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区分胆囊炎和胆管炎

如何区分胆囊炎和胆管炎

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慢性胆管炎的症状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和胀痛,有时或呈绞痛发作。

结石表现

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同一部位的结石会因为结石的大小、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等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及血尿。通常患者都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后者更为常见。若继发感染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及肾积脓。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严重的梗阻可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

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征。胆囊结石绝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部分还可表现为胆囊炎发作。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Mirrizzi综合征(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若结石排入胆管,可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腹痛、黄疸。若合并胆管感染者可表现为发热、腹痛及黄疸,严重者则会出现休克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胆囊结石还可能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发作。

胆结石检查诊断

一些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管结石的患者起初没有重视炎症和结石,直到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才就医,殊不知这样增加了患胆管癌的风险。胆囊、胆管的炎症容易引起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加重炎症,两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反复刺激导致癌变。胆结石要怎么治疗?

检查诊断:

1、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超声诊断可以准确的发现胆囊内的结石情况、胆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匀、胆囊功能是否异常,其结果常常是准确可靠的。但对于充满型胆囊结石,由于缺乏液态胆汁的对比,超声的诊断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时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参与,例如CT检查。

2、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消化性溃疡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慢性肝炎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脂肪肝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胆结石的并发症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2、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可能会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3、小的胆囊结石结石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引起胆囊与胃肠道内瘘,有时会形成胆石性肠梗阻。还会引起胆囊炎症性息肉。

5、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6、引起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胆总管结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的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的胆管炎。

胆结石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那么胆结石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与寒颤: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烧。

2.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黄疸:部分胆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胆结石伴胆管炎,肿大胆囊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或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一过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

胆结石有哪些症状

约60%的胆囊结石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于查体或行上腹部其他手术而被发现。当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管梗阻时,常表现为右上腹胀闷不适,类似胃炎症状,但服用治疗胃炎药物无效,病人多厌油腻食物;有的病人于夜间卧床变换体位时,结石堵塞于胆囊管处暂时梗阻而发生右上腹和上腹疼痛,因此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常有夜间腹痛。

胆囊结石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有急性发作病史的胆囊结石,一般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不难做出诊断;但若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诊断要点如下:

1.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或胆绞痛,而皮肤黏膜无黄染或黄疸轻。

2.反复多年发作胆囊炎而无黄疸

此次发作伴有黄疸,应考虑胆囊结石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3.超声发现胆囊内有结石

胆囊肿大、积液,壁增厚或萎缩;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内结石。超声诊断正确率可达95%以上。

4.Mirizzi综合征

部分病人的胆囊管和肝总管并行一段后再汇入胆总管,如有胆囊颈或胆囊管的结石嵌顿,胆总管可因结石压迫及炎症水肿造成部分梗阻或狭窄,因而导致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人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及黄疸。超声及剖腹探查可确定诊断。

玉米须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利肝胆

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常用玉米须泡水喝对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眼白发黄是怎么回事 黄疸所致

眼白发黄,在临床上,常提示黄疸的可能,大部分是肝胆疾病导致的,比如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导致眼白发黄。或者由于胆汁的排出不畅,返流至肝窦,进入血中,而导致巩膜黄染。黄疸患者除了眼白发黄外,还会出现皮肤黄、尿黄,也就是常说的三黄症。建议及时到院做进一步的检查,确定体内的肝脏是否发生病变。

结石的表现

不同部位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同一部位的结石会因为结石的大小、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等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及血尿。通常患者都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后者更为常见。若继发感染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及肾积脓。双侧上尿路结石引起严重的梗阻可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征。胆囊结石绝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部分还可表现为胆囊炎发作。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Mirrizzi综合征(胆囊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若结石排入胆管,可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腹痛、黄疸。若合并胆管感染者可表现为发热、腹痛及黄疸,严重者则会出现休克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胆囊结石还可能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的发作。

相关推荐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 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汁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汁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同时,胆汁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 进食脂肪后,胆囊收缩,右上腹出现疼痛,甚至剧痛、恶心等。因此,胆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内,好转时限50~60克内,忌吃肥肉。 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

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1、当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胆囊炎 96%以上的

玉米须和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

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常用玉米须泡水喝对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桑叶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热,且具有甘润益阴以明目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目赤昏花等症状,两者搭配泡茶饮用可起到很好的清肝明目的功效。

胆囊炎的发病原因

因为胆囊炎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并且其患病率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胆囊炎的发病原因也作了很多的研究,得知胆囊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所以不容我们忽视啊。 发病原因 病因 1.免疫力低下造成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 2.情绪失调: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引发胆囊炎。 3.饮食:日常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4.肠道寄生虫病: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发炎。其残体和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病理变化 根据胆囊感染、梗阻程度和病程的不

胆囊癌应该怎样预防

鉴于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对胆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①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 ②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 ③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 ④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 ⑤对每一例的切除胆囊,关腹前都应该剖开检查,必要时作冷冻切片检查,及

怎样预防胆囊炎 胆囊炎有何危害

1、胆囊穿孔:多发生在急性胆囊炎起病72小时以内,多见于初次或发做次数较少的患者,如病程中腹痛加重、胆囊显着增大、高热和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度提示穿孔。 2、胆囊内瘘:最常见的为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少见的有胆囊-横结肠、胃、小肠等内瘘。在急性胆囊炎过程中,胆囊与邻近脏器发生炎症粘连,胆囊壁发生坏疽、穿透。并使其与粘着的肠壁发生血管栓塞而破溃,导致胆囊与肠腔相通,形成内瘘。 3、其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可引起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膈下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胆囊坏疽、胆管炎、腹腔积血及败血症等。

怎样预防胆囊癌

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对每一例的切除胆囊,关腹前都应该剖开检查,必要时作冷冻切片检查,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

胆囊炎对身体危害有哪些

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而胆囊炎对身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胆囊炎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

益胆片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益胆片是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郁金、金银花、白矾、甘草、硝石、滑石粉、玄参。方中药物配伍,共奏行气散结,清热通淋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益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排石溶石、解热镇痛、防止结石形成等作用。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治疗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那么,益胆片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2、急、慢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等; 3、胆囊内息肉样改变、先天性肝内外胆管扩张等; 4、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 5、囊切除术后、胆道切开取石术后

胆囊壁毛糙的病理及症状

病理 进食时(特别是进脂肪性食物时)胆囊收缩,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协助脂肪消化。 常见的胆囊病变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汗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症状 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汁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同时,胆汗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 进食脂肪后,胆囊收缩,右上腹出现疼痛,甚至剧痛、恶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