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鼻塞怎么办最简单方法 按揉迎香穴通气
小孩鼻塞怎么办最简单方法 按揉迎香穴通气
迎香穴有通窍、散风的功效,是治疗鼻塞的要穴,位于鼻翼外缘,鼻唇沟处。
具体做法是:按孩子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从迎香穴沿着鼻翼往上至鼻根部,反复推2-3分钟,即可通气。
宝宝鼻子不通气用嘴呼吸怎么办
热敷鼻子通气
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可用热毛巾覆盖宝宝的口鼻上,可减轻粘膜充血,湿润鼻腔,促进整个鼻腔的血热循环,使鼻道通畅。具体做法是:将毛巾放入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在婴儿鼻部。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以保持热度。每5分钟更换1次毛巾,最好用2个交替使用。热敷时间15~20分钟,敷3~4次/日。
风精油通气法
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成分,有特殊的辛凉气味,可刺激呼吸中枢,有清凉、驱风、通气功效。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可用风油精滴在棉球上,然后塞入宝宝鼻腔,一会就能感觉鼻子通气了。
醋蒸汽缓解鼻塞
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可以将一杯白醋放入煮锅内,大火煮沸后,让宝宝吸醋蒸气,有助鼻通气,注意避免烫伤。醋蒸气有杀灭病毒、病菌,防止感冒的功效。
按揉迎香穴
宝宝鼻子不通气,父母可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从迎香穴沿着鼻翼往上至鼻根部,反复推2-3分钟,即可通气。迎香穴有通窍、散风的功效,是治疗鼻塞的要穴,位于鼻翼外缘,鼻唇沟处。
香油滴鼻
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先将鼻涕擤干,滴入几滴香油,每天3-5次。香油有消炎、清热、润燥的功效,对鼻腔粘膜干燥是有缓解作用,慢性鼻炎患者,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涂于鼻腔患处,可缓解鼻塞症状。
迎香是什么意思 迎香怎么按摩
1.用大拇指按揉迎香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防治鼻部疾患(经常用食指指腹点按迎香穴,每次1—3分钟)。
2.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建议多多按摩迎香穴。当您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鼻子不通按什么穴位
按迎香穴,不闻香臭揉迎香。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主治:鼻塞,鼻炎、副鼻窦炎、面部神经麻痹。
揉按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2、鼻子不通按摩上迎香
上迎香属经外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之功。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衄,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烂眼弦,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泪囊炎;感冒,头痛,鼻塞;口眼歪斜,头面疔疮。
感冒了鼻塞会影响睡眠,除了按压穴位,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来缓解。比如用新鲜的橘皮对准鼻孔进行挤压,橘皮的汁液进入鼻腔后就会通气了。因伤风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调一些温盐水清洗鼻孔,不仅可以缓解鼻塞,还能防止鼻炎的发生。
宝宝鼻子不通气小妙招 按揉迎香穴通气
宝宝鼻子不通气,父母可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从迎香穴沿着鼻翼往上至鼻根部,反复推2-3分钟,即可通气。迎香穴有通窍、散风的功效,是治疗鼻塞的要穴,位于鼻翼外缘,鼻唇沟处。
宝宝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治疗宝宝鼻子不通气,可以试试下面这四个小妙方。
热敷鼻子通宝宝
宝鼻子不通气时,可用热毛巾覆盖宝宝的口鼻上,可减轻粘膜充血,湿润鼻腔,促进整个鼻腔的血热循环,使鼻道通畅。具体做法是:将毛巾放入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在婴儿鼻部。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以保持热度。每5分钟更换1次毛巾,最好用2个交替使用。热敷时间15~20分钟,敷3~4次/日。
风油精通气法
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成分,有特殊的辛凉气味,可刺激呼吸中枢,有清凉、驱风、通气功效。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可用风油精滴在棉球上,然后塞入宝宝鼻腔,一会就能感觉鼻子通气了。
醋蒸气缓解鼻塞
宝宝鼻子不通气时,可以将一杯白醋放入煮锅内,大火煮沸后,让宝宝吸醋蒸气,有助鼻通气,注意避免烫伤。醋蒸气有杀灭病毒、病菌,防止感冒的功效。
按揉迎香穴通气
宝宝鼻子不通气,父母可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从迎香穴沿着鼻翼往上至鼻根部,反复推2-3分钟,即可通气。迎香穴有通窍、散风的功效,是治疗鼻塞的要穴,位于鼻翼外缘,鼻唇沟处。
通过按摩穴位可以治疗鼻塞
感冒时,常会鼻塞,不但呼吸困难,而且妨碍学习、工作,又会造成失眠,可说是百害无一利。
因此,当鼻塞苦不堪言时,可以连续指压迎香穴、印堂穴等穴道,鼻子会即刻通畅。
迎香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眼睛正视,在鼻孔两旁五分的笑纹(微笑时鼻旁八字形的纹线)中取穴。
按摩方法:
1、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2、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3、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印堂穴
取穴方法: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按摩方法: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
风池穴
取穴方法:
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风池穴陷处。
按摩方法:
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刺激风池穴,对鼻塞也有效果。
迎香穴治鼻炎方法有哪些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宝宝感冒鼻塞按摩方法有哪些
首先,给宝宝按摩之前要把手搓温热,手法适当,不宜过重,但是过轻也没有效果。时间以2分钟为宜。
缓解鼻塞,首先介绍委中穴。《求医不如求己》提到,鼻塞按摩委中穴即可通气,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大拇指按住委中穴,来回搬动小腿,大概30秒的时间。即可通气。接着找到膀胱经的膀胱俞,按摩了几分钟后放手,增加鼻窍通畅时间。
另外一个穴位是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如果宝宝鼻塞或者流鼻涕,都可以轻轻按揉迎香穴50次,即可通气止鼻涕。
如果宝宝流清水鼻涕,可以配合按摩手法黄蜂入洞,很简单,将食指和中指轻轻伸入宝宝的鼻孔,按压鼻翼两侧下缘。反复50次即可。
宝宝鼻塞流涕,多是受寒引起。要注意给孩子保暖。适当喝点葱白水,或者煮流质的汤粥喂给宝宝,都有助于尽快康复。
迎香穴应该如何按摩
用推拿的点,按,分推,抹等手法试试,此穴的主治疾病有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预防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坚持。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
迎香穴治疗鼻炎
迎香穴的作用
迎香穴意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迎香穴按摩
迎香穴按摩图
按摩迎香穴治鼻炎方法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迎香穴解析
别名:冲阳穴;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