温肺益气的莲子汤加上滋阴降火的银耳,也有助改善火气旺盛。
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