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大催奶禁区
揭秘十大催奶禁区
误区一
生完宝宝马上喝浓汤来催乳
家里的老人常常在新妈刚生产完后来一次大补,各种营养丰富的汤水源源不断,这似乎已经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可是这样做真的是对的?
其实产后头两天,乳汁分泌不太多,都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应该让宝贝多多吸吮。一方面让宝贝熟悉妈咪的乳房,频繁吸吮初乳,使乳腺导管通畅,促 进乳汁早分泌;另一方面,可促进宝贝尽早排尽胎便,减少早期黄疸的发生。一般乳汁大量分泌多在产后第三天。在宝宝尚未习惯妈咪的乳房,充分吸吮妈咪的乳 房,乳腺管尚不通畅时,过早地引用大量的“下奶汤”,常可导致乳汁淤积,乳房的胀痛,甚至出现发热。
做法提点:因此,产后一两天内,喝些清淡的汤或医院特别配制的食物,既能保持能量充足、迅速恢复体力,也能很好地保证乳汁的分泌.
误区二
补品一箩筐,应有尽有
俗话说:老母鸡汤既能补元气,又能催奶,一举两得。那是不是产后多吃补品,就能帮新妈咪拥有又多又好的奶水呢? 对于刚完成分娩的妈咪来说,有些食物不宜在哺乳期食用,可能会起到“回奶”的作用。比如:含有麦芽成分的食物,比如麦片等。另外,产后喝红枣桂圆汤等, 都不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和恶露排出。尤其是产后一两天,母乳本来就偏少,此时急于用鸡汤“催奶”,老母鸡里的雌激素会抑制体内泌乳素分泌,不但催不出奶, 还可能使妈咪,特别是剖宫产的妈咪肠胃功能不适,导致腹胀,甚至腹泻等。
做法提点:产后妈咪的补品要合理,并不是什么补品都适合给妈咪吃,小心“补品”变“毒品”
误区三
产后妈妈忙着节食和瘦身
有些上班族的妈咪,为尽快恢复体型,以便投入工作,产后便着力控制饮食,争取最短的时间把孕期增加的体重减下去。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很多新妈咪可能不知道,产后立刻减少饮食,会造成乳汁分泌不足。妈咪产后想要乳汁充盈,最简单的诀窍在于心情舒畅、营养合理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为了哺 乳吃太多的食物,只要不觉得饿即可,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如果妈咪始终想着尽快恢复身材,让自己常处于饥饿状态,那就很容易奶水不足,宝贝也就要跟着挨饿和营养不良了!
误区四
给宝贝多攒一些奶水
有的妈咪产后始终坚持母乳喂养,可后来,发现乳汁越来越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正常情况下,奶水肯定是越吃越多的。有些新妈咪出现乳汁分泌不见增加、反而 减少的情况,原因很多:可能为了攒奶,以为多存会儿,可能能存多一些。其实这是错误的。只有随时把乳房的乳汁吸空,才能保证随时分泌。 每次哺乳时应该让宝贝充分吸吮一侧乳房,仍不足时,可以换到对侧乳房,直至充分吸吮后自动放弃乳房为止。下次再从后喂的那侧乳房开始吸吮,让双侧乳房获得相同的吸吮机会,以保证乳房大小的均匀,产奶均匀。 另一方面,由于宝贝发育、体重增加,需要的奶量也在增加,使妈咪在一段时间内(产后2周、4周左右),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母乳不足,宝贝哭闹,频繁要 吃,妈咪就觉得奶不够了,甚至有的妈咪坚持不住了,添加了配方奶。此时应该满足宝贝,按需哺乳,适当增加营养,或多喝一些下奶汤,经过短时间的调整,妈咪 的奶水又会增多了。做法提点:所以,母乳喂养的信心十分重要,不要老是害怕自己奶水不够,当然营养和技巧也不容忽视哦。
误区五
上班妈妈“挤奶”不注意卫生
不少白领女性来不及等到宝宝断奶,就迫不及待地重返工作岗位。于是就选择吸奶器,把乳汁吸出来,储存在冰箱里,以便宝宝饥饿时食用。 余医生提醒:虽然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错,但关键要能保证奶水、奶瓶的卫生。在工作场所,一般没有专用的育婴室,妈妈们不是进厕所“挤奶”,就是躲进一个隐蔽 的小房间“挤奶”。只有确保乳汁不受任何污染,才能给宝宝食用。不然宝宝食用了污染过的奶水,万一引起几个月大的宝宝腹泻,将对身体极不利。
误区六
过分重视自己的母乳量
妈妈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暂且忘掉烦恼,把家务先扔在脑后,充分地休养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一定要对母乳喂养抱有充足的信心,最好采取与宝宝同步休息法,减少干扰。妈妈精神上的振奋和愉悦会促使体内的催乳素水平增高,从而使奶水尽快增多。
误区七
产后没有及时开奶
尽管新妈妈产后身心疲惫,乳房也不一定感到发胀,但最好坚持在产后30分钟即给宝宝开奶,让宝宝及早地吸吮乳房,即使乳汁少,也应该坚持让宝宝吮吸。初乳虽然看上去奶量不多,但抗体等物质含量最高,对宝宝今后几个月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误区八
过早添加配方奶粉或其它食品
如果宝宝有条件接受纯母乳喂养,则应避免添加配方奶粉或其他食物。仅仅用奶瓶装一点点的配方奶、果汁、开水或任何其他补充物来喂宝宝,都会减少母乳喂养的时间,干扰母乳的产生。宝宝接受的非母乳食物越多,第二天母乳的产量就越少。
误区九
宝宝吸吮时间过短
导致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吸吮的时间不够长,而最好的下奶方法就是让宝宝勤吸吮。宝宝正确、有效的吸吮,能促进妈妈的垂体分泌大量的泌乳素,进而使乳房产生乳汁。有些妈妈人为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哺喂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乳产量的减少。
误区十
如果宝宝的衔乳姿势不当,也无法达到刺激母乳产生的效果。 做法提示:哺乳的正确含接姿势是:宝宝的下颌贴到乳房,嘴张大,下唇向外翻,面颊鼓起呈圆形,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宝宝含入乳房越深,就能获取越多的乳汁。
7种常见的食物富有催情作用
一、西红柿炒鸡蛋、鸡蛋羹、早餐煎蛋
原材料揭秘:鸡蛋——“激情复原剂”
激情过后,多吃鸡蛋可以补充消耗的体力和精力。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性福”必不可少的养料,它不但能消除疲劳感,而且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精氨酸,提高性趣,增强精子活力。鸡蛋里14.7%的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非常相近,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二、清蒸桂鱼、萝卜丝鲫鱼汤、蛤蜊蒸蛋
原材料揭秘:鱼和贝类——“夫妻性和谐素”
科学研究证明,鱼肉和贝类中含有丰富的磷、锌、锰等物质,这些元素对性功能保健意义重大。对男性而言,它们可以增加精子数量和活力,增强体力和耐力。对女性而言,它们则能帮助黏液分泌,增添性趣。
三、凉拌海带丝、紫菜汤
原材料揭秘:海藻——“性感纽带”
海藻里有含量异常丰富的碘。碘能保持人体甲状腺的功能和活力,而甲状腺实际上也控制着人对性刺激的感应程度。所以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藻类食品应该是餐桌上的常见菜。
四、全麦面包、小米粥
原材料揭秘:小麦——“性的维生素”
小麦、小米、麦芽油中都含有维生素E,是性激素分泌调节的重要帮手。
五、干花蜂蜜茶、蜂蜜糯米团子
这7种常见食物居然有催情作用
原材料揭秘:蜂蜜——“青春常驻专家”
蜂蜜中含有生殖腺内分泌素,具有明显的活跃性腺的生物活性。蜂王浆中的天门冬氨酸更是能促进发育、提高性功能、刺激生殖能力、增强机体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造血功能、调节神经、抗老防衰。
六、奶油杏仁、干核桃仁、开口松子
原材料揭秘:果仁——“助力高手”
松子是一种传统的壮阳食品,特别对疲劳感强、有贫血倾向的男性更有效。此外,葵花子、核桃仁、杏仁、花生等也对性功能有益。
七、纯巧克力、热巧克力
原材料揭秘:巧克力——“爱的使者”
巧克力能刺激神经兴奋,迅速补充热量。更能对大脑的某一部分产生神秘的作用,让人感到愉快和幸福。
防晒误区大揭秘 误区二
只有在阳光强烈时才需要使用防晒用品。这是把紫外线与阳光等同看待了。其实,阳光中的紫外线,即使在薄雾、阴天和有云层的天气,也照样存在,因此时时都要注意防晒。
揭秘“老酸奶”和酸奶的区别
走进超市你会发现蒙牛、卫岗、伊利、君乐宝等多个乳品品牌都推出了老酸奶。有的老酸奶货架上已经销售一空。超市工作人员说,老酸奶一直卖得不错,虽然有些价格卖到5元多一杯,但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一般一杯150克左右的老酸奶价格多在四五元。一杯138克老酸奶售价为5.8元,一杯普通杯装酸奶100克2.2元,折算起来,前者价格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
“更加原生态,含有的营养更高,一杯老酸奶的营养价值就相当于两三杯普通酸奶”。是老酸奶价格高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随机挑选了同一个品牌的普通“酸牛奶”以及“老酸奶”。在配料栏中,两种酸奶中白砂糖、菌落名称都一样,只是食品添加剂一项中,“老酸奶”比普通酸奶多了果胶以及一种甘油酯。
瓶身上标注的每100克酸奶的营养成分中,两种酸奶的蛋白质、脂肪以及钠的含量完全相同,只是“老酸奶”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稍高。除此之外,瓶身上标注的其他信息,诸如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也都完全相同。
其实市面上的所谓“老酸奶”其实是一种商品名称。不少老酸奶采取的并不是传统制作的凝固型酸奶的工艺,而是商家新推出的一种概念和产品形式。
老酸奶之所以特别黏稠,主要是添加了增稠剂的缘故,“纯粹的酸奶要达到这么浓稠,每100克产品中乳蛋白含量需达到10克以上,而它的配料表中表示只有3克左右。”
营养专家这样告诉我们:“奶制品的营养主要是指蛋白质和钙,老酸奶蛋白质含量与普通奶制品一样,说明它并不比其他产品更有营养。其实,添加剂多了并不好,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我更偏爱普通酸奶。”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浓稠的“老酸奶”就比普通酸奶好,浓稠的现象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所以喝酸奶最好的选择还是普通酸奶,千万不要轻易上了商家的当!
喝酒的误区揭秘
一、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
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二、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三、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四、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五、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六、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七、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八、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体”为理由,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专家指出,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抽搐发作、呕吐等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九、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
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十、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奶源“大揭秘”
解密1:基因不同,奶牛也有大不同
市场上奶粉琳琅满目,往往妈妈们在决策选购奶粉时会着重考量产地,但即便在同样的气候环境下,因奶牛的基因不同,所产出的牛奶成份及品质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根据基因的不同,奶牛分为A1奶牛和A2奶牛两种。纯正的A2奶牛是现代奶牛的原型,随着时间变化,奶牛基因变异逐渐产生了A1奶牛,而目前西方100%纯正的A2奶牛仅占奶牛总数的30%左右,这就使得纯正A2奶牛及它产出的牛奶变得非常珍稀。
解密2:A2蛋白质,给宝宝更好的呵护
其实, A2奶牛如此珍稀不仅在于其数量上的稀少,更在于由其所产的牛奶只含100%A2 β-酪蛋白。也许很多妈妈会对A2 β-酪蛋白感到陌生,其实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两大类,其中酪蛋白又分为β-酪蛋白、κ-酪蛋白和α-酪蛋白。β-酪蛋白约占蛋白质总量的30%,是氨基酸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也在体内传递重要的矿物质(如钙和磷等),能够促进宝宝对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A2 β-酪蛋白是现代奶牛 β-酪蛋白的天然原型,它的分子结构比结构变异的A1 β-酪蛋白更接近母乳,能有效降低A1 β-酪蛋白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β-酪啡肽-7)干扰宝宝体内自然消化过程的风险,更好的呵护宝宝稚嫩的消化系统,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我们说,含100%纯净A2 β-酪蛋白的奶粉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源乳奶粉。
解密3:a2 Platinum™白金婴幼儿配方奶粉,真正的自然源乳好奶粉
妈妈们也许会问,究竟有没有如此纯正的源乳奶粉呢?目前,全球只有a2®白金™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唯一经过认证的,确认天然含有100% 纯净A2 β-酪蛋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作为澳新超高端乳品品牌,不仅a2 ®Platinum™白金™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奶源是来自于新西兰A2专属牧场饲养的A2纯种奶牛,而且专属牧场为了保证奶源的纯正,还会定期进行检测,甄选基因纯正的A2奶牛,以此确保所产的牛奶中含有100%天然纯净的A2 β-酪蛋白,完全不含变异的A1 β-酪蛋白。
茭白可以下奶吗
吃茭白能起到下奶的作用。
部分女性在生产后并不会自然分泌乳汁或出现奶水少的情况,这时大多会通过食疗的方法来缓解,吃一些容易下奶的食物。而茭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等,具有解热毒、防治便秘、催乳汁的功效,通常把茭白、猪蹄、通草一起煮食用,具有比较好的催奶的功效。
揭秘“老酸奶”和酸奶的区别
在很多人看来浓稠的牛奶营养价值更高,酸奶也一样,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很多厂家开始生产“老酸奶”。对比“老酸奶”和普通酸奶你会发现,普通酸奶的状态介于乳状和液体状之间,而“老酸奶”则是标准的膏状物质。那么“老酸奶”和普通酸奶有什么区别呢?对此我们做出了详细调查!
走进超市你会发现蒙牛、卫岗、伊利、君乐宝等多个乳品品牌都推出了老酸奶。有的老酸奶货架上已经销售一空。超市工作人员说,老酸奶一直卖得不错,虽然有些价格卖到5元多一杯,但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一般一杯150克左右的老酸奶价格多在四五元。一杯138克老酸奶售价为5.8元,一杯普通杯装酸奶100克2.2元,折算起来,前者价格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
“更加原生态,含有的营养更高,一杯老酸奶的营养价值就相当于两三杯普通酸奶”。是老酸奶价格高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随机挑选了同一个品牌的普通“酸牛奶”以及“老酸奶”。在配料栏中,两种酸奶中白砂糖、菌落名称都一样,只是食品添加剂一项中,“老酸奶”比普通酸奶多了果胶以及一种甘油酯。
瓶身上标注的每100克酸奶的营养成分中,两种酸奶的蛋白质、脂肪以及钠的含量完全相同,只是“老酸奶”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稍高。除此之外,瓶身上标注的其他信息,诸如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也都完全相同。
其实市面上的所谓“老酸奶”其实是一种商品名称。不少老酸奶采取的并不是传统制作的凝固型酸奶的工艺,而是商家新推出的一种概念和产品形式。
老酸奶之所以特别黏稠,主要是添加了增稠剂的缘故,“纯粹的酸奶要达到这么浓稠,每100克产品中乳蛋白含量需达到10克以上,而它的配料表中表示只有3克左右。”
营养专家这样告诉我们:“奶制品的营养主要是指蛋白质和钙,老酸奶蛋白质含量与普通奶制品一样,说明它并不比其他产品更有营养。其实,添加剂多了并不好,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我更偏爱普通酸奶。”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浓稠的“老酸奶”就比普通酸奶好,浓稠的现象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所以喝酸奶最好的选择还是普通酸奶,千万不要轻易上了商家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