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中风病人的良好选择
黄芪是中风病人的良好选择
大凡中风病人的家属都非常关心病人日常饮食,诸如“该煲什么汤”、“可不可以吃肉”等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中医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属“本虚标实”,急性期由于发热抽搐或卧床,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低出现便秘,胃口不好,舌苔厚腻,脉弦,多表现“标实”为主。此期的病人饮食宜清淡,应给予营养丰富但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米粥、软面条、鸡蛋、鱼类、瘦肉,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平时喜欢喝汤的病人,家属可将鱼肉或瘦肉掺在蔬菜中一起剁碎滚汤饮用。适当多饮水,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发生。不宜煲一些过于“滋补”的汤类,以免 “留邪”,影响病人的康复。
黄芪是中风病人的良好选择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主要表现是“本虚”为主,兼有标实。饮食则要注意扶正气,以达到“祛邪” 的目的。常可选用黄芪、党参、当归、田七、丹参、鸡肉、瘦肉(猪、牛)、蛇类、龟类等,但“补”的法则要根据病人证候特点制定。值得提醒的是,不论哪一期,病人都应忌浓茶、酒及煎炸肥腻的食物。
一、中风恢复期的饮食原则
正确进食,避免危险发生
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常见的情况,可能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患者亲属可采取下面的方法让患者进食:
(1)、使患者吃喝时坐直成90°角,进食后保持同样体位至少30分钟;
(2)、采取少量多次的饮食原则;
(3)、避免用吸管饮水,以防吸入的液体直接进入咽部,造成窒息;
(4)、给患者一个安静、专心的环境, 充足的进食时间,避免在吃东西时分散其注意力。此外,也可应用鼻饲的方法进食特殊调制的食物。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活动,注意是否有过多流涎、掉食、食物在口腔前部存留过久、吞咽不完全、咽后咳嗽等情况,必要时请专科医生检查。当患者病情稳定,且没有吞咽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开始从流食、半流食、软食开始,逐渐转为普通饮食。
老人中风吃什么好 老人中风的症状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得了内痔分清人群再治疗 中风者
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得痔疮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是让他们最痛苦的事情。本身中风病人的四肢活动就已经很受限制。对于轻度中风的来说应该以预防为主,尽量多走动,若是得了痔疮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重度中风病人来说,若是得了痔疮应该选择药物外服和内服相结合治疗才好。
偏瘫会出现遗传吗?
如果偏瘫是单纯生活方式导致的,要注意饮食,不会遗传。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中风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资料证明,父母患中风的其子女患中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4倍。有人对中风病人的家属进行调查,发现其动脉硬化的比率也较高,且血管张力不稳定,并有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亦较差。当然这种发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起着重要作用。对脑动脉硬化来说,实际上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中风目标疗法专家组专家提醒大家,当家族中有中风患者时,应敦促与病人血缘关系密切的亲属进行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检查,并着手适当的防治,还应培养子女的良好的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各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些对于预防和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有利的。
如今,身体健康已被人们视为人生幸福的首要标志,疾病则被视为不幸与灾难,特别是中风偏瘫、小儿脑瘫、脑积水、面瘫(面神经麻痹)等顽固疾病,患者久治难愈、苦不堪言,家庭负担沉重、备受期害,医生药难奏效、深感棘手。所以,偏瘫脑瘫等顽症的防治与康复应引起患者、家庭、医生乃至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认识疾病才能战胜疾病,拥有健康才能享受生活。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增加一些防病、治病、养病的知识,实在是一种善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明智之举。
中医治中风针药都有效
放血疗法适用部分病人
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刺破穴位局部皮肤,挤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如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剧中女医在病人耳垂、手指尖(十宣穴)、人中穴、脚趾尖(气端穴)放血,使病情缓解,确有依据。
十宣穴、气端穴均为经外奇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的尖端,而气端穴位于十个脚趾的尖端,具有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的作用。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中上1/3的交界处,属督脉,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急救穴位之一。对于中风病,在上述穴位放血,有时确可起到启闭苏厥、醒神开窍的作用。但是,放血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其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禁忌证。
导致中风的因素有很多,如风、火、瘀、痰、气虚和阴虚阳亢等,其中因气虚和阴虚阳亢导致的中风便不能使用放血疗法。放血会耗伤阳气,气虚和阴虚阳亢而中风的患者,本来就很虚弱,使用放血疗法会让其虚上加虚,尤其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或出血量较大的脑出血,放血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中风病人是否可做穴位放血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来判断、操作,不能盲目效仿。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中风有优势,越早介入治疗越好,中风康复阶段针灸治疗更有优势。
用药需辨别阴闭阳闭
对于中风病的辨证治疗,中医认为应首先辨别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对于中脏腑则应辨闭证和脱证,闭证又可分为阳闭和阴闭。阳闭主要表现为瘀热痰火之象,如面红身热、气促鼻鼾、痰声如扯锯,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舌质绛干、脉弦滑而数;阴闭主要表现为寒湿痰浊之象,如面色发白,口唇青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等。从剧情展现的徐母症状,似乎应该是阴闭之证。
然而中医辨证远非如此简单,仅凭剧情的展示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徐母的病情。抛开徐母病情不说,女医所开药方主要为凉血镇肝熄风又兼养阴的作用,可用于中风阳闭之证。苏合香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行气温中、芳香开窍的作用;涤痰汤则出自《证治准绳》,具有涤痰开窍的作用,二方可用于中风阴闭之证。
黄芪可以和茶叶一起泡吗
不建议将黄芪和茶叶一起泡水。
黄芪最独特的功效就是补气,而补气的中药在服用的同时不能吃萝卜、也不能饮茶,否则会影响其补气的功效,如果和茶叶一起泡则更不好了。而且黄芪是中药,茶叶富含鞣酸物质,会影响药效。
不仅黄芪,如各种参类:人参、西洋参等,都是单独泡饮为佳。
气虚吃什么食物 烹饪
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便宜却功效非凡的黄芪,是中老年人的必备良药,从今天开始,就去药店买一点回来备用吧。让您远离气虚、气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
中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禁食高钠盐食物
高血压是中风危险因素,而钠盐的摄入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因此在中风的治疗期间,中风病人应该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最好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为佳。
痛风患者可以做什么运动
由于人体肌肉、关节及内脏功能在早晨起床后比较低下,不能很快适应活动,若此时锻炼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同时,一夜睡眠未曾进食、喝水,血液浓缩,如活动出汗失水,血液更为黏稠,有诱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另外,摸黑锻炼也不可取,口碑较好选择在午睡后至晚饭前这段时间。
适当的运动不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也对预防痛风病的复发有帮助。专家指出,痛风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状况来选择,以确定运动强度、时间。
慢速短程小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快步走、乒乓球等项目,较适合痛风病人;而竞技性强、运动剧烈、消耗体力过多的项目,如快跑、足球、篮球、滑冰、登山、长跑等,皆不适宜。
运动量一般控制在中等量水平,50岁左右的病人,以运动后心率达到110~120/分钟,轻微出汗为宜。每周运动3~5天,每次约30分钟。
黄芪和北芪的区别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中药以产地、形状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连、鸡爪连都是黄连,因其产于四川、形似鸡爪而得名。
黄芪的别称还很多,比如北芪、锦芪(金井玉栏)、绵芪、二皮、炙芪、红芪等等不一而足。
黄芪和北芪的区别 黄芪与北芪是同一种药材吗
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
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一般黄芪普通人吃吃还可以,如果是老年人或者体虚的人吃了几乎没什么作用。但是正北芪的功效却非常好,特别是中老年人吃了效果非常明显。
黄芪和北芪的区别 黄芪与北芪是同一种药材吗
中国这地儿,数广东人最会吃,浑源当地的正北芪几乎全部出口到广东、浙江等地,加上产量稀少,而所售“北芪”多是内蒙、东北等地多产。总之呢,正北芪可是个好东西,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北芪”就是“正北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