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不孤独
孤寡老人不孤独
这北风一吹,天真是够冷的,不过,接下来咱们要去的汉口荣西社区,可是暖意浓浓。荣西社区是一个老社区,一千多户居民中,孤寡和空巢老人就有110家,为了让老人们能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一个“社区应急小分队”,这小分队是不分寒暑,不分节假日,老人们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中午11点半,荣西社区居民陈阿姨准时来到了孤寡老人张守霞的家里,给她做饭炒菜。趁着空隙,阿阿姨又赶紧去拖地抹桌子。一切收拾停当,陈阿姨还会陪着老人聊会天,五年来,这些都成了陈阿姨每天的必修课。
陈阿姨:"反正我在家没有事了,我就下来转一下子,看看她需不需要什么."
张老太一生未嫁,再加上双眼失明,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十分不便。了解到张老太的情况,“社区应急小分队”专门安排了邻居陈阿姨来照顾她的生活。生活上有人照顾,老太太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孤寡老人 张守霞:"后来通过他们组织人来帮忙,他给我帮忙把生活打点以后,我现在就比以前开朗多了."
74岁的王婆婆是社区里年龄最长的孤寡老人。因为中过风,王婆婆身体状况长期不好。一次夜里王婆婆心脏病突发,情急之下,“社区应急小分队”的求助电话帮了大忙。
孤寡老人 王婆婆 :"一个人在家里,我不能到医院去看病,就打社区电话,派人把我送到医院去了."
为了让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荣西社区去年专门成立了“社区应急小分队”,把14名志愿者的电话号码印在这张名片上,只要老人们有困难,一个电话,小分队的社区志愿者们就会立即赶过去帮忙。
武汉市荣西社区居委会主任 曾秋莲:"他们一般有时候病了没办法就要我们社区人员上门,然后他家里的水电坏了也是要我们的志愿者去修."
据统计,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万。早在2006年,武汉市就出资600万元,为2000名80岁以上低收入贫困老人提供一年365小时保姆服务。但面对社会上老年人这么大的群体,仅仅靠个人或者社区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呼吁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项行动中来,给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儿女们都在外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看望陪伴老人。空巢老人最害怕的是孤独寂寞,他们需要他人的关心和陪伴,特别是对于孤寡老人。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呢?
一、修养法。
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遇事把心放宽,眼光看得远一些,要乐观。
二、转移法。
有了忧愁,主动改变环境,到活泼、愉快的生活中去,和人们说笑,精神为之一振,烦闷即可消除。
三、忘却法。
不要去回忆过去的痛苦,后悔过去的事情,也不要从反思中捕捉那些甜美的成份。因为这样下去,就会更加悲伤,造成作茧自缚的被动局面,只有丢开过去的忧愁,面对现实,就可以从忧愁、痛苦中摆脱出来了。
四、痛哭法。
忧愁时放声痛哭或无声抽泣,只要流出眼泪来,就对身体有益。
五、追求法。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追求的目标,抛开一切烦恼,分散人对忧愁的注意力,使生活有新的意义。
孤独慢慢侵蚀老年人的生命
老年人常常子女不在身边,身旁少了可以倾诉的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孤独感,孤独不是病,是一种心态,心态不好,那么疾病就会有机可乘。
孤独可能让老人寿命减少6年!这不是耸人听闻,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长达6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短了6年。
孤独是一种心态,并不仅仅是没有伴儿,主要是对社会生活没有参与意识、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但很多子女并不知晓这点,以为老人衣食无忧就生活美满了。
很多老人吃喝不愁,但孤独却让他们没心情为自己烹饪美食,要么凑合,要么大吃,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愿意外出活动,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步入老年后心血管功能开始退化,而孤独能加速该过程,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如果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也会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孤独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尽管老年痴呆病因未明,但此病是退行性脑部病变。脑子是越用越灵的,用进废退,孤独的老人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就会人为地造成认知和记忆功能退化。
丧偶易导致寡居效应,许多年迈老人在失去伴侣后也相继去世,伤心过度也会让身体各个器官遭到重创。一般来说,丧偶一年内是道坎,伤痛为明显。因此,在此阶段子女要帮助老人尽快调整好心态,故人的东西可以先收藏起来,不要让老人独处,经常外出散心、去子女处居住都是不错的办法。如老人的悲痛心情无法释怀,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不要低估了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钱钟书先生说过,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其实老年人学电脑的热情也不亚于此,像发新浪微博、QQ聊天、写博客,如果能一头扎进去,当然能够自得其乐,还能通过这些途径和子女沟通,关键在于把要老人领进去。
去年,“花甲背包客”的新浪博客让众多网友羡慕不已,这对花甲老人卖房环球自助旅游的行为,给老人摆脱孤独提供了借鉴。老两口要绑在一起找乐,买菜做饭、外出旅游,多“话疗”。此外,现在很多社区都会组织一些老人的互动,可以主动去社区询问。
总结: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老年人需要的不是多么华贵的物质生活,需要的也许只是子女可以在身边陪伴,要帮助老人解决孤独问题有很多办法,不要让孤独伤害老人的心。(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作者:郑帆影,刊期:2012.08B,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概 述我是公司的一名财务,平常工作比较忙,因为我工作性质很特殊,平常有很多同事要过来跟我打交道,每到发工资的那几天,我的微信QQ总是响个不停,日常生活中,同事们也总是喜欢拍我一下马屁,跟大家都搞好关系,他们平常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叫上我,看上去我非常的合群,平常也乐于帮同事的忙,但是有些时候大家在一起活动中,我却不太愿意说话,总是显得少言寡语的。
步骤/方法:1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名字,叫做外向孤独症。越看这种,越觉得就在说自己,外向孤独症,表面上是看上去比较外向,擅长与人交际,但实际上内心非常孤独,总感觉没有人可以走进自己的真正内心。
2外向孤独症患者,他们通常表现出在家庭中寡言少语,一天到晚总是手机不离身,当在人群中,他一旦被人冷落时,就喜欢翻看手机,还怕别人察觉到自己的孤单,在团体活动中也显得格外孤僻一些。
3外向孤独症患者有些时候看上去特别安静,她不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有些时候又显得特别关照他们喜欢在人多的时候就有点兴奋,这一类人通常比较懂得一些大道理,会用这些大道理来安慰别人,但往往却安慰不了自己。
注意事项:现在大都市生活中很多人他们都有个小本子,因为工作需要粘胶剂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逼着自己比较外向,但真正一个人独处时,又会产生一种无穷无尽的孤独感,他们感觉自己身边没有要好的知心朋友。
单身老人没有子女如何养老
1、居家养老
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街道社区要做到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为老人义务进行家务劳动,组织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旅游等。社区应及时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统计,并从中挑出一些急需帮助的形成互帮对象,使老人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帮助老人们摆脱空巢感、孤独感和忧愁感。使老人们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理解。
一些条件较好的孤寡老人也可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老人,并雇佣一些专业的医护家政服务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样也可使老人摆脱孤独感。
2、养老院养老
孤寡老人也可选择养老院养老,只需要办理相关入住手续,交纳一定费用便可入住。相对而言,在养老院养老更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刺激下,各类社会化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就在养老日益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的同时,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老人如何缓解孤独?
1、子女应尽自己赡养、孝顺老人的责任,身在外地时更要多加关心,从而让老人享受到儿孙绕膝、晚辈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而不至产生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逢年过节组织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服务等。
3、支持丧偶老人再婚,子女对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却是子女无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当子女的也满足不了的。因此,对于丧偶老人,子女应该热心当“红娘”,成全他们的。
4、常与老人谈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婚姻,不应充当不光彩的干涉者。
5、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赞孤独老人自助
据媒体报道:天津市79岁的谭文璇为了使孤独老人摆脱“独守空房”的孤独,成立了“孤独老人自助协会”,目前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07人。
协会成员定期走访建立联系的各个社区因老、弱、病不能出门的老年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每到节假日,协会还组织会员中的退休医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协会中的老人过生日时,其他会员共同为其庆祝生日,并送上谭文璇女士亲手做的贺卡。许多老人觉得协会就像个“精神储蓄银行”,自己身体方便时,帮助其他老年人,自己身体不方便时,会有其他老人来陪自己聊天,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笔者认为,谭文璇带头成立的“孤独老人自助协会”,可以让老人间的友谊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保持,它是联结孤独老人心灵的纽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彼此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这种组织应大力推广。
揭秘婚姻不幸的五种女人
一、八字纯阳
纯阳的女命太过强势,她们有独立的人格,不仅自己做自己的主,同时还要做别人的主,喜欢居高临下的感觉。婚后易对自家男人吆五喝六,这种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女人,在男人眼里只是一个强悍霸道的领导,不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没有哪个男人希望自己被妻子完全的掌控,总有一天他的男人会离她而去,或背叛她的。
八字天干是甲、丙、戊、庚、壬为阳;地支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如果八字组合全是这些为阳的干支,则是八字纯阳。
二、水多金寒
五行水主才智多谋,聪明好学,有胆识谋略,不安于现状,善于思索,易变动。古人云“女人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凡是聪明灵慧的女人婚姻多不幸福。虽然男人一向喜欢才智聪明的女人,但男人喜欢的是恰到好处的聪慧,而不是处处被女人看穿的聪明,那样的话男人很没有安全感,就连吹牛皮说大话的资格都没有啦!其实,爱情的世界中只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才令人陶醉着迷。
五行中壬、癸、子、亥,为水。申、酉、庚、辛,为金。如果八字中这些字较多,则属于水多金寒。
三、孤辰寡宿
孤辰是孤独之星,寡宿是孀寡之星,主孤独寂寞,婚姻难成,思虑较多,爱不上来,错失良缘,最终孤苦伶仃一人渡过今生。男怕孤辰,女怕寡宿。无论男女,人命犯之,对婚姻不利,即便遇到了很爱自己的人,也会被ta的坏脾气赶走。因为她们动不动就会发火,生气,无缘无故的心烦多虑,令爱ta的人疲惫不堪。或始终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异性,最终错失良缘。
四、从官杀
这种人是把今生的所有,犹如押宝似得全部押在了老公身上。没有了自己的空间、自由、工作,把一切的精力和情绪全放在了配偶身上。起初婚姻很幸福,后来就会遭遇被男人欺骗,抛弃。
八字中官杀代表老公,情人,从官杀指的是自己完全顺从老公。命是静态的,运是动态的,当行运影响命局而不从时,婚姻必定不幸福。
五、食伤星强旺
这类女人活得太清醒,能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明白自己缺少什么,对一切都看得那么的一清二楚。张鑫龙认为活得太清醒的女人,极易对感情现状产生不满,无止境的欲望会增加不幸的感知。其实,活得糊涂一点没啥不好,清醒只会令人痛苦。
孤寡老人有哪些心理问题
1、过度悲伤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其实,从悲伤中走出来需要外界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要有摆脱悲伤的愿望和勇气。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过度悲伤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
2、怀念恋旧
老年是人生旅途的后半程,老年人大都爱留恋、回忆过去,这是从心理上对自身能力、自身价值的肯定。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当人感受不到未来的希望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妨碍自己设计未来、勇敢生活的障碍。如果这位老先生的妻子天上有知,也一定会希望他从过度悲伤怀旧的误区中走出来的。英国有位学者对4500名55岁的寡妇调查证明:丧偶后6个月内,死去213人,占同龄死亡率的40%。有人对4455名丧妻鳏夫进行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中有5%的人由于丧妻过分悲哀, 即在半年内死去。面对丧偶的悲伤,如何从怀旧的误区中走出应当引起老年人的关注。
孤独老人易得老年痴呆吗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孤独的人患症的机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在6日出版的《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月刊上。此前曾有研究表明,不与人交往或不常动脑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但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孤独和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
在历时4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823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评估老人的孤独感受等级。问卷中问题包括,是否有“我想念拥有好朋友的感觉”、“我经常觉得遭到遗弃”等。调查者最后将答案汇总,为这些老人的孤独感划出5各等级。
在调查开始时,所有接受调查者都没有老年痴呆症,在调查过程中,76名老人确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出现丧失记忆和糊涂的症状。研究人员参照所有受调查者提供的答案发现,最初孤独感等级每提高一级,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就增加51%。
主导研究的罗伯特·s·威尔森说,研究还发现,有些老人即使不独居也可能感到孤独。缅因州老年医学专家、老年痴呆症协会发言人劳伦·科尔曼说:“这项研究结果使我想到,我不该只关心父母是否有社交,还应该关心他们孤独的感觉。”
研究人员尚未找到孤独引起老年痴呆的原因,他们将进一步研究孤独对人大脑的影响。
摆脱老年孤独症
1、应正确对待现实。老年人都喜欢怀旧,总拿过去的幸福生活与现在的衰老做比较,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难免令人产生伤感情绪。此时,应要面对现实生活,要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坦然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子女成家后,关心老人的时间少了,也应谅解,不要对子要求过高。同时学会自得其乐,不要在情感上过分依赖他人。
2、充实自己的生活。为了克服孤独感,老人可多培养体育锻炼、书画、养花等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
3、增加人际交往。老人要尽量参加社会活动,结交新朋友特别是与同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孤独感就会不攻自破了。
4、尝试“老幼结对”。老人可以向孩子讲授生活常识和传统故事,并同孩子一起下棋、一起做手工等,使自己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摆脱孤独的阴影。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养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那么,你知道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吗?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养老院一般指敬老院。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入住敬老院应符合以下条件
(1)无传染病、精神病,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老人自愿且家属同意即可入住本养老院。
(2)有身份明确且具民事能力的经济担保人(指亲属、子女或单位负责人)。
(3)老人及担保人应熟悉服务合同、协议,履行其权利与义务。
(4)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2、入住敬老院流程
接待咨询引导参观确定入住意向进行入住前身体健康检查确定护理等级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缴纳相关费用办理入住手续。
3、入院准备
(1)入住老年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近期体检报告(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如有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也应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医保卡及近期必需药品、生活必需品(洗刷用品、换洗衣物等)及相关辅助设施(轮椅、助行器等) (3)入住相关费用。
4、入院须知
(1)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如实告知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因入住方未如实提供信息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入住方承担。
(2)入住老年人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及现金,如有遗失,责任自负。
(3)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于每月25号-下月5号缴纳下月费用。
(4)入住老年人、家属及院外陪护人员(如有)须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
(5)入住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变化需要调整收费标准时,双方及时协商确定。
办理养老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2、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3、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4、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5、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6、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7、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
敬老院入住的对象:
一般来讲,大多人都会对入住敬老院的概念很模糊,大家肯定都觉得只要是老人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敬老院的对象都是自愿的进来的老人,强迫的都不会存在的。还有身体有病史的老人,敬老院也是不会收留的。毕竟,敬老院不是福利院。敬老院要做到敬爱老人爱护老人,它不仅要关心好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要让老人们空闲时过的更好。
如何为老人排解孤独
孤独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即使儿孙满堂,家里人口众多仍然有老人觉得孤独。那么如何为老人排解孤独呢?下面告诉你如何为老人排解孤独。
老年人孤独的原因
1、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生活落差使老人感到失落、空虚,不愿出门,不愿与人打交道,内心感到孤独难熬。
2、农村留守老人,既要干农活,又要干家务,还要带孙子,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都很大。遇到困难无人商量,生病了无人照料,时常感到孤独无助。
3、空巢老人在儿女分家另过或外出打工后,因家庭的冷清会感到阵阵孤独。尤其是失偶、失独、失能老人,精神上寂寞,生活上不便,身体上不适,让他们孤独感更重。
4、随子女迁移到城市的老人,在农村住惯了平房、大杂院,突然来到陌生的城市,老人找人问个话、聊个天都很难,因此倍感孤独,有的为此焦虑成病。
5、有的老人虽与儿孙共同生活,但儿孙们各忙各的,较少对老人嘘寒问暖,更谈不上拉家常、谝广子。让老人因被冷落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6、还有部分老人,性格偏内向,随着肌体的衰老,性格也变得偏执古怪、自私、吝啬,与人难以相处。这种孤独不仅自己痛苦,还会让全家人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7、还有部分老人,除了工作、劳动之外,兴趣爱好太少,甚至一无所好。日常生活觉得特别无聊,时间难以打发,除了看电视,就是睡懒觉,孤独之感尤甚。
如何为老人排解孤独?
1、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老友新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可使老年人心情更加舒畅,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2、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3、培养兴趣爱好
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弹琴、唱歌、舞蹈、拳术、棋艺、养花、种菜、垂钓、手工制作、饲养宠物……每一样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都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你可以任选一两样,投身其中。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如何为老人排解孤独。
孤独症与性格孤独
概 述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部分的人因为生活当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者过度压力就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孤独症,就会造成身心上的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有可能会让病人经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千万不要太过紧张压抑。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孤独症与性格孤独到底是怎么回事?
步骤/方法:1孤独症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孤独症的病人一般都患有社会交往障碍,而且还会有言语障碍,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的现象。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为主,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性格孤独的人往往只是做什么事情都很被动的症状。性格孤独的人不愿意和人交往,而且交往的时候不是很主动,总是很被动,缺乏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从身体各方面来说,不存在着孤独症的表现。
3孤独症有严重的语言退化现象。在平时很少愿意和别人交流,而且经常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总是避免与人的眼神交流,会重复别人的话,而且说话的语调没有什么起伏一般都是很平淡的表情。
注意事项:大家在平时生活里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不要经常处在负面的情绪里面,这样对身心的危害都比较大。在平时一定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进行锻炼身体的运动,这样能够放松全身。
中老年心理保健要点介绍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失落与孤独感
部分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失落感,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孤独感就更为明显,生活感到空虚,情绪不稳定。
(2)衰老与无用感
老年人随年龄、生活的变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现无用、消沉、悲观感,生活抑郁、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
(3)恐惧与求助感
老年人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自己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而被讨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