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宝宝脚尖走路如何训练
脑瘫宝宝脚尖走路如何训练
1.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原理,以增加肌肉,关节的活动度和改善肌张力的运动疗法
(1)肌肉运动形式及相应运动锻炼
①被动运动:所谓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恢复脑瘫儿童的主动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是脑瘫儿童家长还是临床医生在应用被动运动手法时必须要注意以下5点:
a.活动脑瘫儿童的肢体时应将其置于舒适、放松的体位。
b.活动的顺序要从近端的关节到远端的关节。
c.治疗师的手越接近关节越好,以一手控制将要活动的关节附近,另一手扶托住关节的远端。
d.操作动作时应缓慢、柔和、有节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至最大限度。
e.因为脑瘫儿童的耐受力比较差,所以在施力时要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突然施加暴力和冲击力,以防进一步损伤脑瘫儿童的软组织。
②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也称为主动一辅助运动。也就是说凭借治疗者、脑瘫儿童健侧肢体、器械装置(如滑轮、回旋器等)、气垫气球、水浴等方法的铺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帮助脑瘫儿童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常加于肌肉开始收缩和结束的时候,实际操作时要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
③主动运动:即在没有辅助情况下脑瘫儿童自己完成的运动。主动运动对尽快恢复脑瘫儿童的自主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动运动能够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功能。对小儿可设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引导脑瘫儿童作自主运动。对年龄稍大一点的脑瘫脑瘫儿童,可以指导他做医疗体操。
④抗阻力运动:脑瘫儿童在做主动运动过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无其他负荷时,称随意主动运动。如需要克服某些外加阻力时,称为抗阻力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是在对抗外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主动运动,如利用沙袋负重训练等。这种方法可易化更多的肌梭,促进和恢复脑瘫儿童的肌力与耐力,增强其关节的稳定性。在进行抗阻力运动时要注意以下3点:
a.本方法仅适用于软瘫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痉挛型脑瘫儿童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痉挛。
b.治疗师要将阻力施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
c.在活动范围的起始或终末要施加最小的阻力;在运动过程的中1/3段施加最大的阻力。
⑤放松运动:是指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分为主动放松运动和被动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常适用于痉挛性瘫痪,但在临床上脑瘫脑瘫儿童通常不容易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进行。
以上就是对儿童脑瘫的运动疗法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有效的儿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可控制病情,但是不起到治疗的目的,还应结合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儿童脑瘫最有效的就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潜能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力,医学界成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结构和自我康复能力。
防宝宝内八脚正确走路三法宝
一、按节奏走
走路内八字的宝宝走路节奏也不会很整齐,所以在教宝宝走路的时候,要把握宝宝的走路节奏。可以由大人数着口令让孩子按照口令踏步。或者家长在前面按照节奏走路,宝宝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每天固定联系几次,每次大约半个小时,宝宝就能形成很好的步态。
二、直线练习
在地上划一根直线,或是找笔直的花坛边缘练习走路。让宝宝的钱脚尖和后脚跟都踩在直线上,循环往复地走,步伐由慢到快、由大到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能够让宝宝形成走直线的习惯,脚掌不会随便向左右偏移,自然也不会出现内八字了。
三、直线跑
画两根直线,距离比宝宝的脚掌宽一点点,可以让宝宝在这两条直线中间行走,保证不要让宝宝踩到直线,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最正确的走路方式。可以将这种了联系方法变成一种游戏,如果宝宝能够走完整条直线框,家长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夸奖和奖励。
大脑发育不良能治好吗
大脑发育不良能治好吗,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这种病可能每个医院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是不大相同的,但肌注的药物基本上都与脑神经细胞的恢复和促进脑发育有关。你要问一下给你宝宝诊治的医院的大夫需要治疗几个疗程,如果你们疗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再复查一下脑CT,如果脑CT一切正常了,说明脑神经细胞基本已经恢复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恢复运动神经的运动功能,也就是做康复训练,就可以不打针了,当然有必要时可以配合中药的针疚治疗和物理电疗。这要看大夫的建议和你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定。这种病主要受损的是孩子的运动神经,恢复起来比较慢,而且孩子的异常越大越明显,你的孩子是肌张力低还是肌张力高呢?如果是腿软肌张力低,那么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肌张力恢复了腿有力了就不容易反弹,如果是肌张力高的话就容易反弹。你小孩子的脚在扶他站立时能放平吗?脚尖着地用力或腿软不能支撑身体都是不正常的。五个月的孩子大人扶着他能在大人腿上蹬和踢了,腿如果无力就会发软不能蹬大人。以下是我查的资料:由于脑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多见为双侧性、痉挛性的,表现为肌张力增强,两下肢伸直,足尖下垂,站立时只足尖落地,足跟悬空,不能正常行走。上肢常见肘关节屈曲于胸前。轻症只下肢轻瘫、步态不稳、两手动手拙笨。一部分患儿可表现肌张力降低、步态蹒跚、动作不协调。严重者可们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斜眼)、听觉障碍,甚至反复发生惊厥。现在小孩子五个月,等他6个月时应该能独自坐一会儿,8、9个月时应会爬,10个月时能扶着东西站立,一周岁后应会走路。这是小孩子的运动神经的大动作发育顺序,目前来看你的孩子的智力没发现什么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能够赶上正常孩子的运动发育,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了,但要按照大夫要求的定期做复查。定期进行智力测评。康复训练还要继续做一般是要做到他的肌肉张力正常了,到该站时会站站的姿势也没有异常,该走时会走走的姿势也正常才行。在家自己做训练不是不可以但你能保证你做的训练适合你的孩子吗?训练的手法和各种辅助设备你也要准备一些,训练师有一定的训练手法,肌张力高的和肌张力低的手法有所不同,而且你要了解你宝宝的运动功能异常在具体哪个方面才能有针对性的做训练,否则起的作用就小了。做为这样孩子的父母确实非常辛苦,可对于你来说是幸运的,你较早发现了孩子的病能给他及时的治疗,我的孩子在医院治疗时,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病很晚,治疗得就晚了,他们很羡慕我给孩子治疗得早后遗症少。为了方便给孩子看病还有许多不是当地的在儿童医院附近租了房子专门给孩子做治疗做训练。现在的辛苦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他健康了家庭才幸福。
宝宝光脚的好处
1、促进感官和大脑发育
宝宝光脚走路,可以接触到不同材质、软硬的东西,比如沙子、草地、沙发、海绵、地板等,每一种都是全然不同的感觉,可以刺激脚底丰富的触觉神经,促进感官和大脑发育。
2、帮宝宝养出漂亮的脚型
经常光脚的宝宝,脚不用受到袜子、鞋子的束缚,脚型就可以更自然地生长和发育。
3、宝宝学走路的神助攻
宝宝刚学走路,走路不稳怎么办?光脚训练!
这是因为,光脚的时候,宝宝的脚趾能更好地抓住地面,这样就不容易滑倒;脚底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地面的高低变化,有助于宝宝学习掌握平衡,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让他学得更快,走得更稳。
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 怎么预防宝宝走路内八字
走路内八字的宝宝走路节奏也不会很整齐,所以在教宝宝走路的时候,要把握宝宝的走路节奏。可以由大人数着口令让孩子按照口令踏步。或者家长在前面按照节奏走路,宝宝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每天固定联系几次,每次大约半个小时,宝宝就能形成很好的步态。
在地上划一根直线,或是找笔直的花坛边缘练习走路。让宝宝的钱脚尖和后脚跟都踩在直线上,循环往复地走,步伐由慢到快、由大到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能够让宝宝形成走直线的习惯,脚掌不会随便向左右偏移,自然也不会出现内八字了。
画两根直线,距离比宝宝的脚掌宽一点点,可以让宝宝在这两条直线中间行走,保证不要让宝宝踩到直线,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最正确的走路方式。可以将这种了联系方法变成一种游戏,如果宝宝能够走完整条直线框,家长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夸奖和奖励。
宝宝学走路踮脚怎么办
一、宝宝踮脚走路怎么纠正
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还有可能是宝宝养成了这样走路的错误习惯,需要纠正。
▍告别学步车
有部分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不仅在学步阶段用脚尖走路,长大一些后走路的姿势还是不正确。所以,爸妈注意,宝宝学走路,尽量少用学步车,并且不要长时间用学步车。一般告别了学步车,宝宝就不再垫脚走路了。
▍选择合适的鞋子
有的宝宝这样走路也可能是因为鞋子的问题,所以给学步阶段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重要。最好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锻炼赤足走路
宝宝在家的时候,可以和ta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但要注意,保持地板干净、清洁很重要。还可以锻炼一下宝宝斜坡上走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锻炼小腿肌肉。
二、训练宝宝走路的方法
▍ 慢慢拉起坐立
常常趴着的宝宝比较快学会爬、坐和走,还未学爬阶段可以让宝宝多趴着。另外,如果宝宝躺在床上的话,可以用手轻轻将他拉起来坐着(像做仰卧起坐一般),这样可以锻炼脖子肌肉,以及上半部身体的肌肉。(不能太用力)
▍ 放在床上翻滚
把宝宝放在床中间,陪着他,鼓励他,让他在床上多翻滚,这也可以训练宝宝的肌肉,让他更有力。多跟他玩一些游戏,让他习惯手脚在移动的感觉。
▍ 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
能否独立行走是患儿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瘫患儿则要3至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脑瘫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脑瘫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如果脑瘫患儿的站姿表现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在步行训练时家长要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帮助他先把双脚放平后再走。如果脑瘫患儿已有一定的步行,可以让患儿推着车子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若脑瘫患儿站姿呈膝关节过伸,脑瘫患儿行走训练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家长双手或车的扶手要低一些,以便患儿行走时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有较小的屈曲。
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这样一方面可被动地使其患侧上肢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行走中患侧的肌张力的增高。脑瘫患儿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家长牵拉患儿的健手则更有益得多,这样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学会体干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如何对脑瘫宝宝进行护理
小儿脑瘫是危害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有着很严重的危害性,但是在面对这类疾病的时候也不可以放弃治疗,还是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对于脑瘫宝宝,家长们需要对宝宝进行有效护理,这样才会减轻病痛带给孩子的伤害。
脑瘫宝宝的护理有以下方法:
1、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脑瘫宝宝的护理要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2、脑瘫宝宝的护理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鼓励患儿说话,脑瘫宝宝的护理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脑瘫宝宝的护理包括保持介绍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重视能力影响与进食能力很贵时,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6、日常生活护理: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成功可以开始许多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这些护理措施都是需要孩子家长们熟知的。因为对于同一类疾病,护理程度的好坏跟病情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家长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宝宝动作发育标准 走
一般来说,宝宝先学会扶站,然后学会扶走,再学会放手站,然后12~18个月时,则学会放手走(12个月时,25~50%会放手走;18个月时,95%会放手走)。18个月时,如果还不会放手走,要就医检查是否有脑性麻痹或肌肉张力低等多种可能性。1岁前每个宝宝的发展时间状况差距较小,1岁后差距较大,父母要多与宝宝互动、多练习。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可能交替着垫脚尖走路,通常是正常的。2~3岁时,垫脚走的频率会降低;3岁以后如果仍然垫着脚尖走路,有可能是感觉统合或阿肌里斯腱太过紧绷或脑性麻痹等(偶尔垫脚走则不用太担心)。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会摇摇晃晃,这也很正常;但是2岁以后,放手走通常已经很稳。想要宝宝练习走路,当宝宝会扶着走以后,父母可以先双手牵着他往前走,再进步到单手牵着步行。
早产儿预防脑瘫训练方式
就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形势来看,因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及较差的预后效果,所以预防小儿脑瘫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患儿症状各异,因此康复预后效果也各不相同。症状轻微的脑瘫患儿因为脑部损伤程度轻,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而病情严重患儿常伴有多种功能障碍,合并并发症较多,预后效果较差。
早产儿预防脑瘫训练方式
1、抓握训练
从3-4个月开始,将玩具放在宝贝前方手能够到的地方,诱导宝贝伸手抓物,每日7-8次。
2、扶站、扶走和独走
从宝贝9-12月开始扶站、扶着走,逐渐过渡到独走。在此期间经常练习蹲下和起立活动。每日4-6次,每次5-10分钟。加强腿部肌肉训练。
3、俯卧位抬头训练
早产儿从胎龄满40周(从预产期计算)开始,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俯卧在床上,妈咪用语言和玩具逗引宝贝抬头。每次约10分钟,每日4-6次。也可让宝贝俯卧在妈咪胸腹部,妈咪通过和宝贝对视、说话,逗引宝贝抬头。
4、坐位训练
5-6个月开始让宝贝坐。先靠着坐,也可让宝贝双下肢分开,身体前倾坐,逐渐过渡到独坐。每日5-6次,每次5-10分钟。
5、翻身训练
宝贝3-4个月时,妈咪可用玩具引导宝贝翻身,可以给他们以适当帮助,每日至少7-8次。
6、平衡训练
将宝贝仰卧位放置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有助缓解宝贝肌紧张,促进平衡机制的建立。
7、爬行训练
宝贝会翻身后开始练习爬行。俯卧位,前面有成人或玩具逗引,足底用手顶住,助宝贝前爬。开始时宝贝的腹部贴在床面,以后练习用手支撑身体、膝部跪着协调爬行,每日累积爬50-100米。
8、拾取动作练习
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9、双手捏取的动作
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温馨提示:目前,没有查出小儿脑瘫有明显的遗传基因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脑瘫患者的后代不会出现脑瘫,除非是有家族性痉挛性截瘫的小儿脑瘫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小儿脑瘫儿童的身体功能却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脑瘫患者经过治疗长大后 是可以进行结婚的。
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
如果宝宝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曲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
宝宝开始学步后,最好穿软硬适中,鞋帮高点的鞋子。
如何判断鞋子的软硬度呢?将鞋子脚面处弯曲,感觉符合走路时脚面的弯度即可。高鞋帮可以帮助宝宝的脚腕,帮他掌握平衡,适合学部阶段的宝宝。另外,鞋的尺码一定要适合宝宝。让宝宝双脚平稳站立,帮他画个脚丫印。买鞋时选一双比这个脚丫印大1厘米的鞋,还要注意鞋子前脚掌处的宽度,最好买稍宽松一些的鞋。学步阶段宝宝脚丫长得快,最好1~2个月为宝宝测量一下脚长,并更换尺码不合适的学步鞋。
宝宝学走路踮脚的改正方法
改正方法:
1.宝宝站立时脚尖着地或走路时踮着脚,见于6个月以下的正常婴儿及较大的刚刚学走路的孩子。若6个月以上的宝宝仍脚尖着地,或较大孩子学走路时经常为踮着脚,就要考虑为病理状况了,常见于脑性瘫痪的孩子。你的宝宝1岁多,站立挺稳,只是走路时踮脚,我想与他刚学走路有关,可在宝宝走路时帮助他全脚掌着地,若训练1-2周仍不能纠正,就要去看医生了.
2.如果宝宝是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也会出现学步阶段踮脚走路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的,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做下检查
3.。如果孩子在刚学习走路的时候,踮脚走是常见的。最初孩子学走路,不知道正确的步态,为了保持平衡,担心摔倒,孩子都会踮脚走路。还有孩子是外八字,内八字等多种步态,但是随着孩子走稳,踮脚的步态就会彻底改过来。
你的孩子学会走路已经两个月,突然踮脚走路,一是要检查鞋底是否太软;二是要检查孩子是否鞋子里面不平整;三是要看鞋子里是否有异物;四是检查孩子是否平脚板。如果家长自己不会检查,可以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宝宝学走路4种姿势要警惕
宝宝多大可以学走路
9~10个月的小儿逐步学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宝宝学走路,警惕4种错误姿势
他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他走路像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他走路像西部牛仔
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他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宝宝学走路还应该注意这些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专家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
许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专家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宝宝学走路,需要穿什么样的鞋和裤子?
如果是穿鞋走路,一定要穿硬底鞋,不能穿软底鞋。如果是穿袜子走,就要穿那种底下有防滑颗粒的袜子。所有的宝宝能够碰得着的地方,都要注意把危险物品移开。特别是杯子之类的,很容易烫伤宝贝的。
还有,平时月月都是穿背裤活动的,这样抱起来,小肚子不太容易会露在外面。但是刚刚学走路的孩子最好还是穿分开的衣服和裤子。因为家里再干净肯定也是有灰尘的,宝宝刚学会走路肯定是半走半爬的,裤子容易弄脏,到时候万一弄脏只要换裤子就行了,这样比较方便。
宝宝多大会走 宝宝学走路注意事项
宝宝学走路时,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
家长训练宝宝走路时,最好扶着孩子腋下练习行走,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孩子要摔跤,家长一使劲拽孩子,用力过大的话会将孩子胳膊拽脱臼。
另外,也不建议用围巾、布条之类绑住宝宝胸部练习走路,这会使他们的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呼吸受到影响。
宝宝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也容易导致罗圈腿,踮脚走路,爸妈不能图省事而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