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疾病什么人的发病率提升的最高
抑郁疾病什么人的发病率提升的最高
1思维动作迟缓,患者言语非常少、同时反应迟钝,仿佛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经过很大努力挤出来的,往往甚至还会有词不达意的感觉。甚至有些重度抑郁症患者缄默不语呈现一种木僵状态。
2情绪极为负面,情绪非常的负面,这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为代表性的症状表现。因为患者无法感受到喜怒哀乐,他们目光呆滞,对什么事情都丧失了兴趣,甚至是悲观厌世的念头,他们总会有自责的想法。
3躯体不适,最容易让人发现是否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最明显症状表现应该是患者的躯体不适。患者面容憔悴、便秘腹泻、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目光呆滞、体制严重下降、汗和唾液分泌减少等异常表现。
4自杀意图,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都有过自杀思想或者行为,同时,这种意图也是患者最为危险的症状。自杀前患者往往会经过长时间周密谨慎的计划部署,甚至能成功逃避任何人的注意,所以,经常抑郁症自杀以成功告别世界。其中张国荣、尚于博、郑多彬便是典型案例。
抑郁症发病率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1、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他人的冲突、经济困难、退休、失业、生小孩、孤独、失去亲人或失去重要的东西等不愉快的生活事件,都会使易感者发生抑郁或使抑郁加重。抑郁反应常常延迟发生,有时在生活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才出现。
2、临床医学的一个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脑中化学物质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抑郁,给患者抗抑郁药或其他药物,恢复平衡,从而改善抑郁的躯体表现。
3、抑郁症有家族聚集性,有遗传倾向。单卵双生子研究显示,双生子的一方发生抑郁症,其同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高达70%,相反,非双生子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个发生抑郁症,其他兄弟姐妹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仅15%。
4、还可能是由躯体疾病或药物所致。腮腺炎、流感、肝炎、甲状腺病变、贫血、糖尿病、避孕药、酒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都会引发抑郁症状。为此,临床诊断抑郁症应该进行体检,以排除这些原因。
5、患者的人格特征也是发生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抑郁患者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常常很悲观,不注意好的事情,对坏的事情特别专注。有些人虽然没有抑郁但倾向于用这种悲观的方式看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可能有抑郁人格。有这种人格特点的人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较高。
易患乳腺增生的人群
易病人群1:家里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特别是其母亲或者姐妹是乳腺癌患者,发病率比其他人高 30%。
易病人群2:绝经、月经不正常的人,月经开始太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12岁前;或者是女性绝经期太晚,多发生于女朋友55岁后;或者是女性朋友的月经期特别的短,一般这种情况月经的天数小于21天的人,得病的几率机率大。
易病人群3:乳房有异常的人,乳房密度高,质地结实的人,发病率高。
易病人群4:青春期乳房是异常肥大,未成年时,过多的抚摸乳房者,机率高。
易病人群5:在乳房内做一些不适合的物质来做填胸者,发病率大。
易病人群6:腰部以上特别肥胖,腰围与臀围相近,或绝经期前身体特别受弱的女人。
易病人群7: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精神有异常,性格内向,早期生活不幸福的人。
易病人群8:有高脂肪饮食偏食的人。
易病人群9:常饮酒的人,年轻妇女每周饮酒3-6次,每次250ml啤酒或180ml白酒,日后患乳腺癌的机率提高30%-60%。
易病人群10:未哺乳、从未生育、生育过晚的人,分别高出1.5倍、30%、3-4倍。
怎样可以得抑郁症呢
一、遗传因素:家中有患者患有抑郁,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急性很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但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二、生物化学因素: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凡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药物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峻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经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四、性格因素:遇事悲观,自自信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很轻易患上抑郁症。它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据调查发现:抑郁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至少会患上一次抑郁症。但患上抑郁症的人大多数身在病中不知病。只有25的患者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其中有20终极以自杀结束生命。无论很多抑郁症患者自杀前写下的遗书中,都称死亡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事实却是严峻抑郁症操控了人的大脑,折磨人的精神,才逼得患者走投无路,选择极真个死亡来解脱。
抑郁症发病率提升的因素是什么
一、压力过重是抑郁症形成的原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过重会导致沮丧、压抑、无助、自责等多种负面情绪出现,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常见病因。学会将一件大事按照一定的思路划分为多个小事件,然后有侧重点的逐步开展,这种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自身的压力,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大精神刺激是抑郁症形成的原因:重大精神刺激是导致重度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病因,常见如失去至亲;夫妻分居或离婚,无法面对丢掉的工作,突然退休等,一旦感到自身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事物,而内心无法正视,且失落的情绪不能及时排解,就可能引发抑郁症。
二、应激反应是抑郁症形成的原因: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被称为应激。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遗传易感性是抑郁症形成的原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抑郁症的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因此至少可以断定遗传因素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三、遗传基因:普通假使一个人的家族中有抑郁症史,那么他们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远高于正常的人。研讨显现,父母其中1人得忧伤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忧伤症病人,子女患病率进步至50%~75%。环境诱因:如在生活中一些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情及失落感都有可能会招致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比方说丧偶(特别老年丧偶,简直八、九成的人会得此病)、离婚、丢掉工作、财务危机、失去安康等。药物要素:假使一个人长期的在生活中服用一些高血压药、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药,那么就大大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性。
四、疾病:如生活中的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这些慢性疾病,一旦患病,患者就更容易患抑郁症。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便是细微的状况,也会患上忧伤症。忧伤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先兆,如胰脏癌、脑瘤、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个性:假使在生活中长期有自卑、自责、悲观等消极心情,那么患有抑郁症的风险性就更大。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之前不少的人觉得能够借助酒精、尼古丁来舒缓忧伤症心情。但是其实运用这些东西实践上会引发忧伤症及焦虑症。饮食:假使一个人的典礼中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也有可能会惹起忧伤病症。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故应加强防治。具体疾病有具体的治疗。
一急性期: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②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2调整血压。3降低颅内压。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5防治并发症。
2. 手术治疗。
二恢复期: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2.功能锻炼。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4.理疗、体疗及针灸等。
冬季抑郁不等于精神疾病
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终生患病率高达17%。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阴郁”,由于其发病率很高,又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也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而冬季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
“其实,在精神疾病范畴里并没有冬季抑郁的说法”,专家解释,“只是在冬季最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判断它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范畴,还要根据抑郁的程度分析。”
专家介绍,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状态,轻者每天心境不佳,对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一般通过适当的调节能缓解;而重者逐渐丧失社交和工作能力,甚至有自杀倾向,则需要强制性的心理干预来实现。
“冬季常出现的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等现象,一般只是轻度抑郁,只能说是抑郁状态,并不属于精神范畴。”专家提醒大家要理性对待冬季抑郁,合理调试,不要讳疾忌医。
年轻人高血压发病率攀升
现在上班族的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吸烟,酗酒,熬夜,繁忙的一天后,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休息。成为高血压年轻化的主要因素。
很多年轻人竟然患上了老年病——高血压。面对终身服药的结果,计算机行业的张华后悔不已。张华一年前毕业后在某it公司上班,工作压力十分大,长期连续熬夜工作,曾经连续4天没有睡觉。上周明显感觉头昏脑胀,到医院检查被查出患了高血压。“他来检查时部分器官已经开始被损伤了。”该院心内科教授说,目前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很严重,最近30岁以下的病人就占到了30%,而主要都是因为长期熬夜、吸烟、喝酒、压力大等。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的年轻化,要从自身的生活习惯抓起,医师建议要学会减轻压力、改善生活习惯,告别吸烟酗酒熬夜等恶习、每天最少需要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
抑郁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1、性欲明显减退。
2、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常个人独处等。
3、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4、伴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自暴自弃,厌世或自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