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哀伤和抑郁的界定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哀伤和抑郁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手册则建议,当以上症状持续18个月才能够被确诊为抑郁症。目前,哀伤和抑郁之间还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但是如果哀伤者的悲伤在一两个月后仍然没有任何减少,便需要对他们加以关注,以免他们滑向抑郁的深渊。
婚前抑郁症带来的危害
一、患者心理备受煎熬:抑郁症患者根据自己的悲观理解解释每天的人和事,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芝麻大的问题被放大到西瓜大小,再进行不断的追问、剖析,结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二、导致多种疾病:临床证实,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痴呆症、骨折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抑郁症有极大关系。女性患抑郁症还会大大增加患乳腺癌、宫颈癌等的可能。
三、患者及亲友双重伤害:抑郁症患者生活失去乐趣,失眠、焦虑、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性欲低下,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下降。他们的家人、亲密的朋友也在经受着痛苦。
四、抑郁症导致自杀:有数据显示,有10%-15%是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有65%-70%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是目前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到底什么原因会导致抑郁症呢?
(1)遗传因素。抑郁症带有遗传的倾向,其患者往往都有一定的抑郁症家族史,但这只是说明遗传是引起抑郁症的一个因子,可以对发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所有抑郁症的患者,他们的后代就一定会患上抑郁症。
(2)生物学的因素。即中枢神经递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现代研究表明:renti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递质出现功能紊乱的情况时。往往容易导致大家出现抑郁症状。
(3)个人的易感体质因素。往往那些体质较差,且心理负荷能力较低,并且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的人,在遭受外界不良的社会应激下,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根本无法进行缓解,从而诱发抑郁症。
(4)社会应激因素。要知道任何一类疾病的产生都有其外部诱因,抑郁症也不例外。患者往往在患上抑郁症之前,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一些刺激较大的事件,如身体上的创伤、亲戚朋友的逝世、工作上的重大变固等,这一些重大的社会应激因素都易触发一些心理疾患。
综上,能够引发抑郁症的因素不是只有简单的一两种,而是多种多样,且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通常可能是几种原因一起交叉而引发的疾病。不过大家也完全不需要因此而担心自己发病,一般来说只要心态向上,就可以帮助预防。
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
精神障碍问题往往被低估,2/3的精神障碍患者从不进行治疗,而社会的歧视以及治疗手段的不足又阻碍这些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
报告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压力、失业、生活节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精神障碍对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和严重。抑郁症、神经症、酗酒、药物依赖、自杀发生率在世界均呈上升趋势,老年精神障碍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症的比例也在增高。
报告强调,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而到2020年时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5.8%的男子和9.5%的妇女,即共约1.21亿人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抑郁。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而有自杀企图的人数介于1000万和2000万之间。由酗酒引起意识错乱的有7000万人,而有药物依赖癖好的有5000万人。此外,60岁以上患老年性痴呆的男子占5%,妇女占6%。
其实看起来抑郁症真的很可怕,因为它也会夺去患者的生命。但仔细想一想,它又不会那么可怕,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预防。例如保持心理健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老年抑郁症四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 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刘大爷退体前在单位担任局长,工作繁忙,事必躬亲。他今年退休后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有什么大事让他拍板决定,老伴也不听他指挥。半年过去了,让刘大爷高兴的事一直很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他不爱说话也不想动,吃不香也睡不好。周围人都说老刘只是适应不了退休后的生活,才变成这样的。
专家点评: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面对和适应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并接受现实,正确面对未来的生活;反之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和焦虑。特别是老年人在离、退休后,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活动圈子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自卑等不良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来确诊的。无论患者有无重大刺激,无论何种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符合标准,就可诊断为抑郁症,并需及时进行抗抑郁治疗。
误区二 是闹情绪不是患病
袁先生近来总是心情不好,烦躁不安。过去他爱看报纸,爱听京剧,曾经的这些爱好现在也让他觉得无趣,不愿说话,总想一个人独处,睡眠也不好,体重掉了十多斤。后经精神科医生检查,将其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不理解,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有到病的程度吧。
专家点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比较高。尽管每个人都有情绪失落的时候,但悲观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并产生厌世的情绪,记忆力也比过去明显衰退,反应迟钝,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家人不应只简单地认为是闹情绪,而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误区三 只是悲伤过度而已
赵阿姨的老伴半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无法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常回忆起过去夫妻相伴的日子,而如今却形单影只地生活。她终日以泪洗面,过了半年多心情始终不见好转,任何事情都激发不了她的兴趣。子女们专程来陪她生活,她反倒觉得心烦,也不愿出门,整日唉声叹气,甚至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大家都觉得这是亲人去世留下的后遗症,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专家点评:亲人去世后,亲属(居丧者)非常痛苦,情绪行为与平常不同,医学上称作居丧反应。居丧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悲痛反应,亲属经常向周围人诉说悲伤的心情,并伴有轻微的负罪感,如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逝者,而且会有轻微的体重减轻与睡眠紊乱症状。一般情况下,这种居丧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退,两个月左右严重症状会逐渐减轻。建议居丧者尽快重返工作岗位、参加社会活动以及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等,主动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伤情绪,往往在1 年内情绪会逐渐恢复平稳状态。
居丧者患的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的悲痛反应,与居丧反应有诸多不同,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和睡眠紊乱,这些严重的症状会持续两个月以上,患者几乎不想也无法重新开始工作并参加社会活动,这种异常的情绪甚至可持续1 年以上。此外,患者还伴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无价值感,甚至认为自己活得毫无意义,经常考虑或企图自杀。因此,切不可把抑郁症和正常的居丧反应相混淆。
误区四 身体毛病与抑郁无关
近几个月来,张大妈老觉得身体不舒服,常常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也减轻了。全家人都很担心她的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可到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最后,精神科大夫将其诊断为抑郁症。家里人都不明白,这明明是身体上的毛病,怎么会是抑郁症呢?
专家点评:有些中老年人经常感到身体不适,可到医院反复检查,也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其实,在这些躯体不适下常掩盖着患者内心抑郁的问题。专科医生在问诊时发现,这些患者在排除了躯体疾病后,普遍存在着不快乐、没兴趣、缺乏精力等抑郁情绪。医学上称之为隐匿性抑郁。这类抑郁同样需要进行专业的抗抑郁治疗,才能改善抑郁症状,并有效缓解躯体的不适。当然,抑郁症与个人的性格、生活事件等密切相关,内向、悲观的人,在不良生活事件发生后,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家庭矛盾、经济纠纷、身患重病等不良刺激是中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主要诱因。
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表达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需要,表示他需要爱,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表明他丧失了重要的情感,希望重新获得。在这个时候,家人和朋友就要当好倾听者和鼓励者。与年轻人一样,老年人也需要一定的交际圈,与原单位同事、朋友以及现在的邻居、社区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社会支持网络更加完善,这样在经历心理打击时才能得到来自多方的情感援助,有助于较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尽享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无法集中注意力
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开车,以往熟悉的工作也变得难以完成。
抑郁症如何确诊
抑郁症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失眠型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失眠型抑郁症,顾名思义就是失眠和抑郁都比较明显的一种抑郁情绪,和其他单纯的抑郁症有一定的区别。那么,临床上如何确诊失眠型抑郁症?
1、从心境改变判别失眠症抑郁症
失眠症抑郁症尽管都会让人心境懊丧,但发作的机遇不一样。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晨重暮轻的规则,心境往往会在下午或晚上感到轻松一些,而头痛、头昏等盲目体现也在黄昏得到减轻。
2、从心理疑问判别失眠症抑郁症
与失眠症总是环绕睡欠好觉这一疑问,而呈现的哀痛、抑郁、烦躁不一样,抑郁症患者的体现体现更为严重。
抑郁症患者会毫无缘由的对以往感爱好的事物和活动损失爱好,心中充溢孑立、悲痛、无助和失望。跟着抑郁体现的开展,患者常会无端地向家人发脾气或发生失望心情、自责、自罪,乃至想到逝世。这些通常都是失眠症患者不会遇到的状况。
3、从失眠症抑郁症的失眠体现判别
抑郁症患者呈现的失眠体现具有明显的特色,通常是早醒,醒后就再难以入眠,也有的体现为入眠艰难,或睡觉中屡次醒转,睡觉不实,感到一夜未眠。而失眠症更首要体现难以入眠,睡觉不深,易醒和多梦。
老人抑郁小心发展成痴呆症
警惕抑郁症发展为老年痴呆
有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期的患者如果抑郁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他今后发展为老年痴呆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而老年人的抑郁更多是源于孤独,据了解老年抑郁症的发病迅速,早期主要表现为多疑对外界事物麻木没有兴趣。医生表示很多老年人为了不让子女担心,通常不会把自己失眠、焦虑的情况说出来,以至于延误治疗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部分地区65岁以上老人抑郁症的患病率是4.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老年痴呆不可逆转但老年抑郁却可以治疗,因此通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大大降低老年抑郁和痴呆的发病几率。
忧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但忧郁症作为一个庞大的疾病家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和临床类型。激越性忧郁就是其中的一种。
激越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为同事和家人所理解,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
爱人或亲人逝世后哪些反应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哪些服丧者更容易抑郁
以下三类人哀伤时,应该对他们特别关注:在童年时期失去过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其他关系密切的亲人或者朋友的人;家族有抑郁症病史或者曾经有过抑郁倾向的人;社会和家庭关系简单,身边没有太多亲友的人。
自我减压的方法 防止情绪地震
在生活中发生“强震”后,如亲人逝世、感情受挫、事业失败等,要勇敢面对现实,千万不要被悔恨、恼怒、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要保持相对的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其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