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类风湿的诊断

类风湿的诊断

RA的诊断标准、分期、功能及活动性的判断:

1.RA的诊断标准

(1)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4条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可以确诊RA。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改变。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2)2010年ACR/EULAR关于RA新的分类标准

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

治类风湿关节炎不一定都要用激素

很多人以为,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其实并非如此。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常出现。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0%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进行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保持关节不变形,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抗风湿药,而不是激素,仅有少数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酌情考虑。

生活中怎么去诊断类风湿

最近几年我国患有类风湿的人群在不断增多,更多的人受到了他的伤害,但是好多人在患病后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这与缺乏类风湿疾病的常识有关,现实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诊断类风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去诊断类风湿。

第一、类风湿因子阳性。

第二、肿胀关节呈对称性,皮下类风湿结节。

第三、掌指近端指间、腕关节中至少1个肿胀积液,也就是有肿胀或积液。

第四、关节受累常是对称性的,最常侵犯的关节依次为腕、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膝、踝、肘,其次侵犯肩、髋关节等。

第五、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患者晨起后感到手指僵硬,手不能握紧拳头,晨僵时间越长表明病情越重。

第六、X片改变:在化验室检查上,类风湿患者检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只占类风湿的70%左右,但类风湿因子阳性也不能判定,一定就是类风湿.大约有 5%的正常健康人或老人类风湿因子也可出现阳性。如果类风湿因子是阳性结果,要进一步检查类风湿因子的滴度,滴度越高越有诊断意义。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类风湿是如何诊断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首先要做好对疾病的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等到发病后再去治疗就为时已晚了,尤其是像类风湿之类对人体会造成大的伤害的疾病,预防工作自是重中之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

1、要建立信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打持久战,战胜病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导致残障危害。

2、要早期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将近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可以从病史中得到初步的诊断或是诊断的线索,单从体征得到诊断的,约占30%。

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因此发现有四肢小关节肿瘤、早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及时到医院风湿病专科诊治,尽早得到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具备以上症状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以上介绍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诊断标准查看判断。

走出“类风湿” 的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

新认识:不单是老年人,不同年龄的人群包括儿童都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但主要是30~50岁的女性容易得。

误区之二:类风湿关节炎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

误区之三: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新认识: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常出现,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 阳性。

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0% 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四:类风湿关节炎无药可治。

新认识:随着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已非不治之症。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间给予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多数患者可以保持关节不变形,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但如果治疗不规范,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误区之五: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用激素治疗。

新认识: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抗风湿药,而不是激素。仅有少数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酌情考虑激素。

类风湿的鉴别诊断

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过程大多缓慢。手、膝、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虽有外周关节病变,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转子、跟腱、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且多为HLA-B27抗原阳性。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但患者常伴有发热、疲乏、口腔溃疡、皮疹、血细胞减少、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多系统表现,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不出现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

反应性关节炎

本病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非对称性受累为主,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HLA-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仅仅是关节病变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个名字让人一看像是一种单纯关节受损的疾病,但它对人类的损害远不止是关节,它是一种异质性、系统性疾病。除关节受累外常有以下表现:

一、血液学改变: 贫血很常见,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关节炎症程度相关联。贫血原因可能与铁利用失常有关;血小板增多常见与疾病活动期患者。

二 、类风湿结节: 结节可发生于关节内或周围、皮下 ,也可发生于任何内脏器官

三、肺: 尸检材料胸膜受累可高达50%。临床只少数是大量胸水。类风湿结节可发生于肺中,结节直径大小不一,多位于肺周边,可成空洞或破溃,引起胸腔积液或支气管胸膜漏。注意与肿瘤相鉴别。

四、心:心包炎最多见。虽然临床症状性心包炎不多见,但尸检及心电图检查高达

50%患者有之;结节性肉芽肿及弥漫纤维化病变也可见于心肌。超声心动可见30%患者有不同程度瓣膜受累;类风湿冠脉炎可以发生,应注意与冠心病鉴别。

五、肾:类风湿关节炎较少影响肾。但肾血管炎、轻度膜型肾病皆有报道,有肾病者应首先除外继发性淀粉样变及药物所至。

六、神经:神经受压迫是引起神经症状的最常见原因,多发生于局部较重的滑膜炎压向附近一固定结构。正中、尺、后胫骨、挠神经后骨间肌支常受累。

七、眼:最多见为继发性干燥综合症,表现为眼干、口干,唾液、泪液减少。巩膜外层炎多示疾病活动,眼突发红痛呈结节性或弥漫性。

八、血管炎:多影响中小血管,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小血管炎多见与皮肤、甲床梗死、肢端坏死、小腿溃疡或末端知觉神经病。

鉴于以上系统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科治疗及定期指导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我院治疗类风湿已有30余年,是治疗类风湿的专科医院,在类风湿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主要与内、外两大因素有关,外因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致痹”内因为先天禀赋素亏,气血不足,肝肾亏损,以致外邪乘虚而入。石家庄平安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科研人员,在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李学增教授的带领下,以中医免疫平衡全息理论为基础,大胆探索,创立“免疫清血”疗法;并研制出纯中药“通痹丸、五痹胶囊”系列药物。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这些药物既能抗炎又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显著减轻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并可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促进增生组织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关节血管的炎症和内膜发生增生性的改变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不同患者在不同时期,施以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局部离子导入、针灸、中药熏洗、浸泡、推拿按摩等一体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关节的肿胀、疼痛、缓解晨僵、腰僵现象,抑制远期骨质破坏、畸形变,疗效确切,大大缩短了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

(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

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

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外,此项标准的价值不大)。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下几点: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的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是否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请咨询医生意见。

相关推荐

类风湿的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

1、要建立信心。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打持久战,战胜病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导致残障危害。 2、要早期诊断。现代医学认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将近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可以从病史中得到初步的诊断或是诊断的线索 ,单从体征得到诊断的,约占 30%。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因此发现有四肢小关节肿瘤、早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及时到医院风湿病专科诊治,尽早得到康复。 3、要避寒保暖。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患者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肢体运动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升高或减少、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2、血沉: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可有血沉加快。 3、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 4、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时可有类风湿因子增高,但不是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类风湿因子检查的方法是什么

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会为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医生诊断时还会参考你的症状的历史和其他体检措施的结果。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还能帮助医生预测你病情的严重程度。RF出现的早晚、数量与类风关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若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体中没检测到RF,则表示病情不是很严重。RF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提示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总之请记住: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阳性并不意味着你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有些人的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是阳性但他没有类风湿关节炎,还有些人虽然患有类风湿关节

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

类风湿诊断中风湿三项指的是什么

1.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是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 2.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以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度相一致,也可作为判定疗效及诊断的指标。 3.c-反应蛋白(CRP):当发生炎症或组织坏死时,血清CRP浓度迅速上升。风湿在活动期,血清CRP升高明显,是观察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和炎症活动度的关系密切,结果不易受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因而反映炎症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鉴别

诊断: 1、RA的诊断标准、分期、功能及活动性的判断。 (1)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 ≥4条可以确诊RA。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③手关节(腕、MCP或PIP关节)受累(≥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⑥X线片改变。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2)病情分期: ①早期有滑膜炎,无软骨破坏。 ②中期介于上、下间(有炎症、关节破坏、关节外表现)。 ③晚期已有关节结构破坏,无进行性滑膜炎。 (3

生活中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是什么

怕冷:病人手指对寒冷格外敏感,一遇冷水很轻易发白、发紫、麻痹、蚁走感甚至疼痛。这是由于指端动脉遇冷易于痉挛,医学上称其雷诺氏现象。 肌萎:类风湿病人早期即往往具有指骨肌肉萎缩,与肿大的近侧指间关节形成医学上所谓的梭状豆菱茄状改变。 色沉:在病变指间关节的背侧,往往见有色素沉着而发暗褐(黑)色。与此同时,局部皮肤可呈角化而增厚。 对称:类风湿关节炎指关节损害的突出特点为两手呈对称性。有时早期仅见中指近 类风湿诊断: 一、关节影像检查:可以准确的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在病情发作时,患者的关节会受到明显的损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方法

1、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1.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1.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1.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1.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1.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1.7、血清类

类风湿关节炎特殊检查项目有哪些

特殊检查(1)关节穿刺术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环瓜氨 酸(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1)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 于单关节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类风湿患者可吃辣椒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打持久战,战胜病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导致残障危害。 现代医学认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将近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可以从病史中得到初步的诊断或是诊断的线索 ,单从体征得到诊断的,约占 30%.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因此发现有四肢小关节肿瘤、早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及时到医院风湿病专科诊治,尽早得到康复。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由于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