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泻不止试试4种中医药方
老年人腹泻不止试试4种中医药方
一、腹泻的分型
腹泻在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证、寒湿证、脾胃虚弱证和伤食证。
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肛门灼热,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恶臭,甚至带黏液、脓血,烦热口渴,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寒湿证: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见恶寒发热、鼻塞身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红,脉细弱。
伤食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腹痛,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二、腹泻食疗偏方
1、寒湿证腹泻的食疗偏方
(1)莲子生姜粥
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莲子、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10分钟食用。
(2)姜橘椒鱼羹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空腹喝汤吃鱼。
(3)炮姜粥
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连服1~2周。
(4)生姜泡茶
生姜9克,绿茶9克。上二味以开水冲泡即可饮用。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2、湿热证腹泻的食疗偏方
(1)鲜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50克,粳米50克。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800~1000毫升,煮成菜粥,适当调味。可作早晚餐服食。
(2)苦瓜拌蒜泥
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头。苦瓜切丝,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酱油、香油拌匀。
(3)黄瓜叶速溶饮
鲜黄瓜叶1000克,白糖500克。将鲜黄瓜叶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将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净煎液,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
(4)豆花煎鸡蛋
扁豆花30克,鸡蛋2个,盐少许。将鸡蛋打入碗中与扁豆花拌匀,用油煎炒,撤盐末少许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可连服5~7日。
老人眩晕试试中医妙方
若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不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宜补益心脾,培补气血,可用归脾汤为主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炒枣仁20克,远志10克,桂圆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若肾精耗伤,症见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肾阴虚者,尚可见五心烦热;偏肾阳虚者,尚可见四肢不温。肾阴虚宜滋补肾阴,可用左归饮加减: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30克,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龟板10克,女贞子15克,牛膝10克。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肾阳偏虚者,可用右归饮补肾助阳:熟地20克,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30克,肉苁蓉20克,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鹿角胶15克。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一旦发生眩晕病,可根据以上几种类型辨证施治,采用适当方药,定会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服药5~7剂即可显效。
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富于营养、新鲜、清淡,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居室宜安静,光线暗淡,保证充足的睡眠。还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这对预防眩晕发病和减轻发作十分重要。
腹泻中医教你8种止泻方法
应对宝宝腹泻,中医有妙招:
1、乳茶
一些如茶,是有着防止腹泻的效果的。云南绿茶1克。将绿茶研细末,分3次用乳汁调服,连服3~5天。功能清热、消食、止泻。
2、孩儿茶
孩儿茶也是不错的,注意服用的次数。将孩儿茶研细,口服。1岁左右每次服0.15克,2岁以上服0.2克,每日3次。可清热、消食。
3、儿科醋茶
醋能够止泻,混合食用更好。绿茶1杯(约300毫升),食醋20毫升,二者混合,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功效和胃止泻。
4、陈皮茶
陈皮,煎水服用,也是效果不错的。茶叶5克,陈皮15克。以上两味用冷开水浸泡一昼夜。以水一碗,煎至半碗。1岁以下每次服20毫升;1~2岁每次服30毫升;3~4岁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
5、车前米仁茶
车前米仁茶也是能够止泻的。炒车前子、炒薏米仁各9克,红茶1克,白糖或葡萄糖少许。用法一:前3味共研细未,以白开水调服。用法二:前3味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滤汁,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将3味研末,以沸水冲泡15分钟,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即成。粉剂:每日2次,每次用药末3克,用白开水调服,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汤剂:每日2剂,不拘时温服,3岁以下者酌减。功能健脾化湿、止泻。
6、米汤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大米汤,也是有着止泻的效果的。大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煮开后再用文火煮,等到大米煮得很烂之后,加入少许食盐(约为4‰)搅拌均匀经细筛过滤后即成。
7、焦米汤
焦米汤一般是在民间广泛的使用的止泻的方法。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淡黄色,闻到焦米香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
8、胡萝卜熬汤喝
胡萝卜熬汤也是可以直接的饮用,有助于止泻。因为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果胶能让大便成形,并吸收附在肠子上的细菌和病毒,然后排出体外,孩子的腹泻就止住了。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家长可以试用一下。就是直接把胡萝卜煮熟烂后,过滤去渣后再加水熬成汤就可以直接饮用了。
用水果止呃逆的方法是怎样的
用水果止呃逆:①有些人一喝冷饮就打嗝不止,试试吃点草莓,吃个六七个,片刻后就可止住打嗝。②吃2茶匙用橙皮和糖合制成的橙子酱, 即可有效缓解打嗝。③每天吃两三个小柿饼,连续吃一段时间, 可治打饱嗝。④呢逆不止时,取7颗荔枝,连皮核焙干, 研末,白汤调服。
月经不调试试中医食疗方
红萝卜芹菜汁
红萝卜(中等巨细)1个,芹菜150克,洋葱1个,洗净后放入搅汁机中搅汁,饮用,每日1次。清热解毒,祛火。可搀扶防治痤疮。
枇杷叶膏
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恰当混匀,蕴藏备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工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其间忌食辛辣影响性食物及酒类。
山楂桃仁粥
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集者所构成的的痤疮。
海带绿豆汤
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恰当。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各药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服用。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防治痤疮。
月经淋漓不止试试归脾丸
归脾丸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健脾统血之功,主治脾不统血之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舌淡,脉细弱者。现代医学之子宫功能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泉,《内经·灵枢》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脾失统摄致失血,首先以健脾为主,党参、白术、黄芪三药甘温补气,健脾以生血;当归、黄芪为补血汤,补气养血;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健脾养血,宁心安神;木香、白术理气健脾,振奋中焦;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丸健脾补血,统摄血液回归根本,生脉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再次复诊反馈时病情好转,随后月经已正常来潮。
小儿腹泻可以试试食疗方
孩子小的时候,脾胃较虚,吃东西稍有不慎就会拉肚子。因此,家里经常备些治疗腹泻的药。一次,孩子不知是着凉了,还是吃的不对劲,又开始拉肚子,可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吃药,当时,正是午饭时间,我便将刚蒸好的小土豆蘸白糖给孩子吃,没想到孩子非常爱吃,且当天下午腹泻就好了,当时我还以为纯属巧合,也就没太在意。
几个月后,孩子又一次腹泻,我便尝试着又蒸了一些大小均匀,且外皮麻点较多的小土豆给孩子吃,没想到又吃好了,惊喜之余,我便牢记下了这个偏方。此后,每当街坊邻居家有腹泻病人时,我就将此方推荐给他们,用后都说效果不错。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既然吃蒸土豆能适当缓解腹泻症状,那么药还是少吃为好。当然了,治腹泻的具体效果还是要因人而异,就像有些药物,其效果也会因人而异,而土豆纯属食物类,且没有任何毒性,容易腹泻的人,不妨尝试一下。
孩子的脾胃是很脆弱的,所以发生腹泻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每次一腹泻就给孩子吃药,那么对于孩子的健康多少也会有所不利。因此妈妈们可以试试上面的食疗方法,蒸土豆可以有效的缓解小儿腹泻,又不会给孩子身体带来伤害。
立秋后腹泻不妨试试艾灸
如在生活中出现轻度腹泻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禁食,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水分和营养。很多人都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禁食只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更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治肠道传染病。
大家出现腹泻的情况时,不要盲目使用收敛药。因为感染性腹泻是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助于病原体和毒素的排出。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症状较重者应当寻求医生的帮助。此外,儿童得了感染性腹泻,应该引起注意。儿童由于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往往延误治疗。如果外观是脓血便,家长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是中毒性菌痢,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生命危险。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具有补气温阳、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腹泻如何使用艾灸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
老年人健忘试试这些方法
1.一边动脑一边坚持运动
一边动脑一边坚持运动
坚持的锻炼,注意合理的运动。大脑活动与有氧运动之间息息相关,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对认知机能有正面影响,动脑时同时配合一定的运动,能够抑制脑萎缩,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即使不能做特别大的运动,也可以采用原地蹲下起立、踮脚、来回走等简单的运动来增加大脑的认知功能,预防健忘。
2.积极食用鱼贝类及黄绿色蔬菜
食用一些健康的食物以及蔬菜。食用一些绿色的食物,以及蔬菜。饮食与大脑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积极吃一些鱼贝类食物能够获得使神经传达物质活性化的DHA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EPA,此外,抗氧化能力良好和富含叶酸的黄绿色蔬菜也应当每天坚持摄入。
3.每天中午睡半小时午觉,每天睡眠时间保证6小时以上
保证睡眠质量,不要午睡太久。有报告称,每天睡半小时午觉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五分之一,无论是午休还是只是在公车上打个盹对于大脑都是很好的。睡眠不但能够减少疲劳,同时还有助于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和储存记忆,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于预防健忘非常重要。午觉如果睡太久很容易导致生物钟混乱,因此保证在半小时内即可。
4.尽量与人直接交流
直接的进行日常的交流,预防健忘的发生。使用动态记忆的代表就是交流,而这种交流不是使用聊天工具或者使用邮件,而是直接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于预防健忘来说很重要。
这种腹泻竟是便秘
拉肚子也不要擅自服用止泻药
很多老年人因为饮食水分不足,或者肠蠕动减慢等原因,往往容易引起便秘。通常,便秘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费劲等,但也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稀薄。可通过腹部触诊或者直肠指检进行诊断。但是不要擅自服用止泻药,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提醒,老年人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适量运动或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还要注意水分的补充。
链接
老年人便秘自己按摩试试
中大医院针灸科邢丽阳副主任医师推荐一种按摩缓解便秘的方法,具体的手法是用手掌在腹部做顺时针的按摩,顺序是从左上腹开始,然后按摩到心窝的 位置,逐渐按摩到上腹,再到肚脐,然后按摩到下腹
婴幼儿腹泻难愈试中医
一、婴幼儿腹泻病因多多
1.病毒性肠炎
主由轮状病毒引起。北京地区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最多。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早期出现呕吐,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常在38~40℃。腹胀较明显,起病1~2日即开始排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粘液少,很少腥臭味。多伴严重口渴及烦躁。脱水多呈轻度或中度等渗或高渗性,极少低低渗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在5~7日内自然痊愈。偶见危重病例末期出现紫绀,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或心力衰竭有关,终至不救。
2.空肠弯曲菌肠炎
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平均潜伏期3~5天,如感染量小,潜伏期延长。腹泻前可有发热、腹痛等前驱症状,偶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以1~3岁最多,大便常带血,镜检可见白细胞。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恢复期血清抗体明显升高。
3.耶氏菌肠炎
耶尔森菌可引起小儿急、慢性胃肠炎,国内较少。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及腹部绞痛。约25%患儿便中带血。虽有少数迁延,多数患儿呈自限性,数日后自愈。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很少为原发性,多继发于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后,症状与病程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有时在慢性痢疾基础上继发。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呕吐常在发热1~5日前出现。腹泻初期大便呈黄绿色,3~4日后多变为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或更多。体液丢失较大肠杆菌肠炎多,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重,甚至发生休克。大便中常见灰白色片状伪膜(将少量大便放在生理盐水内,可见伪膜漂浮水上),对临床诊断有帮助。大便粘液涂片可见多数脓球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5.真菌性肠炎
多并发于其他感染,如大肠杆菌肠炎久治不愈者。多数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在便每日3~4次或稍多,黄色稀水样,偶呈豆腐渣样,有的发绿,泡沫较多,带粘液。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及菌丝。广西曾报道3例毛霉菌肠炎死亡病例,病史6天~3个月,黄绿水便,偶带粘液,镜下有红白细胞。尸检查到肠道血管内及周围大量毛霉菌。
二、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角度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遍,每日1次。对脾胃虚弱,久泻不愈的患儿疗效较好。
调整饮食: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