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汤可以养阴清肺
什么汤可以养阴清肺
1、雪耳百合排骨汤
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将上述选料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即可。
2、润肺银耳汤
原料:银耳5克,冰糖50克。
做法:将银耳放入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后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3、毛肚血汤
原料:鸭血300克,毛肚150克,黄喉、鳝鱼、午餐肉、黄豆芽、粉丝各100克,重庆火锅底料、泡姜、大蒜、味精、白糖各少许。
做法:先将鸭血切成片,放在炒锅中用清水氽一下待用;再放少许清油把姜片、蒜片炒一下,放入重庆火锅底料烧开;汤味熬好后,加入鸭血、毛肚、黄喉、鳝鱼、午餐肉、黄豆芽、粉丝等直至煮熟(注意毛肚不要煮得太老)。
鼻干的原因
1、风热所致。症见头痛发热,鼻干脉浮。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由肺燥引起,症见鼻干无涕,伴有干咳、咳血等症,宜养阴清肺,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3、由肾阴亏损所致,症见鼻干、潮热、舌红少津等,宜养阴润燥,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玄参。
4、由阴虚肺燥所致者,症见口燥鼻干,咽痛口糜;五是心烦热,宜养阴清肺,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嗓子痒发炎吃什么药
1、慢性咽炎散
方药:炙僵蚕、黄连、炙蜂房、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玉蝴蝶。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分20包,每服1包,1日2次。开水冲服。
2、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方药:生地,麦冬,白芍,薄荷,玄参,丹皮,贝母,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体会:咽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肺热上炎,灼伤咽喉。方中生地养阴清热,玄参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丹皮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清热散结,薄荷疏表利咽,甘草泻火解毒。合而成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收效颇速。
细菌性咽炎的偏方
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清利咽窍。
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
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
1.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
2.咽喉部如果有明显的异物感的话我们就再加一些绿萼梅和络。如果是脉络曲张明显的患者就可以加入适量的丹参和丝瓜络。
咽喉不适,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饮。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
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
方药: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
1.全瓜蒌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
2.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小瘰丛生严重者加三棱7克,莪术7克,海浮石16克。
这种症状就是咽喉部位虽然感觉不舒服但是不影响吃饭,咳嗽的时候也有痰非常容易咳出来。平时比较怕冷,经常容易感冒,没有精神感动疲惫,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微小,舌头是白润的。
治法:补中益气固表。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流鼻血痰中带血什么原因 中医原因
中医认为有风热、肺燥、肾阴亏损、阴虚肺燥等证时,可能会出现上火流鼻血以及痰中带血等症状。
可以辛凉解表、养阴清肺、养阴润燥、养阴清肺等为治则,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清肺的药物信息
药物名称: 养阴清肺丸
药物别名: 养阴清肺膏
英文名称: yangyenqingfeiwan
商品名称: 养阴清肺丸
规格: 9g*10丸
单位: 盒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11020876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适应症:
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贮藏条件】密封。
【药物组成】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作用类别】本品为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注意事项】食辛辣、油腻之物。咳嗽痰多,或舌苔厚腻者慎用。
养阴清肺丸的功效
养阴清肺丸是纯中药的制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地黄、麦冬、玄参、牡丹皮、川贝母、薄荷等药。养阴清肺丸的组成成分中的各种药材有治疗口渴舌绛、烦躁、神识不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虚痨咳嗽、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状的作用。
临床上,养阴清肺丸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症状,疗效准确,效果明显。非常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属肺肾阴虚内热者服用。但是,不是所有的咳嗽患者都适应于该药。养阴清肺丸性偏寒,对于气虚造成的咳嗽者来说,是不适用于服用养阴清肺丸来治疗。
另外,服用养阴清肺丸需注意,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性食物。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患者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咳嗽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服用养阴清肺丸7天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对养阴清肺丸构成成分过敏的患者和过敏体质的患者需要咨询专业医师之后在使用或者更换其他治疗的药品。还有在服用养阴清肺丸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否则会降低养阴清肺丸的功效。
养阴清肺丸与羚羊清肺丸的区别
羚羊清肺丸与养阴清肺丸都是清肺止咳之药,但两种药在用药与主治上是截然不同的,须根据临床的症状选择用药。
羚羊清肺丸由24味中药组成。主治:肺胃热盛,感受时邪所引起的身烧头痛、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养阴清肺丸由8味中药组成。主治:阴虚肺热、津液不升引起的咳嗽少痰、久嗽喑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 羚羊清肺丸所治之症为风寒之邪侵入肺,造成肺气闭塞不宣、郁久化热、咳嗽痰盛热邪伤肺、伤津。羚羊清肺丸以解毒、清肺热、止咳化痰、开宣肺气为其主要功效。
羚羊清肺丸以“清”为主,一般情况下多为“实证”,在组方及用药上以清热解毒药为重。
养阴清肺丸以“润”为主,所治之症,为“肺阴虚”及“津伤”,此症多为慢性疾病,为“虚症”。肺阴虚形成的原因很多,多由“实证”或“急症”的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肺阴虚所表现的症状为“虚热”或“潮热”。肺阴虚之症,不是几日能除之病,须坚持用药2-3周或更长时间。
再强调一下,羚羊清肺丸与养阴清肺丸使用的要点是:前者以“实证”为主;后者以“虚症”为主。 服用方法及药量尊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
宝宝患急性咽喉炎怎么治疗呢
1、中药治疗
a、服用银翘散。银翘散具有清热解毒、透表散邪的功能,适合口微渴、舌苔黄、舌尖红、咽喉疼痛、咳嗽、发热的宝宝。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服用。
b、凉隔散。凉隔散具有泻火清热的功能,适合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咳嗽咽痛、身热口渴、声音嘶哑的患者。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服用。
2、饮食治疗
a、多喝百合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用于防治感冒,主要材料有绿豆、百合、冰糖。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b、多喝雪梨川贝汤。雪梨川贝汤具有清热利湿,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咽喉肿痛、口舌干燥、热咳、痰热惊狂、消化不良之症状,主要材料有大雪梨1个,川贝末2~3克,冰糖15克。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
c、多喝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主要材料是生地6克、元参4.5克、麦冬4克、贝母4克,丹皮4克,薄荷4克,生甘草4克。此汤具有养阴清肺利咽的功效,适合咽干舌燥、心烦、手脚心热、舌红苔少的患儿。用法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50-100毫升,每日服3次。
养阴清肺膏
【处方】地黄100g麦冬60g玄参80g川贝母40g
白芍40g牡丹皮40g薄荷25g甘草20g
【制法】以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
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
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
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
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500g,混匀,滤过,滤液浓
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鉴别】(1)取本品10ml,加水20ml及碳酸钠试液5ml,搅匀,置分液漏斗中,
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再用2%盐酸溶液6ml振摇提取,取
盐酸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中加碘
化汞钾试液1滴,显黄色浑浊;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1滴,显白色浑浊。
(2)取本品约2g,置100ml烧杯中,加水10ml,搅匀,烧杯口平铺一张用水湿润的
滤纸,滤纸上加少量氯亚氨基-2,6-二氯醌1份与四硼酸钠32份的混合粉末,稍铺匀,
上盖一表面皿,小火加热至微沸时停止加热,滤纸即显蓝色。
(3)取本品25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1mol/L盐酸溶液-甲醇(3:1)的混合溶液4ml,
摇匀,浸泡1小时,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振摇提取3次(30ml、15ml、15ml),合并
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至干,冷却至室温,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
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37(附录ⅠF)。
其他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F)。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
痰中带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秋季养阴清肺茶的几种配方
1、杏银麦冬茶
做法:干银耳(雪耳)10克、南杏15克、麦冬15克。先将干银耳用水发后与南杏麦冬加水2000毫升煲成1000毫升当茶饮用。
功效:养阴、补肺胃、润燥,适用于阴虚体质、口干舌燥、胃纳差者。
2、银耳莲子茶
做法:白木耳15公克、干莲子30公克、干百合30公克、红枣6枚、冰糖3公克、水1500ml。白木耳、干莲子用水泡软洗净;干百合用温水泡软。白木耳入锅中,加1500ml水煮,水滚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莲子、百合、红枣,小火煮20分钟后,再加入冰糖煮3分钟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补脾止泻、肺燥久咳。适用于肺燥久咳、口燥咽干。
3、沙参麦冬茶
做法:北沙参8克,麦冬6克,桑叶6克。将沙参、麦冬、桑叶放入杯中;冲入开水冲泡8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润肤生津,滋润皮肤。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能缓解肺热燥咳,咽干、口渴等,并润泽皮肤。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对肌肤也有很好的滋润补水作用。
鼻子干燥怎么回事
1、风热所致
症见头痛发热,鼻干脉浮。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由肺燥引起
症见鼻干无涕,伴有干咳、咳血等症,宜养阴清肺,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3、由肾阴亏损所致
症见鼻干、潮热、舌红少津等,宜养阴润燥,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玄参。
4、由阴虚肺燥所致者
症见口燥鼻干,咽痛口糜;五是心烦热,宜养阴清肺,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养阴润肺,养阴清肺,养阴敛肺有什么区别
养阴-即滋阴养肺;药如,沙参、玉竹、生地、天冬、寸冬、百合、阿胶等。
润肺-即滋阴除燥;药如,沙参、川贝、花粉、石膏、梨皮等。
清肺-即清肺除热;药如,石膏、黄芩、知母、瓜蒌皮、地骨皮、鱼腥草等。
敛肺-即敛肺益气;多用于肺气虚,咳喘气短等症,药如,五味子、胡桃肉、白果、钟乳石、天竺子等。
止咳化痰和止咳祛痰二者相合就是止咳疗痰,临床上都是联用的,很少单用化痰或祛痰。很多药也都兼具化痰和祛痰之功,如茯苓、半夏、天南星、白前、贝母、瓜蒌等。
从字面上分析,化痰就是使燥痰液化易于咳出,祛痰就是以药物的力量帮助病人将痰液排出体外。
养阴清肺丸是秋季保肺必须
中医给五脏一一做了评价,其中“肺为娇脏”,意思是说肺非常 娇气,但娇气在哪?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肺是喜润怕燥的,因为肺在五行中属于金,和属于木的肝不同,肺具备了金的特点,娇而脆,是经不起燥的。
在五脏之中,肺和肝和 心一样,都是属于阴的,是阴的就比属阳的娇气,肺又位于五脏的最上段,外界的邪气首先影响的就是肺,所以燥这个阳性之邪对肺的损伤可想而知。因此,看看古往今来对于肺的治疗名方,几乎都带着水字或者水意:像“养阴清肺”,“百合固金汤”“琼玉膏”“玉液汤”都包含滋润之意,就是为了减少燥对肺的伤害。
人们之所以怕燥,是因为燥最容易引起“上火”的,所谓燥热燥热嘛,燥就是缺水,缺水自然容易上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润燥就是“去火”。因此,这个“养阴清肺丸”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柔和的“去火”药,不管是肺炎,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只要有咳嗽,但是没痰, 或者咳不出来,为了咳出痰,把胸口都咳得生疼,即便有痰液是很少的白痰,不容易吐出来,再自己看看舌头,肯定也变得发干,缺少津液了,这个时候就是感染了燥邪了,这个燥表现在肺就是肺炎,表现在扁桃体就是扁桃体炎,但内里的机制都是燥,所以吃上“养阴清肺"不会错。
需要注意的是,咳嗽但没有痰的时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感冒初起,浑身发紧,怕冷,一点汗都没有,就像我说过的受了风寒之后的“风寒束表”,肺气被寒气闭住了,束缚住了,肺气不宣所以咳嗽才咳不痛快,痰也难咳出。这个时候,先不要吃“养阴清肺”,而要吃“通宣理肺丸”,这个药的作用类似“感冒清热冲剂”,都能把被寒邪束缚的肺气的给表散出去,出点汗,肺气就开了,咳嗽吐痰也就痛快了。
但是“感冒清热冲剂”不能治咳嗽,“通宣理肺丸”却能兼顾到肺气被束缚的咳嗽,因为其中有又能解表又能润肺的杏仁之类,在感冒初起时吃,能及时把风寒散出去,表散得越彻底,以后遗留咳嗽,流鼻涕的问题越少。
“养阴清肺丸“这个药没有解表的能力,所以最适合用在虽然身上感冒的劲儿过去了,但咳嗽却开始了,而且干咳无痰。如果除了干咳,嗓子还红肿得厉害,自己也觉得火很大,那就再配点“双黄连口服液”,在润燥的基础上清热,这两个药配合使用,在春天的时候,天气转暖了,但久旱无雨,或者是秋天,暖气提前开了,一进屋就觉得燥热难耐,都可以吃。
其实,中医治燥湿有春秋之分的,春天一般是“温燥”,秋天一般是“凉燥”。但现在供暖条件这么好,一年四季室内的温度都可以控制着变化不大,所以秋冬季也会兼顾到清热去火,在感冒药里配“双黄连”或者“养阴清肺”,都已经成了一年四季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