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降尿酸过程中血尿酸的反复情况

降尿酸过程中血尿酸的反复情况

概 述很多患者都问,为什么我之前服用降尿酸药物后,血尿酸降的挺好的,可以一停药血尿酸就又上来了,明明我饮食方面很控制了啊,

步骤/方法:1血尿酸只是体内尿酸池中很小的一部分,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沉积成尿酸盐在关节腔才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2当服药后血尿酸下降,才可以讲沉积在关节里的尿酸盐结晶一点一点的溶解出来,所以说血尿酸下降后如果直接停药,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一点入血,血尿酸就又升上去了,故建议患者长期服药,让尿酸盐结晶最大话的溶解释放入血再排出,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痛风

痛风不痛了还要吃药吗

痛风的药物治疗包括两部分,一是发作期止痛治疗,二是缓解期降尿酸治疗。

后者更为重要,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旨在控制血尿酸水平,不仅防痛风发作,更是为了防止关节、肾脏等其他部位的并发症。

关节不痛了,能不能停药,要看两点:

一要看血尿酸水平是否达标,不同人群的达标值是不同的,有痛风石存在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要求更严;

二是看是否合并有上述所说的痛风性肾病等并发症。

不达标,或者有上述并发症者,都要继续严格吃药控制尿酸。尿酸刚达标时立刻停药,尿酸水平很可能迅速上升,病情反复。

如果血尿酸水平持续控制良好,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降尿酸药剂量,减少治疗成本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但仍然要监测尿酸水平。

尿酸高有什么危害 尿酸高的防治原则

应控制热量、低嘌呤、低蛋白、低脂肪、低糖饮食,禁酒。

每日应喝大量的水,每日约2000毫升以上,尿酸通过肾的排泄,足够的水可通过尿将尿酸排出。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疲劳、熬夜,过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引起尿酸升高。

适当的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可有效调节自身状态,忌过度剧烈运动,引起尿酸上升。

尿酸升高,应就医,按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控制尿酸。

预防尿酸过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尿酸的化验,这样可以了解尿酸控制的程度,以及早发现尿酸过高。

尿酸不高痛风仍有什么原因 降尿酸药

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浓度快速降低,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针状尿酸盐结晶也诱发痛风发作。

请注意:痛风发作时,原来规律使用降尿酸药者,继续使用;原来没有规律使用降尿酸药者,发作时千万不要使用,等痛风发作消失一周以上再启动药物降尿酸治疗。

痛风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误区一:

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

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拇指、足背)常常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如不做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误诊误治。

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3~10日逐渐自然缓解。这种自然缓解常常被医生或病人误认为是抗生素的疗效。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这是因为注入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大家都从一个出口往外“挤”,青霉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其结果是血中尿酸反而升高,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

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

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常常遵医嘱长期服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

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期痛风。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由于体内尿酸池的动员,血尿酸可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病情会因此加重。

误区三: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终止发作,医生常给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开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而且剂量较大,每日服用次数也较多。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并非对因治疗。而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因此,一旦急性发作过后,即应快速减药,短期内停药。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曾遇见一位痛风病人,饱受痛风反复发作之苦。他听人说消炎痛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故每日超常规剂量服用。一年后化验发现,他的血肌酐(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指标)已升高超过正常值的一倍。我怀疑这可能与病人长期服用消炎痛有关,随即让病人停药,不久肾功能即恢复。

痛风是古老的疾病,过去多为帝王将相患此病,故称之为“富贵病”。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大量摄入,普通老百姓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所以有人将痛风列为“现代文明病”之一。

关于痛风病的误区你知道多少呢

痛风的认识误区一:忽视脚趾肿痛

脚趾肿痛是较典型的痛风:起病初期,受累关节(大脚趾、足背)局部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此时为急性期,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因而错误地使用青霉素治疗。

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病人开始用青霉素后,疼痛有所减轻,便以为药物有效,其实是被忽悠了,因为痛风早期发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天内自行缓解。

痛风的认识误区二:治疗痛风,降尿酸就行了

有些医生及病人会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以为血尿酸正常后,痛风发作也会停止。

其实不然。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叫“转移性关节炎”。

因此,在痛风急性期,不要一开始就用降尿酸药(如果病人原来一直服用降尿酸药,可按原剂量继续服用)。待关节肿痛缓解2~4周后,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

痛风的认识误区三:血尿酸正常,不会痛风

急性痛风发作时,约1/3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但这并不能否定痛风的诊断。因为痛风发作时,剧烈的疼痛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而后产生内源性激素,促进血尿酸的排出,造成血尿酸正常的假象。

痛风的认识误区四:只要不痛就治好了

正确的痛风治疗,一般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及一些中成药(如痛风定胶囊)来控制症状。而有些人关节炎一发作习惯去医院打一针,通常为糖皮质激素,见效很快。

激素确实能缓解一时痛楚,但只适用于常规药物无效时,或不能耐受,或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若长期使用,可造成肥胖、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况且,激素对血尿酸无降低作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

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是一种叫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成功人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喜欢美食豪饮,动辄甲鱼海鲜、大鱼大肉,还常常一喝酒就喝到深更半夜。正是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了痛风的发作。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告诉记者,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闫爽主任强调,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委员成志锋教授告诉记者,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素和消炎痛或布洛芬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误区四: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成志锋教授介绍,痛风石是溶解不了的。关键是控制通风的发病,不让痛风石继续长大,如果大到影响关节功能就只能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痛风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高尿酸就是痛风,必须用药十堰市中医院风湿病专科高立珍

大家知道痛风是血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每天尿酸生产量和排泄量是维持一定平衡的,如果生产过剩或排泄不良,就会使尿酸堆积在体内,造成血中尿酸过高(即高尿酸血症)。只有出现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才可称之为痛风,而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者,称为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饮食或找出原因矫正,尿酸值可能会回复正常,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而痛风则是一种疾病状态,如果不治疗通常会有痛风石出现,甚至导致关节畸形,晚期可致肾功能不全。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一定会高

据统计,痛风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约有30%的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只要继续追踪检查尿酸值则发现大多会高起来。反过来,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应请医师诊治,以免误诊及治疗。此外尿酸在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每天尿酸值可能不同,应多测量几次,以判定是否真正尿酸过高。

误区三:控制高嘌呤饮食就可以防止痛风及其复发

饮食确实是诱发痛风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的统计报道,痛风诱因依次为:疲劳过度、进食高嘌呤食物、酗酒、感冒、关节外伤及过度运动。但是还应该关注真正同痛风发作关系密切的几个因素:如肥胖、合并其他疾病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的应用等。有数据表明,50%以上痛风患者体重超标,约3/4合并有高血压或(和)高血脂。所以单纯控制饮食是不够的,减轻体重、治疗并发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尤为重要。

误区四:痛风发作时应马上用降尿酸药

痛风急发,降尿酸药无法控制关节炎症,相反因为其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关节内痛风石溶解形成的晶体,会加重关节的炎症或(和)引起转移性痛风。故应该等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再用降尿酸药。

误区五:痛风发作时需要抗感染治疗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除非有合并感染,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六:痛风是急性病,红肿痛好了就不需要治了

其实痛风和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少数仅发一次或几次,大多数频繁发作。虽然不用像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样终生服药,但是也应该长期随诊,定期复查。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反复发作患者、合并有痛风结石、慢性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者,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不然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相关推荐

痛风血尿酸正常值

1、痛风血尿酸正常值 血尿酸正常值范围为150~420mmol/L,高于420UMOI/L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偏高的人,饮食上要注意酸碱平衡,多摄入碱性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限制摄入含嘌呤多的食物,蛋白质类食物首选含嘌呤低的牛奶、鸡蛋;肥胖者应减肥,高脂血症则应限制脂肪摄入;戒烟、酒等。 2、血尿酸高与痛风有什么联系 血尿酸高并不等于痛风,但与痛风发作有密切关系。人体内高尿酸状况,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有第一次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这时才开始称之为痛风。痛风是人体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

痛风治疗提防五大误区

误区1: 尿酸一高就服降尿酸药?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发现血尿酸增高,就开始长期服用降尿酸药。郑东辉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是,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因此,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的痛风发作,或有痛风石、肾结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尿酸仍显著升高的患者,才需要药物来控制。 误区2: 痛风急性发作要用抗生素? 郑东辉说,痛风急性发作

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区别

痛风性关节炎:(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在午夜发作,剧痛而不能睡卢,初真心国下肢单关节炎,半数首发于第1跖趾关节,常受累的不有足背、踝、足跟、膝、指、腕等关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明显红肿热痛,局部明显压痛,可出现关节积液。反复发作演变成多关节炎并进入慢性期。(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为多关节受累,关节肿大、僵硬、畸形和活动受限,仍可反复发作急笥炎症。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医生和病人对该疾病的认识都有很大提高。但在药物治疗上仍有些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很多病人早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尤其

尿酸高到什么程度需用药

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两大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促尿酸排泄药物是立加利仙。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性疾病,尿酸(UA)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变称为痛风。国际标准定义男性血尿酸水平>7mg/dl,女性>6mg/dl即为高尿酸血症。我国目前至少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亿。患高尿酸血症时,尿酸微结晶容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另外,尿酸会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还可通过对小动脉的影响而加快脑梗死的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了相关领域专家就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

痛风患者纯吃素可以降尿酸

谈到的这个问题,要从血尿酸的来源和去路说起。血中尿酸的来源,有20%来自食物,80%来自身体内代谢产生。血尿酸的去路,主要是经过肾脏排泄。首先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然后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再分泌、再分泌后重吸收。研究表明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型中其中生成增加仅占10%,而排泄障碍占90%。 因此降尿酸不仅要控制减少血中尿酸的来源还要注意增加尿酸的排出。即便是纯吃素,也仅仅只是控制了其中20%的来源,其降低血尿酸的效果有限。在90%的肾脏排泄障碍类型中,加强排泄应该是治疗的关键。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尿酸持续偏高导致痛风反复发作的主因

有些痛风患者认为,服用镇痛药和降尿酸药后疼痛消失,就可以不用继续服用了。实际上痛风不发作并不意味着痊愈,如果尿酸值依然持续在正常水平之上,痛风就会反复发作。血尿酸高往往无症状,什么感觉都没有。但长期血尿酸高就会使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从而引起急性发作,在足趾小关节和踝关节等产生红肿热痛的情况。因此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尿酸值和尿尿酸值,条件允许的话最好1个月检查一次,这样就可以根据血尿酸水平来调节用药。 另外,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都是诱发痛风反复发作的因素。有些痛风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又开始大量食用内脏、海

尿酸偏高会怎么样 如何降低尿酸

如果发现自己尿酸过高,每天至少喝水2000毫升,以增加尿量,尽可能把过多的尿酸排出去,夏季应适当增量。 蔬菜、牛奶、水果、米面等,增加体内碱储量,有助降低尿酸,特别是夏天用玉米须和玉米苞叶煮水后饮用,降尿酸效果最好。 肥胖可增加痛风风险,减轻体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降低尿酸水平要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min以上。 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的摄入,减少菜花、菠菜、蘑菇、四季豆、豌豆和黄豆等食物摄入。不要吃火锅,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的嘌呤量高10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多吃。 酒精可

老年人痛风如何用药

老年痛风患者多数属于脾肾两虚,阴阳失衡。以中草药强补脾,平衡阴阳为主,辅助少量用点降尿酸的西药,不但增强了西药降尿酸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治痛风肾病的效果。 因老年痛风年龄大、肾结石和肾脏功能损害率高,降尿酸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别嘌醇或奥昔嘌醇,因为这类药对肾脏损害极小。 ●如果用药后血尿酸浓度有较明显下降,但不能将血尿酸降到理想水平时,同时少量口服促排尿酸药苯溴马隆。 ●如已确定是排尿酸障碍型老年痛风患者,应首选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等药;用促尿酸排泄药的同时,应适当服用一定量

尿酸高到什么程度需用药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性疾病,尿酸(UA)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变称为痛风。国际标准定义男性血尿酸水平>7mg/dl,女性>6mg/dl即为高尿酸血症。我国目前至少有高尿酸血症患者1.2亿。患高尿酸血症时,尿酸微结晶容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另外,尿酸会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还可通过对小动脉的影响而加快脑梗死的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了相关领域专家就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展开充分讨论,起草了我国首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草案)》

痛风血尿酸的情况简介

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药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 1.治疗目的 (1)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 (2)防止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 (4)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