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贫血的病因

儿童贫血的病因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

1.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 如外伤,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 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异常 ①免疫因素 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感染因素 因寄生虫、细菌毒素、溶血素等破坏红细胞。③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④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3.红细胞生成不足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1]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小儿贫血的病因: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 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铁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这两种物质可引起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类贫血,特点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儿童贫血的分类

可能导致儿童贫血的病因很多,营养不良、各种急慢性疾病或造血系统病变均可导致儿童贫血。

骨髓RBC和Hb生成不足 可由三类因素所致:① 造血营养物质缺乏:体内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尤以体内缺铁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② 原发于骨髓造血系统的疾病,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③ 各种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以白血病为主)等。

RBC破坏过多(溶血) 常见溶血性贫血(溶贫)可分为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其中先天性溶贫,常见疾病主要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后天获得性溶贫,主要是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

RBC丢失过多(出血) 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慢性胃肠道疾病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例如美克尔憩室等)等长期隐性消化道失血,临床难以察觉,但可表现为顽固的、难以纠正的缺铁性贫血,可作为临床分析的重要线索之一。

儿童贫血的原因

贫血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一大问题,而原因往往是由于缺铁所致。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因为贫血而就诊的孩子却是并没有减少多少,这就表明,贫血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并没有降低。那么为了治疗贫血,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宝宝贫血的一些知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让宝宝的指标正常。专家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多吃绿色蔬菜、瘦肉牛、羊、猪,如果孩子出现中度、重度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了。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儿童贫血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但会导致儿童脸色苍白、睡眠不宁、面色发黄、毛甲干涩、容易感冒等,还会使儿童产生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此外,铁缺乏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智商降低,阻碍孩子智能的正常发展,并能使铅的吸收增高。如果不及时补铁,可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父母们应当非常重视宝宝的合理喂养。

怎样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首先,由于母乳中的铁婴儿容易吸收,妈妈应当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如不能母乳喂养时,要尽量选择富含铁的婴儿配方奶粉。

其次,家长要注意在宝宝4~6个月时,适时适量为他们添加辅食。4个月以后可以添加铁质强化食物,如强化米粉等。

第三,要注意要添加含铁质多的食物。一般来说,肝、血、豆类、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等、绿叶蔬菜、杏、桃中含铁比较多,绿叶蔬菜、肝、肾、酵母中叶酸含量较多。

第四,要及时补充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添加辅食时,应当遵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按照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添加一种辅食应观察3~7天,当宝宝有病或者天气太热时,应暂缓增加新品种。10个添加辅食时要注意的要点

专家指出,稍小点的宝宝可以通过鸡蛋黄和猪肝酱等来补充铁,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适量添加肉泥、肉松或动物血来补充铁。宝宝饮用鲜牛奶时,煮沸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的流失。

现在的贫血,往往不是营养跟不上所导致,其具体的原因,便是喂养的不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解决这类贫血无疑是有些简单的,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多了解这方面的 知识,儿童贫血将不再是那么普遍。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幼儿贫血的指标是多少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

6月~<5岁,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

5 岁~ 11岁,血红蛋白<115g/L,为贫血。

12岁~14岁,血红蛋白<120g/L,为贫血。

另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98年)建议:

新生儿期,血红蛋白<145g/L,为贫血。

1月~4月,血红蛋白<90g/L,为贫血。

4月~6月,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

儿童贫血轻重的分度: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正常下限~90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60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30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

新生儿贫血轻重的分度: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20g/L~144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120g/L~90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90g/L~60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

第一,婴儿轻度贫血: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血液的正常血红蛋白数目在110-160之间,根据,血红蛋白数值可以确定儿童贫血的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轻度贫血儿童的血红蛋白数目为120-91之间。

第二,婴儿中度贫血: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血液的正常血红蛋白数目在110-160之间,根据,血红蛋白数值可以确定儿童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婴儿血液的血红蛋白在61——91之间是为婴儿中度贫血。

第三,婴儿重度贫血: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血液的正常血红蛋白数目在110-160之间,根据,血红蛋白数值可以确定儿童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婴儿的血红蛋白指数在60——30的为婴儿重度贫血。

儿童贫血怎么办

儿童 贫血 应该怎么办

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综合征。现代社会里,父母对孩子的娇宠、溺爱很容易造成小儿偏食,养成儿童爱吃零食、不正常进餐的坏习惯,造成营养素中铁的缺乏,儿童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者由于某些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等也可使儿童患贫血。当改善贫血儿童的饮食3个月以后,其贫血可得到纠正,他们的智商有较明显的提高。同样,在对4~6岁的儿童进行智商测定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儿童的智能发育被影响 可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对其周围的环境事物均不感兴趣,表情淡漠,不爱玩、不爱活动等。这些都说明贫血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但可通过治疗贫血而改变。为了预防儿童贫血的发生,父母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并诱导孩子多吃动物性食品,如猪瘦肉、肝、肾等含铁较丰富的物质,有利于改善造血功能。

回复一

可以到医院打补血剂,平时饮食多吃一点补血的食物.

回复二

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什么贫血,再对症下药。例如缺铁性贫血。看是否严重,是选择食补好,还是其他的。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4—6个月以前实施纯母乳喂养。但是一项对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婴儿期进行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2.58%,实行混合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20%,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纯母乳喂养时间不到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27.74%。

超过4个月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59%;如果在婴儿4个月前就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26.32%,在4个月后添加牛奶(粉),贫血发生率为41.36%;如果在婴儿8个月前就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2.34%,超过8个月才添加肉类,贫血发生率为37.21%。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什么是儿童缺铁性贫血

贫血就是血红素缺乏。血红素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将氧分运往身体组织的功能。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儿童贫血症。造成这种疾病的最大原因可能是饮食中含铁量不足。儿童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其他原因,是由于罹患诸如脂肪痢等疾病,无法吸收饮食中的铁质,或是由于发生诸如钩虫所造成的隐性内出血所致。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症状: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等,食欲不振,恶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有溶血时可见黄疸等不同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心悸,或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多。

预防:1.对有贫血可能的小儿,最好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 2.当发现小儿有贫血时,应结合病史及早进行检查,明确贫血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延误和达到较好的疗效。 3.平常用铁锅烧蒸煮粥,对防治缺铁性贫血十分有效。 4.进补前要重视调整肠胃消化吸收功能。 5.患者若大量进食含铁食品,可引起铁质积累中毒,甚至肝硬化,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补铁时应适可而止。

牛奶加蜂蜜有效治疗小孩贫血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被牛奶稀释的花蜜是有助于治疗儿童贫血症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根据美国新泽西州儿童卫生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数据,患贫血症的儿童在20-30天的时间里,每昼夜食用被牛奶稀释的花蜜100-150克,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病人的头晕和疲劳症状消失,睡眠更好,气色改观,贫血症治愈。

蜂蜜和牛奶中都含有医治贫血症的铁等矿物质。蜂蜜的颜色愈深,所含的矿物质就愈多。例如,荞麦蜜与苜蓿蜜相比,前者所含的锰、铜等微量元素要比后者高出24倍。因此,选择颜色深的蜂蜜治疗儿童贫血症效果更好。

小孩贫血有什么症状

一、营养不良表现

这是常见的儿童贫血的症状。长期贫血患儿体格发育差,身材矮小,不爱玩,易疲倦;因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弹性较差,指甲发育不好、质脆、有横纹,毛发干燥、颜色发黄、无光泽。

二、皮肤和粘膜苍白

这种儿童贫血的症状以面部、口唇、耳廓、手掌和甲床等处较为明显,眼结膜及口粘膜更显苍白,这是因为这些部位毛细血管丰富、又在浅表处分布,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液颜色变淡,容易在这些部位表现出来。

三、消化系统表现

贫血患儿的消化系统的细胞也因缺氧发生功能障碍,所以贫血的患儿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儿童贫血的症状。

四、神经系统表现

脑组织缺氧时,儿童贫血的症状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智力减退。年长儿还可诉说头痛、头晕、耳鸣、眼前出现黑点等。如果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则神经系统症状更为明显。

什么是儿童贫血

所谓贫血,就是红细胞数减少,或者血红蛋白量减少。检查是不是贫血,只有通过验血。但要考虑到贫血的幅度是很大的。

红细胞在每立方毫米血液内,幼儿在380--550万,学龄儿童为470--610万。血红蛋白在每升血中有多少克才算正常呢?其具体数目如下:

3个月:95--145克

6个月--6岁:105--140克

7--12岁:110--160克

如何给宝宝补铁

儿童贫血情况严重

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统计,2010年,全国6-24月龄宝宝患贫血率最高,2-3岁是儿童贫血的一个平台期,3岁以后逐渐降低。其中农村儿童贫血情况更加突出,据统计,6-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率高达28.2%,13-24月龄贫血率达20.5%,城市儿童贫血问题也不可忽视。

为什么6-12月龄宝宝容易缺铁或者是出现缺铁性贫血?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刘长伟表示,这是因为很多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后,没有及时摄入富含铁的食物。比如有的宝宝11个月了,从来没有吃过肉类,家长只给宝宝喝白粥,这样很容易营养不良。

孩子需要多少铁

保健医生都会建议给孩子多吃含铁的辅食,那么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铁?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显示,不同年龄儿童每日所需铁量为:

0-0.5岁:每日需铁量0.3μg,主要来源为母乳、配方奶;

0.5-1岁:每日需铁量10μg,主要来源为母乳、配方奶、肉类、鱼类、动物肝脏;

1-4岁:每日需铁量9μg,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25μg,主要来源为母乳、配方奶、肉类、鱼类、动物肝脏;

4-7岁:每日需铁量10μg,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30μg,主要来源为配方奶、肉类、鱼类、动物肝脏;

7岁以上:每日需铁量13μg,可耐受最大摄入量为35μg,主要来源为肉类、鱼类、动物肝脏。

如何预防孩子缺铁或缺铁性贫血

刘长伟表示,预防孩子缺铁,准妈妈应该从孕期开始就主要补铁;在宝宝满6个月后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宝宝1岁以后要经常摄入含铁的食物,并注意营养均衡;如果宝宝有缺铁性贫血,要及时治疗。

如何通过饮食给孩子补铁

刘长伟表示,给孩子补铁,最好通过调节日常饮食来达到目的。宝宝满6个月以后就要及时添加辅食铁的辅食,包括含铁米粉、肉泥、鱼泥等。很多人认为蛋黄可以补铁,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首先给吃蛋黄,但其实蛋黄含铁不高,且含有的铁吸收率也比较低。

儿童贫血的标准及分类

儿童贫血的判定标准

由于贫血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Hb的下降程度,故临床常以Hb下降作为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组织与功能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故Hb正常范围也随年(月)龄变化而异。

贫血的分类

可能导致儿童贫血的病因很多,营养不良、各种急慢性疾病或造血系统病变均可导致儿童贫血。

骨髓RBC和Hb生成不足 可由三类因素所致:① 造血营养物质缺乏:体内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等,尤以体内缺铁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② 原发于骨髓造血系统的疾病,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③ 各种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以白血病为主)等。

RBC破坏过多(溶血) 常见溶血性贫血(溶贫)可分为先天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其中先天性溶贫,常见疾病主要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贫血。后天获得性溶贫,主要是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

RBC丢失过多(出血) 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慢性胃肠道疾病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例如美克尔憩室等)等长期隐性消化道失血,临床难以察觉,但可表现为顽固的、难以纠正的缺铁性贫血,可作为临床分析的重要线索之一。

如何有效预防儿童贫血

儿童贫血是一种严重影响小孩健康的内科疾病,会影响小孩子的营养吸收,让家长朋友担心不已。那有没有好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呢?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讲讲常见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有:

1、提倡母乳喂养

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小儿时期每天铁的需要量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为20毫克,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应从补铁的药物中摄取。这是常见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

2、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对预防儿童贫血十分有益。由于每一种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们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份,所以膳食的调配一定要平衡。

3、纠正一些不良的进食习惯

如强迫、引诱进食以及挑食、偏食,彻底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这也是常见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

4、掌握科学喂养技能

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小儿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预防儿童贫血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儿食欲。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预防儿童贫血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关于预防儿童贫血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造成儿童白癜风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1、儿童白癜风容易与儿童贫血痣相混淆

儿童白癜风是一种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而儿童贫血痣是一种皮肤色素局限性减退的疾病。

儿童白癜风的皮肤白斑颜色与正常皮肤区别明显,用干净的玻片垂直向下压皮肤时,白斑的边界会更加清晰。而儿童贫血痣的皮损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限,即使用玻片下压,界限也不清晰,且皮损会随之消失。而贫血痣有一个典型特征,即树枝样纹理,用力摩擦皮损,局部不发红,而周围正常皮肤发红。

2、儿童白癜风容易与儿童无色素痣相混淆

儿童无色素痣虽是先天形成,但并非出生即会表现出症状,属于一种局部黑色素发育异常性皮肤病,皮损一旦形成,大小基本固定,其发育的速度与身体发育成正比。

相关推荐

儿童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最快 菠菜补血

菠菜中含有大量铁质与维生素A、B族、维生素C等,有助于补血、调节体力,对贫血具有疗效。常用方法:苹果半个(去皮去心),胡萝卜30克,均切成适当大小,再与稍微用清水煮过的菠菜50克,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榨好的汁加纯牛奶混合,即可食用。此法非常适合儿童贫血

孩子血色素低怎么办

孩子血色素低怎么办?平时体检中发现孩子血色素偏低,有贫血问题,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应隔1-2周后再做一次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仍然偏低,就要仔细查原因了。通常,小孩持续性贫血常见的病因包括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不贫血起码要血色素高于110g/L 儿童贫血的标准是什么?6岁以下的孩子血色素低于110g/L,6岁以上的孩子血色素低于120g/L。90~110 g/L(或120)为轻度贫血,60~90 g/L为中度贫血,30~60 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 g/L则为极重度贫血。 小孩贫

怎么预防儿童贫血

第一,提倡母乳喂养 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小儿时期每天铁的需要量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为20毫克,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应从补铁的药物中摄取。 第二,掌握科学喂养技能 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小儿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

哪些黑色食物补肾 紫菜

紫菜含丰富的钙、铁元素,不仅有益治疗妇女儿童贫血,而且可以促进儿童和老人的骨骼、牙齿生长和保健。紫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胆碱成分,有增强记忆的作用。紫菜有软坚散结的功能,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所以是一种很强的利尿剂,可作为治疗水肿的辅助食品。紫菜中的碘含量也很高,在古代就用于治疗因缺碘而引起的大脖子病,即甲状腺肿。

宝宝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药

儿童贫血的症状有:心跳过快、呼吸加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出现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血液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等可帮且诊断。儿童贫血一般是属于营养性贫血,多数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 宝宝缺铁性贫血,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幼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此外,当宝宝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时

怎么预防儿童贫血

第一,提倡母乳喂养 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小儿时期每天铁的需要量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为20毫克,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应从补铁的药物中摄取。 第二,掌握科学喂养技能 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小儿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

儿童贫血吃什么

黑豆,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去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发菜发菜的颜色很黑不好看但发菜内所含的铁质较高用发。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 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面筋这是种民间食品。 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菠菜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菠菜这是最常见的蔬菜

小孩长期贫血的治疗方法

概述 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贫血是在儿童时期表现出来的一种贫血,我们的儿童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生长的时期。主要是由于儿童正在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各个系统各个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当中,各种功能还在逐步的完善当中。在这个时期儿童也是需要我们家长细心照顾的时候,主要是使营养均衡,使孩子不挑食、不厌食,食物要多样性,使身体飞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均衡、全面的发展。 步骤/方法: 01我们平常所说的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的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这几类,那么儿童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呢,儿

儿童全身体检的内容有哪些

1、小儿肥胖症:是由于营养过剩和缺少运动所致。预防肥胖症应从儿童期开始。已有肥胖倾向的孩子,每日热量的摄入要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这样既可保证儿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又不影响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 通过儿童肥胖体质评估检查。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体重增加、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胆囊炎及某些癌症的重要诱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有相关疾病患者的家族儿童尤其需要检查。 2、贫血:不仅是影响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问题,也成为影响世界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目前,全世界

儿童贫血的临床表现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常为母乳喂养而未添加辅食(尤其乳母长期素食或维生素吸收障碍)者、长期仅进食植物性食物或单纯羊奶喂养者。既往患慢性腹泻,或长期服用甲氨蝶呤、苯巴比妥等药物。 患儿皮肤呈腊黄色,呈虚胖或颜面略浮肿。头发细黄、稀疏。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与贫血程度不完全平行。维生素B12缺乏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甚至退步,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器质性病变,如肢体不规则震颤、踝阵挛。叶酸缺乏不发生神经系统症状,但可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如烦躁、易怒。患儿常食欲不振、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