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发症出现。

(四)股骨头骨骺分离

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新生儿髋关节检查怎么做

怎么确认婴儿髋关节是否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宝宝长大后,脱位侧的下肢会显得比较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就算情况比较轻,脱位不是很严重的话,宝宝的大腿皮肤纹理也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总之是非常影响美观的。除此之外,因为长期受力不正常,宝宝长大以后很可能就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的跑、跳了,还会容易有腰酸背痛的情形,而且上述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

据统计,上海地区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为0.95‰,爸妈只要发现宝宝有如下附表中的情况,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有髋关节方面的问题了。

婴儿髋关节脱位疑似表现

宝宝的臀纹不对称

宝宝不太愿意做要把两腿分开才能做的事情

给宝宝换尿布时,听到关节有响弹声

到了学步期,宝宝却不太爱走路

宝宝走路时,老是一只脚叠在另一只脚上

宝宝走路时,一摇一摆像只小鸭子

宝宝的两下肢不等长

根据宝宝的月龄,如果有1~2项情况发生在自己宝宝的身上,就要考虑他是不是髋关节脱位了,爸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还是带宝宝到专科医院检查一下吧。

另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以女宝宝居多,臀位产的发病率比头位产高,剖腹产的发病率比顺产高。特别是剖腹产中体重较重的宝宝,这些资料爸妈也可以参考一下。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先天性髋脱位已经由临床观察与实践证实其是一种与先天性遗传有关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女孩要比男孩遗传几率更大!但这种疾病并非百分之百会遗传给下一代,在中国,每4个患有“先天性髋脱位”的孩子之中,有3个是女孩儿,1个是男孩儿。

了解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遗传几率,在这里,我们还有一句特别的叮咛送给正在孕育或准备怀孕的妈妈们:在生产时一定要告诉接生的医生,在孩子出生后给他/她做一个简单的蛙式试验,看看孩子有没有完全性髋脱位。如果接生的医生对这个检查不熟悉,建议尽早抱孩子找小儿骨科的医生检查,给自己出生后的宝宝做一个B超,看看宝宝是否遗传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希望所有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人都能经过治疗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也希望每一位先天性髋脱位的年轻女性都能如愿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脱臼是指什么从什么中滑脱 脱臼的原因

外因:外因引起的脱臼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所致,其中间接暴力(传达、杠杆、扭转暴力等)引起者较多见。任何外力只要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关节所能承受的应力,就能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使组成关节的骨端运动超过正常范围而引起脱位。

内因:理因素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关节和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较易发生脱位,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后经手法复位成功,如未能固定足够的时间或根本未固定,关节囊和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未能很好修复或修复不全,常可导致关节再脱位或习惯性脱位。

髋关节脱位严不严重 髋关节脱位遗传吗

如果要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话,它有一定的遗传性。根据大数据的统计,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大概都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有家族史的,其中男女比例是1:6,女孩多于男孩,然后左侧和右侧比,是2:1,就是左侧更多见一点,右侧少见一些。双侧都脱位的很少,大概百分之五左右。 所以说髋关节脱位有一定的遗传机会,但是这个遗传机会不是很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何早期发现

首先,父母们应该了解导致患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常见原因。目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婴幼儿发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如果母亲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则其子女也易出现此病;

②原发性的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以及与其相关的韧带、关节囊松弛也可诱发此病;

③一些机械性的因素,如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或在子宫内处于臀位(特别是伸腿臀位),以及分娩时助产士拉扯胎儿的双下肢时用力过猛等,也都会诱发此病。

当有上述3方面的情况存在时,父母们就要格外注意婴幼儿是否有髋关节脱位的异常表现。

但是,父母在观察患儿该病的早期表现时应该注意,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1岁以内的该病患儿其表现主要有:

①患儿的一侧下肢活动减少,蹬踩的力量明显低于另一侧肢体;

②患儿两侧大腿的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肤皱褶较多,且皮肤纹理比健康的一侧要深;

③给孩子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可经常听到异常的关节弹响声;

④当患儿平卧并伸直并拢双下肢时,可见到其双侧下肢不等长,患侧下肢要比健康的一侧短;

⑤患儿的患侧髋关节可出现活动受限,且患侧肢体常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无力。当父母牵拉患儿的患侧下肢时,其肢体可伸直,但松手后又会马上恢复为屈曲状。还有少数患儿,可在患侧下肢被牵拉时,因疼痛而哭闹;

⑥患儿的臀部及会阴部要比正常婴儿的同一部位宽,若患儿是双侧髋关节脱位其症状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另外,对有这些症状的小儿,其父母还可让孩子仰卧于桌面或硬板床上,将其双腿的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让其双腿外展。如果孩子的双膝关节能够同时接触桌面或双膝外展的角度相同则孩子是健康的,但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侧下肢活动受限,父母就应该考虑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过,虽然这个实验简单易行,且能够较好地鉴别出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但做这个实验时家长一定不可用力过大,而且最好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已经开始站立行走的小儿患有该病的主要表现是: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如果出现了鸭步,则可能患有双侧髋关节脱位,而如果出现了跛行,则可能患有单侧髋关节脱位;与正常幼儿相比,该病患儿的骨盆特别宽大,多呈菱形,其臀部也比较翘。而且,患儿的父母有时可在患儿的臀部触摸到圆圆的脱了位的股骨头;此时患儿的患侧髋关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活动受限,特别是在其外展下肢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父母牵拉患儿的双下肢时,可听到异常的关节弹响声,或感觉到异常的关节活动;大多数的患儿在行走后都会诉说患侧髋部疲乏、无力、疼痛。另外,除了这些症状,髋关节脱位还可导致患儿出现站立的姿态异常、平衡不协调。

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尤其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出现的併发症大多与手法粗暴,牵引不够,手术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碍复位因素和固定不当等原因所致,多数可以避免,常见并发症有:

(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并发症出现。

(四)股骨头骨骺分离,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宝宝走路脚歪是什么原因

宝宝走路出现了脚歪,一定要引起很多家长的重视,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尽快的治疗,会落下严重的终身残疾,所以对于很多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原因以后,必须要尽快的了解原因,尽快的通过有效的治疗改善,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介绍,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跛行、鸭子摆疾病信号非常明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以前的名字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没有发病规律,跟遗传无关,仅跟人种有关的疾病。可谓防无可防,只能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欧洲发病率很高,因而属于被新生儿筛查的疾病之一。它在我国不属于新生儿筛查项目,靠的就是父母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检查。

其实,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非常好辨别。对一岁以上会走路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走路总一瘸一拐,或者像鸭子一样两边晃动,也就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信号。如果两侧髋关节都脱臼了,走路则向两边晃动,像鸭子。如果一侧髋关节脱臼,则向一侧倾斜,跛行。曾经有个1岁半的小患者,因两侧髋关节脱位,走路向两侧晃动,一开始以为是缺钙,看了儿科、神经科,几年之后才去看骨科,极大耽误了治疗时机。

对1岁以下不太会走路的孩子。家长可以从孩子的体态发现异常。如果BB的两侧下肢不等长,臀部、大腿皮肤横皱褶两侧不对称,脚蜷缩时膝盖高度不一致。这都是疾病的表征 。7~8个月的BB会满地爬,如果孩子爬不稳,总向一侧倒,也要考虑这个问题。

在BB不会行走时治疗完全不影响将来

只要上医院骨科照B超,就能发现问题,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孩子还不会走路,通过石膏、支架就能帮助康复。治疗康复后,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但等孩子会走路后,因行走等压力会让股骨头进一步“脱离岗位”,就只能通过手术复位治疗了。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髓关节脱位,是四肢发育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我国的发生率为1%。〜2%。,男女之比为1 : (5〜6)。单双侧之比、左右侧之比均为15 : 1。发病原因与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曰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是出生时以关节囊松弛为主要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增大和脱位程度加重,特别是开始行走后,可逐渐加重,致髂骨翼处形成假臼。临床表现:1.站立前期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主要特点是髋臼发育不良,关节不稳定。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1) 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2) 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3) 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4) 患者肢体短缩。(5) 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2.脱位期患儿一般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儿晚。单侧脱位时,患儿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

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分析

儿童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骨骺软骨炎或扁平髋,多发于2-12岁儿童。很多人会发出疑问,儿童怎么会患股骨头坏死症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哪些。

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有

儿童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和儿童骨骺外伤两个方面。

儿童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其实髋关节是个结构比较稳固的关节,在受到强大的外力下才会引起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是发生在胎儿时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因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韧带松弛、胎儿在子宫内异位或是受到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而造成。由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发育与正常人相比太浅,造成股骨头中心应力点在髋臼的外缘上,破坏了平衡,引起股骨头压力负重区外倾,增加股骨头的外脱力。还有一部分人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在某一阶段,出现全身的骨质疏松,使股骨头的外脱力加大,是造成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儿童骨骺外伤

儿童股骨头坏死,在早期时一般无疼痛症状,当发现跛行时才能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儿童要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股骨头还可以修复,而且少有后遗症。

以上就是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一旦发现儿童患了股骨头坏死症,请及时带孩子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在早期治疗是能够治疗的。

相关推荐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介绍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儿期的表现 ①症状 A.关节活动障碍 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力量位于另一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B.患肢短缩 患侧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C.皮纹及会阴部的变化 臀部及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纹较健侧深陷,数目增加。女婴大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②检查 A.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 适用于自出生至3个月之间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由Ortolani于1935年首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Ortolani的方法是将患儿两膝和两髋屈

骨关节炎的分类

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两类。 1、原发性是指发病原因不清,病人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的病史,无遗传缺陷,无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多见50岁以上的肥胖者。 2、继发性是指由于先天性急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后天性不平整,如骨的缺血性坏死,关节不稳定,如韧带关节囊松驰等,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面对合不良,如膝内翻、膝外翻等,还有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等而引起的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发展到晚期,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均可相同。

怎样才能及时发现髋关节脱位

怎样才能及时发现这种病呢? 1、蛙式试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每个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都必须对其做一次蛙式试验,让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将其双腿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使两腿外展。若两膝能同时接触桌面为阴性;如哪条腿的膝外侧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脱位的可能。这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最简便的检查方法。 2、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将其两腿屈曲,脚跟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两膝一高一低,低侧可能脱位。患侧下肢比健侧短,不愿伸直,蹬腿无力,牵拉患脚伸直时患儿哭闹。 3、小儿开始学步走路时,如发现小儿步态是斜行像螃

新生宝宝抱被要包多久 如何使用新生宝宝包被

自制新生宝宝包被应该让宝宝的双腿叉开,处于像青蛙腿样的自然姿势,或用髋外展尿不湿包上后,外面再松松地裹上毛毯,以防宝宝受凉,不仅满足了宝宝自由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治愈一部分轻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儿。若是购买的宝宝包被,其主要是起到保暖作用,使用时必须将婴儿与抱被贴身包紧,将抱袋铺放平整好,宝宝放在抱袋上,先将宝宝的脚部包好,快速将抱被的一侧裹起,再将另外一侧裹平整后,使用抱袋专用绑带固定好抱被。

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先天性因素

股骨头坏死不是一种先天就患有的疾病,因此,我们不能称其为遗传疾病。但是,遗传上却有着一定得先天性因素能够导致该类人群患股骨头坏死的几率高于常人。专家指出:导致股骨头坏死先天性因素就是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多见于母系遗传。好发年龄在女性生育后和绝经期间,对于重体力劳动者和站立工作者也比较常见。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为什么能造成股骨头坏死呢?专家解释道:“由于髋臼不能完全覆盖股骨头,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局部受力(即髋臼上缘

发育不良怎么检查呢

一、根据症状来确诊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活动受限,远端麻木。中心脱位严重者可合并骨盆骨折,伴有盆腔内脏器损伤及休克。 1、前脱位:伤肢较后脱位长,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膝部内翻、足外侧可接触床面,功能丧失,髋部肿痛;髋部外侧平坦,臀部凹陷,在腹股沟处可扪及股骨头。 2、后脱位:伤后即感髋部疼痛,下肢功能丧失,仰卧困难;伤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下肢缩短,膝落于健侧大腿上,足趾接触健足内侧缘,臀部明显隆起,可扪及脱位的股骨头。 3、中央型脱位:股骨头移位轻者,仅有局部疼痛、肿

肩关节和肘关节易发生关节脱位

1、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活动范围最大,肩胛盂浅,关节囊与韧带松弛而薄弱,易因外伤而脱位。分为肱骨头前脱位两种,以前脱位常见。肱骨头前脱位时,常同时向下移位,位于肩 胛盂的下方,称为盂下脱位。也可向上移位,位于喙突下方或锁骨下分,分别称之为喙突下或锁骨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常并发肱骨大结节或肱骨颈骨折。肱骨头后脱 位少见,只有侧位才能发现肱骨头在肩胛盂的后方,正位易漏诊。 2、肘关节脱位: 较常见,多因肘关节过伸引起,常为后脱位。尺骨与桡骨端同时向肱骨后方脱位,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少数可为侧方脱位,尺

关节感染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区别

活动或负重后,腹股沟处有酸胀感,并沿着大腿前后侧向膝关节放射。 臀部周围及股骨大转子处有酸胀痛感。 行走跛形,严重患者扶拐行走、上下楼困难。 了解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之后,我们看看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原因是: 先天性关节脱位; 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折畸形愈合、脱位后。 以上就是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的简单介绍,从原因的不痛出发,症状也是不同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怎样才能及时发现髋关节脱位

1、蛙式试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每个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都必须对其做一次蛙式试验,让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将其双腿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使两腿外展。若两膝能同时接触桌面为阴性;如哪条腿的膝外侧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脱位的可能。这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最简便的检查方法。 2、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将其两腿屈曲,脚跟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两膝一高一低,低侧可能脱位。患侧下肢比健侧短,不愿伸直,蹬腿无力,牵拉患脚伸直时患儿哭闹。 3、小儿开始学步走路时,如发现小儿步态是斜行像螃蟹爬,或两侧一摇一晃,像鸭子

新生宝宝一定要做的三项检查

体检项目一、测量 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是从头顶到足跟,其中头围大约是身长的一半加10cm,出生体重和胎龄分类之间的关系,足月儿的平均体重是在3.2克,测得的新生儿的大小与相应的胎龄对比,可能对一些情况提供重要的线索。例如,如果婴儿小于胎龄,可能是由于宫内感染或染色体畸形所引起。而若婴儿大于胎龄,可能是因为母亲患糖尿病或高胰岛素血症。 体检项目二、肌肉骨骼系统 新生儿的肢体应该对称且能够自主的活动,新生儿仰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时,股部是能够完全外展到检查桌平面,外展受限,且当股骨头滑入髋臼时可摸及“弹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