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缺碘还是碘太多 什么是碘性甲亢
甲亢是缺碘还是碘太多 什么是碘性甲亢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与摄碘量增加有关的甲亢,简称碘甲亢,又称碘性巴塞多病或碘致甲状腺毒症。
长期吃无碘盐会怎么样
长期食用无碘盐,适用于适用于不缺碘地区人食用,或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等疾病患者。
碘的摄入有双面性。补碘过多,会导致甲亢或者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过食用碘盐而导致碘过多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不排除有一些原本就患有轻微甲亢的人,又服用了碘盐,导致甲亢的症状加重。
甲亢能吃碘盐
甲亢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有一定的遗传性,患上这种疾病,其后代的在遗传上就会具有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当遭到外来因素的作用,就会导致体内免疫稳定性被破坏,从而引发甲亢。
自身免疫因素。现代医学认为,大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病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当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自身组织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容易导致自己患上甲亢。
精神创伤。中医中尖刀,生气会伤肝,且还能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对于本身甲状腺有缺陷的人,精神创伤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会降低体内的排斥反应,减少抗体的产生,以致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诱发甲亢这种疾病。
激素因素。甲亢主要是由于家住安县激素的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疾病,因此甲亢和激素形成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甲亢与碘盐的关系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而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靶器官,如肝、肾、大脑等。人体对碘的需求量与血中的甲状腺素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平均每天150-300微克无机碘化物经肠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其中30%—50%被甲状腺摄取,其余的碘主要自尿、胆汁和粪便排出。
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认为,自从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来,缺碘的不缺了,不缺碘的变成高碘人群了,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甲状腺结节”或“甲亢”。但曾有人员对不同碘营养水平的结节情况做调查发现,碘营养水平越高的地区,甲状腺疾病的水平反而下降了。
事实上,卫生部也曾指出,甲亢患者的增多与食用碘盐并无必然的联系,毕竟引起甲亢的病因有许多种,如甲亢的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性、精神因素等有关。正常人群食用碘盐无需担忧,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只有那些甲状腺疾患的人应该少食用碘盐及其他富碘食物和药物,而非完全不能吃加碘盐。
甲亢是缺碘还是碘太多
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目前的病因还不是太清楚。但是碘的多少对甲状腺有一定的影响,当人体缺乏碘或者高碘时都会对甲状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出现甲亢。
女性甲亢是缺碘还是多碘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过多的甲状腺素导致病人代谢增高。因此,补充充足的、平衡的饮食对病人是十分重要的。 一、甲亢病人物质代谢异常的临床表现 1、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病人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尿氮大量增加,机体呈负氮平衡,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的结果,使肌肉无力。
2、脂肪代谢:甲状腺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是减少脂肪的储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3、T4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的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排出,故甲亢时血中胆固醇低于正常。
3、碳水化合物:超生理剂量甲状腺素促进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加速糖的氧化利用和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促进胰岛素降解。因此,病人可有高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降,或患者吃糖稍多,即出现高血糖,甚至尿糖,故容易加重和诱发糖尿病。但由于其同时加速了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水盐代谢:由于代谢的增加和甲状腺的利尿作用,病人的需水量增加;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促进蛋白质分解,使尿钾多于尿钠,加之大量钾向细胞内转移,所以甲亢患者常常出现低钾血症;甲状腺素对破骨细胞和成辜细胞均有兴奋作用,使骨骼更新率加快,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质脱钙,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甲亢患者常显示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铜、钙、硒、钒的缺少,而这些元素的改变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5、维生素:甲状腺素是多种维生素代谢所必须的激素,甲亢时代谢增强,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维生素B1、B2、C、A、D、E等在组织中含量减少;烟酸的吸收和利用障碍,可出现烟酸缺乏。 二、甲亢病人的饮食原则 1、高热量:结合临床治疗需要和患者进食情况而定,一般较正常增加50%-70%,每人每天可供给3000-3500Kcal热量。
2、高蛋白:一般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1.5-2g蛋白质。 3、高维生素:主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4、适量矿物质:主要为钾、镁、钙等 5、忌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一定量的限度内,甲状腺素的合成量随碘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剂量超过限度,则暂时性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使并人症状迅速缓解,但这种抑制是暂时性的。如果长期服用高碘食物或药物,则甲状腺对碘的“抑制”作用产生“适应”,甲状腺素的合成重新加速,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素的积存与日俱增,大量积存的甲状腺素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甲亢复发或加重。同时,甲亢病人的很多检查如摄碘率、I131治疗前需禁碘。 三、甲亢病人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烟酒。
2、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ml左右,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 3、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尤其腹泻时。 4、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 5、禁食海带、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由于碘在空气中或受热后极易挥发,故只需将碘盐放在空气中或稍加热即可使用。 6、进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7、病情减轻后适当控制饮食。 四、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 1、谷物类: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 2、肉类及制品:优质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 3、奶及制品:除纤维素外的各种营养成分
4、蛋及制品:优质蛋白质、高蛋氨酸 5、豆类及制品:优质蛋白质、低脂肪 6、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 没有问题,现在甲亢已经非常容易治疗了。 注意事项: 一、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病人虽多食多饮,但消化吸收的运化差,身体较为虚弱。一般说,轻者不宜经常熬夜、饮食无度和进行长跑、游泳、爬山等剧烈活动;重病者,则宜静养,甚至卧床休息。此外,由于甲亢病人常伴有突眼,使眼外肌麻痹,容易视力疲劳,眼球膨胀。一些病人在看书、报,尤其是看电视时,就感觉眼球胀痛,所以,本病患者要少看书报,免看电视,减少眼的刺激和视力疲劳。
二、杜绝不良精神刺激。临床上,常有甲亢患者病情加重。追溯缘由,患者加重病情前常有不良刺激。如因一点小事与同事、家人争吵,且不能自控。因此,患者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家人及单位的同事应对病人予以理解,创造一个较好环境,以避免精神刺激。
三、控制、禁食含碘和刺激性食物。病人吃了含碘的食物,易促使甲状腺组织硬化,对已肿大的硬块僵硬难消,使患者病情迟迟难愈。因此,甲亢患者不宜多吃海鱼、海带等富含碘的食品。同时,伴有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禁忌生葱、生蒜、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四、预防感染。甲亢病人白细胞总数偏低,粒细胞也低,容易导致感染。若发生感染,会使已控制的甲亢复发或加重,甚至出现甲亢危象。因此,要学会预防各种感染,而一旦发现感染征兆,则应及早控制。? 此外,女性甲亢患者,还不宜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应暂停哺乳。因为女患者妊娠时,雌激素分泌明显增加,甲状腺素的合成增高,母体和胎儿都处于消耗状态,特别是妊娠期间使用治疗甲亢的药物,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造成先天性智能低下,故甲亢症状未控制之前,不宜妊娠。假如,妊娠中期后发现甲亢,除慎重治疗外,产后则不宜哺乳。因为药物可经乳汁转给婴儿,造成甲状腺机能减退,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甲亢是缺碘还是多碘
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发炎导致机能下降、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曾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导致甲状腺素分泌不敷身体所需,各器官功能下降,进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属缺碘型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这些紫菜及海带可能有效,但若属自体免疫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吃这些紫菜及海带反而有害,应尽量少吃。
甲亢与甲减的病因比较复杂,碘的因素在其中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无论低碘还是高碘,都可能会引起甲亢或者甲减,只是比例有所区别而已。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碘缺乏病主要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损害,孕妇缺碘可出现胎儿缺碘、早产和先天畸形等,所以,世界上已经100多个国家在食盐中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至今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国从1995年开始普及碘盐,已有12年的经验。但人们对食用碘盐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 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甲亢怎样补碘
凡一个地区20%以上的12-14岁少年有甲状腺肿大,则可认为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浒区。在地方性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地区的居民中,采取集体性预防,即食用碘化食盐的方法来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防止呆小病、腺瘤及腺体的功能失常等,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若不管当地是否存在缺碘,强制性地给中小学生服用碘钙片之类的碘制剂,可引起中毒,近年已多次见这种病例。不论是缺砚还是碘足够地区,如果食用了过多的碘剂,在临床上产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表现时,则称为碘甲亢。在医院里,有时给病人过多的碘,如X线造影剂,心脏病人长期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碘甲亢。老年人更容易发生。
碘甲亢的症大辩论与通常所见的甲亢相似,如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紧张、兴奋、食欲亢进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等。然而这种甲亢,甲状腺很少肿大,年龄偏大,很发生突眼。如果一个病人有摄入过多碘的病史,化验检查时发现血中甲状腺激素(T3、T4)增多,甲状腺R131碘率降低,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即可诊断为碘甲亢。
吃加碘盐导致甲亢增多
专家分析,甲亢忽然增多,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1)碘致甲亢,这是碘干预措施实施后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并发症。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甲状腺组织形成一些高功能结节,碘摄入量突然增加时,高功能结节一时不能适应,因此临床上出现“一过性甲亢”。在全世界近百年的食盐加碘的历史经验中,碘性甲亢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2)源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当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隐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变为显性。
专家认为,碘性甲亢正是碘缺乏病的表现之一,是碘缺乏病防治中不可避免的。缺碘地区的市民不能因为担心有碘性甲亢,而不服用碘盐,因为缺碘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而且调查发现,持续进食碘盐到第五年,甲亢发病率明显回落,第八年降至食盐加碘前水平。也就是说,人群缺碘状况已经被纠正,碘致甲亢只是阶段性的现象。
另外,原本碘营养正常的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后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但值得注意的是,甲亢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不宜食用碘盐的人可凭医生证明,到当地盐业公司销售部及指定的零售点购买非碘盐。
甲亢是因为缺碘吗
甲亢指的是甲状腺本身自己的功能亢进,也就是它摄碘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合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然后产生高代谢的临床症候群。
甲亢一般它的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简称Graves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此从它的发病机制来讲,甲亢并不是单纯的缺碘,或者说碘过量,当然碘过量可以导致甲亢,但是甲亢本身它的病因很多,因此不能讲甲亢就是缺碘。当然我们治疗的时候一般要求甲亢的患者,要注意低碘饮食,一般是吃无碘盐,禁食海带和紫菜以及海产品。
儿童患上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原因
1、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致甲亢
因为甲状腺组织被炎症损坏,储存在甲状腺内的甲状腺激素被释放至血中,发觉暂时性甲亢。
2、医源性甲亢
有些甲低儿童的家长错误认为多吃药能加速病况好转,为此吃过多甲状腺片,以致让患儿浮现消瘦,心悸,出汗等甲亢现象,服用碳酸锂亦可引致甲亢,其机制与碘化物所致甲亢者类似:因甲状腺内碘库扩大后产生脱逸现象,结果导致甲亢。
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导致甲亢也系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病症,在甲状腺组织受损,滤泡破裂而释放出甲状腺激素时,会发觉甲亢病症,不过甲状腺病理上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腺上皮萎缩及纤维增生,最后浮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现象,所以这种甲亢也是暂时性的,或称假性甲亢。
4、环境因素
常常包含不同引发甲亢发病的病因,比如创伤、精神刺激、感染等,虽然不少甲亢的诱发常常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有关,但发不发病却和环境因素有紧密关系。如遇到诱发因素就发病,而免得诱发因素就不发病。由此可见,一些甲亢病人的发病有可能在免得诱发因素的条件下得到防护。
5、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又叫做Plummer病,其原因同Graves病,甲状腺出现结节状增生,一些可发展为腺瘤,有人认为结节可有“自主”性功能亢进所致。
6、碘甲亢
通常察觉在防护碘匮乏并且普遍增加碘摄入量与吃一些含碘药物诊疗之后,在防治碘缺乏性疾病同时,增加甲亢的患病率,黎巴嫩报告自1995年全民统一碘化食盐补碘后,甲亢病人增加2~6倍,年患病率由0.02%增加至0.07%,美国报告经诊疗的Graves病人,近年的减轻率下降,简述与高碘饮食有关,术后甲亢发作率在富碘区比缺碘区高5倍,碘甲亢一般察觉在服碘后6个月,高为13个月,临床现象与Graves病类似,很少有突眼,血清中无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但甲状腺吸131I率低,高碘直接诱发甲状腺细胞的损害,可诱导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生甲亢
甲亢到底是缺碘,还是碘过量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物质,所以部分甲亢和碘过量有关.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疾病,我们对于这些这些疾病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对于碘缺乏这种疾病是不是很多的人都知道呢?那么我们就不多介绍碘缺乏了,今天主要是为大家介绍一下碘缺乏的误区。通过这些误区让大家更加的健康。
碘缺乏病主要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损害,孕妇缺碘可出现胎儿缺碘、早产和先天畸形等,所以,世界上已经100多个国家在食盐中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至今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国从1995年开始普及碘盐,已有12年的经验。但人们对食用碘盐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 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甲亢病不是缺碘所致
有些人误认为,“大脖子”病是因缺“碘”引起的,因而大量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等。其实,俗称的“大脖子”病,即是由甲状腺分泌过量的甲状素所引起的病。
该种病人因用了上述含碘高的药物和食物,甲亢病的症状有可能得到暂时缓解,但甲状腺因摄入过多碘而逐渐增大变硬,同时也会干扰甲状腺功能和形态检查,延误诊断和治疗。此外服用含碘药物后,会使原来就有的心跳、心烦、怕热、多汗等症状更加明显。
甲亢病病因不是缺碘而致,主要是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与精神刺激、过度紧张、青春期、妊娠、内分泌失调或遗传因素有关,因此不要乱吃含碘食物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