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核辐射治疗

核辐射治疗

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核医学专家隐瞒了放射性碘-131治疗甲亢的危害真相,那就是通过治疗后,将给病人造成永久性甲减,需要终生服药。而且除了对甲状腺本身的杀伤外,对其它器官与组织是肯定有伤害的,这种伤害也被专家说得非常轻松。

一、碘-131:最危险,进入人体数月后挥发

在核泄漏中,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是对人体比较有危险的:碘-131、铯-137、锶-90及钚-239。

这四种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是最为危险的。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体细胞癌化,尤其是针对甲状腺细胞,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

二、哪些情况必须采取碘-131治疗?

陆汉魁:甲状腺癌是人类内分泌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是分化程度较好的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够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特性,因此这类癌细胞也能摄取和聚集放射性同位素碘-131。

碘-131能释放出放射性粒子( β射线和γ射线),这些射线(尤其是β射线)具有强烈的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甲状腺癌细胞(包括那些残留在甲状腺组织内的癌细胞和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在摄取和聚集放射性碘-131以后如同“自饮毒药”,很快就会被射线杀灭。

临床上有两种情况必须采取碘-131治疗:一是甲状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癌病灶复发;另一种是手术中发现或者经过其他诊断已经确定有甲状腺癌转移(包括颈部淋巴转移和其他部位的转移)。

三、碘-131怎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东方早报:除了治疗恶性肿瘤之外,碘-131也能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对于这种疾病,碘-131的作用机理又是怎么样的呢?

陆汉魁:放射性的碘-131和食品中的碘的性质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碘-131可以释放射线破坏正常的和异常的甲状腺细胞。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入人体的碘大多数被甲状腺摄取。给甲亢病人口服碘-131后,这些放射性的碘也进入病人的甲状腺。碘-131在甲亢病人的甲状腺可以滞留相当长时间,释放射线,导致部分甲状腺变性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体积也随之缩小,这样就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进入人体的碘-131主要集中在甲状腺内。在甲状腺外组织中分布少、滞留时间也短,所以一般治疗甲亢的碘-131辐射量很少,对人体的骨髓、性腺、肝脏和胃肠道等产生的辐射量很低。

所以碘-131治疗甲亢通常不需要严格的辐射隔离,一般病人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少数病人因为病情严重需要住院观察和辅助治疗)。该治疗对全身其他组织(尤其造血系统和肝脏系统)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不会诱发肿瘤等;也不会影响后代。

点评:通过陆教授的介绍,可以肯定以下事实。第一,碘-131进入人体后,释放的射线会对正常和异常的甲状腺造成破坏;第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陆教授没说,将造成病人永久性甲减,需要终生服药;第三,碘-131对人体的骨髓、性腺、肝脏和胃肠道等产生的辐射量很低,但并不是没有核辐射,对少数敏感的人来说,伤害可能还很大。

碘-131口服药水怎么避免辐射病人?

东方早报:我们看到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大家对哪怕微小的核辐射都很恐惧,那么临床上我们用于治疗的碘-131通过口服药水的形式给药不会对病人也造成辐射吗?医务人员不是也要受到辐射的威胁吗?

陆汉魁: 放射性碘-131不仅释放 射线,也发射射线。在进行大剂量放射性碘-131治疗时需要采取屏蔽隔离。

另外,病人在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疗的早期(5天内)有大量的放射性排泄物,这些排泄物需要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所以整个放射性碘-131治疗的早期阶段需要在辐射隔离的条件下进行。

此外,病人在接受大剂量碘-131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住院治疗可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意外发生。

由于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与甲状腺细胞以及甲状腺癌细胞有不同的碘代谢特性,除甲状腺组织细胞(包括癌细胞)、消化道脏器及尿路排泄器官外,其他正常的组织细胞很少摄取和聚集碘-131,因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受到的辐射危害相对较小。

在大剂量放射性碘-131治疗的早期,病人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辐射副反应(如上腹部不适、恶心、乏力、头颈部肿胀、等),但多数副反应都不严重,患者一般都能忍受或者经过针对性处理后能得到缓解。

其实病人有些不良反应主要与停止口复甲状腺素药物有关,在碘-131治疗后一旦恢复口服甲状腺素药物补充和抑制治疗,病人的症状就会逐步得到改善。

核辐射下皮肤出现严重烧伤该怎么办

提起核辐射,就让人想起日本的大地震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核辐射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又时时处在核辐射的危机之下。核战争离我们很远,但民用核设施安全的不确定性,我们难免要受到核辐射的伤害。

据报道,日本大地震的第二天,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对该地区民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核辐射主要是通过呼吸、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也起着保护器官的作用,失去皮肤保护的人体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在面对核辐射时,了解一些核辐射防预知识极为必要。

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有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

●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辐射FAQ

Q:辐射能自觉到吗?

A:辐射无声、无色、无臭、无味,大部分亦无法凭触觉感应其存在,只能利用仪器探测量度。

Q:受辐射污染有什么症状?

A:若吸收剂量少,可以全无症状;若吸收剂量较高,会有轻度“急性放射病”,出现呕吐、暂时性白血球减少、轻度造血机能损伤;再严重者会令造血机能严重受损、肠胃道损伤;若吸收剂量极高,更会损害中枢神经并即时死亡。放射病的症状具体来说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呕吐、腹泻等。

Q:如何防护及治疗?

A:若在辐射污染初期,只属皮肤或衣物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须彻底清洗,并服用碘片以防身体吸入放射性物质;若已证实吸入放射性物质并出现症状,则只能针对相关症状作支援性治疗,以及长远监察日后出现癌症等问题。

Q:受辐射污染有什么后遗问题?

A:核辐射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有时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如何应对核泄漏事件:

1.当遇到核泄漏发生时,要做到不轻信谣言,请马上收听、收看当地的官方广播、电视、报纸新闻,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

2.当核事故发生时,要避免进入危险区。

3.来不及撤离的人员不要外出,要关闭门窗,堵塞通气孔,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4.外出要戴口罩、风镜、帽子,减少暴露部位。

5.及时对污染的身体用水和肥皂进行清洗。

6.要注意保护皮肤,千万不要让皮肤有破损,那是核辐射人体的一个重要通道。

7.在受污染前,及时把食品收藏在室内。

8.在有必要时服用碘片。放射性碘由暴露环境吸入到甲状腺要10到12小时,所以在吸入放射性碘三到四小时后服用碘片,至少可以阻挡50%以上的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内。

科学的防范意识,让我们掌握必要的防核知识,遇突发事件我们就会把伤害降到最低。

儿童如何防辐射

1.能量供给要充足

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减轻损伤保护身体.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不足,将迫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转变为能量,造成蛋白质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辐射损伤组织的修复,或使辐射损伤加重.糖类供给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后是蔗糖等.

2.蛋白质不能少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肾、脾等脏器的重量减轻,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触核辐射的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多吃胡萝卜、番茄、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

3.脂类摄入不宜高

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要适当减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较好.

4.多补充维生素

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k、e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缺乏,可降低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应.研究表明,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其导致机体过氧化有关. 所以防范核辐射,除了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外,一定的营养对抗辐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核基地、核武库、核潜艇、核爆炸等地,人们通过饮食的方法可以抵御或减少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

核辐射到底是什么

核辐射主要是指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一类的高能电离辐射!这些高能射线在轰击物质分子后能够使分子键发生断裂,从而使物质性状发生改变,这就是核辐射对生命体的伤害机理。生物受辐射照射后,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DNA分子链发生断裂、突变。所以人体在短时间受到强烈辐射后,所有组织发生灼伤、大面积出血、水肿然后挂掉!而接受了较少剂量的则会致癌、致畸!核辐射由核反应或放射性物质产生,在核爆瞬间会产生超强烈的核辐射,大范围地杀伤人员,这也是核武器的四大杀伤(早期核辐射、光热辐射、冲击波、核污染)手段之一。核爆过后或放射性物质泄漏后,会向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壤)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微粒(或尘埃)形成核污染地带,而它们会产生致命的核辐射。当车辆、飞机等设备通过核污染地带后也会沾染上这些放射性微粒,所以马上需要用清水喷淋洗去这些放射性物质,但并不是不能再用!

受到核辐射的症状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到各种核辐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三种射线里面,这两种射线在空气里面传播的距离都比较短,不近距离接触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防辐射服”和普通的衣物对于人体外部的这两类射线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是实际上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里面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空气里面有一定的碳14(beta衰变成氮14)、地下水和土壤里含有微量的氡,等等。所以实际上,我们体内就有相当量的放射性元素,给我们带来从内到外的核辐射。更不用提提穿透性很强射线,还有从天而降的高能宇宙辐射在大气里产生的大量次级辐射。所谓的“防辐射服”并不能防范这些辐射,完全隔绝这些辐射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人们受到的这部分核辐射一般称为天然辐射或自然辐射.

某些情况下,在工作场所(核电站)或者生活中(发生过核爆或者核污染的城市)会在天然辐射之外接触到更多的辐射。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和天然辐射比较小很多,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比如说,核电站里面的核裂变反应是与外界隔绝开的,并没有太多的辐射泄漏出来,而在核电站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会配备辐射剂量表,核电站周围的辐射也会受到监控,以此来保证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核电站对周围核辐射的贡献比天然辐射小的多,对核电站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

电脑旁放什么可吸收电磁辐射

水、石材、假牙、电脑、X光片等都有辐射

辐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从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砖,从阳光里的紫外线到检查用的X光,以及每天都会用到的手机、微波炉、电脑……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辐射。总体来说,人们常接触到的辐射可以分为两大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

核辐射是由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天然本底辐射,比如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大气、水、石材都会有,这种辐射一般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另一种则是与核相关的活动引起的辐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接受X光诊断检查以及一些放射治疗等)、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这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辐射就属于后者。人们戴的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等,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材料。相比核辐射,电磁辐射更贴近生活,它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信号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装置,只要处于操作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人们熟知的微波炉、手机、高压线、电脑等产生的辐射就属于这一类。

电磁辐射更该警惕

长期接触,心、脑、生殖、免疫系统都会受影响

生活中,人们遇到核辐射的几率很小,只有在做X光等医疗检查,装修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大理石时,人们才会接触到核辐射,但这些健康危害的发生都有一个前提:过量。有研究表明,接触辐射时间越长,离辐射源距离越近,受到的伤害越大,而距离拉大十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

比起核辐射,人们更应该警惕生活中随时都能遇到的电磁辐射。家用电器集中的房间、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高压变电线路和各种电器设备周边……如果长时间接近或生活在这些地方,就有可能摄入过量的电磁辐射,从而形成电磁污染,它是继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世界卫生组织列出,长时间过量接触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如下影响: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对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影响大脑组织发育、视力下降;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失调等。专家表示,电磁污染比核污染更应被人们关注,因为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其产生的健康危害能够通过简单措施有效控制。

核辐射易导致哪些癌症

核辐射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核辐射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呢?人体存在大量的各种分子,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破坏这些分子,造成分子性质发生改变。但是,这种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致癌”。

只有当被破坏的分子不能修复而细胞依然存活的情况下,细胞最终发生不受控制的复制,最后生长成为癌细胞时,才被认为这是因为核辐射导致癌变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时间接受较高强度的核辐射是会增加人体罹患癌症的可能性的。

核辐射的辐射类型

天然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 年有效剂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区 照射量升高的地区

宇宙射线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天然辐射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总计2.4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

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 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0.22

放射治疗:0.03

医用同位素:0.002

放射性废物:0.002

核爆炸落下尘:0.01

职业照射:0.009

其他辐射源:0.012

核电站周围:0.001~0.02

相关推荐

辐射的介绍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辐射爆炸和事故都有辐射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爆炸或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

预防辐射

辐射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呕吐、腹泻等。有时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当遇到泄漏发生时,要做到不轻信谣言,请马上收听、收看当地的官方广播、电视、报纸新闻,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不信谣,更不要传谣;

辐射的危害有那些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一定要注意防护。人体遭到多大的照射才会受损呢?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

影响男性精子质量的四种辐射

辐射辐射对男性睾丸来说,破坏作用最为强大,很容易导致男性不育。睾丸是人体器官中对辐射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低剂量的辐射也足以使精子质量显着下降,甚至可造成暂时性无精子。200~300伦琴的辐射可造成生精障碍,600~800伦琴的剂量则可使生精功能完全丧失,失去正常的生育能力。 X射线:研究表明,大剂量X射线可造成精子畸形、数量减少、质量低下,影响生精细胞的遗传基因,使后代产生严重的遗传效应,由此造成胎儿畸形、流产、早产、弱智等现象。 热辐射:热辐射也是造成精子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和常见原因,睾丸对热十分

孕妇使用电热毯有辐射

具有一定辐射。 电热毯严格意义来说电热毯还是有辐射的,电热毯的辐射属于一种红外辐射,在任何一个有温度的物体都有,这种辐射是用来加温的,对身体是没有什么损害的,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X射线或者是辐射这些辐射。 但对于孕妇来说,无路是哪种辐射,最好是都不要接触到比较好,这样对孕妇的生长发育才是好的。

如何正确防治辐射

防护总原则:“内外兼防” “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放射源;二是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简单的防护就是紧闭门窗。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同时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一定要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如果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 戴口罩、补碘、勤洗澡确实是必要措施 遭遇辐射危害,要先做到以下几个基础的防护措施:

放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称为外照射。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在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天然本底照射外,还受到附加的职业照射。邻近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地区居住的或受人工放射性污染影响的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以外的附加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的以外的附加照射。在使用电离辐射源的

松蘑的作用与功效

松蘑内的抗氧化矿物质可以抗肉瘤 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松蘑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等功效。 经常食用松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 松蘑遭受过污染的地区很好地生长,有抗辐射的作用。

癌症的放射线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放射线治疗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近接放射治疗。由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较正常细胞快,借由辐射线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可阻止细胞生长或分裂,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放射治疗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影响。虽然辐射线照射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造成损伤,但大多数正常细胞可从放射治疗的伤害中恢复。因此通常在临床上,医师与放射专家会小心计算需要的放射线剂量,同时放射治疗也会分成

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源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常用的血管瘤的激光有YAG激光、光动力疗法及强脉冲光系统等,用于医学的激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激光都能用来治疗血管瘤,只有少数几款是专门用来治疗血管瘤的。 激光是高能量,聚焦精确,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单色光,因为激光的穿透深度有限,激光在物理性质上属于光线,不是射线,不具有放射性。不能损伤血管瘤的全层组织,对较小的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好,对较大的深的血管病变效不佳。所以激光治疗局限于治疗早期、表浅、面积较小的血管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又称治疗,源于上世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