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霍乱有怎样的流行病学

霍乱有怎样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 绳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疫区成人发病多,而老 疫区儿童发病率高。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特异和 非特异的免疫力。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流行特征自1817年古典型弧菌引起世界大流行以来, 已先后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未熄灭,仅1991年一 年全世界已累计发病50余万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公害。

男性艾滋病的检查诊断

艾滋病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艾滋病检查。艾滋病怎么检查?其诊断标准如下:

1、急性HIV感染期

诊断标准: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

(1)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如同性恋或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性伴侣抗HIV抗体阳性;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与HIV/AIDS患者有密切接触史;HIV抗体阳性者所生的子女。

(2)实验室检查:HIV不同感染时期,实验室结果不同。周围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起病后下降,以后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CD4/CD8>1;感染初期HIV抗体阴性,2-3个月后,最长可达6个月HIV抗体阳性,在感染窗口期抗体阴性;少数人感染初期血液HIVp24抗原阳性。

2、无症状HIV感染期

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期,无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HIV抗体阳性;或仅HIV抗体阳性。

3、艾滋病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加上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或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

狼疮肾炎的流行病学

SLE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国家地区报道的发病率各不相同。一般认为不同种族发病率有显著差异,黑种人及亚裔人群发病率高白种人最低有报道国外发病人数约占50/10万,中国约为70/10万其确切发病率随地区种族、性别和年龄而异。性别以女性明显多见,男女之比为1∶8~1∶9,以青壮年发病为主,50%发病者在20~40岁经临床检查发现肾脏受累约占70%,一般病理检查肾脏受累高达90%,若进一步作免疫荧光或组化检查及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几乎所有SLE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肾脏病变。而LN也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重要的疾病。

结节出血的流行病学

出血性小结节病最早由Fabry(1898)报告,并描述了其病理改变及系统性受累的临床特征。女性携带男性发病。其病态基因来自杂合子母亲,仅有少数病例是因新近发生基因突变。女性携带者的第2代中,男孩发病的可能性是50%,女孩作为病态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也是50%。女性携带者本身有的在成年之后才出现轻型症状,如角膜浑浊和皮肤症状等。患病男性的第2代中,所有女孩都是病态基因携带者,所有男孩均正常。发病多见于5~15岁。

出血性小结节病最常见于白种人,也见于亚洲人,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及黑人发生率只有1/4万。几乎所有患者都为正常核型,只有一例患者组型为47,XYY。本病男性发病及病情较女性重;发病年龄在儿童后期到青少年早期,存活期在50岁左右,女性携带者可存活至70岁。

艾滋病流行病学

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艾滋病相关公益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龋齿的流行病学

龋齿是人类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

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在15059名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时患龋率达65.92%,9岁为83.57%。

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为67.29%,17岁为73.61%。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

中国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调显示:每一百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嘴里有龋齿,35~44岁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到88.1%,而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则高达98.4%。

2013年2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5岁组儿童97%的龋齿未经治疗,12岁组为89%。

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有别,患龋情况也有差别。因此,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小儿破伤风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二)传播途径

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人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霍乱有哪些传播途径

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水传播水

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4、经媒介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

各类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的大小,与带菌者本人的职业、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布鲁菌病

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并有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 走性关节痛,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如有睾丸肿大疼痛, 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

弓形虫的流行病学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感染。弓形虫属于形体最小、结构简单的一类叫作原虫的寄生虫。猫和其他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它寄生在这些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囊合子(许多文章称作“囊合子”,不够准确)随粪便排出,其他哺乳动物和鸟吃进去发生感染,在它们身体的组织内发育成为包囊。囊合子和包囊是弓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虽然弓形虫并不“挑剔”,但是除了终宿主以外,在其他动物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繁殖,不能向外界散播它的后代。 [2]

弓形虫属顶端复合物亚门(subphylum Apicomplexa),孢子虫纲(clss sporozoasida),真球虫目(order Eucoccidiorida),细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生活史中出现5种形态,即滋养体(速殖子,tachyzoite);包囊(可长期存活于组织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0μm,破裂后可释出缓殖子,(bradyzoite);裂殖体;配子体和囊合子(oocyst),前3期为无性生殖,后2期为有性生弓形虫生活史的完成需双宿主:在终宿主(猫与猫科动物)体内,上述5种形成俱存;在中间宿主(包括禽类,哺乳类动物和人)体内则仅有无性生殖而无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常可造成全身感染,有性生殖仅在终宿主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发育造成局部感染,囊合子由猫粪排出,发育成熟后含二个孢子囊(sporocyst),各含4个子孢子(sporozoite),在电镜下子孢子的结构与滋养体相似,囊合子被猫舔食后,在其肠中,囊内的子孢子逸出,侵入回肠末端粘膜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逸出,侵入附近的细胞,继续裂体增殖,部分则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行配子增殖,形成囊合子,后者落入肠腔,在适宜温度(24℃)和湿度环境中,约经2~4天发育成熟,抵抗力强,可存活1年以上,如被中间宿主吞入,则进入小肠后子孢子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循环播散全身各组织细胞内以纵二分裂法(endodyogeny)进行增殖,在细胞内可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称假包囊(pseudocyst),囊内的个体即滋体或速殖子,为急性期病例的常见形态,宿主细胞破裂后,滋养体散出再侵犯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增殖,可致宿主死亡,但更多见的情况是宿主产生免疫力,使原虫繁殖减慢,其外有囊壁形成,称包囊,囊内原虫称缓殖子,包囊在中间宿主体内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呈陷性感染状态)。

核酸检测有效期是多久 核酸检测过了还要隔离吗

根据情况决定。

做完核酸检测后呈阴性,只能代表当次核酸检测没有问题,但是否需要隔离,与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可疑接触史,是否在高风险地区以及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外国旅游居住史等这些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如果被检测者来自于低风险区,没有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当检测结果合格时一般就不需要再进行隔离。如果来自于高风险区,或者是有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史,即使是检测结果合格,仍然需要进行隔离。

另外对于高风险人群,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核酸采集标本的关系,有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因此建议在24小时后还需再次复查核酸,在此期间也应当遵照要求进行隔离防范措施。

肠梗阻流行病学

肠梗阻如今是外科的常见病,尤其在每年的春节长假后就诊的人数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其中最多见的就是粘连性肠梗阻。各种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

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机械性肠梗阻 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90%。其中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仍可高达5%~30%。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40%左右,其中的70%~80%有腹部手术史[2] 。

非典病毒流行病学

SARS病毒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

SARS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SARS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如今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的分离工作难度很大,需用人肝脏细胞、气管及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

SARS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SARS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

行程码带星号可以进医院吗

视情况而定。

行程码上带星号意味着14天内途径到到访过的城市中存在中、高风险区域,但并不代表用于实际到过这些中、高风险区域。

所以此时如果要去医院的话,就会有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码的查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并且要如实提供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如果健康码为绿码且没有流行病学史的话,那么只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医院就诊了。

耳鸣的流行病学

耳鸣的发病率统计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作者分析了1453例耳鸣患后提出了有关耳鸣的发病率,根据随访资料发现耳鸣患病率为17.8%,其中49.1%的患者偶有耳鸣。据报道听力下降的患者中至少有70%伴有耳鸣症状。如将耳鸣不足5分钟者也计算在内,则大约60%的人在一生中曾经有过耳鸣的症状。以耳鸣为主诉的病人约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0-20%。美国和欧洲有17%的人体验过5分钟以上的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影响生活、睡眠、精力集中、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因耳鸣而犹如残疾,65岁以上33%的人有过耳鸣。据此保守估计,中国分别有10%的人体验过耳鸣,5%耳鸣者医药治疗,2%患者的耳鸣严重影响生活、睡眠、精力集中、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等因素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耳鸣已经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关推荐

碘缺乏病流行病学特征

1.碘缺乏病的分布 一般以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 2.年龄、性别与发病的关系 甲状腺肿大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发病率急剧增高,40岁以后逐渐下降。重病区年龄组提前和后移现象。 女性患病一般高于男性。15~20岁年龄组,两性差异最大。 3.水碘与发病关系 一般规律是 水碘在5μg/L以下时,随着碘含量的减低,患病率急剧增高; 水碘在5~40μg/L时,随水碘增加,患病率缓慢下降; 水碘为40~90μg/L时,患病率降至最低值,并保持平稳; 水碘高于90μg/L,患病率再度

艾滋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这一疾病的全球性和传染性,我们对它并不陌生,但对于它的具体诊断标准,人们可能不甚清楚,以下将对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诊断标准 1.HIV 感染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 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②临床表现:各期表现不同,见下述。③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的HIV抗体阳性,而 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助于HIV/AIDS

奥密克戎感染嗓子痛吗 怎样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

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会流行病学史;而普通感冒是没流行病学史的,因此生活中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接触史的话,需要进行积极的排查。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到生命;而普通感冒这种疾病通常是自限的,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查胸部CT多数可以发现斑片状的阴影或者磨玻璃状的阴影;而普通感冒的患者查胸部CT往往是正常的。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酸检测往

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

部分患者胸部X线片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些病人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及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 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

鼠疫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

艾滋病该如何诊断

1.急性期: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患上霍乱

流行病学接触史病,剧烈的“米泔水”样腹泻、呕吐、 严重脱水等表现者应想到本病;对于流行期间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的泻吐患者应作为疑似病例处理;对离开疫区不足5天发生腹泻 者也应按上述诊断。确诊赖于实验室检查。荧光抗体检查可于1-2小时出结果,准确率达90%。细菌 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增菌,后用选择培基分离,生化 试验鉴定。

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淋球菌的感染者。 2.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大部分淋病患者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 (2)其他传播途径可因接触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衣物、被褥、毛巾、浴盆、浴具、马桶等而引起感染。

心绞痛的流行病学简介

在临床上,心绞痛可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对于稳定性是比较复杂的病症。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首发症状,发病率和年龄呈现出正相关。 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首发症状,美国在

脑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