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髓炎检查诊断

骨髓炎检查诊断

1、血象检查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多正常,可有血红蛋白量减少。

2、血液检查 血沉往往增快。

3、病原菌检查 病灶组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60%左右。

X线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因病变部位、病灶形状和周围组织反应的不同,其X线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Roberts等将其分成6个类型,已被普遍接受。

1.Ⅰ型 为长骨干骺端中心性病变,可见一个大小不等的透亮区,有时其周围有骨硬化反应,以前将此型病变称为布隆迪(Brodie)脓肿。

2.Ⅱ型 也是发生于干骺端的病变,特点是髓腔内脓肿向一侧皮质蔓延,使骨皮质破坏,并沿纵轴向两端发展,与成骨肉瘤有相似的表现。

3.Ⅲ型 系骨干部位的骨破坏,伴有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

4.Ⅳ型 也是位于骨干的局限性骨破坏,并有葱皮样骨膜反应,需与早期尤文瘤相鉴别。

5.Ⅴ型 为骨骺中心性骨破坏。

6.Ⅵ型 是椎体中央有一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常伴有椎体塌陷。

宫颈炎检查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

2、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白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3、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

4、病情较重者,可做官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5、宫颈糜烂或息肉与早期宫颈癌肉较难以鉴别,后者组织较硬、脆、易出血,必须依靠做官颈刮片找癌细胞,必要时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急性肾炎检查诊断

一、诊断标准

1、肾脏肿大,肾脏的各径线均增大 尤以厚径为明显,使肾脏外形隆突,饱满, 球形发展。

2、肾脏被膜显示不清,轮廓界限不清晰,边缘模糊。

3、肾实质增厚,回声弥漫增强,光点模糊,似云雾遮盖,肾皮质与肾髓质无区分,肾窦回声相对淡化,甚至整个断面内容浑然一体,正常肾结构无从显示。

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不同病理变化,虽互有差异,使声像图的表现也有所差别,如外形状态的程度、被膜模糊的程度、肾皮髓质区别的清晰程度,肾窦回声状态的程度等相互差别。但是整体的炎症病变的特征是一致的。

骨髓炎的诊断依据

骨髓炎的诊断首先需要了解其症状

患者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 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

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 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主要有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并无时间限定,在小儿,大都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演变而来;在成人,其多为创伤后继发感染而形成。有的病例因细菌毒力低,一开始便呈慢性骨髓炎表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依其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一般不难诊断。骨髓炎的诊断需要了解其早期的症状:骨髓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寒战高热,肿痛,局部组织的血运障碍,有炎性脓肿,伤口流脓流水,长期不愈合等等,主要是伤口不愈合发炎深至骨骼就可以诊断为骨髓炎。

骨髓炎早期是无法通过X线进行骨髓炎的诊断

等到X线有症状显示的时候已经发展的晚期,并且这时候骨髓炎的临床症状都具备了, X光片已经失去了意义,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早期骨髓炎的诊断主要是以临床症状为主,因为这个时候在X光片上并没有显示。在临床中往往把X光片作为骨髓炎的诊断的重要依据。

脐炎检查诊断

新生儿脐炎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脐窦 由于卵黄管脐端未闭而引起。仔细检查脐部,用探针或造影剂可发现窦道。有时局部可见到球状息肉块组织切片为肠黏膜上皮而非肉芽组织,称为脐茸或脐息肉应手术切除。

2、脐肠瘘(卵黄管未闭) 脐孔处可见一圆形突起的鲜红色黏膜,正中有一瘘口,有恶臭分泌物或有液状粪便排出,口服炭末或于脐孔注入造影剂经X线检查可确诊。需手术治疗。

3、脐尿管瘘(脐尿管未闭) 脐部经常有清亮液体流出,局部注入造影剂可进入膀胱或膀胱逆行造影可达皮肤,注入亚甲蓝可见脐部排出蓝色尿液。需手术治疗。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白细胞正常或升高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有升高。

2、细菌学检查 可取创面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或细菌学培养作为临床用药的指导。疑有败血症时可行血培养检查。

骨髓炎检查有五法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使患者落下终生残疾。

骨髓炎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骨髓炎的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骨的感染伴发血管阻塞时,会引起骨坏死和局部感染扩散。感染可穿过骨皮质播散至骨膜下,并形成皮下胀肿,后者会自发性穿透皮肤引流。

骨髓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3、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

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5、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的9次方/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可伴有贫血及血沉增快。早期血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75%,通常在感染后24h即可获得血液阳性培养结果。局部骨穿刺抽出脓液,涂片找到细菌即可确诊。血液及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均应作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可获致病菌,但并非每次培养均可获阳性结果,特别是已经用过抗生素者血培养阳性率更低,在寒战高热期抽血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所获致病菌均应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调整抗生素。

3、局部脓肿风层穿刺

选用的内芯的穿刺针,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不要一次穿入骨内,以免将单纯软组织脓肿的细菌带入骨内,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液可作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涂片中发现多是脓细胞或细菌即可明确诊断。任何性质突刺液都应作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4、X线检查

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因此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当微笑的骨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X线片上出现干骨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死骨可大可小,小死骨表现为密度增高阴影,位于脓腔内,与周围骨组织完全游离。大死骨可为争段骨坏死,密度增高为而无骨小梁结构可见!少数病例有病理性骨折。

5、CT检查

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对细小的骨脓肿仍难以显示。

6.MRI检查

可以更早期发现在长骨干骺端与骨干内有炎性异常信号,还可以显示出骨膜下脓肿。因此,MRI检查明显优于X线和CT检查。

7、核素骨显像

病灶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增多,使99m锝早期浓聚于干骨端的病变部位的一般于发病后48小时即可有阳性的结果。核素骨显像只能显示出病变的部位。但不能作出定性诊断,因此该项检查只具有间接帮助诊断的价值。

胃炎检查诊断

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1、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此项检查对溃疡病及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该检查仅能观察胃的形态改变,而不能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因此有局限性。

2、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炎的最好方法,胃镜检查能观察胃黏膜的改变,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还可以钳取胃黏膜组织做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病变情况,综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确定诊断。

心肌炎检查诊断

心肌炎检查诊断:

1、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高,且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起病后心电图由正常可突然变为异常,随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现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2、X线检查:由于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不同,放射线检查亦有较大差别,大约1/3-1/2心脏扩大,多为轻中度扩大,明显扩大者多伴有心包积液,心影呈球形或烧瓶状,心搏动减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变较轻者,心界可完全正常。

3、血液检查:白血球计数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应蛋白大多正常,GOT、GPT、LDH、CPK正常或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围。

4、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

相关推荐

骨髓炎如何鉴别

诊断 本病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 ,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 ,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 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 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鉴别诊断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

男性尿道炎检查诊断

尿道炎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体征外,需将尿道分泌物行涂片染色检查或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男性病人若无尿道分泌物,应行三杯试验(即前尿道炎第1杯尿浑浊,有大量脓细胞、白细胞,第2、3杯清晰。后尿道炎第1、3杯浑浊,有大量脓细胞、白细胞,第2杯清晰)。急性期尿道内忌用器械检查。慢性尿道炎需行尿道膀胱镜检查,以便明确发病的原因。有时可用金属尿道探条试探尿道内有无狭窄,必要时行尿道造影。 急性尿道炎采用抗生素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近来氟哌酸与磺胺药物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满意。全身治疗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液体

骨髓穿刺检查

1.骨髓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2.另外,骨髓涂片还可以进行寄生虫和细菌方面的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如疟疾)和细菌培养时发现伤寒及其他败血症.

甲沟炎的诊断

1、表面症状检查:甲沟炎诊断一般没有特殊诊断方法,可根据甲沟炎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检查。从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之近端发红,肿胀、疼痛,继而出现脓点,流脓后可见肉芽组织;感染蔓延至甲床时,局部积脓可使整个指、趾甲浮起、脱落等诊断检查出来,很容易判断。如不及时处理,可成为慢性甲沟炎或慢性指骨骨髓炎。慢性甲沟炎时,甲沟旁有一小脓窦口,有肉芽组织向外突出。慢性甲沟炎有时可继发真菌感染。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单侧甲沟炎时,一般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形成甲下脓肿后,因细菌毒素吸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白细胞计数和中

急性附件炎检查诊断

1、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白细胞总数(20~25)×109/L,中性粒细胞0.8~0.85(80%~85%),核左移,提示炎性病灶没有完全被包围、隔离或有毒素被吸收,有脓性或其他炎性液体存在。白细胞总数继续升高,则为化脓及脓肿形成。如总数降至(10~15)×109/L,一般无脓肿形成,即使有脓肿也缺乏毒力。 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沉) 血沉测定是一非特异性反应,应与体温、脉搏数及白细胞总数等项对照。但血沉加快对临床表现不显著的隐匿性病变有较大参考价值,须进一步寻找有无潜在炎性病灶。急性盆腔炎血沉加快常>

哪些检查能确诊骨髓炎

1、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3、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4、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如何确诊骨髓瘤

辅助检查一般有进行性贫血,血沉明显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钙增高,常伴有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清总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或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大部分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阳性,但本-周蛋白阳性率不高,约30%~60%。同时尿中草酸钙结晶与碱性磷酸盐增多。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性骨髓象,浆细胞数目至少占有核细胞的8%。骨髓瘤患者X线检查:可表现为正常,约占10%。主要表现为广泛骨质疏松和多发性骨质破坏。可见方法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变稀,骨皮质变薄。局限性骨质破坏,可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

如何判断耳朵是否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需要做的诊断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如何诊断鉴别不同类型的外耳道炎? 1、外耳道疖: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闷。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有脓血或流出

老年性阴道炎检查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白带常规化验脓球阳性。 2、分泌物涂片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排除滴虫、假丝酵母菌感染。 3、涂片行革兰染色,查细胞内有无革兰阴性双球菌,并可作分泌物淋菌培养。 3、阴道pH值>4.5。 4、阴道上皮细胞检测卵巢功能。 5、聚合酶链反应,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基因诊断。 二、其他检查 1、宫颈分段诊刮,组织活检以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 2、宫腔镜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

骨髓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髓炎检查什么

除了临床表现和查体之外,骨髓炎还要做一些辅助检查。 第一点是需要做些化验,包括是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 第二需要做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第三需要拍X光片;第四有些骨髓炎的病人,需要做CT或者磁共振的检查。 基本上做了以上化验之后,病人的病情就能得到基本上的确诊,剩下的就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