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仍然迁延不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较轻,无自身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的肝炎。病人经常出现轻度乏力、肝区痛、食欲差、腹胀等,亦可无明显症状。常伴有肝脏稍大,脾脏有时亦可肿大,但无进行性肿大。

一般无黄疸,转氨酶持续或间歇升高,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基本正常,硫酸锌浊度正常。慢性迁延性肝炎 - 疾病概念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 如经化验及临床检查仍不能确认,必要时可做肝活检,以助诊断。

急性黄疸性及无黄疸性肝炎,均可转为迁延性肝炎。但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此型肝炎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一般都可恢复健康。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有时不明确),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临床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这些症状可多可少,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往往无一致性关系。体格检查肝有轻度肿大或不大,一般无脾大。病程经过一般无黄疸出现,肝功能检查多以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间有出现轻度蛋白代谢功能异常, 多呈阳性,病程经过虽较长,但病情稳定,不易发展为肝硬化,预后较好。

急性肝炎的原因

急性炎患者预后大多良好,90%以上的患者在3个月内都可以痊愈,只有不到10%的人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仅有1%~2%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炎类型 肝炎类型即所感染的病毒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即使秉承稍长一些,最终都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超过6个月者极为罕见。乙型,丙型肝炎就不一样,很容易演变成慢性。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5%~ lO%、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约有50%会成为为慢性,原有乙肝病毒感染再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即所谓重叠感染。更易成为慢性,其原因是病毒不易被清又长期在体内持续存在。

(2)性别与年龄 如果婴幼儿感染上乙肝病毒,大约90%以上者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其中一部分人以后会发病,年龄较大者患急性肝炎后易变成慢性。据资料统计,40岁以上患急性肝炎后有22.2%~40%的人会成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而40岁以下只有6.3%~8.9%的人成为慢性:在性别上,男性比女性多见,但妊娠妇女得肝炎后较易转为慢性。

(3)休息不好 患病后未能及时休息或休息不好、操劳过度、情绪紧张、通宵失眠、不思饮食者易转为慢性肝炎。为什么有些人患肝炎后会转成慢性,肝病患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此外,肝病患者要重视治疗的重要行,实际中有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情的恶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哪几种情况

一、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部分人为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可以照常工作生活,大部分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曾今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过肝炎的隐匿性肝炎,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对这一类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即可。

三、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另外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

肝炎有什么症状

在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所以身体健康已经出现的很多亚健康情况,甚至的疾病的到来,肝炎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一种疾病,而肝炎也有很多的症状表现的不适特别的明显,那么肝炎有哪些症状呢?治疗肝炎的食疗方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急性肝炎

大家知道,肝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症状,那就是身体发黄,包括眼睛发黄、指甲发黄、皮肤发黄、尿发黄等,一般将其称为黄疸。

其实,也有身体不发生黄疸的肝炎,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而有发黄症状的肝炎则被称为黄疸型肝炎。

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那么,主要症状包括近期内突发乏力、厌食、恶心、厌油腻、腹胀右上腹肝脏区不适,有压痛舌苔厚腻(或为黄苔,或为白苔)。

如果是急性有黄疸型肝炎,症状会非常明显,除了上述所有症状之外,还会全身发黄。

无论是有黄疸还是无黄疸,急性肝炎患者都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精神困倦、想睡觉,但似乎怎么睡也睡不够。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实际上也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是指曾经被确诊为肝炎或被怀疑患有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的患者。临床上无症状,有的则是经常、反复地出现疲倦乏力、肝区疼痛、胃口不佳、腹胀等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常可发现肝肿大,按压会有疼痛。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以前曾患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而不时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肝区痛等,还能反复出现程度较轻的黄疸另外,患者后期进入肝硬变时常出现性功能减退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可发现肝脏肿大,并有中等程度的硬化手掌上常常出现红色蜘蛛状的血管网,或是手掌呈现异常的红色面容晦滞。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上文已将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症状,较为详细地介绍给读者,然而,要想诊断是否患上了肝炎以及究竟患上了何种肝炎,仅凭以上症状是难以确切地判断出来的。由上述症状仅可提示患者有可能患上了急性肝炎或是慢性肝炎,但要想知道患者所患的肝炎是甲型、乙型还是其他,乃至于是慢性肝炎中的迁延性还是活动性,则必须通过进一步的仪器检查、肝功能测定和血液化验,如此方可确诊所患肝炎的本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病理介绍

肝炎可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下面介绍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的病理。

急性肝炎

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肝细胞变性为气球样变,其次为嗜酸性小体,再其次为肝细胞核空泡变性,继续发展为核溶解。最后为肝细胞灶性坏死与再生。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肝血管窦壁细胞再生。

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细胞失去索状排列,肝细胞膜增厚,胞浆空虚,堆砌成铺路石状。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较轻微,而且易恢复。在肝细胞坏死处和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常发生碎屑样坏死,破坏界板,由此汇管区纤维细胞扩展到肝小叶内。含HBsAg的肝细胞常呈毛玻璃样。当坏死区域在肝小叶中心区与汇管区连成一片时,称为桥状坏死。当坏死区域在肝小叶中心区与汇管区连成一片时,称为桥状坏死。汇管区除淋巴细胞外,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肝小叶及汇管区内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病变反复进行可导致肝硬化。

茵栀黄口服液的简介

【处方】茵陈提取物 12g 栀子提取物 6.4g 黄芩甙 40g金银花提取物 8g

【性状】茵栀黄口服液为棕红色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栀黄口服液有退黄疽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每支10ml(含黄芩甙0.4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肝炎临床表现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共六种类型病毒

1.急性肝炎

大家知道,肝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症状,那就是身体发黄,包括眼睛发黄、指甲发黄、皮肤发黄、尿发黄等,一般将其称为黄疸。

其实,也有身体不发生黄疸的肝炎,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而有发黄症状的肝炎则被称为黄疸型肝炎。

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那么,主要症状包括近期内突发乏力、厌食、恶心、厌油腻、腹胀右上腹肝脏区不适,有压痛舌苔厚腻(或为黄苔,或为白苔)。

如果是急性有黄疸型肝炎,症状会非常明显,除了上述所有症状之外,还会全身发黄。

无论是有黄疸还是无黄疸,急性肝炎患者都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精神困倦、想睡觉,但似乎怎么睡也睡不够。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实际上也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是指曾经被确诊为肝炎或被怀疑患有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的患者。临床上无症状,有的则是经常、反复地出现疲倦乏力、肝区疼痛、胃口不佳、腹胀等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常可发现肝肿大,按压会有疼痛。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以前曾患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而不时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肝区痛等,还能反复出现程度较轻的黄疸另外,患者后期进入肝硬变时常出现性功能减退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可发现肝脏肿大,并有中等程度的硬化手掌上常常出现红色蜘蛛状的血管网,或是手掌呈现异常的红色面容晦滞。

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类型特点有哪些

急性肝炎起病急,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肝区不适、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伴有尿黄如浓茶水色,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呈灰白色。并且根据是否出现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特点为病程超过半年,迁延不愈,症状及肝功能损伤并不严重,或反复波动,临床症状轻微。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特点为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常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持续或反复异常,有的患者可于颈、前胸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皮疹,周围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形似蜘蛛爪(蜘蛛痣),手掌两侧肌肉处发红手心不红称为肝掌,面色晦暗,并可出现其他脏器损害的症状。淤胆型肝炎表现类似于急性黄疽型肝炎,区别为自觉症状较轻,但黄疸重常伴有皮肤瘙痒,肝肿大,大便呈灰色,且黄疽持续时间长。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表现者为慢性淤胆型肝炎。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病毒在肝内大量繁殖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导致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有很多原因均可引起肝损伤,从而出现转氨酶升高和肝炎表现,其症状与病毒性...

喝什么茶对肝脏好 灵芝甘草益肝茶

材料:灵芝10克,甘草8克。

做法:将灵芝和甘草洗净研成粉末,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用。

功效:补肝益气,保肝强身,适宜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肝炎病毒感染者饮用。

禁忌人群:慢性活动性肝炎人群不宜饮用。

诊断肝硬化有哪些标准

1.诊断肝硬化有哪些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硬化检查的标准中此项增高常见于急性肝炎、中毒性肝坏死;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但不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越高病情就越重。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种种肝硬化检查的标准在肝炎、肝坏死等均可增高,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脏外,如心、肾、脑,胰血细胞中,所以仅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还应警惕其他脏器病变。ast/alt比值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程度较重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3.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急慢性肝炎时中度增高,胆汁淤积和恶性病变时,可显着上升。

4.总蛋白(tp):肝坏死、肝硬化时减低,若小于6g/dl,提示肝脏蛋白的合成障碍。

5.白蛋白(alb):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时减低,常小于3.5g/dl,提示肝脏白蛋白的合成障碍。

6.前白蛋白(pa):这是一种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分泌蛋白的功能。前白蛋白减低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是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7.球蛋白(g):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增高,若明显增高,提示病情较重,必须定期复查,动态观察。

8.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1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提示存在慢性肝实质性损害。若a/g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

9.血清总胆红素(tbil):是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常同时增高,提示为重型肝炎。

10.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延长,常大于13秒。

11.甲胎蛋白(af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甲胎蛋白升高不多,这种肝硬化检查的标准一般小于300μg/l。但是原发性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1000μg/l。

12.肝脏纤维化的检查:包括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及脯氨酸肽酶等。急性肝炎常无明显改变,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常显着增高,肝病患者各种胶原均增加,但最重要的是构成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增加,常大于150μg/l。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表明肝功能状况越不好。

五味子的副作用有哪些

1、临床应用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律伤口渴,心悸失眠。

1)神经官能症单用五味子配剂治疗,疗效较好。

2)传染性肝炎用五味子制剂治疗急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取得满意疗效,尤其是降低血清转氨酶的近期疗效颇佳,但停药过早有反跳现象。

3)自汗、盗汗配伍牡砺、麻黄根等。

2、不良反应

1)副作用:口服生药13~18g以上可有打嗝、反酸、胃烧灼感、肠呜、困倦等,偶有过敏反应。

2)中毒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口干舌燥、有异昧感、恶心、呕吐、荨麻疹等。

相关推荐

肝炎的偏方

偏方一 【组成】炒山甲15克,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茵陈、田基黄各30克,太子参、茯苓、黄芪各18克,白芍、女贞子各15克,糯稻根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症、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偏方二 【组成】北柴胡9~15克,炒黄芩、炒川楝子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2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2.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黄草)9~10克,焦四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病理介绍

急性肝炎 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肝细胞变性为气球样变,其次为嗜酸性小体,再其次为肝细胞核空泡变性,继续发展为核溶解。最后为肝细胞灶性坏死与再生。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肝血管窦壁细胞再生。 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细胞失去索状排列,肝细胞膜增厚,胞浆空虚,堆砌成铺路石状。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较轻微,而且易恢复。在肝细胞坏死处和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常发生碎屑样坏死,破坏界板,由此汇管区纤维细胞扩展到肝小叶内。含HBsAg的肝细胞常呈毛玻璃样。当坏死区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区别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坏死后其网状纤维结构支架塌陷,形成纤维瘢痕。另一种是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结节。慢性肝炎临床诊断要点,除病史在1年以上可资参考外,应具有下列各项条件: 1.经常或反复出现症状,一般健康情况下降,劳动能力明显减退。 2.肝肿大,质度在中等硬度以上,可有触痛,有的伴有脾肿大。增多的蜘蛛痣与肝掌,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3.肝功能呈慢性损害,尤其有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改变者。 两者在临床上的区分: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类。其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有明

急慢性肝炎的病因

肝炎类型: 肝炎类型即所感染的病毒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即使秉承稍长一些,最终都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超过6个月者极为罕见。乙型,丙型肝炎就不一样,很容易演变成慢性。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5%~ lO%、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约有50%会成为为慢性,原有乙肝病毒感染再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即所谓重叠感染。更易成为慢性,其原因是病毒不易被清又长期在体内持续存在。另外,肝炎的发病原因还有以下两个因素: 1、性别与年龄:如果婴幼儿感染上乙肝病毒,大约90%以上者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其中一部分人以后会发病,年

病毒性肝炎症状有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一口传播为主,常见发热、黄疽,呈急性经过,罕见迁延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多经输血或血制品以及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伴肝昏迷的中医辨证治疗

1.配方:柏子仁、酸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生地黄、党参、玄参、丹参、远志、茯苓、橘梗。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养心安神,治阴柔肝,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 2.配方:金钱草、车前子(包)、泽泻、薏苡仁、草决明、山楂、丹皮、丹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桑枝、大黄炭、生地、桃仁、黄精、生黄芪、何首乌。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清除里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 3.配方:柴胡、茵陈、板蓝根、当归、丹参、莪术、党参、炒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茯苓。服用方法:水煎服,每

肝病常用药有哪些

1、 肌苷片 药理作用:肌苷在体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提高相关代谢酶的活性,改善肝脏功能,促进受损肝脏的恢复。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2、 护肝片 成分:柴胡、茵陈、板蓝根、绿豆、五味子、猪胆粉 适应症: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3、 健肝灵胶囊 成份:五味子种子浸出物、灵芝浸膏、丹参浸膏。 适应症: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 4、 乙肝舒康胶囊 成份:叶下珠、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黄芪、

吃黄瓜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吃黄瓜预防肿瘤

黄瓜中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葫芦素C,能够起到抗肿瘤的目的,而且这种物质还能辅助治疗慢性肝炎和迁延性肝炎,适合原发性个肝癌人群食用。

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病原学诊断 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

乙肝患者怎么进行检查呢

一、病原学诊断 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