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吃什么食物好 玄参三花饮
腮腺炎吃什么食物好 玄参三花饮
组成:玄参15g、银花10g、菊花10g、红花3g、冰糖适量。
制法:前4味水煎,入冰糖。
服法:作饮,不拘时服。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腮部炊热疼痛,发热,呕吐,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
腮腺炎怎么消肿比较快
热毒炽盛型
通常表现为腮部肿大,稍为轻触即感疼痛。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针对此类症状的治疗药方为: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煎),生蒲黄3.3克(布包煎),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3天。
风热外感型
此类腮腺炎与感冒症状类似,常见头痛、发热、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部有十分难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
可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土金银花15克(即本地出产的金银花),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4剂。
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1、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腮腺炎,就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积极的接受治疗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和患病的人相接触。
2、腮腺炎流行的时期,室内一定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也可以用过氧乙酸消毒,这段期间,千万不要到公共场合以及参加大型的集体活动,否则自己会被传染上疾病。
3、儿童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接种,接种疫苗包括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平时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如果是孕妇或者是先天性免疫低下患者,不能够接种腮腺炎的疫苗了。
4、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当中,也是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预防的,平时可以用板蓝根或者金银花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5、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这种疫苗经过大量的使用,可以预防孩子感染腮腺炎,预防的效果达到97%,成人中可达93%,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9.5年。
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体、神经系统及心脏。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于年长儿,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者少见,儿童期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中医学以其突然发生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故名“痄腮肿”、“鸬鹚瘟”。
辨证论治
温毒袭表证
证候: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银翘散。主要药物: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热毒蕴结证
证候:壮热,头痛,烦躁,腮部漫肿,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毒陷心肝证
证候: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邪窜肝经证
证候:腮部肿胀发热,男性睾丸肿痛,女性少腹痛。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火,凉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主要药物: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临证时常加用当归、赤芍、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加泽泻、荔枝核、萆薢利湿除浊。
治疗小儿腮腺炎的外敷中药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传染病之一,儿童因为机能发育不全,对病毒的抵抗力较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患人群,为了防止孩子受到流行性腮腺炎的困扰,各位家长应该对流行性腮腺炎有充分的了解,保证发病之后孩子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小儿腮腺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要症状:腮部漫肿,壮热,头痛,烦躁,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医处方: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
2、毒陷心肝证。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主要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处方: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外敷中药
1、牛黄解毒片: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般治疗3~5天后,即可见效。
2、胡椒膏:胡椒粉一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或者膏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2~3日即可痊愈。
3、冰硼散:取本品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湿后,敷于腮腺肿胀处,包扎固定,2~3日换药一次。
4、仙人掌泥:每次取新鲜仙人掌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每日两次。
腮腺炎吃什么食物好 银花薄黄饮
组成:银花15g、薄荷6g、黄芩3g、冰糖15g。
制法:前3味水煎取汁、入冰糖。
服法:每次50~100ml,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散结之功,适用于腮腺炎初期,发热恶寒,头痛或鼻流清涕等症。
腱鞘炎吃什么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腱鞘炎吃什么食物好?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腱鞘炎吃什么食物好?肌腱长期在此过度摩擦,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引起肿胀,称为腱鞘炎。若不治疗,便有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活动不便。
腱鞘炎吃什么食物好
营养和饮食
腱鞘炎吃什么食物好?补充维生素有益于肌腱炎愈合,每天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β-胡萝卜素(维生素A)10000国际单位,锌22.5毫克,维生素E400毫克和硒50微克。
腮腺炎怎么预防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5、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培养减毒活疫苗,国外自1966年开始大量使用,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小儿可达97%,成人中可达93%,腮腺炎活疫苗与麻疹、风疹疫苗同时联合使用,结果满意,三者之间互不干扰。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9.5年。
6、让孩子多喝一些温开水。夏天天气比较干燥,所以每天都让孩子多喝一些温开水,每周多变换一下蔬菜种类,尽量清淡些,这样孩子爱吃。最关键的不能让孩?
7、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公共场所人多,病毒、细菌多,别人打个喷嚏,孩子就可能得个感冒。孩子生病了,让他在家多休息,这样对大家都好。
8、多喝绿豆汤,少吃鱼虾蟹。孩子得了腮腺炎,在饮食方面更需要注意,准备的食物尽量避免酸性,因为酸性食物会增加腮腺的分泌,孩子会更难受,多吃一些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软饭、软面条、水果或水果汁等。最好不要吃鱼、虾、蟹等食物,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以及不易咀嚼碎的食物,最好准备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白菜汤、萝卜汤等。
9、接种预防疫苗。任何年龄的人皆可患病,但2岁以下乳幼儿和成年人较少被感染。患病一次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很少再患第二次孩子患病后可能引起睾丸炎、脑炎等较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并发症。最佳预防方法是给孩子接种疫苗目前普遍接种的是麻风腮疫苗建议对12月龄以上、确无腮腺炎史的健康儿童接种1剂麻风腮疫苗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等3种疾病。
可见,对于腮腺炎的预防,我们可以通过疫苗或者是药物的方法来主动预防,这样可以把腮腺炎扼杀在摇篮里,也避免腮腺炎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因此无论孩子是否会发生腮腺炎,家长们都可以给他们提前预防一下。
儿童腮腺炎吃什么药好
目前治疗腮腺炎多以中药治疗,患者可根据症状特点进行治疗。
腮腺炎吃什么药好之热毒炽盛型
通常表现为腮部肿大,稍为轻触即感疼痛。进食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针对此类症状的治疗药方为:黄芩12克,胡黄连8克,黄柏6克,蒲公英32克,马勃4.5克(布包煎),生蒲黄3.3克(布包煎),夏枯草18克,柴胡6克,玄参12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3天。
腮腺炎吃什么药好之风热外感型
此类腮腺炎与感冒症状类似,常见头痛、发热、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部有十分难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
可用:薄荷5克(后下),连翘12克,土金银花15克(即本地出产的金银花),玄参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荆芥6克,板蓝根25克,牛蒡子9克,黄芩8克,黄柏6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可连服3~4剂。
腮腺炎吃什么药之预防腮腺炎药方
土金银花15克,板蓝根20克,鸭跖草12克,蒲公英18克,蜜枣5枚。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如上述药物不全,可用下列药物补充,缺一补一,缺二补二,依此类推。替补药物及剂量为:大叶桉树叶18克,虎杖15克,马齿苋20克,败酱草15克)。
腮腺炎吃什么药?以上就是治疗腮腺炎常见的中药疗方,一般服中药都可治愈。
腮腺炎的食物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流行腮腺炎的发生与感染风湿病毒有关,应当用清热解毒的药膳治疗:
绿豆白菜心:生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先把绿豆放在小锅里煮烂,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取汤炖服,每日1~2次。本药膳清热解毒,对流行性腮腺炎有效。
忍冬夏枯草茶:忍冬藤、夏枯草各30克,蒲公英、玄参各15克。均为粗末,水煎,取未,当茶喝。适用于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黄花菜汤:鲜黄花菜50克(干品20克),洗净水煮,食盐调味。吃菜喝汤,每日1次。
银花薄黄饮:银花15克,薄荷6克,黄答3克,冰糖15克。前三味水煎取计,加入冰糖后服用。
本药膳辛凉解渴,清热解毒,适用于痒腮初起,发热恶寒,腮部肿胀等症。
冰糖木蝴蝶饮:木蝴蝶3克,大青叶3克,冰糖适量。将木蝴蝶、大青叶用剪刀剪碎。并与冰糖共放入瓷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清热解毒,利咽。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伴咽喉肿痛。
腮腺炎患儿感到肿胀疼痛,用下述方法可止痛:仙人拿一块(无私人掌可用仙人捧、仙人球代替),捣成糊状,敷于肿胀的腮腺上,再用三层纱布或一块消毒纱布盖上,用胶布固定,就能即刻止痛,使小儿停止哭闹,数小时后敷料子了,再重新敷上新鲜的仙人掌糊,一日3~4次,不但能止痛还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腮腺炎吃什么药好
每次说到腮腺炎,做父母的都会非常担心,因为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时腮腺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所以天下的父母都对这种病非常担心。成年人患腮腺炎的概率很多,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可能。腮腺炎需要及时的治疗,因为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病毒可能会对肝脏,肾脏器官造成威胁,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那么治疗腮腺炎该用什么药呢?什么药物治疗腮腺炎的效果好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对腮腺炎治疗效果好的药,希望能对腮腺炎患者带来帮助。
腮腺炎吃什么药好:腮腺炎片。腮腺炎片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夏枯草,连翘,大青叶,蒲公英,人工牛黄。有以上几种中药提炼而成的腮腺炎片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也能消肿散结的作用,因此可以对腮腺炎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腮腺炎吃什么药好:抗病毒软胶囊。抗病毒软胶囊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治疗腮腺炎,它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芦根,连翘,地黄,石膏,知母郁金,连翘等,具有清热祛湿,解毒凉血的功效,对腮腺炎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
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发现患有腮腺炎糊也要积极到医院看医生。因为腮腺炎局域传染性,所以患者也需要注意做好隔离工作,避免产然给其他人。腮腺炎患者本身不仅要注意休息,而且要注意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引发细菌感染。
前列腺炎患者吃什么食物好
前列腺炎患者朋友要多多注意生活中保健,前列腺炎好治但难治愈也可以阻止病情反复发作的几率,因为前列腺炎的影响较大。前列腺炎吃什么食物好?这是每个患者关心的问题,前列腺炎患者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饮食也很重要,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前列腺炎患者吃什么食物好。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可选用有利尿的主食,如:粳米、小米、玉米面、玉米渣、高粱米、面粉、赤小豆、绿豆、蚕豆、黄豆、黑豆等。另外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均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类物质。
2、蔬菜的选择:可供前列腺疾病患者选择的蔬菜有:冬瓜、南瓜、黄瓜、西葫芦、萝卜、苋菜、苦瓜、白菜、海带等。以上蔬菜多可利尿、通利小便。其中菜心、茄子还可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3、水果的选择:可供前列腺疾病患者选择的水果有:西瓜、甜瓜、苹果、李子、葡萄、柑、橘子、菠萝、荸荠、甘蔗等。
4、肉蛋奶的选择:有些肉类食品,有利尿作用,可供前列腺疾病患者选用,如:猪肉、鸡肉、白鸭肉、鲤鱼、青鱼、银鱼、黄鱼、鲈鱼等,另外鸡肉、贝类还是硒的最佳来源,蚝、牡蛎、羊肉则含有丰富的锌元素。
5、其它:其它食物中如小麦胚、芝麻、花生、南瓜子都含有大量的锌元素,前列腺患者可适当多食。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前列腺炎吃什么食物好,希望对患者朋友的康复治疗有所帮助。对前列腺炎的最好治疗也要注意平常的细心呵护,掌握一些必备的前列腺炎常识,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疾病加重,如果没有正确的疾病护理意识,就很容易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