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治疗误区须正确看待
胰腺癌治疗误区须正确看待
误区一:CA19-9明显升高提示胰腺癌
是否只要CA19-9明显升高就能说明是胰腺癌?研究发现,胆系、胰腺的感染和肿瘤性病变时,CA19-9都可不同程度升高(文献报道多不超过100),但具体案例须具体分析。
误区二:短时间内体重减轻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
胰腺癌恶性肿瘤的迫害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短时间体重减轻,但不能等同于短时间内体重减轻就是患有胰腺癌。胰腺疾病中,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和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肿块性疾病,由于禁食、胃壁水肿、胰源性门脉高压甚至对胰腺癌的恐惧心理,都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因此,当身体出现短时间体重减轻时,如果怀疑是否患癌,应该去当地正规以上三甲以上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
误区三:胰腺周围大血管受累则提示胰腺癌不能切除
由于胰腺后方结构复杂,间隙狭小,血管、神经密集分布。发生在该部位的不仅有肿瘤,还有炎症、腹膜后纤维化等许多疾病,其血管改变包括癌栓、血栓、血管炎、血管闭塞、血管狭窄等。需要仔细分析其血管受累和血管周围病变的形态、强化特征、病史和随访变化等方面信息,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是否是因胰腺癌导致的胰腺周围大血管受累。
误区四:胰腺癌生存期仅为半年
很多人将胰腺癌看做是恶性极高、生存期极为短暂的恶性肿瘤,甚至被判定为多数活不过半年。但是根据国外生长方式的研究表明,胰腺癌有“慢癌”和“快癌”之分。“快癌”虽占大多数,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对致死性并发症的防范,即使是“快癌”能够延长生命1~2年也不少。
补充维生素D真能预防胰腺癌吗
最近研究表明:每天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地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关于补充维生素D能否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很多胰腺癌患者存在误区,看看下面是怎么阐述的。
这项由美国西北大学牵头展开的研究,对12万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日服用维生素D片剂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那些不服用维生素D片剂的人低43%。科学家指出,当病人被确诊患有胰腺癌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每日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科学家还说,维生素D不仅对胰腺癌有预防作用,还能有效降低患膀胱癌、乳腺癌及结肠癌的风险。
科学家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多吃含有维生素D的食品或者多晒太阳,是否能起到与服用维生素D片剂同样的功效。但科学家同时指出,上述研究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人们不应盲目服用维生素D。
综上所述,每天补充维生素D是能预防胰腺癌的发生,但是人们不应盲目服用维生素D,只会适得其反,对胰腺癌的治疗很不利,希望饮食胰腺癌患者的注意。
得了糖尿病当心胰腺癌
胰腺癌常伴糖尿病患者要早查早治
据报道,目前我国有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大家会把糖尿病分为1型、2型,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3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紧密相关。专家表示,当患者出现3型糖尿病后,在一到两年内会发生胰腺癌。这类患者的胰岛素在体外对胰腺癌细胞有直接促生长作用,血糖和游离脂肪酸也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监视作用减弱,诱发胰腺癌变。他介绍说,30%~5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可伴有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来说,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在患病早期缺少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为糖尿病,而漏掉了胰腺癌。
专家提醒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一是检测肿瘤的标志物,胰腺癌的病人往往是肿瘤两个标志物比较升高,CA19-9、RAS 基因突变;二是影像学检查,通过B 超、CT、MRI,发现胰腺癌的病变,通过这些检测及早发现早期胰腺癌迹象。
所以,专家提示,糖尿病人在确诊后,最好每年定期检查,发现疑似胰腺癌症状都要及时去医院相关科室找专家咨询,确诊是否有胰腺癌,以免贻误病情
胰腺癌与糖尿病傻傻分不清楚
由于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对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乏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往往只想到Ⅱ型糖尿病,而忽略了胰腺癌的可能性,以至按糖尿病治疗无效,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时机。
糖尿病是胰腺癌危险因素之一,而胰腺癌高危人群新发糖尿病则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初期症状或预警信号。早期胰腺癌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甚至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不正常。所不同的是,胰腺癌伴发的糖尿病症状按正规的降血糖治疗,难以控制,反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为什么糖尿病和胰腺癌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疾病,会有着一些相似的症状呢?这是因为,胰腺癌与糖尿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史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是由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
预防胰腺癌要警惕哪些症状
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凶猛异常。胰腺癌发病率高了,但早期胰腺癌被发现的几率却不大,多数患者直到晚期才能诊断。目前,早期胰腺癌被诊断比例只有20%,也就是80%的胰腺癌患者要等到不能有效治疗时才发现。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率高于贫困地区,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渐趋西化,甜食、肉食、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摄入过少有关。因此,预防胰腺癌,应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过甜、油炸和多盐的食物,同时要增加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的摄入。
胰腺癌早期没有“典型症状”。有的癌肿发生在胰头部位,患者出现黄疸,往往会误诊为肝炎,经过一番折腾,等确诊胰腺癌时,多半为时已晚;有的癌肿发生在胰体、胰尾部,起初会出现腹痛,易被当作胃病。
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主要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黄疸、消瘦等,但这些症状确实也很常见,当病人有些腹部不适的时候,经常就以为是胃病等常见小毛病。而另一方面,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糖尿病患者等多种情况都导致胰腺癌的出现。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尤其是符合以下情况的市民朋友应当每年做一次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接受正规治疗。
其实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也并非很难,做做B超、CT、肿瘤标志物检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PET-CT,这样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就会大大提高。建议胰腺癌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别怀有任何侥幸心理。
因此,一旦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或突发糖尿病、皮肤发黄等症状,建议先去肝胆胰腺外科或普外科就诊,待排除胰腺癌可能后,再去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另外,中年突发糖尿病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及时排除并防治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方式
胰腺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科学的医学研究表明胰腺癌的病因是由什么引起的,一直到现在为止都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比较多见于上腹部胀痛不舒服。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
胰腺癌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上最根本的治疗原则一直都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同时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胰腺癌的最好的治疗方法首先是外科治疗,因为手术可能是惟一能根治胰腺癌的方法了,而且也是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了。同时治疗胰腺癌还有其他的手术方式包括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胰腺癌的治疗还可以利用姑息治疗,因为在生活中还有些病情是不适合根治的,那么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情,常常是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的,然后再一般的情况下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来治疗的。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最好根据医生的诊断对症治疗比较好,因为在胰腺癌的晚期,很多胰腺功能都会出现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脂肪泻的情况,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同时治疗胰腺癌的方式还有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及其他疗法等。
最后建议胰腺癌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保持心情愉快,生活和工作中尽量避免精神紧张,这对于治疗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去做治疗,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做合适的治疗方式等综合性治疗。
无痛性黄疸可能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多在40~60岁。在美国,胰腺癌已被列为第二大消化道肿瘤的死因。在我国,据某城市统计,该市近20年发病率增加了4倍。由于胰腺癌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在黄疸未出现前,胰腺癌常被忽视,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因其恶性程度高,极易转移,患者早期虽有些上腹闷胀感或不适,多未引起重视。待出现黄疸就诊时,约3/4的病人已属晚期,确诊病例手术可切除肿瘤率仅为4%~27%。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亦不太好。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彻底根治肿瘤,5年生存率>20%。
发展新的诊断手段及综合分析胰腺癌高危人群是两个重要措施.无疼痛的阻塞性黄疸和胆囊肿大是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依据,称为戈尔伏阿齐尔氏定律。早期诊断有赖于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警惕。凡是中年以上的人,如有上腹部隐痛或闷胀感、体重减轻和消化紊乱者,应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有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尽早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力争胰腺癌早期诊断,提高成活率。由于科技的发展,检查手段
很多,合理选择及正确使用,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哪些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b超——可提示胰腺有低密度区、胰管扩张、胰头肿大、胆囊肿大,阳性率达76.1%。优点为简便易行、无痛、无创伤,直接显示胰腺及胰腺周围图像,可重复检查,价格便宜。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提示胰腺局部肿大和占位性病变,阳性率达65.4%。优点是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指导治疗方案,且无痛、无创。
ercp(胰胆管造影)——可提示胰管或胆管中断、管壁僵硬不规则。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及胰管和胆管形态变化。阳性率达91.5%。 优点是不仅可发现病变,敏感和准确性也很高。同时可引流胆、胰液,既可治疗,又可进一步化验胰液改变,缺点是有创,易并发胰腺感染。
mrcp(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显示胰管或胆管狭窄,阳性率为90%。这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技术,由于核磁共振对充满液体结构的脏器显示是敏感的,故不用造影剂。其优点为无创、无痛苦、安全舒适、操作简单、无射线损伤;适用于各种年龄,包括儿童;但不能引流胰液及胆汁进行化验和治疗。所以不能用其代替ercp检查。
ptc(经皮肝穿刺造影)——可显示胆总管狭窄或阻塞,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其缺点是有创伤、痛苦、易感染,但准确率很高。
eus(超声内镜)——在显示胰腺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及胰管扩张方面,优于ct、b超。
选择性腹腔动脉血管造影——可显示胰腺内的肿瘤及胰外血管受侵。
这些实验可辅助诊断
1.胰液中k-ras、p53检测。胰液k-ras基因检查,准确性可达84.5%。胰液中p53突变对胰腺癌诊断敏感性为47.4%。所以可作为辅助手段。
2.检测粪便中k-ras基因及p53突变也有意义,因胰腺癌时粪便k-ras突变率达87.9%,p53的突变率为37.1%。总之,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必须提高医、患对临床症状的警惕性,并联合影像和实验检查。凡有一项影像检查异常者,加上患 者临床异常表现或实验检查异常,就应考虑为胰腺癌,并积极进行外 科手术治疗。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
专家指出胰腺癌的诊断是特别重要的,在临床上有无数因为诊断不及时而失去生命的患者。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诊断,以及诊断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加以了解。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要注意什么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较多,但是一定要正规,否则会引起误诊。目前大多数胰腺癌的诊断是依赖其临床表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腹块等、腹部B超或CT及血清CA19-9测定等检查。
如CT检查结果不典型或正常,但仍有可疑者,可进一步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腔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胰腺肿物穿刺活检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期上由于TNM分期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较少应用。
因此,临床上胰腺癌病人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胰腺癌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或者进行错误的治疗。以腹痛、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胰腺癌,须与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Vater壶服部癌等鉴别。胰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快,全身影响大,短期内患者明显消瘦,辅助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鉴别。必要时行PTC、ERCP、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向于年轻化。胰腺癌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对于胰腺癌治疗应注意及时有效,并且要正确而选择治疗方法,早期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为目的,中晚期治疗与带瘤生存期延长为目的,还应注意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胰腺癌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等方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针对癌肿的发展,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应用,但其中以综合性治疗效果为佳。
胰腺癌治疗应首先注意控制癌肿,清除癌灶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治疗最重要的抗癌治疗,也就是针对癌肿进行清除,抑制等。胰腺癌的症状,不良反应,并发症,恶液质等都是由于癌肿破坏导致的。因此对于胰腺癌治疗应首先考虑抑制癌肿,而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有差异。一般来说,胰腺癌早期治疗方法可通过手术切除癌肿,对于及早发现,瘤体较小的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癌灶,并采用中医和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巩固治疗。
胰腺癌中晚期治疗则应格外注重扶正,而非单纯的抑制癌肿,而且对于出现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注意有效的全面抗癌,及时抑制转移癌灶。胰腺癌中晚期治疗方法多采用中医联合化疗进行,对于出现广泛转移的患者更应注意全面抑制癌肿的发展。而且,胰腺癌晚期治疗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不应强行切除,放化疗的应用也应考虑患者的体质是否可以耐受。
胰腺癌治疗应注意改善症状,中医治疗药物对于改善症状有不错的作用: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用于胰腺癌治疗的药物中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消癌平口服液,在胰腺癌的早期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胰腺癌治疗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帮助,并且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西医治疗副作用导致的不良症状。对于胰腺癌放化疗效果好的患者可同时联合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等扶正固本药物进行治疗,能很好的降低放化疗副作用。
此外,对于部分胰腺癌晚期放化疗效果不佳,或者因体质差无法放化疗的患者可采用中医抗癌药物进行治疗,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用于晚期胰腺癌治疗的药物中,除了胰腺癌治疗药物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外,还应联合相应的药物进行转移癌灶的治疗,可针对具体的癌灶 进行治疗,如肺转移可联合清肺散结丸进行治疗,肝转移可联合肝复乐胶囊进行治疗,对于有广泛转移的胰腺癌晚期可采用 抗癌平丸,西黄丸等广谱抗癌药物抑制癌灶的发展。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治疗方法中,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的痛苦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联合中医和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和转移。中晚期如患者适合手术和放化疗,则及时联合中医治疗方法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此外,胰腺癌治疗方法中,还有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的免疫调节剂,有提高免疫系统对于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起到抗癌的目的,常与放化疗联合应用。
胰腺癌常见的4大误区
一旦被确诊为胰腺癌,很多患者都会失去治疗的信心,因为他们认为胰腺癌的生存期超不过半年,其实这是人们对胰腺癌常见的误区之一。
从生长方式上讲,有国外研究表明胰腺癌可分为“慢癌”和“快癌”两种,其中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快癌”占大多数。但是根据临床随访记录显示,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尤其注重对致死性并发症的治疗,即使是“快癌”,患者延长生命1年~2年的也不在少数。至于属于“慢癌”的患者,多数为各种特殊类型胰腺炎和生长速度较慢的良性或恶性程度较低肿瘤。但是临床上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研究胰腺的影像科、病理科和临床多学科会诊,因此所谓“慢癌”的患者误诊的较多。但经过准确诊断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多数胰腺癌患者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另外,还有部分胰腺癌患者认为一旦出现持续性腰背部束带样疼痛,就意味着胰腺癌进入终末期。实际上,腰背部束带样疼痛确实是腹膜后神经丛受累的临床表现,但并不是胰腺癌的专利。这种疼痛还可见于胰腺炎、手术、外伤等导致的腹膜后假性囊肿、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慢性血肿和感染等。需要通过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来与胰腺癌转移相互鉴别。
胰腺癌治疗
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1.外科治疗
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姑息治疗
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3.综合治疗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迄今同大多数肿瘤一样,还没有一种高效和可完全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在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并在探讨结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1)放射治疗胰腺癌是对放疗敏感性较低的肿瘤。
(2)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或者为预防术后复发,均可进行化学治疗。对胰腺癌的化学治疗是期望着能降低术后癌的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与分子治疗。随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这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因为像胰腺癌这样的难治肿瘤,必须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来治疗:①基因治疗:多数仍然停留在临床前期,少有进入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②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制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其他疗法胰腺癌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敏感性增高。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温热疗法得到了应用。常用的温度是44℃。但还需对加温和测温方法加以改进。
4.对症支持治疗
胰腺癌晚期,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出现脂肪泻者,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对顽固性腹痛,给予镇痛药,包括阿片类镇痛剂;必要时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交感神经切除术。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缓解。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正确看待肝硬化
症状一、全身症状:疲倦乏力是肝硬化晚期症状之一,肝硬化晚期症状多半有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
症状二、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是最常见肝硬化晚期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一般表现为营养状况较差,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即感到上腹不适和饱胀、恶心、甚至呕吐,肝硬化晚期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进油腻食物,易引起腹泻。肝硬化患者因腹水和胃肠积气而感腹胀难忍,晚期可出现中毒性鼓肠。
症状三、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尤以食道静脉曲张最危险。由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薄,很易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症状四、肝硬化腹水形成:肝硬化晚期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
症状五、向及贫血:肝硬化晚期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淤斑,胃肠粘膜糜烂出血,鼻腔出血,呕血与黑粪,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等症状。
症状六、分泌失调:肝硬化晚期时,肝脏的功能衰退更加明显,直接导致雌性激素的灭活减少,雌激素分泌量上升,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同时伴有雄性激素受到抑制等现象。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饮食(肝硬化出血倾向饮食)
肝硬化中晚期消化道大出血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所以肝硬化中晚期饮食、门静脉高压饮食性质应细软,易消化,并少食多餐.不要食用油煎,炸及硬,脆,干食品和饮酒,忌过硬食物同时不能进食过快,甚至吞入骨刺之类,其目的是预防食物对胃底及食管静脉的摩擦等,也就是防止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加重病情.
另外有些鱼类: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青花鱼这些鱼中含有丰富的廿碳五烯酸的不饱和有机酸,这种物质的代谢产物会降低血小板的凝聚性作用,使本来就有凝血因子生成障碍和血小板数量较少的肝硬化病人更容易引起出血,而且难以止住。所以,有出血倾向的肝硬化病人,最好禁止吃上述这四种鱼。其他鱼类含廿碳五烯酸的含量要少得多,比如鲤鱼、比目鱼等。肝硬化病人若为了增加体内蛋白质以消除腹水,吃鲤鱼汤无妨。
肿瘤可防可治谨防误导
目前在癌症治疗方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很多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干脆不治。这个观念非常错误。其实癌症早就是可治之症了。比如像乳腺癌、早期肝癌等,百分之八、九十都可以治愈。许多曾经的癌症患者在治愈后仍活跃于各行各业,所以大家不要对癌症抱着恐惧的心理,甚至讳疾忌医。当然我们也不讳言,癌症仍然是威胁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大的疾病。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早发现,早治疗。得了癌症并不就是被判了死刑,癌症还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个误区就是浮夸,误导病人。经常在广告上看到有些小医院号称聚集了几十名肿瘤专家,有偏方可以治好癌症。很多病人轻信广告找到这些所谓的专家治疗,最后到正规医院治疗时,钱都花光了,而且已经到晚期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孙燕说,如果有人说能把所有肿瘤都治好,这个人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骗子,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预防治疗肿瘤的知识,对待肿瘤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同时,他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那些随便误导患者、坑害群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坚决的惩处。
壶腹部肿瘤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隐匿,不易早期发现,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约5%~15%。胰腺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其中胰头癌最为多见。
CA19-9是最有希望的早期胰腺癌诊断标志,诊断率达90%。胰腺癌属放射不敏感肿瘤,局部放疗,可使30%~50%患者疼痛缓解,可一定程度抑制肿瘤发展。70%胰腺癌病人血清CEA升高,CEA可用于胰腺癌手术前﹑后的动态随访,定期测定CEA对预测癌肿复发有参考价值。
腹背痛﹑体重减轻﹑黄疸是胰腺癌三大症状,胰腺癌可压迫侵犯腹腔神经丛导致剧烈持续性腹痛。化疗对胰腺癌无明显效果,加之手术切除率较低,有效的特异性抗癌治疗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系统有效的活性植物抗癌药治疗可使部分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带瘤生存。
胰腺癌出现明显的腹背痛多属于癌性疼痛,有效地抗癌治疗是止痛的前提。“抗癌止痛法”对胰腺癌的腹背疼痛有理想的止痛效果。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胰腺癌病例23万,从总体上看,北美洲、欧洲、澳洲发病率最高,亚洲次之,非洲最低,胰腺癌高发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是低发国家或地区的5至7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胰腺癌发病率也快速上升,目前男性发病率达6/10万,女性发病率达4/10万。在本市,男、女胰腺癌发病率近几年分别以年均3.48%和4.99%的速度急剧上升,增长幅度分别居于男、女性癌瘤第五位和第一位,成为男、女性前10位高发恶性肿瘤。本市男、女胰腺癌发病率现分别超过8/10万和7/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国胰腺癌高发地区。
从近日在津举行的国际消化系统肿瘤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迅猛增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约4倍,成为男、女主要高发癌症。更严峻的是,它起病隐匿、生长迅速,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仅几个月,在常见癌瘤中死亡率最高。专家认为,胰腺癌正在向“癌王宝座”步步逼近。
此外,我国胰腺癌发病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量临床调查和观察发现,以往50至69岁高发的胰腺癌现在逐渐向30至49岁人群逼近,原来临床少见的30多岁、40多岁患者现在明显增多。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外科现在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中,超过30%年龄小于50岁,曾治疗的年龄最小患者仅有17岁。
由于对胰腺癌认识的缺乏,很多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后,被当做消化不良、胃炎、肝胆疾病治疗,结果延误了病情。临床调查显示,因发现晚,被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中,仅不足20%具备手术条件,而他们即使手术,术后也易复发,生存期超过5年的仅约10%。胰腺癌早期发现率极低,且恶性程度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远低于甲状腺癌的90%、乳腺癌的80%、大肠癌的60%、胃癌的50%、食管癌的12%和肝癌的10%。若能早期发现并接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每年腹部B超检查是捕捉早期病变的最佳方法。随病情发展,患者往往最先出现以下症状:1、上腹、脐周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减轻。2、因肿瘤压迫,胆汁排泄不畅而导致黄疸,使皮肤、巩膜发黄。3、厌食、乏力、明显消瘦,有的还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4、不明原因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