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便的生理现象

小便的生理现象

1.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2.撒尿。

尿(urine)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其成分:水占96%-97%,其他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硫酸盐等。尿呈淡黄色,比重1.015-1.025。尿的酸碱度受食物性质的影响,变动很大,PH5.0-7.0,最大变动范围可达PH4.5-8.0,平均为6.0。尿的渗透尝试充动于360-1450毫升量/升,随尿量而异。每日尿量约1500毫升,其中500毫升为基本排水量,伴随代谢产物排出(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即为少尿),余为机动排水量,随进水量的增减而变动。

排尿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左右。在异常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可显著增多或减少,甚至无尿。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况,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则称为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称为无尿。尿量太多,则体内丧失过甚,结果会导致脱水。尿量太少,代谢尾产物将聚积在体内,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而无尿的后果,则更为严重。

尿的比重随尿量而变动,一般介于1.015~1.025之间,最大变动范围为1.001~1.035。

肾单位的所有部分均参与尿的生成。通过肾小球滤过,血浆中液形成分及可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物质滤出到肾小球囊腔内,在肾小球囊腔内的滤出物称为原尿。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及集合管时,由于肾小管能将原尿中某些物质吸收入血(重吸收)或将血中某些物质排泌到肾小管中去(排泄或分泌),故当肾小管液离开集合管,其成份已有很大改变,这种离开集合管而进入肾盂的液体,称为终尿。

颜色

正常的尿一般呈现淡黄色,但当人体泌尿器官或其他系统出现问题时,人的尿可以出现不同颜色。

对于病理尿来说,红色尿很常见,引起的原因也很多。血尿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泌尿道任何部位有损伤出血均可引起血尿,如急性肾炎、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或运动性血尿等。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某些传染病也常可出现血尿。当肌肉受到严重的挤压伤时,肌红蛋白进入血液,通过肾脏排出,尿液也可呈暗红色。

黄褐色像浓茶样的尿多数见于黄疸患者,例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或胆道梗阻。

棕褐色似酱油样的尿常是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例如蚕豆病、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白色尿的常见原因是丝虫病时引起的乳糜尿、严重泌尿道化脓感染引起的脓性尿。

一般情况下,尿颜色改变的同时,还会有相关的症状。虽然尿的颜色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疾病,但是也不能看到颜色改变就惊惶失措,因为尿液颜色与饮食、服药也有关系。最常见的是大量进食胡萝卜时尿呈黄亮色;服中药大黄,可使尿色深黄如浓茶样。

宝宝流口水生理现象

1、小孩正常状态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流口水属于非常正常的状况,由于他们的咀嚼能力以及颜面肌肉收缩的力量都比较弱小,导致嘴巴总是不好闭合,因此才会有流口水的情况出现。

2、新生儿反少见

小宝贝吐泡泡为唾液腺所分泌的液体,但是新生儿期由于唾液腺尚不发达,因此分泌的口水量较少,通常新生宝宝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流口水的状况的。

3、食物刺激腺体

在孩子宝宝约4~5个月大左右时,因为开始添加副食品,而饮食里面慢慢补充了含有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材,当唾液腺体遭受到此些食物的刺激,口水分泌量就显着增加。

婴幼儿流口水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4、口腔小而且浅

又加以婴幼儿的嘴巴小而浅,吞嚥的反射功用尚未健全,无法利用吞嚥动作来调节口水分泌量,因此只要口水一多,就会往嘴巴外面流了。

5、吸吮手指物品

此外,许多小宝宝都很爱把手或者其他东西往嘴里面塞甚至啃咬,如此一来也刺激了唾液腺体的分泌,让口水量不断增加。

6、长牙刺激唾液

约6~7个月左右的宝贝,开始要发出头一颗牙齿了。当乳牙长出时,小牙会顶出牙龈往外生长,会引发牙龈组织略微肿胀不舒服,所以刺激牙龈上的神经组织,造成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量。

7、停止分泌岁数

因为每位孩子的生长发育状态不一样,发育较快的孩子大概一岁半左右就会停止流口水;基本上大多数的宝宝于两岁以前,都会由于肌肉运动作用的成熟,可慢慢有效控制吞嚥动作而停止流口水。

孕期尿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进入怀孕后期,约38周左右,胎头下降入骨盆,又可以压迫膀胱,出现尿频症状。白天,准妈妈站立或坐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腔内的大血管,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肾血流减少,白天尿量减少。夜间卧床,减轻了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了肾血流量,夜尿增加,这是孕育宝宝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多渴、多饮、多尿“三多症状”伴体重不增长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虽然说许多准妈妈在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出现尿频现象很正常,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一些病理征兆。怀孕后,由于输尿管和膀胱的移位,使尿液积聚在尿路里,让细菌易于繁殖,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如果准妈妈小便时出现疼痛感,或尿急得难以忍受时,可以查一下尿常规,看看是不是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妊娠4~12周是胎儿致畸的敏感时期,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但又不是绝对禁用,可以先通过大量饮水,多次排尿,冲洗膀胱和尿道,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的滞留,再适当配合消炎药,可以尽快减轻症状。

另外,尿频也可能是有其他病因,如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非炎症刺激。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如尿频并带有尿急、尿痛,一定要及时就医。

新生儿期的9种特殊生理现象

(1)“马牙”,出生不久宝宝口腔中的上腭和牙龈部位,会出现多少不一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的,数周后会自然消失,民间有个陋习,特别爱擦拭或挑破“马牙”,有害无益!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诱发鹅口疮,严重的会导致败血症。

(2)“螳螂嘴”,出生不久宝宝,两侧颊部会有轻微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宝宝吸吮乳汁,随着年龄增大,口腔吸吮能力增强,这个脂肪垫会慢慢消失,这不是感染导致的肿胀,不需要治疗,民间也会像对待“马牙”一样,主张擦拭,有可能导致局部感染甚至是败血症的危险。

(4)乳腺肿大,男宝宝和女宝宝都有可能在出生后3-7天内会出现乳腺肿大,多数是双侧同时肿大,但部分有不对称肿大,有蚕豆或核桃大小,有时还伴有一侧乳头轻微内陷,这是由于来自妈妈的雌激素中断造成的,2-4周后宝宝乳腺肿大自然消退,这期间切忌挤压乳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6)新生儿红斑,宝宝出生1-2天在头部、躯干和四肢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红斑,称为新生儿红斑,有些严重的红斑中间的皮肤偏白,周围的边比较红,称为新生儿毒性红斑,有嗜酸粒细胞浸润,一般数天后自然消失,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红斑持续超过一周,可以看医生排除其他皮肤疾病。

(8)生理性体重下降,宝宝出生后一周内适应环境能力差,进食和吸吮能力不强,进食母乳不够,排泄胎粪和尿液多,皮肤和呼吸道丢失水分等原因,会出现短暂的体重下降,这种生理性体重下降会在一周后逐渐恢复,一般来说体重变化低于10%,如果体重变化超过10% 需要看医生排除其他疾病。

(9)生理性黄疸,出生后出现的皮肤轻度黄染,但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有重叠出现的情况,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黄疸的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和程度来决定治疗的方案,我会另外整理一篇微博关于如何认识黄疸,之后和妈妈分享。

女性经期有什么生理现象

私密悄悄话1、情绪传染

月经导致的情绪不稳定也会传染。男性在妻子来月经的那几天,也会变得脾气暴躁。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女性时高时低的雌激素水平,让男性的激素分泌也出现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私密悄悄话2、食欲下降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显示,女性在月经期这周的食物摄取量会比平时少12%,而且由激素引起的食欲也会下降。

私密悄悄话3、月经来前的一周,戒烟更成功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月经前几天,体内雌激素水平会降至最低,成功戒烟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私密悄悄话4、口齿不利

月经期间,由于黄体酮的影响,女性可能会口齿不流利,思路也会变得不连贯,这是正常现象。

私密悄悄话5、便秘、腹胀

不少女性还会出现便秘、腹胀等,此时要多喝水、多摄入粗纤维食物,以保持正常排便。

打嗝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打嗝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过不断打嗝,尤其在公众场里就有些尴尬了,这里有些妙招,不妨试一试……

解咽法

用干净筷子(或消毒棉签)轻触患者咽后壁,当产生恶心欲吐时,取出筷子,让其闭嘴咽一下口水,接着再触咽后壁一次,使其作呕、咽唾,打嗝即可解除。

糖法

将白糖1匙,放口中吞下(不要用水冲)。

牛饮法

一口气,连续吞下七口水。

塑料袋套口鼻法

取一中型塑料食品袋套住口鼻,两手箍严,不能漏气。约呼吸1~2分钟打嗝即止。

点压穴道法

患者坐、立均可,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施术者以两拇指用力按压其两眉头部(攒竹穴),使之有酸胀感,持续1~2分钟打嗝即可消失;亦可用两拇指分别按压其两耳垂后的骨缝处(翳风穴),向下颌骨部用力,使之产生明显的酸胀痛感,持续按压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药法

对顽固难愈的打嗝,可用枇杷叶30~90克,加入800毫升水中,煎为300毫升后即可,每日分2次服,一般服用1次就见效,最多服3剂即愈;亦可用丁香6克、肺蒂10克、竹茹10克、芦根10克,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一般3~6剂即可控制。

注射法

对于顽固性打嗝,还可用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注射于单侧内关、公孙穴,待针下出现酸、麻、胀、痛时,每穴再注药50毫克,疗效较好。

白带增多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

女性发现自己白带增多时,不要盲目的胡思乱想,很多情况下白带增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压力导致内分泌紊乱

精神状态对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精神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对女性而言,易造成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白带增多。

2、排卵期前白带增多

白带的多少受到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可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因而排卵期前,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子宫颈粘液的分泌量也逐渐增多,排卵期白带极度稀薄而透明,排卵期以后,雌激素水平减少,白带又逐渐变黏稠和浑浊,这属于正常现象。

3、怀孕时白带增多

女性怀孕时,受激素水平影响也会分泌较多稠浓的黏液;此外,随着子宫胀大,盆腔及阴道受到压迫,促使邻近血管扩张、充血,也造成阴道黏膜渗出液增加,但无需治疗。

4、性兴奋或性交时白带增多

正常性生活或者性兴奋会刺激阴道分泌物的产生,造成白带增多的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新生儿的三大皮肤生理现象

1、生理性脱皮现象

新生儿出生两周左右,出现脱皮现象。好好的宝宝,一夜之间稚嫩的皮肤开始爆皮,紧接着就开始脱皮,漂亮的宝宝好像涂了一层浆糊,干裂开来。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

出生时附着在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这就形成了新生儿生理性脱皮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2、皮肤变色

刚出生的宝宝,真可以称为“变色龙”:新生儿变动体位,皮肤颜色出现界线分明的不同变化,这就是医学上称的皮肤变色。

(1)上身肤色和下身不一样

有些婴儿一出生,你会发现他的身体上半部是苍白色的,而下半部则是红色的。正常的肤色可不是这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由于婴儿的血循环未发育完善导致血液汇集在下肢的缘故。这种上、下身颜色各异的现象可以通过移动婴儿的体位而很容易就得到矫正。

(2)左侧肤色与右侧不一样

当新生儿左侧卧位时,右侧上部皮肤呈现少血的苍白色,左侧下部皮肤呈现多血的鲜红色,也可能是紫红色。当向相反的方向变换体位时,皮肤颜色也会变换过来。

(3)新生儿手或脚的肤色变蓝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看见的宝宝的手或脚会出现变蓝的现象,特别是当他躺下的时候。这同样是由于婴儿的血循环相对不足所造成的。如果你将婴儿抱起或移动他的体位,这种皮肤颜色就可以改变。

3、局部青紫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几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C}1、{C}宝宝怎么“缩水”了?

悠悠是个大胖小子,出生体重7斤半,乐坏了悠爸和悠妈。可是生后第6天,一称体重,怎么只有7斤2两了?难道是秤坏了,还是悠悠生病了?可是悠悠看上去精神好得很,一点都不像生病的样子。其实,这是典型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掉水膘”,主要是由于宝宝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摄入量少、胎脂脱落及胎便排出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生后一周左右宝宝体重会降至最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也是有范围的,足月儿体重减轻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可能会降得多些,可达15%左右。如果体重减轻过多或者迟迟不得恢复,就要请医生另外查找原因了。

{C}2、{C}女宝宝也有“生理期”?

思思是个小美眉,生后才5天,被惊慌失措的爸妈抱到儿科急诊时睡得正香呢——爸爸妈妈在换尿布时竟然发现思思的外阴有血迹,都染到尿布上了!难道宝宝也有“生理期”?其实,这就是“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左右,阴道会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天左右自止,这是由于母亲的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也不需要治疗,但应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

{C}3、{C}宝宝的乳腺“性早熟”?

末末生后才4天,妈妈就给当医生的表姐打来了电话:“我发现末末的乳房有点大,怎么回事啊?难道这么早就发育了?关键是,末末可是个男孩子啊!”表姐忍不住笑了出来,告诉末末妈妈:“这是新生儿乳腺肿大,不分男婴女婴都可以发生!”同假月经一样,新生儿乳腺肿大也是由于母亲雌激素对胎儿影响所致,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如蚕豆或鸽蛋大小,生后2~3周自然消退,不必特殊处理。要注意的是切勿强行挤压,否则可能继发感染。

4、“马牙”和“螳螂嘴”要不要去除?

有的新生儿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可以看到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俗称“马牙”。一些老人认为,长了“马牙”不吉利,必须用针挑破,这是非常不对的!“马牙”只是上皮细胞堆积或者黏液腺分泌物积留造成的,生后数周或数月就会消失,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用针挑破反而会引起感染,所以千万不能这么做。

孕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有哪些

一、妊娠期间,母体变化的一些正常现象:

1、孕早期,母体的正常变化

怀孕第一个月,大部分孕妇没有怀孕的自觉症状,但有的人会有类似感冒的感觉;

怀孕第二个月会出现身体发热、乏力、尿频、乳房发胀、乳头敏感、腰胀腰酸、基础体温持续高温、白带增多等现象。

怀孕第三个月,常出现便秘或腹泻,小便次数比以前增多,腰部有胀痛感。乳房更加膨胀,乳头有色素沉着。

2、孕中期,母体的正常变化

怀孕第四个月,身体和心理上都感到很舒服,已经可以看出下腹部隆起,但仍有腰部的沉重感。小便次数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这个时期,母亲和胎儿都需要充分的营养;

怀孕第五个月,准妈妈的腹部的隆起开始明显,由于食欲增加,体重的增加明显。由于子宫增大,挤压上腹部后会感到饱胀和消化不良。

怀孕第六个月,准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体重明显增加,常常感到背部腰部疼痛,容易疲劳,乳房更大。

3、孕晚期,母体的正常变化

怀孕第七个月,孕妇的子宫越来越大,体形发生明显变化。常会出现小腿抽筋、便秘、后背和腰部有时会感到疼痛,此时,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怀孕第八个月,准妈妈的腹部突出,身体沉重,行动困难。有时孕妇出现浮肿,如果经过夜晚的睡眠后,第二天早晨浮肿仍不消退,这是异常现象。如果同时伴有头昏眼花、心悸、气急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去医院检察。

怀孕第九个月,子宫继续增大,压迫心脏、胃,可引起气急、胃胀、食欲减退。此时要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少量多餐,定期产前检查。

怀孕第10个月,孕妇会有尿频,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另外,因为胎头入盆,使宫低下降,所以对孕妇胃部的压迫有所减轻,引起食欲增加。

孕期尿频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孕妇尿频是妊娠期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顾虑。

孕妇小便次数增多,医学上称为“尿频”,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在妊娠早期和后期会出现。尤其在妊娠末期接近临产前1-2周,因胎儿先露部(胎头或胎臀)下降进入骨盆腔,进一步压迫膀胱,使膀胱容积减小,致使小便频数的现象加重。

新生儿几种特殊的生理现象

乳腺增大:新生儿出生后,其乳房有圆锥样增大,甚至还会分泌少量乳汁,一般2~3周消失。此属正常现象,并非病态。因为妈咪临产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产素较多,这几种激素都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的物质。胎儿会从母体接受一定量的激素,所以乳房肿大。婴儿出生后,激素来源中断,其体内激素逐渐消失,而生乳素则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仍在体内维持相当的浓度,导致乳房增大现象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延续一个月后会逐渐消失,大人们不可挤压及做任何处理。

黄疸 : 大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5天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在一周内达到高峰,10~12天逐渐消退,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约持续一个月。这是正常现象,称作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期间,只要能吃上母乳,很快会自然消退。但如果出现时间比生理性黄疸早、重,或消退时间过晚,都属于病理性黄疸。妈咪应在宝贝出生1~2周内密切观察黄疸的发展情况,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及眼泪都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说明黄疸已超出正常的范围,应立即就医。

上皮珠 : 在出生不久的孩子口中,会看到牙龈或上腭上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小球,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上皮珠”。马牙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种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会自然脱落,不需做任何处理,更不能用针挑。

见红和白带 : 部分女婴因受母体里带来的雌激素的影响,在出生后几天里阴道会流出一些血样黏液或白色黏液,这是假月经和白带。医学上称假月经为见红。出现这些现象,无需治疗,数天后会自行消失。

打嗝 :多数婴儿常有打嗝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当婴儿受到轻微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进食太快、吸奶时将空气吞入胃内等,都会引起打嗝。此时,只要将宝宝头抬高,拍打背部,将胃内的空气拍出或等胃内的食物往胃下端的肠道里排出一部分,嗝就可以止住了。随着宝宝的成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打嗝现象会自然好转。

色素斑 :色素斑常见于新生儿后背、骶尾部、臀部,为大片灰蓝色或紫色胎生青痣,不高出皮肤,是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而成,不影响健康,一般在生后4~5年会自行消退,不需治疗。

大肚子 :新生儿肚子大,是因为腹肌发育不完善,腹壁比较松弛而受胃肠空盈的影响所造成的。有的妈咪常常把宝贝的腹部膨隆误认为是腹胀,其实它是正常现象。随着婴儿年月的增长和腹肌逐渐发育,腹部会渐渐平坦的。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1、溢乳: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2、上皮珠、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儿口腔硬腭上,可见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新生儿齿龈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这种现象俗称“马牙”。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样,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处理,它们会自行消失的。

3、乳房增大、乳头凹陷: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感上有蚕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流出。新生儿乳房增大,是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新生儿乳房肿胀,千万不要挤压,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如果是女婴,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

4、黄疸: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引起的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毫克/分升,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时性黄疸,发生率为50%左右。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毫克/分升,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

5、生理性体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的普遍现象。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对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儿在出生的头几天,体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俗称“塌水膘”,新手妈妈不必着急。在随后的日子里,新生儿体重会迅速增长。

小便很黄是怎么回事 正常生理现象

很多时候晨起后尿液多呈黄色,主要是因为因为肾脏在夜间产生的尿液比较少,加上一夜的睡眠使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所以,清晨的尿液颜色较深,气味比较重。但这些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你喝过水之后,下一次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都会有所好转。

相关推荐

5种乳房疼痛情况属生理现象

青春期发育胀痛。常见于9~13岁的女孩,第二性征逐渐出现,乳房开始发育,伴随乳房生长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胀痛感,属于正常发育过程。随着初潮过后,乳房渐渐发育成熟,这种胀痛也会自然消失。 随月经变化的疼痛。经期乳房疼痛是基于月经期前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造成暂时性的乳腺增生及乳房组织水肿。表现为轻微触碰就痛、胀痛或钝痛或偶然短暂的针刺感,且在月经来潮前3~7天左右加重,随着月经结束而疼痛缓减。 孕妇乳房疼痛。孕期雌激素分泌加大,致使乳腺增大,乳房胀痛,常见于怀孕40天左右,产后3-7天,随着催乳素分泌量的持续增

手指甲上有竖纹 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指甲上的竖纹平整、光滑、鲜亮,并且竖纹并不是非常明显,这说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假月经

表现:新生女婴,有的在出生后数周内(通常在出生后5-7天)从阴道流出带血性的分泌物称为假月经。 原因:实际上这是阴道分泌物,是由于母亲的雌激素经胎盘传给胎儿。 处理:婴儿出生后受激素的影响,使阴道分泌物增多,数天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不必处理。如同时有新生儿出血症、阴道出血量多时,则按新生儿出血症处理,及时诊治。

孕早期呕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勿慌,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有人说这跟遗传有关,如果母亲当年孕吐严重,那么女儿怀孕时也会吐得一塌糊涂;如果母亲没有孕吐反应,女儿怀孕时也不会孕吐。这种说法让许多有“孕吐家族遗传史”的准妈妈感到恐惧,对此,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如果孕吐会遗传,那么有的孕妇怀第一胎时没有孕吐症状,但怀第二胎时孕吐却相当剧烈,这种情况该怎样解释呢?” 目前对孕吐比较靠谱的解释是,早孕反应与准妈妈血液中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的升降有关。数据表明,孕吐严重的准妈妈的HCG值都非常高,而孕吐现象好转后,HCG值就降下来了

生理期来之前可能会产生什么生理现象

排卵期过后,黄体素就会增加,基础体温就会升高,个人会感受较燥热、容易水肿、胸部胀、排便不顺、脾气不稳定或是出油变多而长痘痘等等,这些都与周期贺尔蒙变化有关.

5种乳房疼痛情况属生理现象

专家表示,大约有一般的妇女或重或轻都会出现乳房疼痛的现象,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担忧。 青春期发育胀痛。常见于9~13岁的女孩,第二性征逐渐出现,乳房开始发育,伴随乳房生长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胀痛感,属于正常发育过程。随着初潮过后,乳房渐渐发育成熟,这种胀痛也会自然消失。 随月经变化的疼痛。经期乳房疼痛是基于月经期前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造成暂时性的乳腺增生及乳房组织水肿。表现为轻微触碰就痛、胀痛或钝痛或偶然短暂的针刺感,且在月经来潮前3~7天左右加重,随着月经结束而疼痛缓减。 孕妇乳房疼痛

宝宝鼻塞怎么办 正常生理现象

宝宝容易鼻塞,与他的鼻腔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由于鼻道还相对狭窄,鼻黏膜血管丰富,在冷热环境交替、异味等因素的刺激下,宝宝的鼻黏膜血管容易出现扩张、收缩,流清鼻涕,鼻涕慢慢干了会形成鼻痂,导致宝宝鼻塞。 随着宝宝的长大,鼻腔结构的不断完善,鼻塞症状会逐渐消失。 日常护理: 1、宝宝熟睡时,可以用蘸了生理盐水或橄榄油的消毒棉签,将鼻屎软化后,再轻轻清理出来。 2、可以用湿毛巾热敷(宝宝可以承受的温度)一下鼻根部,这可使鼻塞的症状得到缓解。

睡觉时突然抽搐一下 生理现象

上述两种观点,均没有确切科学依据,入睡抽动是一种不受意志控制的急速肌肉不自主抽动,属于生理反应,这和眼皮跳动、打嗝是一个道理,可能与入睡前疲劳、精神压力大,大脑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所以可能会引起抽搐。或者睡前运动或者某种原因引起肌肉紧张,睡着之后肌肉开始放松,也会引起抽搐。与身体是否健康没有直接关系。

喝水尿多是好事还是坏事 喝水多尿多是不是代谢好

喝水多尿多肯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喝水少小便次数过多,也有可能是尿频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肾虚引起的,觉得自己小便有异常的情况,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6种乳房疼痛为正常生理现象

1、青春期乳痛 一般青春期乳痛出现在9-13岁左右,这时要是乳房生长速度太快,就会发生乳痛。但是不要担心,这种现象不是病态的,一般在月经初潮后会自行消失。 2、流产后乳痛 流产后的妇女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使正在发育的乳房骤然停止生长,造成乳痛。 3、性生活后乳痛 要是女性朋友对于性生活不满足乳房的充血并未及时消退,也会出现胀痛症状。 4、孕期乳痛 孕期乳痛一般出现在怀孕40天左右,主要是因为胎盘、绒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致使乳腺增大,乳房胀痛,属于生理现象。处于孕期的你最好是选择穿宽松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