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根据个人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和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在实施之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等检查。有时心功能检查也有必要。患者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请医生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所有接受运动治疗的糖尿病人,都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检查。

如果是老年人或者肺病患者,有条件的应加测肺功能、测血压、查眼底,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或眼底有出血等病史的,则不应参加运动,如运动后血压上升,眼底出血或心肌缺血,应停止或减少运动。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正式运动前要做好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运动开始后要由慢到快、运动强度由小到大,5~10分钟逐渐加量,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袜密闭性和通气性,由于不少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减退或足底皮肤增厚变硬,足部容易受损,锻炼时宜穿宽松、鞋底柔软舒适、鞋面透气好的鞋,如运动鞋、胶鞋。应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寻找合得来的运动伙伴,避免单独一人运动。

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穿轻便的棉织品,它能吸收汗水并使潮气蒸发,从而保持正常体温,还应注意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及时补水,以免脱水;如果是在冬季,不要穿一层厚衣服,最好穿多层衣服,这样既保证了保暖性,最主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觉得身体发热,可以适当脱掉一两件衣服,如果穿一件厚衣服,运动中脱掉很容易着凉感冒,此外还要戴帽子和手套来保暖。

年龄大的糖尿病患者或者以前运动时受过伤的运动者,还要注意对个别易受伤部位的保护,最好戴护具,如护膝、护腕等。

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应逐渐放慢节奏,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活动再坐下来休息。必须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应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适应程度不断增加运动量,做到持之以恒,每周保证至少3次运动。为防止发生意外,运动时要随身携带记录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的糖尿病病情卡。注意心率的变化及自我感觉,如感觉身体状况不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找他人救助。随身携带几块糖果,以防备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补充糖分。

运动结束后应立即更换汗湿衣服,以防感冒。天气炎热的夏季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易感疲劳,增加胃的负担)。做好运动记录,应定期监测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中的血糖值的变化。如有不适,请医生或专业护士进行运动处方的相应调整。

此外,糖尿病人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糖症和足损伤,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在清晨空腹时剧烈运动,因为清晨是人体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间,此时运动,特别是运动量大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提倡餐后运动。2.避免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未能及时进食时运动。3.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超大量的剧烈运动。4.运动时要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软饮料、葡萄干、糖果等。

运动类型如何选择

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运动项目,尽量选择安全便利的运动形式,如下运动可供选择。轻度运动:购物、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气功。中度运动:快走、慢跑、骑车、上下楼梯、健身操。强度运动:快跑、跳绳、爬山、游泳、球类。

要结合本人的病情轻重、是否伴有合并症,选择运动的方式。对血糖不稳定,波动较大者一般不主张持续时间长和运动量大的运动;伴有心脏病者不主张选择中等量以上的运动;伴有肥胖和膝关节疾病者也不主张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需要下肢承重的运动。

运动时间和强度如何安排

糖尿病人以餐后运动较适宜,这样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早餐后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刻,故安排在早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从第一口饭算起),而对于早餐前和晚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早餐前和晚餐后的时段运动。每天坚持运动益处最大,每周不能少于3次,每次需坚持30~60分钟。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时感觉全身发热,微汗,轻度肌肉酸痛,次日感觉精神充沛,有运动的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运动量过大的表现有:大汗淋漓、气喘胸闷、不思饮食,次日身体乏力精神不佳,需要及时减少运动量。

运动时的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比较科学的判断方法是“最大安全运动心率=170-年龄”来确定你的运动量的大小。比如你的年龄是65岁,那么你的运动强度即你运动时的心率应该是170-65=105次/分。你在跑步、步行时的心率每分钟约105次左右,就达到了你的运动强度。当运动量过大时,运动结束后10~20分钟心率仍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感觉疲劳、心慌、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若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无汗、脉搏无明显变化或有变化,运动停止后2分钟内迅速恢复正常,表明运动量过小。有的人运动后可能会胃口大开,但运动绝不是大吃大喝的借口,饮食上还是要按照医生制订的方案来执行,要有规律的来进行营养和能量的补充。

不宜参加运动治疗的人群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严重缺乏的病人。这类人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加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容易产生酮体,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人,如酮症酸中毒,伴发急性感染的时候。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出血倾向的病人。运动后由于血压升高、血流加速,会发生或加重眼底出血。

4.糖尿病肾病病人,运动可以使肾血流量减少,尿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加重肾脏病情。

5.心、肺功能不全,有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这类人运动时血压上升,心脏缺血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当的活动锻炼对糖尿病人的作用在于:

一、可以减肥,糖尿病的发病病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过于肥胖,所以患了糖尿病之后可以针对减肥作适当的运动,在减肥的同时,身体内的很多的组织细胞也会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使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病情稳定。

二、促进肌肉利用血糖,加强糖代谢的调节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使血糖和尿糖降低。

三、肌肉利用脂肪酸增多,从而使血脂降低。

四、增强体质,改善新陈代谢和心肺功能,以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

在锻炼方法上,可根据本人健康状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散步、健身操、打乒乓球等不太剧烈的活动方式,每天锻炼二次,每次锻炼时间不要多于30分钟,不要过分疲劳。

锻炼的时间一般在饭后1-1.5小时为宜,因为这时血糖较高,通过运动可降低血糖,切忌空腹运动。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最好在胰岛素作用过后进行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

运动控制血糖要注意的9个禁忌

1、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宜适中,一般来说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

2、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每天坚持。每日坚持适量的运动,常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既可减轻体重,又可加强糖的利用,从而减少血中葡萄糖的蓄积,达到降糖的目的。

3、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餐后进行。运动宜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后进行。因为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既会因延迟进餐造成血糖过低,又可因没有服药使血糖过高。而餐后血糖相对平稳,适合运动健身。

4、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宜在户外进行。并不是任何运动都能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只有“有氧运动”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如氧气不足会增加心肺负担,对健康不利。

5、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忌运动。

6、2型糖尿病患者当出现较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时忌运动。此时要严格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因为稍有不当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以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及下肢坏死等情况的发生。

7、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时忌运动。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运动不当可加重眼底病变。

8、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肾病时忌运动。运动过量会加大肾脏的血流量,增加尿蛋白的排出量,使糖尿病肾病加重。

9、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等应激情况时忌运动。此时机体处于应激期间,血糖很不稳定,运动不当易使病情恶化。

当然,除了存在急症情况之外,糖尿病患者也没有必要完全卧床休息,而必须坚持一定量的运动。关键在于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适宜。如果坚持好以上原则,每日适量运动可以辅助降糖。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

运动就要补水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汗,而出汗就会丢失水分。每次运动时间达1小时者,要注意补水,少量多次饮水为佳。如果预期运动时间达1小时,最好事先补水,以免脱水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超过2小时的运动还要考虑加餐,以免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消耗过大后,产生低血糖。

运动间歇时间别太长

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天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多数都是低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以上,每次间隔不超过两天。力量练习每周至少3天,隔天做1次。柔韧性运动最好天天做。

知道何时监测尿酮体

如果你是1型糖尿病患者,且运动前血糖达13.9mmol/L,此时需要监测尿酮体。如果酮体比较多,就不要运动。酮体意味着身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很低,如果运动将会产生更多的酮体。酮体会增加血液的酸性,大量酮体的产生将会打破体内的化学平衡,甚至导致酮症酸中毒,直接威胁生命。一定要等到酮体消失后再运动。

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过程中,肌肉会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增强,双重作用,导致运动后血糖降低。如果你注射胰岛素或服用口服降糖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都可能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可以发生在运动后的2~12小时内,甚至在24小时内。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需要警惕发生低血糖的时间范围就越大。

别忘测血糖

监测血糖是避免发生低血糖的有效措施。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应进食后再去运动;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你的血糖大于16.7mmol/L,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差,最好别运动,而是想办法把血糖降下来。如果一定要去运动,首先要确定没有尿酮体,且血糖在10~15分钟之内有下降的趋势。

常时间低强度运动也有效果

购物、边散步边聊天、下楼梯、收拾家务、开汽车等属于低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不应轻视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时间长了,也会消耗热量,对控制血糖产生积极作用。低强度运动属于基础活动量,每天越多越好。糖尿病患者最好是: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做有氧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因此酿成大祸,导致严重感染、坏疽、截肢。

6、运动时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便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哪些误区

一: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觉很累,说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二: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要再运动了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三:凡是运动都有利于降血糖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这种运动是盲目性的,认为只要运动就会降血糖的想法是错误的。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那更是有害无益的。而且盲目运动缺乏针对性,即使适合运动的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运动,不宜盲目运动。

四:越早起床运动,效果越好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都是为你的生理节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五:已经服用降糖药了,就不必再运动了糖尿病治疗专家分析:体育锻炼能够消耗热量、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而减轻体重也能降低血糖。所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降糖疗法,尤其是餐后的运动更能使血糖下降。通过运动能协助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糖尿病病患者运动有何讲究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那么糖友在运动方面有哪些讲究?

1.年逾35岁,患病超过10年或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血压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糖尿病人,需与医生商量及经医生检查后才可进行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保持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如年龄为60岁,保持每分钟110次的心率即可),或者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

2.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3.运动后配合额外进食。通常每运动30分钟,应额外进食10~15克糖类(即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若感觉血糖过低时也可立即进食。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能否运动方面一定要注意一下,有的运动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有的运动是非常的适合糖尿病患者都有过慢行跑步打太极拳的,而且运动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激烈,以防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好好的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何讲究

急于降糖 运动过度徒伤身

70岁的张大爷身患II型糖尿病多年,为了减肥和控制血糖,每天都逼着自己完成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如此大的运动量本就让张大爷疲惫不堪,但为了控制血糖他却一再坚持,就在一次爬山回家的途中,张大爷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一些患者急于降糖,认为剧烈运动可以多消耗能量,达到控制血糖和减肥的目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同时,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会产生大量 酸性产物,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像张大爷这样运动过度,非但起不了治疗作用,还会造成软组织、关节损伤、视网膜出血等,如果引起急性 并发症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糖友运动有何讲究?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要控制在既达到了运动治疗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剧烈进入“无氧运动”状态。那么糖友在运动方面有哪些讲究?

1.年逾35岁,患病超过10年或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血压高、呼吸系统疾病的糖尿病人,需与医生商量及经医生检查后才可进行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保持心率(次/分钟)=170-年龄(如年龄为60岁,保持每分钟110次的心率即可),或者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

2.不宜空腹锻炼。空腹锻炼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3.运动后配合额外进食。通常每运动30分钟,应额外进食10~15克糖类(即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若感觉血糖过低时也可立即进食。

糖尿病患者运动好不好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益处,但每一位糖友所选择的运动方式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来衡量,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来看,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方式也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也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正确锻炼的方法。通常来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等。

糖尿病病人的年龄都较大、体质也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大自然的气息就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行走的时侯应改全身都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即可。

身体条件较好的、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例如健身跑。慢跑的时侯要求全身的放松。

糖尿病病人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住高层建筑者,也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者跳绳、原地跑等方式。另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也都可采用。

步行对与糖尿病病人有什么好处?

步行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还可降价其病死率。研究人员收集了1990~1991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2896例≥18岁的糖尿病病人的资料。研究的结果表示,与不活动者相比,每周步行≥2小时的病人总病死率降低39%,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34%。每周步行3~4小时与步行时心率及呼吸频率中度增加的病人病死率最低了。

运动量一般可以根据脉搏或心率来决定的,以练习即将结束时的脉搏数不超过170减去年龄后的数为限度,或者以一般青年人心率每分钟130-140次,老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宜。

除了用脉搏、心率、血压作定量指标外,还可以在每次运动时留意运动中出现的自我感觉,比如有无疲劳感、出汗与呼吸急促等。还可应用检查尿酮体、尿糖来判定运动后的效果,在运动康复一段时间后再来观察血糖、尿糖、酮体来调整运的动量。鉴于45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没有症状的心血管并发症也会增加

以上给大家讲解了糖尿病预防的一些知识。专家提醒糖友,为更好地确定运动量,在运动前先检查心电图,作为运动的试验,然后再根据安静时心率与实测最高心率的计算,使负荷量控制在不引起心肌缺血的范围内。对于年老体弱、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或对定量的准确性无把握的时侯,还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的增加。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锻炼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着装宽松,特别是鞋子,袜子不要磨脚。运动中要注意防止出现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时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随身携带糖块,巧克力等,以备不时之需。外出活动时最好佩戴健康卡片,并告之家人或邻居活动地点。

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几个要点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根据不同的情况,所采用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每天有规律地从事定量运动是最理想的情形。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的量和正确的运动要点,如果糖尿病患者运动之后反而有强烈的疲倦感,就失去了运动疗法的意义。因为日常锻炼的目标还是着重于:每次运动的量要合适,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运动之后不能有疲倦感,应使身体得到柔软性锻炼,进而达到逐步锻炼全身的目的。所以在选择运动种类时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

预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对于患者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所以为了保持健康糖尿病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才行,若是朋友们对此并不了解可以看下文中的详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底的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除此之外,糖尿病病程、血压等全身因素及眼压、屈光等眼部因素均可导致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护理,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自己能掌握病情的变化,以便做好治疗工作,那么糖尿病的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①精神护理。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而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吗 妊娠期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治疗妊娠糖尿病和一般的糖尿病的不同在于,要保证患者和胎儿生长的能量需要,主食不可摄入太少。一定不要为了使血糖稳定就减少饮食摄入。必须防止因胰岛素治疗不当而引发的低血糖,低血糖会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流产甚至死胎。保证每日5-6餐,尤其是睡前应加餐,补充一定能量,可以选用牛奶、鸡蛋、饼干等食物,防止夜间因进食不足而发生的低血糖。妊娠糖尿病患者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锻炼 运动强度适中最好

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以适中为宜,过低则引起血糖上升,强度过高又会使血糖下降。

糖尿病运动时间 七类糖尿病患者不宜运动

1.I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2.糖尿病合并患有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该主动减少运动量,尿中有酮体者严禁运动。3.糖尿病合并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及青光眼者,也不适宜运动降糖,应该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大于160/100毫米汞柱者不能

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糖、蛋白质、脂代谢紊乱而造成的一种慢性病。运动疗法目标:1 .通过运动抑制不运动的肌肉对糖的利用;2 .通过运动促进局部血流增加,使胰岛素在深度较低的情况下就能保持较正常的血糖代谢,因而使紊乱的糖代谢得到改善。运动疗法适宜:轻度及中度ii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明:进行30分钟的活动后,血糖可降低12—16%并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减轻胰岛的过度负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糖尿病患者适合哪种运动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从饮食治疗、运动、合理用药、自我检测及糖尿病教育等五个方面入手。其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健身锻炼可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及爱好,选择诸如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跳舞、太极拳、爬坡、上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运动。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选择剧烈或对抗性运动,以免出现心悸、气促。糖尿病患者适合40%-8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运动,每周5次或

糖尿病人怎么锻炼身体 糖尿病患者运动需注意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候需随身携带放糖或者饼干,以备低血糖发作的时候使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穿运动鞋、袜,不可以赤脚运动运动时间如果太长或者活动量太大,可以适时吃点点心;感冒、血糖不稳定或者有冰法其他感染时,不适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