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胎膜早破易发盆腔炎
孕妇胎膜早破易发盆腔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多与分娩、流产、月经期、子宫腔内操作术等关系密切。分娩时胎膜早破或产后胎盘、恶露残留在宫腔内,以及宫腔手术操作后,原来存在于阴道及子宫颈管内的病原菌可上行感染而引起子宫内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淋球菌等。此外,还有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按照感染的致病菌不同,可以分为结核性和非结核性两种。临床上非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常见,通常发生在月经期、流产或是分娩后,通常致病菌都是常见的病菌。
胎膜早破该怎么预防
正常情况下,胎膜要等到分娩时才会破裂。然而,有些孕妇在临产前,胎膜就发生了破裂,医学上
将这种情况称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多见于怀孕后期的女性,其发生率约为12%左右。导致孕妇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是生殖道感染、宫颈内口松弛和胎位异常等。另外,先天性胎膜发育不良、腹部创伤、性生活创伤等也可导致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利的影响:
1.可引起早产。胎膜破裂后,羊水会流出,胎儿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恶劣,从而可导致早产。
2.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几率。胎膜破裂后,孕妇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侵人羊膜腔,造成羊膜腔感染,易导致产妇产褥感染和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3.易发生脐带脱垂。胎膜破裂后,脐带会与流出的羊水一同滑出,会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甚至危及胎儿的生命。
胎膜破裂后,孕妇会突然感到有较多的液体从阴道流出。开始时,流出的液体量较多,继而会慢慢变少或断断续续地流出。当孕妇咳嗽、打喷嚏或负重时,流出的液体量会突然增多。液体中可混有胎脂和胎粪。出现这种胎膜早破的典型临床表现时,孕妇比较容易发现异常。但如果胎膜破口比较小或破口的位置比较高,阴道流液不多时,孕妇对该病发生的判断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怀孕晚期,由于尿道口比较松弛,孕妇用力时常有尿液溢出,加上孕晚期阴道分泌物较多,因此,从阴道里流出的到底是羊水还是分泌物,孕妇往往难以判断,从而易使胎膜早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下面的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可以帮助孕妇识别从阴道流出的液体是羊水还是分泌物。该方法是:家属先到药店买一张PH试纸,然后用PH试纸蘸一点从阴道流出的液体,如果试纸呈蓝色,表示流出的液体很可能是羊水。这时孕妇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那么,发现胎膜早破,孕妇及其家属该怎么办呢?首先,孕妇不要惊慌,要稳住情绪不要乱动,然后在家属的帮助下平卧于床上。此时,家人可将枕头或折叠好的毛巾被褥垫在孕妇的臀下,使其臀部抬高。当孕妇出现胎儿臀先露或是双胎妊娠时,尤应这样做。其次,家人应尽快将孕妇送往医院。需提醒的是,发生胎膜早破后,孕妇绝对不可以走着去医院。
一般来说,胎膜破裂后24小时内孕妇会临产。如果破膜后24小时孕妇还没有临产的迹象,医生会密切观察孕妇的心率、体温及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并及时给其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对于孕龄大于36周、破膜后24小时未临产者,为了减少其发生感染的几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为其催产或实行剖宫产手术。而对于孕龄小于36周的孕妇,可在预防感染的同时,继续让其妊娠一段时间,以促进胎儿肺部的成熟,为生下发育良好的宝宝创造条件。
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胎膜早破的发生。那么,孕妇怎样预防胎膜早破呢
1.要积极防治各种妇科疾
病,特别是生殖道感染。
2.应尽量避免在过于平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不要穿高跟鞋或行走速度过快,以免摔倒。
3.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免被行人撞倒。
4.做家务或工作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做攀高、举重物等危险动作。
5.双胎妊娠或羊水多的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应使用腹兜。胎位不正的孕妇要及时纠正胎位。
6.在怀孕中期过性生活时要注意体位,并避免用力过度;怀孕后期应避免过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胎膜早破的影响及其处理
胎膜早破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早产和宫内感染两方面。
胎膜早破的影响及其处理
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而早产儿常由于发育不成熟,容易夭折。由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原因引起的胎膜早破,极易发生脐带脱垂,导致脐带血流阻断,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致死。胎膜早破还易继发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者,产妇的感染率可达5%-2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肺炎,这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还是引起产妇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增加,它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危,应引起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胎膜早破的处理应视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孕36周及以上者多不必保胎,可令其自然临产、分娩,有继发感染可能者尤应尽快终止妊娠。孕28~36周之间者应予以保胎治疗,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胎过程中,应加强外阴清洁,密切观察体温、血象等改变,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临床上对孕周较早的胎膜早破患者,处理较棘手。孕周小,须要较长时间的保胎,而较长时间的保胎又有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可能;若不予保胎,娩出的胎儿发育不成熟,常难以成活。因此,预防胎膜早破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诊治阴道炎,纠正胎位,对头盆不称及未能纠正胎位的孕妇,可提请孕妇注意孕期保健,以防胎膜早破。其次,妊娠晚期要求丈夫配合,禁止性生活。孕期应注意膳食合理、营养全面,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及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严重头盆不称、胎头高浮及胎位异常者可适当提前住院,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立即平卧,以防脐带脱垂,并应急诊住院。
女人患过这病怀孕会流产
胎膜早破的发生
胎膜早破是孕期常见的一种早产问题,其发生率在6%-12%左右。一般胎膜早破之后会导致胎儿的流产、早产、死亡以及宫内感染等。往往孕期的不同时间段发生胎膜早破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同,孕早期和孕中期往往会导致胎儿死亡,而孕晚期则容易导致早产儿的出现。
所以,在整个孕期中除了要避免外界机械性的伤害,还有注意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所以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大家要充分了解。
患过生殖器感染小心引起胎膜早破
虽然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但是如果生殖器官患过感染类疾病,那么将大大增加发生胎膜早破的概率。同时,感染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最重要因素。
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这一类疾病往往是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和滴虫等引起。虽然这类疾病在孕前可能已经治愈,但是其中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孕妈妈没有及时发现极容易引起流产、早产。
病原体会削弱胎膜的强度,使其变得薄弱,继而容易发生早破现象。有研究数据表明生殖器感染引起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接近60%。
所以,有生殖器感染病史的女性在怀孕之前要积极治疗,而怀孕之后也要多注意观察,及时预防。
孕期出现哪些情况有危险 阴道流水
妊娠期因为激素增加,盆腔血管充血等生理原因,孕妇常表现为白带较多,若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则会有阴道流水,若妇科检查未发现有阴道炎症,多无大碍。若是在孕晚期有持续性大量的阴道流水,有时甚至类似于小便,最大的可能是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临产的先兆或早产的先兆。
足月妊娠时胎膜早破,其潜伏期较短,绝大多数在12小时内能自然临产,母儿预后较好,极少需要医疗干预。早产中约有1 /3并发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因素,早产之胎膜早破潜伏期较长,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使围产儿的死亡率增加,可根据孕周有无感染、胎儿宫内情况等综合考虑,采取积极的期待疗法,如延长孕龄、预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纠正羊水过少。
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由于产程长,产妇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影响宫缩,严重时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第二产程延长,膀胱受压形成尿漏,易引起产后出血。
2.对胎儿的影响
协调性宫缩力使产程延长,增加手术机会,对胎儿不利;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不能使宫壁完全放松,易发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易造成脐带受压或脱垂,出现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孕期发生胎膜早破还能保胎吗
胎膜早破与难产和感染常互为因果,产道及胎儿异常即是胎膜早破的常见诱因,胎膜早破又可导致宫内感染及羊水减少,因此而发生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致使难产和手术分娩机率增加,所以胎膜早破往往是难产的信号。那么,胎膜早破还能保胎吗?
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孕妇应立即上医院,在严密监护下由医务人根据不同孕周制定处理原则:
胎膜早破发生在孕36周以后,因胎儿已经成熟,为预防感染,原则上应尽快终止妊娠,破膜后12─24小时仍不临产者应予以引产。
胎膜早破发生在28─35孕周,随孕周的增加,出生婴儿的病死率呈显著递减趋势,故提倡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龄、促进肺成熟,一旦胎肺成熟,应尽早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发生在28周前,由于胎龄过小,根据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的育儿水平,胎儿生存率依然很低,而且易发生难以处理的合并症,从优生角度看,应终止妊娠,不宜采取保守治疗。
所以胎膜早破是否还能保胎这个问题,一定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决定的。如果是晚期出现早破的就应该引产,否则就应该终止妊娠了。
胎膜破裂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胎膜提前破裂
一、生殖道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容易引起胎膜感染,导致胎膜破裂。引起胎膜感染的病原体较复杂,有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尤其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为孕妇发现。妊娠晚期性生活也易造成生殖道感染,产前促发胎膜早破,产后还有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预防生殖道感染, 以确保母子安全。
二、营养不合理:孕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致使胎膜变脆,缺乏弹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
三、其他因素:剧烈咳嗽、便秘及提拿较重物体等因素,可导致孕妇的腹压骤增,也易促发胎膜早破。
四、性生活:妊娠晚期,子宫的敏感性增加,外界的刺激容易诱发子宫收缩;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激发子宫收缩的作用;性生活过程中,有可能使孕妇的腹部受到挤压、碰撞,造成羊膜腔内压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胎膜发生破裂。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还有抚弄、刺激乳头的嬉戏动作,对胎膜早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妊娠晚期的性生活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准妈妈、准爸爸的注意。
五、胎位不正:多胎、羊水过多孕妇,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横位及头盆不称的孕妇,可因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与哪些因素有关
胎膜,在正常情况下,多在临产后的第一产程末,宫口扩张至8-9cm,宫腔内压力明显增强,且超过胎膜张力时,才会发生破裂。胎膜早破则是指孕妇尚未临产,而胎膜却提前破裂。
胎膜早破与哪些因素有关?
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总是有原因的。目前,认为胎膜早破与以下因素有关:
1.性生活。
妊娠晚期,子宫的敏感性增加,外界的刺激(如性生活的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子宫收缩;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激发子宫收缩的作用;性生活过程中,有可能使孕妇的腹部受到挤压、碰撞,造成羊膜腔内压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胎膜发生破裂。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还有抚弄、刺激乳头的嬉戏动作,对胎膜早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妊娠晚期的性生活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准妈妈、准爸爸的注意。
2.生殖道炎症。
阴道炎、宫颈炎容易引起胎膜感染,导致胎膜破裂。引起胎膜感染的病原体较复杂,有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尤其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为孕妇发现。妊娠晚期性生活也易造成生殖道感染,产前促发胎膜早破,产后还有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预防生殖道感染"以确保母子安全。
3.胎位不正。
多胎、羊水过多孕妇,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横位及头盆不称的孕妇,可因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
4.营养不合理。
孕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致使胎膜变脆,缺乏弹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
5.其他因素。
剧烈咳嗽、便秘及提拿较重物体等因素,可导致孕妇的腹压骤增,也易促发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较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7%-17%。胎膜早破的孕妇,除出现阴道流水外,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所以,常易被忽略。但胎膜早破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却是显着的。
5种因素易导致胎膜早破
1.性生活。妊娠晚期,子宫的敏感性增加,外界的刺激(如性生活的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子宫收缩;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激发子宫收缩的作用;性生活过程中,有可能使孕妇的腹部受到挤压、碰撞,造成羊膜腔内压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胎膜发生破裂。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还有抚弄、刺激乳头的嬉戏动作,对胎膜早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妊娠晚期的性生活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准妈妈、准爸爸的注意。
2.生殖道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容易引起胎膜感染,导致胎膜破裂。引起胎膜感染的病原体较复杂,有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尤其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为孕妇发现。妊娠晚期性生活也易造成生殖道感染,产前促发胎膜早破,产后还有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预防生殖道感染, 以确保母子安全。
3.胎位不正。多胎、羊水过多孕妇,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横位及头盆不称的孕妇,可因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
4.营养不合理。孕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致使胎膜变脆,缺乏弹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
5.其他因素。剧烈咳嗽、便秘及提拿较重物体等因素,可导致孕妇的腹压骤增,也易促发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较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7%~17%。胎膜早破的孕妇,除出现阴道流水外,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所以,常易被忽略。但胎膜早破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却是显著的。
胎膜早破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早产和宫内感染两方面。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而早产儿常由于发育不成熟,容易夭折。由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原因引起的胎膜早破,极易发生脐带脱垂,导致脐带血流阻断,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致死。胎膜早破还易继发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者,产妇的感染率可达5%~2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肺炎,这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还是引起产妇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增加,它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危,应引起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胎膜早破的处理应视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孕36周及以上者多不必保胎,可令其自然临产、分娩,有继发感染可能者尤应尽快终止妊娠。孕 28~36周之间者应予以保胎治疗,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胎过程中,应加强外阴清洁,密切观察体温、血象等改变,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临床上对孕周较早的胎膜早破患者,处理较棘手。孕周小,须要较长时间的保胎,而较长时间的保胎又有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可能;若不予保胎,娩出的胎儿发育不成熟,常难以成活。因此,预防胎膜早破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诊治阴道炎,纠正胎位,对头盆不称及未能纠正胎位的孕妇,可提请孕妇注意孕期保健,以防胎膜早破。其次,妊娠晚期要求丈夫配合,禁止性生活。孕期应注意膳食合理、营养全面,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及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严重头盆不称、胎头高浮及胎位异常者可适当提前住院,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立即平卧,以防脐带脱垂,并应急诊住院。
胎膜早破了是是怎么回事
引起准妈妈胎膜早破的原因较多。有的是因准妈妈营养不良,胎膜薄而脆弱,缺乏弹性,以致容易破裂;有的是准妈妈的子宫颈有病变;还有的是准妈妈腹部受到外力作用而使胎膜早破,例如腹部受到冲击或有过压迫腹部性交史。但是,大多数准妈妈的胎膜破裂很难找到诱因。
胎膜早破导致羊水流出,临床上表现为下身流水,流水可多可少。由于胎膜破裂时并无痛感,所以许多准妈妈往往会以为是排尿(羊水多时)或白带流出(羊水少时)。不过羊水无黏性,所以有异于黏性的白带。同时,站立体位时下身流水较多,平卧时减少或停止外流,而且无尿意,所以不难与排尿相鉴别。
胎膜破裂会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胎膜早破易并发宫腔感染,可殃及胎儿。临床资料表明,胎膜早破者易发生急性胎膜炎,而且,破膜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母亲宫腔感染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母亲生命。
若感染殃及胎儿,可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于腹内。若娩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甚至新生儿死亡的异常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如果是由于胎位不正而造成的胎膜早破,容易造成脐带脱垂,使胎儿血液循环中断,造成胎儿夭折。如果在妊娠37周之前发生,可导致早产和晚期流产,早产儿不仅喂养困难,而且容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