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低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对在任何疾病上,都是有着一些症状,通过这些症状才能够知道,患者患有什么样的疾病,对低血压的标准是什么呢,很多人也都不是很了解,在感觉自己患有这样疾病的时候,也都是可以进行相对应查询,这样对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可以选择很好治疗方法。
那低血压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低血压也都是有着一些认识,知道该如何做才好。尤其是在发现自己有这样问题的时候,也都是知道该如何做才好。
计算血压的单位一般有毫米汞柱(mmhg)和千帕(kpa),两者之间是可以换算的,他们之间的比例大约为7.5:1,换算时就可以简单的用毫米汞柱乘以4再除以30,就得到血压的千帕值,反之也可以。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90-14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低血压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mmhg,有许多健康人的均低于此,但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就医。
有些人低血压会出现脑和全身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的标准
1.症状
包括:
①高血压本身的症状;
②需要排除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疾病的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多饮,多尿,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等症状);
③有无心脑血管受损器官并发症相应的各器官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有相当部分病人,直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才在某些诱因(如工作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下出现典型症状而就医,此时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压后,患者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其中,头晕占63.5%,头痛占55.4%,心悸占39.8%,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的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可有咯血,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表4)。
2.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4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另外,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血压的测定:老年人测血压时应特别注意:A.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须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B.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肱动脉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而出现虚假的收缩压增高,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可用简单的Osler试验辅助诊断,即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超过患者收缩压(2.6kPa)以上,若此时仍能触及僵硬的桡动脉及其搏动时,表示Osler试验阳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这时可通过动脉穿刺直接测动脉血压,其值明显小于袖带测压读数时即可得到证实。
(2)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及主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表现。
(4)肺部检查有无音和支气管痉挛征象。
(5)腹部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肿块。
(6)眼底检查有无高血压视网膜病,即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
(7)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血管损害的证据,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方能确诊,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低于18.6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低有什么症状 无症状血压低
在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明显。多见于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较多见。
低血压正常范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
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1.症状
包括:
①高血压本身的症状;
②需要排除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疾病的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多饮,多尿,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等症状);
③有无心脑血管受损器官并发症相应的各器官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有相当部分病人,直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才在某些诱因(如工作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下出现典型症状而就医,此时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压后,患者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其中,头晕占63.5%,头痛占55.4%,心悸占39.8%,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的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可有咯血,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表4)。
2.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4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另外,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血压的测定:老年人测血压时应特别注意:A.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须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B.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肱动脉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而出现虚假的收缩压增高,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可用简单的Osler试验辅助诊断,即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超过患者收缩压(2.6kPa)以上,若此时仍能触及僵硬的桡动脉及其搏动时,表示Osler试验阳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这时可通过动脉穿刺直接测动脉血压,其值明显小于袖带测压读数时即可得到证实。
(2)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及主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表现。
(4)肺部检查有无音和支气管痉挛征象。
(5)腹部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肿块。
(6)眼底检查有无高血压视网膜病,即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
(7)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血管损害的证据,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方能确诊,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低于18.6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偏低是什么原因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在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降压过度易引发中风
72岁的于大爷患高血压多年,最近发现血压有点过高,于是加大了服药剂量,随后血压顺利地降到了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这时于大爷出现了 头晕、乏力等症状。就医后,医生告诉于大爷这是低血压惹的祸,血压不是越低越好,降得过低也会导致脑中风,而对于部分老年人降压不一定要降到 140/90,可适当放宽标准。
血压降得过低主要存在以下风险,首当其冲是脏器的缺血。高血压患病时间长了,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 血压突然下降,硬化的血管不能收缩,而血管内压力明显减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就容易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同时眼睛周围的血管也会受到 影响。降压过度,则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正常人的血压标准是不超过140/90,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值可以适度宽松 些,150/90以下也是允许的。而当血压稳定在150左右后,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再降低到140左右。血压达标了,能延长心脏的使用时间。但如 果患者的血压降到140时出现缺血的症状,就不要勉强一定要达标准值。
此外,对于降压更不能一蹴而就。血压越是处于高值,降压就越要求平稳,正常的速度是在几周内渐渐降下来。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并发症,一下子急于降压,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肾的问题。
70岁老人血压正常范围
70岁老人血压正常范围是老年朋友应该关注的话题,因为血压高会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衡量血压高低的标准是不分年龄的,高就是高,低就是低。老年人,晨起饭后心悸,考虑为生理性原因。正常成人血压值为(90-140)/(60-90)mmHg,饭后由于心脏做功增加,可有心悸等症状,建议避免饱食,如症状明显,可予相关检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到底可以分几级
1、轻度高血压
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
2、中度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的舒张压力在13.9到15.2Kpa也就是105到114mmHg之间。
3、重度高血压
舒张压≥15.3kPa(115mmHg)。
4、临界高血压
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
高血压(成人)
成人的高血压的收缩压是在21.33kpa或者是以上,又或者是舒张压在12.66kpa或者是以上的患者。
临界性高血压
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初次发现血压高的病人,宜多次复查血压特别是非同日血压,以免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所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增高,误诊为早期高血压。对有疑问的病人,宜经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高正常 130-139 85-89
1 级高血压(轻型)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 140-149 90-94
2 级高血压(中型) 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重型)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 140-149 <90
高血压病人宜吃什么?
大量实践证明,下列食品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1.豆腐及豆制品常吃可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进而缓解高血压。
2.海带海带能防止脂肪在动脉壁沉积。常食海带炖豆腐,有利于降血压。
3.葱葱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堆积,常吃葱煮豆腐,有降低血压之效。
4.洋葱常吃洋葱有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
5.西红柿内含蕃茄素和纤维,具有结合人体胆固醇代谢产物的作用,从而可降血压。
6.花生用花生仁(带红衣)浸醋一周,酌情加入红糖、大蒜和酱油,早晚适量服用,一两周后,一般可使高血压下降。
7.大蒜据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中等至严重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连续几周每天食用大蒜,血压能降至正常水平。
8.醋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每天喝适量的醋,可减少血液流动的阻塞。
9.香蕉增加钾的摄入量可降血压,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质。美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吃一根香蕉,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另外,其它含钾较多的食品有:桃、橙、菠菜、大豆、紫菜、马铃薯、玉米、多叶青菜,高血压患者可多吃这些食品。
10.山楂山楂能降血脂、降血压。山楂中主要含山楂酸、柠檬酸、脂肪分解酶、维生素C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在对老年人高血压标准认识后,自身有患有高血压,在饮食上都是可以选择以上食物,这些食物对缓解高血压问题都是有很好帮助,不过要注意,在治疗高血压疾病过程中,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运动也是要进行的,不过要适量进行运动。
中年人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常收缩压在100-140mmhg 舒张压在60-90mmhg 年轻人70-120mmhg 中年人会血管渐渐老化血压变高中年人在90-140以内算正常 偶尔高于90-140,也不要紧张血压会因为失眠,紧张等升高但是如果长期高于90-140mmhg 有可能是初期的高血压多注意睡眠和饮食,多喝水多做温和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帮助。
不同种类的疾病最先影响的通常都是我们的血压,通常情况下,健康的人血压才是正常的,不健康的人,血压都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我们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低血压发生的病理是什么
低血压是怎么发生的,肯定困扰了许多人。感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不错,作息也对,那为什么会患上低血压让人不解。下面我站专家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低血压的病理病因,供大家参考和预防。低血压其实只要生活中饮食对症下药,治标治本还是很简单的。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
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低血压的标准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低血压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
相关症状
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
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原发性低血压病
主要有以下表现: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这种疲乏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多的肌肉收缩不协调,而不恰当地消耗肌力所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头痛和头晕可能与血压低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尤其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这种情况不仅见于低血压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压过低本身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产生上述症状。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除外继发性低血压病和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低血压分类
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Pa(90/6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会影响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以及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长期如此会导致机体功能大大下降。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体位低血压
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早晨起床后常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由于同时服用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
症状低血压
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营养不良者服用降压药等。
体质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妇女。多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
许多患者伴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浅、胃口不好、脚肿等症状。这些表现在夏季气湿较高时较常见,体质衰弱者及女性较多见,但并无其他明显的异常感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