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病因
闭经的病因
1.功能性闭经
此类闭经是因各种应激因素抑制下丘脑GnRH分泌引起的闭经,治疗及时可逆转。
(1)应激性闭经精神打击、环境改变等可引起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多巴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激素水平应激性升高,从而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
(2)运动性闭经运动员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出现闭经。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体脂下降有关。若体质量减轻10%~15%,或体脂丢失30%时将出现闭经。
(3)神经性厌食所致闭经因过度节食,导致体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下丘脑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引起垂体前叶多种促激素包括LH、FSH、ACTH等分泌水平下降。临床表现为厌食、极度消瘦、低Gn性闭经、皮肤干燥,低体温、低血压、各种血细胞计数及血浆蛋白水平低下,重症可危及生命。
(4)营养相关性闭经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体质量过度降低及消瘦,均可引起闭经。
2.基因缺陷或器质性闭经
(1)基因缺陷性闭经因基因缺陷引起的先天性GnRH分泌缺陷。主要存在伴有嗅觉障碍的Kallmann综合征与不伴有嗅觉障碍的特发性低Gn性闭经。Kallmann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Xp22.3的KAL-1基因缺陷所致,特发性低Gn性闭经是由于GnRH受体1基因突变所致。
(2)器质性闭经包括下丘脑肿瘤,最常见的为颅咽管瘤;尚有炎症、创伤、化疗等原因。
3.药物性闭经
长期使用抑制中枢或下丘脑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避孕药、甲氧氯普胺(灭吐灵)、鸦片等可抑制GnRH的分泌而致闭经;但一般停药后均可恢复月经。
月经病折磨中的女人痛楚难言
你的经期过的轻松吗?会痛经吗?有乌血吗?听说过月经病吗?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或伴经色、经质的异常;月经的非生理性停闭;或多次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绝经前后所出现的有关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导致月经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精神压力过大则是其中的主因。
女子以肝为先天,易生郁闷,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女性内外操劳压力大,精神上长期紧张、高度压抑,成为月经问题趋向多样化和年轻化的主要诱因。
而青春期月经失调多与学习压力大、心情变化、生活欠规律、出现重大心理精神创伤有关,部分青春期月经病也和少女的营养状态有关,过度节食可能出现闭经,肥胖易导致月经紊乱、闭经、排卵异常等。
绝经病因
绝经病因:
一、自然绝经:指无任何药物和手术干预的绝经,至少月经停止12个月。女性在进入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就会出现绝经。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包括:
1、营养:研究发现,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矮小、体重轻的妇女与营养较好、身体相对较高,体重相对较重的妇女相比,前者平均绝经年龄为43.6,后者为47.3岁。吸烟是绝经年龄提早的重在因素。
2、精神心理因素:夫妻关系融洽,性生活和谐的妇女,其绝经年龄较夫妻关系不和,纵欲或缺乏性生活的妇女相对较迟。尤其是精神心理压力、操劳过度、长期抑郁、焦虑的妇女,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而提早绝经。
二、人工绝经: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因医源性丧失卵巢功能(如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后月经停止。单纯子宫切除指手术切除子宫但至少保留—侧卵巢的情况。虽然术后不会再有月经,但尚不是绝经,术后卵巢功能仍然维持,只是没有月经这一表现形式而已。
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及绝经后疾病的发生有关。
1、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
(1)雌激素受体(ER)的结构与功能。
(2)ER基因的多态性。
(3)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的关系。
(4)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关系。
(5)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HRT)。
绝经后接受HRT治疗的女性,由于她们的ER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因此对HRT的量效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从不同层次影响到绝经时间和骨代谢,并对HRT治疗发挥作用。若临床工作者通过检测ER基因型来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以及对HRT治疗的反应,将对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和HRT个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2、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1)维生素D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2)VDR基因的多态性。
(3)VDR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3、其他基因多态性:
(1)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
(2)型胶原(COLIAI)基因多态性:COLIAI与骨量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
(3)白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
(4)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多态性。⑤CYP 17和CYP19基因。
4、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离不开对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2)短串联重复序列。
(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4)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5)基因芯片与SNP图谱。
四、卵巢的衰老
1、卵泡的减少和卵巢形态老化:出生时卵巢约有70万~200万个卵泡。青春期还有约40万个。绝经时可能残留极少数卵泡。两个途径导致卵泡减少:排卵和闭锁。从青春期至绝经,仅有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绝大多数卵泡自然闭锁,其机制目前尚不了解,是否归因于细胞凋亡,尚待研究。
2、卵巢功能的衰退:
(1)生殖功能:妇女生育力在30~35岁即开始下降,接近40岁时明显下降。从规律月经到绝经,通常要经历一段不规则月经期。此期卵泡成熟不规律,有排卵或无排卵,周期有正常、长、短或完全不能预料。因此,周期长度及其变化也可用于反映卵巢功能。当无卵泡发育、绝经,生殖功能即终止。
(2)内分泌功能:在卵巢生殖功能衰退的同时,内分泌功能也衰退,表现为卵泡发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是雌、孕激素的变化。首先是孕激素的下降,40岁左右,卵泡发育的程度不足,可能表现为孕酮(P)的相对不足。卵泡发育不充分的程度增强,可以导致无排卵,发生孕酮绝对不足。随后,随着卵泡数的减少,发育不足,产生和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E2(雌二醇)的总量逐渐减少;在绝经过渡期,由于无排卵导致孕酮不足时,卵泡发育生成的E2可能不缺乏,若卵泡发育的数目多,程度高,或持续,E2甚至相对过多。绝经后卵泡不发育,基本不产生E2。在增高的Gn作用下,间质分泌睾酮(T)增多。卵巢分泌的另一类激素-肽类激素,如抑制素(inhibin)逐渐降低,其下降先于E2 。
五、生殖道的萎缩性改变 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脂肪和保留水分的能力,腺体萎缩、分泌减少,皮脂分泌也减少,皮肤变薄、干、易裂。阴道缩短、变窄、皱褶减少、壁变薄、弹性减弱、分泌减少。早期呈现充血性改变,壁脆易受伤和出血,有弥漫性或散在瘀斑,晚期颜色苍白、粘连带增多。
清宫后闭经怎么办 中药调理
因清宫术多种原因导致的闭经现象,都可用中药调理的方法来使女性月经恢复正常。
1、瘀阻胞宫型
调理: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药物:当归、皂角刺、海藻、昆布各15克,川芎、赤芍、红花各1.2克,鸡血藤、丹参各30克,三棱、莪术、地鳖虫、熟大黄各10克,血竭6克。
功效:调经,治疗清宫术后子宫内膜粘连等闭经病症。
2、肾虚瘀阻型
调理:宜益肾化瘀、软坚通络。
药物:仙灵脾、仙茅、鹿角、山萸肉各12克,煅紫石英、丹参、鸡血藤各30克,山甲片10克,红花、昆布、生山楂各15克。
功效:调经,治疗清宫术后子宫内膜粘连等闭经病症。
上述方剂均以2个月为1疗程。
3、万能调经汤
食材:醋柴胡6克,白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18克,人参6克,阿胶6克,益母草9克。
制法:一日一剂,水煎两次。
功效:补益气血、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月经推迟、月经量少。
月经推迟会影响怀孕吗
通常女性正常月经的周期为28-35天。月经推迟可以按时间划分为轻者和重者。
·轻者,如果月经只是偶尔1—2次推迟,并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那么就不属于月经推迟,并无大碍。
·重者,如果月经周期经常长达35天以上,则称为月经稀发。如果停经时间超过长达3个月以上则称为闭经。月经稀发和闭经都是比较严重的月经病,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不育不孕,女性必须引起重视,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因此,月经推迟女性并不陌生,如果偶尔发生1-2次,大可放心,实属正常。但如果经常发生,并且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的现象,则要及时就医,去医院等正规医点检查病因,避免其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肥胖引起的闭经怎么办呢
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称为肥胖症。肥胖可分外在型和内在型,外在型肥胖症最常见原因是饮食过量,缺少运动。内在型肥胖症,内分泌紊乱是其最主要病因,而女性最直接的反映是月经失调。这种月经病可表现为经血颜色紫暗,月经量少以至闭经。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如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也没有其他内分泌系统的缺陷,就属于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的妇女常与月经紊乱同时存在,常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或继发性闭经。有人调查了100位月经紊乱的病人,其中肥胖者占了43%。又一长期随访32位肥胖闭经病人的研究发现,体重减轻可使月经恢复正常,而体重不能下降的妇女没有l例恢复月经,仍然闭经。
单纯性肥胖的妇女月经紊乱、闭经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代谢缺陷或体内雄激素水平偏高有关。在治疗月经的同时减肥,可使疗效提高,甚至使月经恢复正常。
临床观察表明,肾上腺皮质过度增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功能不足、下丘脑功能失调都可表现为月经失调伴肥胖。此外多毛、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也与此有关。这类疾病中,20%的患者有中等程度肥胖,脂肪分布均匀,部分女性患者虽无多囊卵巢综合征,但月经量少,行而不畅,面部黄褐斑及肥胖逐渐加重,单纯服用减肥药、祛脂药无济于事。此时应结合激素水平的检测以区别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结合年龄及月经周期的阶段性分析虚实轻重。情绪不良对女性的月经也有明显影响,忧郁、焦虑影响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其中肝、脾、肾功能失调更是发生月经病、肥胖的重要因素。
绝经病因
一、自然绝经:指无任何药物和手术干预的绝经,至少月经停止12个月。女性在进入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就会出现绝经。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包括:
1、营养:研究发现,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矮小、体重轻的妇女与营养较好、身体相对较高,体重相对较重的妇女相比,前者平均绝经年龄为43.6,后者为47.3岁。吸烟是绝经年龄提早的重在因素。
2、精神心理因素:夫妻关系融洽,性生活和谐的妇女,其绝经年龄较夫妻关系不和,纵欲或缺乏性生活的妇女相对较迟。尤其是精神心理压力、操劳过度、长期抑郁、焦虑的妇女,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而提早绝经。
二、人工绝经: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因医源性丧失卵巢功能(如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后月经停止。单纯子宫切除指手术切除子宫但至少保留—侧卵巢的情况。虽然术后不会再有月经,但尚不是绝经,术后卵巢功能仍然维持,只是没有月经这一表现形式而已。
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绝经及绝经后疾病的发生有关。
1、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
(1)雌激素受体(ER)的结构与功能。
(2)ER基因的多态性。
(3)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的关系。
(4)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关系。
(5)E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HRT)。
绝经后接受HRT治疗的女性,由于她们的ER基因多态性影响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因此对HRT的量效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从不同层次影响到绝经时间和骨代谢,并对HRT治疗发挥作用。若临床工作者通过检测ER基因型来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以及对HRT治疗的反应,将对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和HRT个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2、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1)维生素D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2)VDR基因的多态性。
(3)VDR多态性与绝经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3、其他基因多态性:
(1)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
(2)型胶原(COLIAI)基因多态性:COLIAI与骨量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
(3)白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
(4)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多态性。⑤CYP 17和CYP19基因。
4、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离不开对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2)短串联重复序列。
(3)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4)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5)基因芯片与SNP图谱。
四、卵巢的衰老
1、卵泡的减少和卵巢形态老化:出生时卵巢约有70万~200万个卵泡。青春期还有约40万个。绝经时可能残留极少数卵泡。两个途径导致卵泡减少:排卵和闭锁。从青春期至绝经,仅有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并排卵,绝大多数卵泡自然闭锁,其机制目前尚不了解,是否归因于细胞凋亡,尚待研究。
2、卵巢功能的衰退:
(1)生殖功能:妇女生育力在30~35岁即开始下降,接近40岁时明显下降。从规律月经到绝经,通常要经历一段不规则月经期。此期卵泡成熟不规律,有排卵或无排卵,周期有正常、长、短或完全不能预料。因此,周期长度及其变化也可用于反映卵巢功能。当无卵泡发育、绝经,生殖功能即终止。
(2)内分泌功能:在卵巢生殖功能衰退的同时,内分泌功能也衰退,表现为卵泡发育中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是雌、孕激素的变化。首先是孕激素的下降,40岁左右,卵泡发育的程度不足,可能表现为孕酮(P)的相对不足。卵泡发育不充分的程度增强,可以导致无排卵,发生孕酮绝对不足。随后,随着卵泡数的减少,发育不足,产生和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E2(雌二醇)的总量逐渐减少;在绝经过渡期,由于无排卵导致孕酮不足时,卵泡发育生成的E2可能不缺乏,若卵泡发育的数目多,程度高,或持续,E2甚至相对过多。绝经后卵泡不发育,基本不产生E2。在增高的Gn作用下,间质分泌睾酮(T)增多。卵巢分泌的另一类激素-肽类激素,如抑制素(inhibin)逐渐降低,其下降先于E2 。
五、生殖道的萎缩性改变 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脂肪和保留水分的能力,腺体萎缩、分泌减少,皮脂分泌也减少,皮肤变薄、干、易裂。阴道缩短、变窄、皱褶减少、壁变薄、弹性减弱、分泌减少。早期呈现充血性改变,壁脆易受伤和出血,有弥漫性或散在瘀斑,晚期颜色苍白、粘连带增多。
闭经病因
1、疾病:主要包括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肺结核、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特有的内分泌疾病,如“肥胖生殖无能性营养不良病”等;以及内分泌紊乱影响,如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功能紊乱。
2、生殖道下段闭锁:如子宫颈、阴道、处女膜、阴唇等处,有一部分先天性闭锁,或后天损伤造成粘连性闭锁,虽然有月经,但经血不能外流。这种情况称为隐性或假性闭经,经过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3、生殖器官不健全或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损害,不能产生雌、孕激素,因此子宫内膜不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也就不会出现子宫内膜脱落,所以没有月经来潮。
4、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结核菌侵入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发炎,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最后出现瘢痕组织,而造成闭经。因此,患有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应及时治疗,不可延误。
5、脑垂体或下丘脑功能不正常:脑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调节卵巢功能、维持月经,如果脑垂体功能失调,就会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面影响卵巢功能,引起闭经;由下丘脑功能失调引起的闭经比较多见,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的原因很多,如精神刺激、悲伤忧虑、恐惧不安、紧张劳累,以及环境改变、寒冷刺激等。
6、避孕药:妇女服避孕药,特别是长效避孕药,因其能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而使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但这种现象一般是暂时性的,大部分妇女停药后可自动恢复月经。故对原有月经过少、稀发,排卵稀少的未孕妇女不宜使用口服或肌注避孕药法避孕,而应采取其他方法避孕。 降压镇静类药物:有萝芙木类,如利血平;吩噻嗪类,如氯丙嗪类。
7、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如强的松的应用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因而也常可引起闭经。
8、某些中药:经前期、经期不宜使用过于寒凉、收涩之药,以防止引起闭经。过于寒凉药有苦丁茶、紫草根、绿豆等,过于收敛药有五倍子、诃子肉、乌梅等。同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假孕疗法中使用的丹那唑,也会引起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