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在哪里,
百会穴在哪里,
头顶正中心,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即: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按摩百会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1、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等; 3、治疗眩晕、血管性头痛、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温馨提示】
百会穴的气功保健方法有四: 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其三是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其四是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人体内,时间约10分钟。
承灵穴的作用有哪些
在头部先找到前发际百会穴,在其向前1横指处做水平线,再找到目窗穴做垂直线,两线相交处即承灵穴。承灵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内应大脑,故本穴在沪指头部疾病,有清脑明目的作用。再者,承灵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太阳为一身之表,阳维又联络各阳经,故本穴主治各型表证,有解表散邪的作用。
通宵一晚头痛好几天了怎么办 按摩穴位
如果补觉之后还觉得头疼的话,可以适当按摩:
可以用双手食指或大拇指逆时针按揉风池穴(在颈部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线直上一寸)各60次。
可以用双手食指或大拇指逆时针按揉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眦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各60次。
可以用双手食指或大拇指逆时针按揉印堂穴(在两眉头的中间)、百会穴各60次。
常按5大养生穴可抗衰老
常按摩5大养生穴位可抗衰老
人体是这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按黄金分割点来找,有5大黄金穴。中医专家指出,常按摩黄金穴可抗衰老。
1. 百会穴——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2. 涌泉穴——脚后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3. 关元穴——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4. 印堂穴——从下巴算起,位于头部0.618处为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5. 膻中穴——在人体的中间部分,躯干0.618处为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
胃下垂拔罐怎么治疗 胃下垂拔罐位置示意图
1.百会穴位置:
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属人体督脉。
2.百会穴取穴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正坐取之。
3.百会穴功效:
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百会穴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等作用。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气海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气海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气海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揉按百会穴可治慢性鼻炎吗
1、揉按百会穴。用一只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头顶,用中指揉百会穴(位置:从两耳中线和两眉之间中线在头顶的交汇点),其它两指辅助,顺时针转36圈。
2、指推鼻梁两侧。用两只手的食指、中指按住鼻梁两侧,上下推搓36次。
3、揉迎香穴。用两只手的食指按住迎香穴(在鼻翼两侧旁开一点,指压有酸麻感),顺时针转36圈。
痔疮按摩方法 长强穴
功效:刺激本穴可以使身体强壮,为治疗痔疮的特效穴位,与百会穴同时按压,对痔疮的治疗效果更佳。
位置:位于尾骨前端的穴位,在尾骨尖下0.5寸,尾骨尖端于肛门的中点。
操作:患者俯卧且脚稍微分开,按摩者在患者尾骨位置用两手拇指反复指压3-5秒,先刺激百会穴,在指压本穴位,效果更佳。
秋季掉发怎么办 入秋进补第五招:按摩防止掉发
百会穴:头顶是脱发最严重的地方,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摩头顶百会穴,局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对头发的营养供应。(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四神聪:用拇指的指腹在穴位上点按,以左右前后的顺序进行,增加血液循环。(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
风府穴:以拇指指端沿顺时针点揉旋转5次,感觉到酸胀、不感痛即可。(该穴在后发际正中往上1寸处)
太阳穴:用中指指端在两侧太阳穴轻点。
在穴位按摩结束之后,还可以继续叩击头部,当头皮出现了微红即可,每日睡觉之前坚持穴位按摩和头部叩击的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头发的生长。
妙用百会穴养生
百会穴在人体最高的位置,可见其对人的重要性。古人尊其为“天”之门户,其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因此百会穴在对人体的养生调病、延年益寿起着重要作用。
安神补脑治失眠
临睡前用手顺时针轻揉百会穴三百下,可助人很快进入睡眠。
升阳调脱肛
用手点按百会穴三百下,每早晚一次可治脱肛。
补血治头晕
经常用手点按百会穴三百下,可有效缓解头晕。
记忆力下降摸摸头就能补补脑
穴位的位置: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和两个耳尖连线的中间地方。涌泉穴是在足前部的凹陷处,在第二第三脚趾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地方。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的按揉百会穴,力度从小到大,之后两手分别按摩对侧涌泉穴的位置,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两脚要交替进行。
功效:补肾气的效果很不错,适合肾气不足的气虚体质患者。
百会穴和涌泉穴的作用
为什么要按摩百会穴呢?因为百会穴可以调节大脑功能。百会穴处于我们头顶的正中央,用手指施压按摩,可以感到轻微的酸痛感。百会穴是神志汇聚在一起的地方,也是调节神志的重要穴位,可以改善健忘、记忆力、反应迟钝,神志是中风后神志不清的问题,还可以缓解头晕、头痛、头昏脑胀等不舒服的问题。
涌泉穴是在足心的位置,是肾经的首要穴位。涌泉穴具有安神、醒脑、治疗健忘等作用。《黄帝内经》里面说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里面的精气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从这里流淌出来,滋润整个身体。对于气虚的胖子来说,刺激涌泉穴是一个简单而且有效的补气方法。平常时候可以按揉涌泉穴,记住动作不要太过粗暴,用手摩擦到脚心发热,就可以。
失眠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失眠艾灸哪个部位
神门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肌腱的桡侧缘。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在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即自犊鼻向下量4横指处。
百会穴:在头部,发际正中线直上5寸,即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太溪:太溪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位置。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涌泉:足底中,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各1寸处。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阳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约4横指,胫骨侧后缘。
肝俞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中医穴位按摩让孩子长高
中医穴位按摩让孩子长高: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中医穴位按摩让孩子长高: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中医穴位按摩让孩子长高: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中医穴位按摩让孩子长高: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壮骨。
艾灸治虚证高血压两大穴位
如果患的是虚证高血压,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走路轻飘飘、心悸气促、记忆力衰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等,总之经常感觉浑身没劲儿,身体虚弱。这主要是因阳气不足导致。艾灸时应艾灸具有温阳作用的养生穴位。
穴位一: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艾灸百会穴可以预治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温灸,还能延年益寿。由于百会穴在头顶,有头发,用艾炷直接灸会很不方便,隔姜灸也不是特别方便,于是我们可在百会穴用艾条做温和灸。用手拿着艾条,在离头皮3厘米左右的位置来进行艾灸,时间为5~15分钟,以灸后感到舒适为度。
穴位二:关元穴。关元穴在脐下3寸的位置,用手量4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功效,凡元气亏损导致的疾病均可使用。用艾灸关元穴治疗虚证高血压的办法,灸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艾条做温和灸,可以用灸架做温和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还可以做艾炷灸。
治疗高血压除了可用艾灸这种辅助手段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作息,要多吃一些可以降血压的蔬菜,血压高大部分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多吃一些可以软化血管的蔬菜。
另外,患了高血压,还要注意不要睡得太晚。如果熬夜的话,血压很容易升高。因此患者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午休后头疼怎么办 对穴位进行按摩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太阳穴在额头两侧,列缺穴在手腕内侧,可以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缓解头疼,在按摩太阳穴时可以擦一些清凉油。
"百会穴”在人体哪部位
1.生理特点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2.证治范围 醒脑开窍:治尸厥、卒暴中风等证。现代常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相伍,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 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等证。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通督定痫:治癫狂、痫症。现代多与大椎、人中、神庭、神门等穴相伍,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3.现代研究 针刺百会透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 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