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九月份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九月份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术和后期生活影响不大,但是还是建议少吃油腻食物。建议多吃清淡饮食,偶尔油腻食物一次问题不大,保持好心态,如有不适及时正规治疗。

现代微创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监控系统也不仅限于内窥镜,更多是采用介入的方式,如脊柱外科、骨科。还有其他方式,如显微外科广泛应用于手外科等。

中国开展腹腔镜手术种类和病例数都有明显增多,技术水平也 有明显提高,其合并症的发生率与国际水平相比又是如何呢1993年美国的Deziel医师调查了美国1117所医院776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合并症情况,结果是合并症发生率1.2%,死亡率0.23%,胆管损伤率0.59%,胆漏0.29%,出血率0.25%,胃肠损伤率0.14%。其出血和胃肠损伤主要是在放置气腹针和第一套管时造成脐周大血管和肠管的损伤。1998年Vecchio医师复习了美国已发表的40篇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文章,包括114005例胆囊切除手术,其胆管总损伤率是0.50%,胆漏发生率0.38%。这二份资料与中国1998年的105680例调查相比,中国的死亡率(0.02%)与美国的(0.023%)相近,而中国的合并症发生率(0.81%),胆管损伤率(0.19%),胆漏率(0.14%),出血率(0.12%),胃肠损伤率(0.04%)均低于上述美国的报告。由此可以说明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水平已达到国际水平。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手术的病种已有普外40多种,说明中国的腔镜外科医师有能力开展新手术。但是,由于国民经济水平的限制,一些耗资多和难度大的手术一时难以普及和推广,使中国腹腔镜外科的总体水平和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策略:①抓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工作。②提倡一些经济的手术方法,如手工缝合方法取代器械吻合方法,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等。③一些有条件的医院用国际先进方法做一些新手术。

微创手术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微创外科的出现及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最近十几年的事。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第一例LC并没有想到它标志着新的医学里程碑的诞生。微创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整个医学模式的进步,是在“整体”治疗观带动下产生的。微创手术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最大程度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微创手术无须开刀,只需在病人身上开1-3个0.5-1厘米个小孔,病人不留疤痕、无疼痛感、只需3-5天便可完成检查、治疗、康复全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给来的不便和痛苦。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

​胆囊切除术介绍

胆囊切除术分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顺行性胆囊切除,出血较少,手术简便,应优先采用。但在炎症严重,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并把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指征

1、胆总管触到结石;

2、曾有梗阻性黄疸史;

3、胆总管显著扩张;

4、术中造影显示胆管有结石。

用途

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

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胆绞痛。

感染和胆囊发炎——胆囊炎。

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阻塞。

以上各种情况,都需要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今天,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

腹腔镜摄像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

找到胆囊后,切断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出来。

如果胆囊严重感染、发炎,或有巨型的胆石,则要开腹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就在右腹部、肋弓下。

术中推开肝脏暴露胆囊,切断连接肝脏与胆囊的血管和胆管,取出胆囊,并检查胆总管是否被石头阻塞。

如果合并有感染,则需要留置一条小的管道引流数天。

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以正常饮食和活动。

而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正常饮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在对胆囊切除术认识后,选择胆囊切除术的时候,需要积极配合,而且要注意的是,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时候,患者不能有紧张情绪,身体要进行放松,这样对手术治疗不会有任何影响的,这点患者和家属都是要注意的。

胆囊息肉经过治疗会变小吗

胆囊息肉除非引起胆囊炎,否则临床可无表现。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

Ⅰ.粘连不重的术前依据是:B超胆囊壁不厚、光滑,口服胆囊造影剂显影,并具有浓缩功能。

Ⅱ.合并有以下症状或疾病的患者不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①不宜全身麻醉者;②有黄疸或严重黄疸病史者;③有胆管内结石者;④有出血倾向者;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者;⑥有上腹部手术史者;⑦合并妊娠者;⑧过度肥胖者。

(2)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大切口术式诸多弊端,效果明显。小切口术式应用范围广,对腹壁较薄者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引流是可行的,且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所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不高的优点。

(3)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有很多患者害怕在治疗胆囊息肉的时候,把胆囊切除,其实现在有很多治疗的方法,大部分治疗的方法还是比较先进的,能够尽可能的保留胆囊。只是这就要求患者能够尽早的发现病情,病情轻的时候,治疗的效果更好,而且恢复的也快。

胆囊息肉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不同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症状,辩证施治,利用纯粹的中草药,消坚化腐,养肝柔肝、滋阴益肾、软坚散结,矫正形成胆囊息肉的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防止胆囊息肉突发致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

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不理想,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面效果,这样医师需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微创保胆取息肉术: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因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拥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保留健康胆囊,取出息肉,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

微创胆囊切除手术

创伤小首先是指腹壁的损伤小。由于腹腔镜技术不需要在腹壁上切大口子,只需要在腹壁上切几个小孔(一般是两个1公分的和两个0.5公分的),置入镜头和长柄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取代了以往传统的切开腹壁的手术方式(切口长度10~15公分),同时也不需要使用拉钩等器械对腹壁进行牵开,因此腹壁的损伤远远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而这又大大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活动,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过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小还表现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小。一方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是依靠气腹来对胆囊周围的脏器进行牵开,而不是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利用拉钩来牵开,因此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较小。另一方面,腹腔镜的镜头有放大作用,这样术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手术区域的解剖关系,同时利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进行止血、分离、切开等操作,手术更加精确,几乎没有出血,手术时间更短(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最顺利的15分钟就能完成手术)。

一般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进半流食(指面片、汤面等食物),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饮食了,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三、四天就出院了。为什么恢复这么快呢?主要还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小。首先,对腹腔内脏器的扰动小,胃肠道功能容易恢复,可以早期进食,减少输液量及输液天数;第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机体的影响小;第三,切口疼痛轻微,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而早期活动又能促进回复;第四,患者不用插胃管、尿管(在别的医院有的还需要插),术后患者负担小,痛苦少;第五,由于切口小,一般都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可以提早出院。

切除胆囊手术介绍

人的胆汁由肝脏生产,由胆管送到肠子里,派用场的地方在肠子里,主要跟消化脂肪类食物有关(乳化作用,有点类似于洗洁精,可以让油脂变成很细小很细小的颗粒,然后跟消化液均匀混合,然后脂肪类食物就可以被消化吸收了),不吃东西时,胆汁不需要送到肠子里去,则暂时储存胆囊里。

1手术介绍

胆囊切除术分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顺行性胆囊切除,出血较少,手术简便,应优先采用。但在炎症严重,胆囊与周围器官紧密粘连,不易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则以采用逆行性切除法为宜。有时则需两者结合进行。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的下面。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并把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

2指征

1、胆总管触到结石;

2、曾有梗阻性黄疸史;

3、胆总管显著扩张;

4、术中造影显示胆管有结石。

3用途

胆囊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疾病,主要是胆石症。

胆囊管阻塞,导致严重的腹部疼痛——胆绞痛。

感染和胆囊发炎——胆囊炎。

妨碍胆汁流向十二指肠——胆汁阻塞。

以上各种情况,都需要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今天,大部分的胆囊手术都继承了腹腔镜外科的技术,使用包括摄像机在内的精巧器械,通过腹部细小的穿刺口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单便捷。

腹腔镜摄像机从肚脐附近插入腹腔,其它器械通过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穿刺口进入腹腔。找到胆囊后,切断血管和胆管,就可以把胆囊取出来。如果胆囊严重感染、发炎,或有巨型的胆石,则要开腹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就在右腹部、肋弓下。术中推开肝脏暴露胆囊,切断连接肝脏与胆囊的血管和胆管,取出胆囊,并检查胆总管是否被石头阻塞。如果合并有感染,则需要留置一条小的管道引流数天。大部分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当天就可以回家,可以正常饮食和活动。而进行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则要留院5-7天,一周后才能正常饮食,4-6周后才能正常活动。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办

多发性胆囊息肉,应该手术治疗除了动手术之外的其他有效治疗办法你先用一段消炎药试试如果息肉不缩小就只能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就三个1公分切口术后恢复较好

胆结石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

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但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消肿、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使患者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1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特殊病例,只好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严重,很多人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发作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疗难度均大大增加,本来很好治疗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伴胆囊萎缩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适当时机接受胆囊切除术是明智的。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需要摘除吗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大切口术式诸多弊端,效果明显。小切口术式应用范围广,对腹壁较薄者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引流是可行的,且具有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所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不高的优点。 保胆息肉摘除术 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而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如何治疗胆结石

胆囊切除 大家都知道胆囊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大,一旦盲目的切除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而且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造成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和胃肠道的损伤等情况的存在。手术切除后讲给患者带来很多远期的副作用,应该引起术者的高度重视,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危险。 即使现在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胆囊切除后的后遗症,一般不建议进行盲目的手术。 微创保胆取石 这是借助纤维胆管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他设备,在助缘下行小切口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管镜和

胆囊息肉病变怎么办

当超声发现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发的胆囊息肉且小于1cm的,不需要手术,可继续观察。因此一般手术适应证为: 1.合并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2.胆囊息肉在1cm以上,无临床症状,单发的息肉。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息肉有丰富的血流或胆囊颈部的息肉。 3.疑有恶性变时,应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专家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处理就是胆囊切除,其目地是预防。现在多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多数病人能接受。手术中对于疑有早期胆囊癌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是有癌变并已侵犯到胆囊肌层或浆

胆结石怎么治疗

一、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分顺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两种。如遇胆囊三角解剖异常或炎症、水肿、严重粘连不易分离时,亦可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 二、非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排石和内镜取石。前3种为非侵袭性的,后1种为侵袭性的。临床实践表明,胆囊结石病的病变位于胆囊,单纯利用上述非手术疗法,对部分患者可暂时去除结石,但不能治愈胆囊本身的病变,远期胆结石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故在选用胆囊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时应慎重。 1、溶

该如何缓解胆结石出现的疼痛

一、胆结石的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切除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分顺行性切除和逆行性切除两种。如遇胆三角解剖异常或炎症、水肿、严重粘连不易分离时,亦可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 二、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 胆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排石和内镜取石。前3种为非侵袭性的,后1种为侵袭性的。临床实践表明,胆结石病的病变位于胆,单纯利用上述非手术疗法,对部分患者可暂时去除结石,但不能治愈胆囊本身的病变,远期胆结石复发是不可避免的,故在选用胆结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时应慎重。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结石是生活中的常见病症之一,它的发病率极高,发病时疼痛难忍,但是很多人对胆结石并不了解,自己得了胆结石也不知道怎么治疗。 1、微创胆囊摘除术,这是一种将胆囊切除,以达到治疗胆结石效果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治疗,因为切除胆囊会使得患者术后出现一些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在患者并且比较严重,即胆囊的功能出现了损害,或者是存在其它一些情况导致胆囊不适合继续留在体内时,那么此时切除胆囊势在必行。 2、药物治疗,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患选择进行药物治疗,此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来促使结石排出体

睡久了肚子痛怎么回事 患胆囊结石

早上7-8点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睡觉时间过长,没有按时用早餐的话,胆囊中分泌的胆汁可能不会按时排出,有可能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几率,而胆囊结石会引起肚子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是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手术方式,只要有条件,首选腹腔镜手术,同时也可配合中药制剂治疗排石。 推荐药方 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有舒肝解毒化石之效。

胆囊疾病患者有许多选择

据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数据,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系统分解脂肪。但在胆囊可能形成结石并阻断胆管,导致疼痛。长期阻塞可危及生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 事实上根据7月23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的一个专家小组,每年有超过725,000美国人接受手术来治疗胆囊疾病。 胆囊出现问题——如胆囊炎或胆结石——该怎么办?医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教授Todd Baron指导的一篇新综述中,比较了该疾病治疗的几种手术方法的利弊。 胆囊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出现问题的胆囊,这个最常见的手术为微创腹腔镜胆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微创胆囊摘除术,这是一种将胆囊切除,以达到治疗胆结石效果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治疗,因为切除胆囊会使得患者术后出现一些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在患者并且比较严重,即胆囊的功能出现了损害,或者是存在其它一些情况导致胆囊不适合继续留在体内时,那么此时切除胆囊势在必行。 2、药物治疗,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都患选择进行药物治疗,此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来促使结石排出体外,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人体内胆囊口并不大,因此,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也许一些细小的结石可排出体外,但是只要结石比胆

胆囊息肉病变

胆囊息肉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手术治疗多采用胆囊切除术,方式除传统大切口切除以外,目前更多被采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小切口胆囊切除,以及保胆取息肉术。建议您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且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之下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