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疗效逍遥调经贴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克(另溶)、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艾叶用炭以止血。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以祛瘀止血。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6克以行气健脾胃。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通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
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
加减法: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
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气血虚弱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滋血汤加减。
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
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牛膝9克以活血通经。心悸怔忡可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大枣10克、五味子9克以养心安神。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肝郁气滞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白术9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
加减法:肝郁化热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者,可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川楝子10克以疏肝清热,茜草15克、地榆15克以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见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调经。肝郁脾虚月经失调加重茯苓至30克,淮山药15克以健脾益气。肾虚见面部有斑加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以滋肾调经。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血寒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
桂枝10克,艾叶10克,熟附子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牛膝12克。
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
加减法:如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吴茱萸6克、乌药9克、香附9克、炒蒲黄10克以散寒祛瘀止痛,如月经量多,去牛膝,加炮姜10克、艾叶12克用炭以温经止血。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血瘀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炒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益母草30克。
方解:本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止血。
加减法:月经量多者去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加田七末3克(冲)、血余炭10克、赤石脂20克以收涩祛瘀止血,月经后期未至者,去炒蒲黄、五灵脂,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以活血养血调经。小腹疼痛较甚者,加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乌药9克以理气止痛。
治疗月经不调中药方:痰湿型
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法夏15克,陈皮6克,茯苓2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胆南星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
方解:本方用法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
腔脾,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活血调经。
加减法: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鸡血藤30克、牛膝15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养血通经。脾虚纳呆食少者,加党参15克、砂仁9克(后下)以健脾和胃。恶心呕吐者,加生姜4片以温中和胃止呕。
山楂可让月经一顺到底
一说到山楂,人们首先想到它能助消化。其实,山楂除了消食外,还有很多功效。它还可以帮助女性调经,让女性们在那几天顺顺利利。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中医认为山mm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这样可以帮助女人调节痛经,让女人们那几天不再痛苦。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疗效逍遥调经贴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月经不调中医调理方法
血热型
月经超前、量多、色紫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食疗原则: 清热凉血。
食物宜忌:
宜选用马兰头、马齿苋、芹菜、鲜藕、金针菜、白茅根等清热凉血的食物。
忌食肉桂、胡椒、辣椒、茴香、丁香、洋葱、生姜、芥菜等辛辣动火之品。
食疗验方:凉拌芹菜
【食物组成】新鲜芹菜五百克,卤香干三块。
【制法】先将芹菜除去根头,拣去芹菜叶,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一分钟,取出后用凉开水洗 净,切成三.五公分长的段,排放在盘碗内,待用。将卤香干用沸水冲一下,剖成片, 纵切后再横切成卤干丝。均放在芹菜段上,加酱油、红糖、精盐、味精、麻油等调拌的 汁液,拌匀即可食用。
【剂量服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注释】本食疗方对血热所致月经超前、月经过多尤为适宜。
食疗验方:马兰头白茅根蜜饮
【食物组成】新鲜马兰头一百克(干品五十克),鲜白茅根二百五十克(干品一百二十五克),蜂蜜二十 克。
【制法】先将马兰头、白茅根分别拣杂、择洗干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捞出,细切成碎末 。放入洁净双层纱布袋中,扎紧袋口,绞压取汁,将马兰头、白茅根汁液放入杯中,兑 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剂量服法】早晚二次分服。
【注释】本食疗方对血热所致月经前、月经过多尤为适宜。
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有效吗
(1)属血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2)属肝郁化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3)属气虚型的,症见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4)属血虚型的,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8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8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5)属血寒型的,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2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中医如何有效的调治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有效的调治月经不调?生活中,很多女性经常吃寒冷食物导致患上了月经不调,这类疾病虽然好治疗,但是带来的危害比较大,甚至会造成不孕,专家表示,想要治愈月经不调,还需要从调养方面下手,据了解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不错,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如何有效的调治月经不调?中医认为青春期女孩月经不调多为肾气未实,或阴阳失调之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血热型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2、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3、血瘀型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4、血虚型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5、气滞型月经不调
常见症状有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以上介绍了“月经不调如何治疗可以尽快受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要注意。尽量使你的生活有规律,经期勿冒雨涉水,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经期不调的中西医疗法有哪些
物理疗法治疗月经不调:
此治疗方法是要依据月经不调患者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采取用的身体外的一种外辐射方法,以物理疗法治疗,高能量输出,对病变组织进行接触或非接触同时治疗,利用热效应和生物效应,使病变组织的蛋白质在高温作用下坏死、脱落,达到子宫内膜止血、脱落等治疗目的,有效治疗深层组织疾病。
腹腔镜疗法治疗月经不调:
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常见的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随著月经周期的变化周期剥落,会使月经不调患者出现周期性、持续加重的腹痛,痛苦不堪。由于内膜异症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往往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腹腔镜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月经不调的中医疗法: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经期用药主要以养血、和血、调精为原则,以达到通畅下行的目的,月经不调常用的中药验方有四物汤等。在卵泡期主要以充养胞宫、补阳、填精、养髓为原则,月经不调中药验方有乌鸡白凤丸等;在排卵期是温肾和血,促进排卵,月经不调中药验方有十全大补丸等;在黄体期则多为养护,以使胞宫进一步充盈,传统中药验方有六味地黄汤等。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服用加味逍遥丸或者是补中益气丸等药物来治疗月经不调,其具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不否定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我认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为此总结专家对这种疾病治疗方式的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因为中医会有辨证论治,为此我们看到以上专家从几个方面为您阐述了月经不调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此外您还可以在相关营养师的建议下进行饮食的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需要注意,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要了解月经不调,首先要了解月经周期,所谓的月经周期就是此次月经来时的第一天开始算起为周期的第一天,一直到下一次的月经来临前一天为止,称之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来说约在26-35天左右,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的,称为月经不调。
由于工作压力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无规律 ,外加许多白领过份要求自己苗条的身材 ,刻意节食 ,造成许多现代女性受月经不调的困扰。情绪异常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 ,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同时嗜好烟酒香烟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 ,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包括的范围很广 ,表现有经期紊乱 ,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而且 ,有不少妇科病 ,中医均从调理月经入手 ,月经一调 ,诸疾皆愈。
在此提醒成年女性 ,特别是青春期少女 ,应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注意修身养性 ,避免多愁善感和心情激动 ,以维持和稳定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保持月经周期的正常。
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是中医的特色 ,它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 ,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 ,能收到极好效果。
中医辩证常规分为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多,色淡红、质偏稀,伴头昏,腰酸,小便频数,夜寐欠佳,舌质淡红或干裂,舌苔少,脉细数或沉弱无力。治宜养血补肾,兼以调经。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暗红,质稀或粘,有小血块,行而不畅,小腹胀痛,胸闷不舒,两乳作胀,或时作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多少不定,经色紫暗,质粘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胸闷烦躁,口渴不喜饮,舌质淡紫,有瘀斑,脉象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和气血,疏肝理气。中医理论认为,经血为血所化。如果血液得到温煦,就能通畅自如;血液遇寒就会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发生月经停止、痛经、闭经;血液感受热邪就会肆行无忌,产生月经量多、月经提前等症。所以,调经重在调和气血,让气血运行舒顺。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运用“自拟复经汤”治疗月经不调、痛经数百余例,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复经汤介绍如下:
笔者自拟复经汤组成:党参15g,山萸15g,当归12g,山药12g,丹皮9g,川芎12g,白芍15g,益母草15g,桃仁9g,仙灵脾12g,生姜9g,香附9g,薄荷5g,元胡15g,青皮10g,,炙草6 g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很多的人对于月经不调这个疾病不清楚,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针对性的做治疗,针对性不同的类型,做不同的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1脾肾气虚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无力,尺脉弱。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2肝肾阴虚型。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3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4肝郁气滞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5血寒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月经不调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
月经不调是属于妇科,同时,建议中医治疗效果,中医重于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同时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经期前后受凉会导致月经疼痛,另外如果患有妇科疾病也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所以这些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会不同,如果只是单纯的月经不调,那么可以使用中药调理会更好的恢复疾病,如果是疾病造成的月经不调就要检查治疗疾病。
单纯的月经不调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例如因为体质虚寒造成的可以通过中药了解寒性体质,如果是受凉造成的,可以服用暖宫暖胃的中药来调理。如果是因为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造成的月经不调就要考虑先检查疾病,找出病因再进行治疗,这些疾病的治疗最好使用西药或手术治疗。
月经治疗需要找准病因再进行治疗,这样才不会因为乱用药物造成失误。其实治疗这种月经不调的时候不管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每次治疗的时候都是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管束好自己平时的日常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比如说经常熬夜,上班压力大,来月经的时候不好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食等,这些都是需要改善的。
山楂可让月经一顺到底
一说到山楂,人们首先想到它能助消化。其实,山楂除了消食外,还有很多功效。它还可以帮助女性调经,让女性们在那几天顺顺利利。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中医认为山mm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
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这样可以帮助女人调节痛经,让女人们那几天不再痛苦。
女性的这4种妇科病最好看中医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如果症状严重,单纯止血效果不佳时,一般选择激素疗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来缓解或改善症状。目前来说,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相关妇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受,因为惧怕性激素用多了,人会发胖,另外还有长斑的可能等等。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二、慢性盆腔炎(西医称谓)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下腹隐隐作痛,并有坠胀感,腰酸痛,月经期加剧,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一般的消炎镇痛药难以奏效,而用中医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乳腺增生(西医称谓)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疾病跟卵巢功能好坏有一些关系,但总体来说,这个病是个外科玻如果是比较平和的增生,外科医生不建议手术的情况下,可以用中医调理。增生的患者一般还伴有月经不调,中医可以通过改善月经来改善增生的情况,至少可以做到不疼痛,抑制肿块生长。
四、更年期综合征(西医称谓)
妇女在45~55岁这段时间,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这种表现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汤药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