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泪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首先进行对因治疗。对结核和沙眼性泪腺炎,先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可作泪腺组织活检,病变局限者,作泪腺切除。
对泪腺肉样瘤病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效果良好。为避免其复发,可作放射治疗。
对Sj?gren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药物抗炎和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人工泪液等。
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抗炎药物,局部采用热敷,结膜滴用抗生素眼水等。若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眶部者则从上穹隆侧结膜切口。
(二)预后
急性泪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化脓性者若引流不畅,感染可能扩散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基底脑膜炎,炎症后泪腺组织萎缩过多,可使泪腺分泌减少,甚至引起干燥性角结膜炎。
泪腺炎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泪腺炎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继发性的则不确定,发病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下面是本病的一些常见症状。
1、急性睑部泪腺炎
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2、急性眶部泪腺炎
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3、慢性泪腺炎
没有急性泪腺炎的明显的临床症状。泪腺局部可触及结节状物,疼痛并不明显,可以活动。眼睑可以红肿,脓肿形成后可以有波动感,泪腺增大明显时可出现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障碍。
泪腺炎知识讲解
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就是分泌泪液的器官。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12mm×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在白天大约分泌0.5~0.6ml的泪液,起湿润眼球的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而在人睡觉时,则停止分泌泪液。
●泪腺炎由感染,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病变或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引起泪腺炎性肿大。
★急性泪腺炎可分别或同时累及泪腺的睑叶或眶叶。睑叶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眶部疼痛,上睑水肿并可呈s形弯曲变形,耳前淋结肿大,触诊时可触及一个压痛的包块,结膜充血及水肿,有粘性分泌物。病程通常短暂,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化脓。
★慢性泪腺炎一般无疼痛,泪腺肿大,有上睑下垂,在眶外上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眼球可向内下偏位,向上、外看时可有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
●泪腺炎一般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治疗如下:
★轻中度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250~500mg/8小时; 或头孢氨苄,250~500mg/6小时;
★中重度感染: 替卡西林,3g静注/4~6小时; 或头孢唑啉,1g静注/4~6小时;
★若发生脓肿,需行切开引流。
泪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了解
急性泪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由各种传染病引起,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急性咽喉炎等,也可以是周围组织炎症蔓延的结果。另外还有原因不明者,一般均称为原发性,双侧或单侧发病,睑部泪腺较眶部泪腺易受累。原因有来自局部也有来自全身。详细了解一些泪腺炎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治疗。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来源 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 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 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3、结核性(慢性)
泪腺炎(tuberculousdacryoadenitis)十分常见,多由血行播散而来,本病有2种类型:①急性粟粒型:全身粟粒性结核播散,常侵犯双侧泪腺,②局限性孤立型结核球型: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并发于肺结核,淋巴结核或骨结核,由血行播散,多为青年患病,临床上有两种表现:
(1)硬化型:为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炎症,分叶状硬结节,可活动,不痛,有时显示上睑下垂或眼球突出,眼球向上运动障碍,耳前淋巴结可受累,可单侧或双侧,有的形成囊肿或钙化,少有自然痊愈,但多数需手术摘除,完整切除者术后不再复发。
(2)干酪化型:慢性进行性的眼睑红肿,冷脓肿形成则有波动感,穿破后在上睑形成瘘管,侵及周围皮肤,甚至全身播散而致命。
发病机制
泪腺的原发性感染与全身状况有关,继发性感染多由全身血液循环或局部感染灶经过淋巴管或泪腺排出导管逆行进入泪腺组织,引发泪腺炎症反应,根据机体的不同免疫状态及致病菌毒力的大小,出现不同的病理学过程。
温馨提示:对于慢性泪腺炎一定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如抗结核,梅毒,抗霉菌治疗。泪腺萎缩引起眼干燥者,可滴人工泪液保护角膜。治疗可给予抗生素、皮质激素、水杨酸钠、X线照射。必要时做泪腺切除术.并且日常要注意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中医治疗泪腺炎有偏方
方一
配方:五倍子、五味子、胆矾各6克,精盐1.5克。
用法:将前3味药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煎至1碗,用纱布过滤3次去渣,将精盐下入滤液中,再煎片刻即可。每日用药液洗眼3--5次。
功效:燥湿收敛。适用于泪腺炎。
方二
配方: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归尾、赤芍、黄连各等量。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眼部患处。
功效:散风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局部有红肿、羞明等症状的泪腺炎。
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
发病原因的不同:
泪腺炎由感染,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病变或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引起泪腺炎性肿大。急性泪腺炎可分别或同时累及泪腺的睑叶或眶叶。睑叶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眶部疼痛,上睑水肿并可呈S形弯曲变形,耳前淋结肿大,触诊时可触及一个压痛的包块,结膜充血及水肿,有粘性分泌物。病程通常短暂,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化脓。慢性泪腺炎一般无疼痛,泪腺肿大,有上睑下垂,在眶外上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眼球可向内下偏位,向上、外看时可有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
泪囊炎是因沙眼、鼻窦炎、结核等原因引起鼻泪管阻塞、泪囊里泪液潴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证见经常流泪及视物模糊、眼部烧灼感等,用手指压迫泪囊处,常有脓液或粘液由泪点流出。急性泪囊炎的泪囊区皮肤红肿、疼痛,数日后化脓穿破,可遗留瘘管。本病属中医学的“眦漏”、“漏睛”等病范畴。多因肝火风热或心火旺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致。
诊断方法的不同:
泪腺炎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局部体征,尤其是急性泪腺炎症,诊断不难。但对于慢性泪腺炎,重要的是要与泪腺的肿瘤性疾病进行鉴别健康搜索。
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引起泪腺增大健康搜索的疾病鉴别,如泪腺混合瘤,淋巴瘤等。泪腺混合瘤是泪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单侧发病,表现为眶窝内结节状,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如眼外肌为推移改变。恶性者则可出现骨质破坏。淋巴瘤如侵犯泪腺,可使泪腺肿大,同时眶内还可见到不规则形肿块。
泪囊炎的诊断:(一)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二)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三)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
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以上是专家对于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的介绍,还有什么对于泪腺炎和泪囊炎的介绍,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扼专家为您详细的解答。
泪腺炎的中医治疗
方一
来源:《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配方:五倍子、五味子、胆矾各6克,精盐1.5克。
用法:将前3味药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煎至1碗,用纱布过滤3次去渣,将精盐下入滤液中,再煎片刻即可。每日用药液洗眼3--5次。
功效:燥湿收敛。适用于泪腺炎。
方二
来源:《中医眼科学讲义》
配方: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归尾、赤芍、黄连各等量。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眼部患处。
功效:散风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局部有红肿、羞明等症状的泪腺炎。
引起干眼症的九大原因
1.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
是最常见之干眼角度原因;先天性无泪腺,年纪老化泪腺功能降低或是一些自体免疫疾病造成泪腺发炎外伤感染自律神经失调,治疗:人工泪液
长期点某些眼药水(如某些治疗疲劳青光眼之药物停诊)或是服用某些药物(如某些高血压用药镇定剂等)都会造成泪液分泌不足;治疗:停用药物+人工泪液
长期戴隐形眼镜也会影响每次泪液之分泌。治疗:停戴隐形眼镜+非甾体抗炎药+人工泪液
2.油脂层分泌不足或紊乱:
由于眼睑疾病造成眼睑皮脂腺功能不良,或睑缘炎;眼表油脂代谢异常。治疗:轻者:面部清洁+睑板腺热敷+人工泪液
重者:轻症治疗方案+强力霉素
3.粘液素层分泌不足:
缺乏维他命A,治疗:补充VITA+人工泪液或者慢性结膜炎类天疱疮化学性灼伤,
治疗:轻者:免疫抑制+人工泪液+佩戴湿房镜,
重者:轻者治疗方案+眼表重建
4.泪液过度蒸发:
a.眼睑疾病造成眼睑闭合不良;治疗:眼睑整形,纠正眼睑闭合不良;
b.眨眼次数减少(如长时间专心开车,一直盯着看电视、计算机而减少眨眼次数);治疗:改善环境+佩戴湿房眼镜+人工泪液+改善生活习惯
c.自身眼裂大,如:睑裂后退,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轻者:佩戴湿房镜+人工泪液;重者:睑裂缩小手术
d.所处房间干燥,治疗:改善环境+佩戴湿房镜+人工泪液
泪腺炎对身体会造成哪些影响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来源: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急性泪腺炎较多见。有报告3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7例合并有泪腺炎,常双侧发病,症状较急,并不化脓,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退。淋病性腮腺炎常由尿道炎或子宫颈炎转移而来,多为双侧性。多数作者穿刺检查并未查见细菌,认为可能为淋球菌毒素所致。一般急性期症状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退,很少化脓,有时可复发。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泪腺炎,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此外,眼部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浆菌病等均可致泪腺炎。
3.沙眼性泪腺炎 一方面沙眼可使结膜组织瘢痕化,阻塞泪腺排出管而致泪腺组织萎缩,结缔组织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和脂肪样变,泪液分泌减少,引起眼干燥症。另一方面由真性沙眼性泪腺炎所致,感染从排出管或淋巴管上行,急性期在小管周围浆细胞聚集成滤泡,后期纤维化引起上皮萎缩,由于尚未从病变泪腺中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以上沙眼病变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急性泪腺炎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急性睑部泪腺炎: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部、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粘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若早期适当抗感染治疗,多在 1 ~ 2周炎症消退。也有的成亚急性、持续1 ~ 2个月才消退。少数化脓从上穹窿结膜穿破,脓液排入结膜囊或暂时形成瘘管,2 ~ 3周愈合。
急性眶部泪腺炎: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较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一般多在短期内用药后炎症消散。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急性泪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化脓性者若引流不畅,感染可能扩散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基底脑膜炎。炎症后泪腺组织萎缩过多,可使泪腺分泌减少,甚至引起干性角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