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昆布常用选方

昆布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昆布的做法 昆布冬瓜汤

原料:昆布30克,冬瓜100克,白糖适量。

功效:降血压、降血脂。清热解暑、利湿健脾、防癌作用。

做法:将昆布在水中泡一夜,冬瓜切块,将昆布和冬瓜一起煮,加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山楂的药用选方

①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③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⑤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纲目》)

⑦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⑧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地骨皮实用选方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名称: 稻芽 汉语拼音: Dooya 英文名: 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基原: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扇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检查: 出芽率 取本品,照药材取样法(附录Ⅱ A),分取对角两份供试品至约10g,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7、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75克,麦门冬(去心,焙)100克,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20克,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8、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10、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12、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4、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6、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10克,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7、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18、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500克,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50克,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19、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0、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100克、防风50克,甘草(炙)25克,和匀后。每取25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100克,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250克,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

炮制方法: 稻芽 除去杂质。 炒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黄色。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主治: 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 9-15克。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仙茅的常用选方

1、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2、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3、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仙茅、淫羊藿各15克,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肾虚腰痛:仙茅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9克,细辛3克,木瓜9克,茭瓜蔸60克。水煎浓汁,冲鸡蛋2个服用。

5、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6、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 (《滇南本草》)

7、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 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滇南本草》)

8、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 (《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昆布的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昆布的做法 昆布黄豆汤

原料:昆布50克,黄豆1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葱花各适量。

功效:消肿利水,软坚散结。对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水肿、高血压、颈淋巴结肿大均有良好食疗作用。

做法:

1.将昆布在水中泡一夜,洗净切丝,然后将黄豆洗净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熟。

2.将昆布用植物油、食盐炒后入砂锅与黄豆一起 煮入味,撒上葱花,出锅装盘即成。

丝瓜药用选方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续本事方》)

②治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纲目》)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丝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奇效良方》)

⑤治风热腮仲: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纲目》)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天疱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纲目》)

⑧治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朱震亨)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丝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寿域神方》)

⑾治经脉不通:干丝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日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汤三服。(《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丝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食之。(《经验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研。酒服一、二钱,被覆取汗。(《简便单方》)

⒁治风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擦之。(《仁斋直指方》)

(15)生丝瓜适量,煮汤服食,可预防麻疹。

(16)生丝瓜绞汁和蜜少许服;或用丝瓜藤切断,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炖热加冰糖服,治百日咳。

(17)生小丝瓜(连蒂)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服,治哮喘。

(18)生丝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9)经霜丝瓜一条,切碎,泡开水服,治急性喉炎、喉痛声哑。

(20)丝瓜仁30克,煮鲢鱼食,治乳少。

(21)丝瓜仁焙干研末,每服10克,治咳痰不易。

(22)鲜丝瓜叶洗净捣烂,涂擦神经皮炎患处,直至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七天一次,治神经性皮炎。

(23)老丝瓜(去皮),放瓦上焙干存性研末,用黄酒调服10克,治肺痈,疝气疼痛,产后腹痛。

(24)丝瓜速溶饮:经霜老丝瓜一条,洗净去子切碎,加水适量煎熬一小时后去渣,液汁继续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加入白糖粉100克拌匀装瓶。随时用10克,开水冲化食用。可治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症。

(25)丝瓜瘦肉汤:鲜丝瓜250克左右切块,猪瘦肉200克左右切片。加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用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有清热利肠,解暑除烦作用。适用于夏天暑热烦渴,初期内痔大便出血等症。

(26)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

(27)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

(28)风热肋肿。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

(29)坐板疮。用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

(30)手足冻疮。用老丝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

(31)痔漏脱肛。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

(32)肠风下血。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

(33)血崩。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

(34)乳汁不通。用丝瓜连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

(35)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36)卵肿偏坠。用老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

(37)腰痛。用丝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

(38)喉闭肿痛。用丝瓜研汁灌下。

(39)化痰止咳。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40)风气了牙痛。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肋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

(41)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作成饼,阴干,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42)诸疮久溃。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昆布的作用

1.对甲状腺的作用:其作用是由于所含的碘、碘化物引起的。昆布可用来纠正由缺碘而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同时也可以暂时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新陈代谢率而减轻症状,但不能持久,可作手术前的准备。碘化物进入组织及血液后,尚能促进病理产物如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的组织崩溃和溶解,故对活动性肺结核一般不用。昆布中所含之碘,较单纯的碘、碘化钾吸收慢,体内保留时间长,排出也慢。

2.降压作用:海带氨酸(Laminine)具有降压作用,海带氨酸单枸橼酸盐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短暂下降,此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断;它不影响闭塞二侧颈总动脉或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之升压反应;在体及离体试验中,它都能抑制心跳振幅,但不影响心跳频率。对平滑肌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小肠、支气管等。并能对抗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引起之收缩;在离体鼠小肠上,对抗乙酰胆碱之效力为罂粟碱的0.8%。在离体豚鼠输精管上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对蛙腹直肌之作用很弱。海带氨酸单盐酸盐亦能降压并抑制离体兔肠;但对离体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

3.降血糖作用:昆布中所含褐藻淀粉30ml/kg灌胃对正常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剂量达100mg/kg时,7小时后血糖降低49%。褐藻酸钠的降血糖作用较差,灌胃无效,100mg/kg腹腔注射才有明显降血糖果作用,剂量达300m/kg时,7小时血糖可降低38%。对四氮嘧啶性高血糖,褐藻淀粉300mg/kg灌胃,24小时后血糖降低61%;褐藻酸钠300mg/kg腹腔注射;血糖降低39%,而灌胃无效。其他作用见海藻条。

4.降血脂和抗凝作用:海带多糖多次灌胃,能明显地抑制高血脂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上升,并能减少鸡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发展。海带多糖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其抗凝活性为7肝素u/mg。因不少冠心病患者除有高血脂外,其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海带多糖同时具有降血脂和抗凝作用,对临床有一定意义。

胡枝子的常用选方

1、治腰膝疼痛:胡枝子根、猪瘦肉各二两,黄酒半斤:开水一碗冲炖,分二服。(《闽东本草》)

2、治妇人赤白带下:胡枝子根一两,用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3、治脱力:胡枝子根,炖老酒服。(《闽东本草》)

4、治流柱肿毒:胡枝子根皮研极细末,鸡蛋白调敷。(《江西民间草药》)

5、治肺热咳嗽,百日咳:胡枝子鲜全草一至二两,冰糖五钱。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6、治鼻衄:胡枝子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7、治小便淋沥:胡枝子鲜全草一至二两,车前草五至八钱,冰糖-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相关推荐

昆布怎么做 昆布绿豆糖水

原料:昆布60克,绿豆150克,红糖适量。 功效:补心、利尿、软坚散结,适于高血压、脚气水肿、甲状腺肿等。 做法:将昆布和绿豆在水中泡一夜,昆布切丝,和绿豆同煮,加入适当红糖调味即可。

昆布的药用价值

治慢性咽炎:水发海带500克,洗净切小块,煮熟后捞出,加白糖200克拌匀,腌渍1日后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用50克。 治肥胖病:海带粉2克,话梅1粒,开水浸泡服用,每日2次。 治皮肤热痱、颈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海带60克,绿豆70克,粳米100克,陈皮1片,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 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 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 治瘿气初结,咽

柴鱼昆布高汤怎么做

带有淡淡柴鱼昆布香的高汤,是日本料理调味的基底,还可拿来煮汤、凉拌酱汁都很适合。在家做这个昆布柴鱼高汤的时候柴鱼片一定不能煮太久,否则会有苦涩味。 做法一: 材料:昆布10公分,柴鱼片30公克,水2000㏄,盐1/2小匙,柴鱼粉1小匙 做法: 1.昆布用干布擦拭干净备用。 2.取一锅水,放入昆布再开火煮至沸腾,捞除昆布熄火。 3.于作法2的锅中加入柴鱼片,待柴鱼片完全沉淀后捞除柴鱼片,过滤取汤汁,再加入盐、柴鱼粉调味即可。 做法二: 1、昆布泡水约20分钟后沥干备用。 2、将水及作法1的昆布放入汤锅中,煮

六月雪的药用选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六月雪30克,栀子、鸢尾各10克,佛指甲30克,半枝莲15克,用水煎,每日1剂。 ②治感冒:六月雪30克,金银花、菊花各10克,用水煎服;或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克,用水煎服。 ③治肠炎腹泻:六月雪、蔷薇根各30克,用水煎,代茶饮用。 ④治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六月雪根去粗皮,取二层皮,加奶适量,捣烂取汁,再用纱布过滤,滴眼,每日3-5次,每次1-2滴。 ⑤致目赤肿痛:六月雪40克,菊花10花,煎水服;同时用六月雪煎水熏洗患处。 另:取鲜六月雪60克用纱布包好,乌骨鸡1只,加清水

鱼籽昆布

鱼籽昆布卷是用精心挑选的海带和鱼籽再经过其它一系列的步骤制作而成的,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其它任何的类似的食物说不能比拟的,大家也应该每天都食用适量的鱼籽昆布卷做为营养的补充. 昆布卷采用精选优质海带,经手工将鳕鱼籽等卷入,再用葫芦干瓢系结之后,经水煮脱脂,渗入砂糖、酱油及味啉等调味品蒸煮而成.柔软、鲜香!微甜.海带包裹鳕鱼籽,好香哦.粒粒鱼籽看的见,又营养.吃一口,回味无穷...昆布卷的鱼籽是海产品哦稍带腥味,介意的亲慎拍. 鱼与海带的鲜香味互相渗透调合,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高级海带食品,口味沁人心脾.尤

昆布主要价值

昆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昆布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昆布.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16毫克,能发出262干卡热量。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昆布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 养殖昆布一般含碘3~5%,多可达7~10%。从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

浮萍的药用选方

选方】①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一两,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 ②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③治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黄芩一钱。同四物汤煎汤调下。 ④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⑤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 ⑥治热毒:浮萍捣汁,

昆布的营养价值 昆布的营养成分

昆布中含有碘、钾、氮及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多糖、麦角固醇及氨基酸、脂肪酸,尚含葛缕醛、糖醛、异松油烯、柠檬烯、黄樟醚、对聚伞花素等成分。

昆布的鉴别与应用

昆布是含碘最高的食品,还含有一种贵重营养药品——甘露醇。昆布历的碘和甘露醇,多附在它的表层,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状附在昆布的表面。因此,白色粉末附着的多少是测定昆布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这是鉴别的方法之一。其次,昆布的叶子以肥厚,够长够宽为佳。第三,昆布的颜色以紫中微黄,近似透明为优。第四,昆布经加工捆绑后,以无杂质,整洁干净,无霉变的为合格品。 昆布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炎、急性青光眼均有疗效,所以昆布除了日常食用之外,还有医学上也应用广泛。

昆布怎么吃 昆布薏苡仁汤

原料:昆布45克,薏苡仁45克,食盐、花生油、麻油、葱、芹菜各适量。 功效:健脾养胃,消坚化块,对甲状腺肿、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疗效。 做法: 1.昆布水中泡一夜,捞出切丝,薏苡仁洗净后浸泡于水中,将薏苡仁和昆布放入锅内,用小火煮2小时。 2.在锅内放入花生油,加入大葱,随即加热,放入昆布。薏苡仁熬成的稀粥,并加入芹菜,在锅内放少许盐、麻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