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时气息不足怎么办
唱歌时气息不足怎么办
好多学员在唱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气息不够用的现象。其实我们一般人的肺活量对于唱歌来说理论上都是够用的,一般觉得不够用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唱歌的句子之间,该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句子太长气不够。
2. 我们呼吸的位置不对,有可能用了胸式呼吸,这样气吸得少和浅,气容易不够用。
3. 气吸得位置对了,也足够的量,但是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漏气了。我们要想到整句歌,然后均匀的分配好气息。
4. 气息保持的不好,没有很均匀的把它吐出来。
通过跑跑步,游泳也可以提高肺活量,但是真正运用到唱歌中还需要科学的运用气息才可以达到正确运用气息唱歌。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方法,欢迎广大学员和我共同探讨声乐的气息运用问题,希望我能给您有些帮助。
气息不足
气息不足与肺活量有一些关系,但主要是多做腹式呼吸训练; 再有主要的就是做深呼吸, 一般人认为深呼吸就是进行深深的吸气, 但是通常大家做的是不对的,平常做深呼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不经意的耸起双肩,不可以这样。还有你可以锻炼自己的肺活量,平时多做做运动就很好。
气息不足会用腹式呼吸就行,吸的时候深吸,肚皮鼓起来,然后发“嘶”音,不用很响,自己能听到就好,慢慢吐气,要保持音的平稳和均匀,自己感觉气马上要用完了,用尽全身力气快速加重把气一下子冲完,自己看着表,慢慢坚持着练,气会长起来的,而且也会让你学会怎么保持平稳的气息,同时你也可以结合渐强渐弱的方式来练习。就是按我的方法练啊,慢慢就会气息长起来了。
教您如何选择孕后期胎教音乐
为了使妈妈不害怕,《我将来到人间》音带里可以听到胎儿在唱“妈妈你不用害怕”的歌曲。另外还有一组电影音乐主题联奏,这样妈妈可以听听动人、熟悉的曲子,分散一下心理压力,心灵得到莫大的安慰。主题歌《我将来到人间》,更能使爸爸妈妈感到胜利在望,内心充满喜悦。其他一些特制的胎教音乐基本上也具有这个功能。此外,听一些优美的传统民族音乐,轻快的少数民族歌舞乐曲,也可以舒心解气、调摄情志。但要注意欣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会造成审美疲劳,对自己和胎儿不利。
在孕后期,要强调父母给胎儿唱歌的重要性。
胎教音乐分两种,一是父母的唱歌,二是播放乐曲音带。父母的唱歌很重要,对胎儿有特别的亲近感。经试验,胎儿很喜欢听父亲低音的歌声,正如他喜欢听低音的大提琴乐曲。父亲的歌声会使胎儿轻轻地晃动身体,表示满意和舒适。有人发现,婴儿出生后哭闹,母亲难以使他安静,而父亲却可以通过唱婴儿在胎内就熟悉的歇曲,使婴儿安静下来。这说明,父亲为胎儿唱歌,和胎儿亲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母亲为胎儿唱歌的意义,国际学术会议有专门研究。有的学者说,如果孕妇希望婴儿将来成为一个精神稳定、乐观的人,她应该在婴儿出生以前为之唱歌。还有的学者说,胎儿能感受到母亲歌声的振动,这种振动使胎儿在出生前有一种“世界是和谐的”感觉。母亲歌声的和谐振动能使胎儿获得感情、感觉上的满足,正如营养成分能满足胎儿机体的需要一样,他认为录音机所播放的音乐、乐队的演奏均不能代替母亲的歌唱,因为它缺乏母亲歌声的物理性振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耶胡迪·梅纽因也认为,母亲为胎儿唱歌可以给胎儿以和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定。如果一个没有从其母亲那里得到这些旋律振动的婴儿,将感受到感情上的饥饿,像缺少食物导致身体饥饿一样。
有的父母也许会说,我不会唱歌怎么办哪?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接受过教育,哪有不会唱歌的?只不过有的唱得比较好,有的唱得比较差罢了。为自己的胎儿唱歌,又不是上台表演,唱得差一些有什么关系?胎儿的要求是不高的,他只要求听到你的歌声,感受只有爸爸妈妈的歌声才有的物理性振动,得到爸爸妈妈才能给他的感情、感觉上的满足,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唱歌水平低而羞于向胎儿开口,那么为什么不多练习练习,为了胎教,为了自己的下一代?
唱歌时打开喉咙与喉头的有效方法
唱歌时打开喉咙与喉头的有效方法
1、“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不论唱法、不论男女、不论高低声部,都是这样要求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唱歌的时候,喉咙有挤卡、捏的动作,随着声音的提高,喉头也跟着往上跑。就是平时人们说的:用嗓子“使劲唱”的现象,打开喉咙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来的。要求歌唱时,喉咙要打开,或者说要松开,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在吸气时,喉头是下降的,喉咙是打开(松开)的,歌唱时就要保持这个状态,所谓“吸着唱”,或者说: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都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要求歌唱时要“打开喉咙”,要“喉头稳定”。
2、要求歌唱时“打开喉咙”或“松开喉咙”,其实质就是要求歌唱时要“喉头稳定”。或者说,喉头在歌唱时要处于较低的位置,不能随着音高的提高而往上跑。喉头的稳定,在声乐学习中是个重要问题,因为喉头的位置影响声音的质量,喉头位置较低时,气息通畅,有胸声共鸣,声音宽厚;喉头位置高、挤卡,唱的音越高,声音越细、越窄,这种声音不够丰满、表现力差。因此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喉头是否稳定,已经成为判断声乐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凡是喉头不稳定的人,其声乐水平很难提高,因而也就很难进入专业声乐队伍。
3、为什么歌唱时喉头要稳定呢?因为人的喉咙里有两个“管子”,一个是食道(在后边),一个是气管(在前边),“会厌”是气管上方的一个“盖儿”,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舌根后退,会厌后倒,盖住气管,食物进入食道;吸气时,喉头下降,会厌竖起,空气进入气管。由此可见,只有当会厌竖起来的时候,气息才能通畅,如果歌唱时喉头上提,会厌必然后倒,盖住气管,气息就不会通畅,所以,歌唱时应该让喉头下降,喉头下降会厌才能竖起,会厌竖起,气息才能通畅,气息通畅才有利于歌唱。所以,歌唱时要求喉头必须稳在较低的位置。另外,从喉头里面的声带到嘴这一段,是歌唱的共鸣管道,喉头如果上提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短,喉头下降了,这个管道的长度就要变长,这虽然也可以起到调节共鸣管的目的,但是研究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好的办法是让管道的长度不变,只调节管道的粗细,使管道的长度和管道的粗细成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够得到最理想的共鸣。所以要求喉头必须稳定。
4、平时人们说话时喉头是上下移动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大多数喉头都是随着音高而上提的,就是说不能做到把喉头稳定在较低的位置,如果要求他歌唱时把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他会感到困难,有的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把喉头稳定较低的位置,学生由低音转唱高音时,喉头就往上跑,老师没有指出这样不好,学生也就很欣赏他自己挤卡出来的那种“亮音”。有的人也认为他嗓子好,并大加夸奖,学生听到夸奖了,当然就更不知道喉头上提是他自己歌唱时的毛病了。我要提醒这位同学,你如果不能及早地发现自己的毛病,并设法改正,唱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形成了习惯,就更不好改正了。 解决喉头稳定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个困难的问题,但是它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解决它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按老师的要求,一点一滴地进行练习,最终肯定是会解决的。
5、现在人们都知道有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对喉头放下来的要求不同,其中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必须放下来,放到最低的位置,民族唱法不要求非得放的那么低,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掌握喉头的位置,通俗唱法对喉头没有要求必须放下来,也是要根据歌曲的要求来决定喉头的状态,但是,不论哪种唱法,歌唱时气息都要通畅,喉头附近的肌肉都不许僵硬、紧张、挤卡。必须认识到:下巴紧张、僵硬,喉头上提、挤卡、捏着嗓子唱的方法,绝对是错误的。
6、一般人在唱上行旋律时,思想是往上想的,喉头就象是上台阶,随着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保持喉头的稳定,从心理上说,唱上行旋律时,思想应该往下想,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头的下降上,放在保持吸气状态上,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唱高音不是用嗓子勒着唱,而是打开喉咙,用气息唱。有喉头上提习惯的人,最好不要急于唱高音,一定要在唱中低声区的音时,喉头能够稳定之后,再逐渐向上扩展音域。高音声部的歌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学唱中低声部歌者的音色,也有利于喉头的下降。注意!喉头的下降不是用舌跟下压喉头,不是撑者喉咙唱。
7、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既然唱“u”的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喉头是放下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u”,来作发声练习。在练唱别的韵母的时候,就用唱u的状态来唱,逐渐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唱歌打开喉咙的认识误区
由于喉咽部有许多复杂的软骨与肌肉组织,看不见又不易由人随意调节。因此许多歌者,甚至一些声乐教师在打开喉咙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1、第一个误区:压喉。
声带在甲状软骨喉结内,打开喉咙最重要的外观标志是喉结下移。不少歌者和声乐教师为了打开喉咙错误地认为,只要喉结下移了,喉咙就打开了。于是,由于不了解打开喉咙的原理和方法,而靠舌根压喉以达到喉结下移的目的。结果喉咙逼紧,颈部紧张,喉咙没打开,声音暗涩出不来。打开喉咙的重要标志不应是看喉结是否下移,而应该用听去感觉舌骨与甲状软骨是分开还是重叠,只要舌骨与甲骨分开即为打开喉咙,而这分开是靠强大的吸气的力量。强大的吸气力量使喉咙向下,要有向下的意识,而不能用其它机械的方法,更不应将甲状软骨机械的固定在一个低位置上。教师用听去判断,歌者本人用感觉去体会打开的声音,打开的感觉应该是舒展、舒畅、不挤卡的,而不仅仅用眼睛去判断。在甲状软骨与舌骨吸开的基础上,咽管拉长喉咙打开具有伸缩性,这种伸缩性也就是咽管的长度是由生理结构及音高音色决定的。一般来说,中音低音声部由于声带长而需要与之相配的咽管相应增长,于是喉位低。而高音声部由于声带短需要与之相配的咽管相应短,喉位相对于中音低音略高。德米特列耶夫曾强调指出: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歌唱中的喉头位置,没有一种喉头位置是可以不加分析地用之于所有的学生的,任何一种喉头位置一旦成为教条,必然会给很多学生带来危害。著名的女歌唱家库克琳娜是属于低喉位的,她说喉头在歌唱时的正常位置就是自然的放下,不要强力地压下或抬高,只要有支持地把气吸得深稳就可以,保持自然的放下,不施加任何力量略带上下轻微地抖动。
2、第二个误区:撑喉。
由于对打开一词的误解,或是由于不了解发声的原理,许多歌者和声乐教师一提打开就连声门也打开了,声门打开失去了声带靠拢振动发声的基础,声音漏气、空洞、摇晃,没有色彩、没有穿透力,有些教师不了解这是违背科学的错误发声。反而还误认为这是气息裹着声音,给学生建立错误的声音概念。这种声音位置低、耗能大对声带构成的负荷大其负面影响一时还不太明显。但它对声带潜在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久而久之会造成发声器官的病变,打开喉咙获得丰富优美圆润的声音是要以声门靠拢振动为前提的,没有声带靠拢振动发出的基音打开喉咙也就失去了意义。
3、第三个误区:声音落在喉腔内重喉音
打开喉咙是为了使喉外肌松驰,不干扰声带正常的振动,建立咽管声音通道,使之与声带配合扩大美化基音,使声音传远。许多歌者为了保持错误的打开,喉肌用力二腹肌僵硬喉内肌不能独立工作,致使声音在喉咙里响,这种声音笨重、做作,歌者自己听着大,近处听着声音炸,却不能传远,声音没有弹性,没有伸缩性,只能大不能小,声音线条不清晰明了,音色浑浊。
唱歌打开喉咙的重要性
打开喉咙既能扩大基音又能美化声音,是歌唱者用最小的力气和最节省的呼吸获得流畅自如优美声音的重要技巧。
建立吸气状态的发声机制是打开喉咙的关键。
吸气发声使会厌竖起,自动自如建立声音通道。会厌位于舌根和喉头之间,它是喉头的大门,对声门起保护作用。
当我们在吞咽时喉头上提,会厌向下,盖住喉头,使吞咽的食物或饮料经过会厌进入食道,而不致落入气管使发声器官受到危害乃至生命危险。而当我们歌唱时,会厌如仍像吞咽时盖住喉头,那么由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微弱的基音就得不到扩大与美化,就好像人捂着嘴巴在说话一样,声音小闷。
因此,歌唱时我们要让会厌竖起来,让喉咙打开,使声带发出的基音经过得到扩大与美化。那么,会厌坚起来最有力的方法就是吸气,吸气时会厌自然竖起,咽腔随之打开、内绷,形成声音的通道。
气息不足的小妙招
很多在演唱歌曲时,存在气息支撑不够的问题,这样的声音听起来会比较虚,比较缺乏力度。那么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练习气息不足的方法很简单:先放松地口鼻同时吸气,要深吸气,吸气的时候肩膀,胸部别动。
吸完气以后,我们做下蹲,伸懒腰或弯腰的动作都可以,这时你会感觉有股气或者说有股力量想要从体内出去。
最后发声的时候借着这股劲就行了,记住这种感觉,就会有气息的支持了。
其中,利用“弯腰+下蹲”来加强气息支持的方法,被很多歌手广泛地运用在唱歌中,大家以后在唱歌中感觉气息支撑不够时,不妨试试“弯腰+下蹲”的方法,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气息比平时都要好!上高音也会更容易!
建议初学者在平时练习中,不妨多做气泡音转发声等一些基础的练习。基本功练好了,唱歌中的气息支撑感才会更有保障哦。
歌手嗓子怎么打开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
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
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连唱
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通畅
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5、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
6、基本功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唱歌如何保护嗓子
唱前先“热身”。选一些容易唱的“热身歌”,比如节奏慢一点、音调低一点的抒情歌曲。声嘶力竭的摇滚乐曲即使再擅长,也不宜上来就唱,最好放在后面。
唱两首歇一歇。连续唱歌会让嗓子不堪重负,唱两首便停止或与他人轮唱,让声带小憩。唱歌过程中要注意护嗓,掌握发声技巧,避免用嗓过度。
少唱高音歌曲。很多人遇到超过自己发音能力、演唱难度很大的歌曲时,唱不上去也要大声“吼”出来,这样非常容易损伤声带和支配声带运动的肌肉,造成声音嘶哑,还会令声带黏膜充血、水肿,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急性声带炎。因此,唱歌时要少飚高音。
少喝冷饮,多喝白开水。一曲终了,很多人会痛快地喝上一杯冷饮或冰啤酒。但声带劳累后,受到冷饮或酒精的刺激,容易充血、水肿,还可能突然失声。唱歌的最佳饮品是温白开水,有利于护嗓,蜂蜜水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很快修复疲劳的嗓音。
常到包房外透气。唱歌时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逗留在房间中,每次以不超过2个小时为最佳,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有慢性喉炎、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待在包房内,经常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透气。
唱歌后不吃辣。唱歌后的几天时间是嗓子的“脆弱期”,要注意护嗓。建议减少长时间讲话,多喝温白开水保持咽喉湿润,少喝浓茶、咖啡、冷饮等。不吃辛辣、油炸类的食物,以减少对嗓子的刺激。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
唱歌是否真的有助长寿
唱歌能调节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唱歌能有效调节情绪。忧伤的歌有助于宣泄忧郁、压抑的不良情绪;轻快的歌能增加快乐;老歌还能唤起人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增添朝气,让老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当老年人退休后,容易因失去寄托而陷入抑郁、焦虑等情绪。有研究指出,外国的一部分养老院里,老人在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达到53.8%,而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高达76.9%。由此可见,老年人在晚年容易患上抑郁症。而唱歌恰恰是缓解抑郁,抒发情绪的一个好的方法,既可弥补退休的失落又能调节情绪,因此,唱歌有益于长寿。
唱歌能锻炼肺部
美国科学家作过一项调查研究,把20名年龄从28~65岁的歌唱家和非歌唱家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歌唱家心跳非常有力,胸腔肌肉强健,肺部发达。
唱歌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唱歌能够增加人的肺活量,同时,还锻炼了膈肌和呼吸肌,让其保持活力。人们在唱歌时必须发声、运气、调匀呼吸,讲究共鸣,从而增强了呼吸系统的各项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肺功能衰减,唱歌可减缓心肺功能的衰老,从而使人长寿。
健康唱歌有技巧
不少人喜欢放开嗓门唱歌,由于盲目大声唱歌,引起口干、喉咙沙哑等。所以,歌唱时要轻声唱。苏医生认为,正确唱歌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打开喉咙。打开喉咙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张开,把气息自如地送出来。
2、稳住呼吸。唱歌时要以气息作支持点,把呼吸稳住。
3、注意保持喉咙的湿润,及时补充水分。注意别喝冰水。
什么是胎教中的哼歌谐振法
母亲用柔和的声调唱轻松的歌曲,同时想像胎儿正在静听,从而达到爱子心音的谐振,称为哼歌谐振法。
当孕妇在打扫自己的房间,在厨房里做饭时,在晾晒衣服时,只要有时问,就可以哼唱几首儿歌或轻松欢快的曲子,让胎儿不断地听到母亲的宜人歌声。这样既传递了爱的信息,又有意识地播下艺术的种子。哼歌时,声音不宜太大,以小声说话的音量为标准;不能大声地高唱,以免影响胎儿。
歌曲可选唱:①小燕子:边唱边联想燕子飞舞的动作,亦可说唱结合,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春天的景象描述给胎儿听。②歌声与微笑:边唱边浮想联翩,在脑海里构成一幅幅春花遍山野的美丽画面。③早操歌:早晨散步时,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把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告诉给胎儿,鼓励胎儿在子宫中健康发育,出生后立志成才。④小宝宝快睡觉:一首催眠曲,共同入梦乡。如果孕妇自己会演奏乐器,也不失为哼歌谐振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