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晒太阳日后不易晒伤
早晨晒太阳日后不易晒伤
最合适时间是清晨和傍晚
专家提示,加强皮肤对太阳光的耐受度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措施。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这些阳光不太强烈的时间,适当适度地晒太阳,既可以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又使皮肤在夏季不至于过度晒伤晒黑。
有些人一听说阴雨天室外也存在紫外线就连门也不出了。躲在房间里皮肤就会健康吗?据北京医院皮肤科的冯和平大夫介绍,由皮肤对光的耐受性差引起的夏季日光性皮炎的情况很普遍。由于目前许多人在写字楼里办公的时间大大超出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人们的皮肤对阳光的承受能力相应变弱,这也是一些皮肤白皙的人特别容易被晒伤的原因。
因此,加强皮肤对太阳光的耐受度,是塑造健康皮肤的重要问题。而要想既增强皮肤的适应能力,又使皮肤在夏季不至于晒伤晒黑,应该选择适当的时间晒太阳。最为适宜的是在清晨和傍晚这些阳光不太强烈的时间。
过长时间晒太阳皮肤干燥
不过,过长时间的无防护日光照射也会引起皮肤慢性损伤。如海员、地质勘探工作者、农民、运动员等在长期日晒部位,如面、颈、胸三角区、四肢露出部位等处皮肤,常明显干燥、粗糙、脱屑、色素沉着、萎缩、皱纹增多和失去弹性。有些人颈后部皮肤肥厚、皮纹深陷、形成项部菱形皮肤。长时间强烈日晒,露出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弥漫性红斑。初为鲜红,以后渐变为暗红,可有烧灼或刺痛感。轻者2至3天内脱屑,遗留褐色素沉着而愈。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或水疱。因此,应注意在日晒强的天气和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外敷果蔬功效不如好营养
在营养素和外敷果蔬大行其道的今天,爱美的姑娘们一定认为这些对防晒抑黑有很大作用,而实际上,其功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明显。据冯大夫介绍,皮肤从外吸收营养的功能并不十分强,而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少吃刺激的食品,多吃清淡的食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多清洁皮肤对皮肤保养更重要。
夏日里,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也较平时旺盛,造成人体大量的排汗,因此皮肤的油脂分泌就会比较多,这样对皮肤健康十分不利,还会诱发一些皮肤疾病。这时,除了自身每天保持必要的饮水量外,还应勤清洗,在皮肤被太阳灼伤后,不应用热水冲淋,而应该用温凉的水冲洗。
饮食上要注意忌食辛辣的食品,而要选用新鲜、清淡的食物。柑橘、西红柿、小黄瓜等都是极好的美容食品。同时,粗纤维食品能帮助人体排除废物,减少毒素在人体内的积留,使其不产生热量和脂肪。
皮肤白而干者对日光更敏感
北京医院皮肤科冯大夫告说,一般来讲,皮肤白和皮肤干燥的人比油性皮肤和皮肤黑的人,对日光更敏感。此外,某些疾病可由日晒后诱发或使病情恶化。最明显的是红斑狼疮。30%的红斑狼疮病人对日光敏感。这些病人要尽量避免日晒,外出应使用防晒膏、撑伞或戴宽边帽,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服光敏性药物。
据介绍,防晒产品的原理十分简单,一般分为化学性防晒和物理性防晒两类。化学性防晒是利用其分子本身的特性来吸收紫外线,大多数的防晒产品皆属于此类。物理性防晒是采用不透光粉体覆盖肌肤形成保护膜,使紫外线散射或反射。多重防晒的效果更佳,你可以同时使用太阳伞和防晒霜,这样更加保险和安全。
油性的肌肤应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性防晒用品;干性肌肤应选择霜状的防晒用品;中性皮肤一般无严格规定,用乳液状的防晒霜则适合各种皮肤使用。化学性防晒霜较为清爽,但有可能使皮肤过敏;物理性防晒产品较为温和,但质地浓稠。油性肌肤的人应选用化学性的防晒品,敏感肌肤的人应使用物理性防晒品。
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的吗
隔着玻璃晒太阳无法补充维生素D。很多爸爸妈妈怕晒太阳把宝宝晒坏了,不愿意让宝宝直接到室外去晒太阳,所以选择室内。小编告诉这些爸爸妈妈,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被阻隔,根本起不到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
晒太阳应避免阳光直射宝宝。带宝宝经常晒太阳是对的,但是宝宝皮肤娇嫩,不要让太阳直射在宝宝的身上,以防止晒伤。晒太阳要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在太阳下暴晒,让宝宝在树阴下就可以了。夏天可以给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晒后注意补水。
带宝宝晒太阳要选择时机。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中午晒太阳是最好的时机,这时候的太阳光线和热度都是最强的时候,很容易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如冬季一般在中午11~12点左右,春、秋季节一般在10点~11点,夏季一般在9点~10点。。晒太阳虽然能够促进宝宝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但是却不能够满足宝宝每日对维生素D的需求。
想要补充维生素d的话,可以给孩子平时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果孩子年纪太小,无法咀嚼,可以把水果和蔬菜弄成水果汁或者蔬菜汁,水果泥都是很好的,能够适当地补充一些维生素,如果单纯只通过晒太阳的话,还是无法无足够的。
夏天宝宝需要晒太阳吗
一、晒晒太阳,身体长得壮
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晒太阳能够促进宝宝维生素D的吸收。适当给宝宝晒晒太阳,能够让宝宝身体长得更健壮!
儿科医生指出,晒太阳能够帮助宝宝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帮助宝宝更好地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宝宝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而且适当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有效宝宝消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适量的日光浴又能促进宝宝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肺功能锻炼。宝宝的免疫功能、吞噬细胞会变得更有活力!所以,妈妈不妨做个宝宝健康晒太阳计划,让宝宝身体壮壮!
二、选对时间:10-14点别外出
炎炎夏日,如果妈妈盲目让宝宝晒太阳,不但不能促进宝宝身体健康生长,而且还很容易晒伤皮肤、脱水甚至是中暑哦!健康晒太阳要选择合适的时间,10-14点是紫外线最猛烈的时候,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不建议外出。
小编建议妈妈选择9时至11时、16时至17时这些时段为宜。如果宝宝年龄较小不适宜跑到户外,那么可以打开窗或者在平台上接受日光浴,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穿透玻璃能力较弱,大部分紫外线被阻挡在外,这样就降低了阳光的功效了。
小宝宝需要多多晒太阳吗
宝宝半岁多了,看到外面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决定抱宝宝到院子里晒一会儿太阳,可家里人都反对,说孩子太小不能抱出去。妈妈一时也没了主意。
养育误区
有许多家长认为宝宝皮肤薄嫩,容易晒伤,不让宝宝晒太阳,即使晒也是全副武装,只露两只手;有的妈妈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补了钙,不需要晒太阳了;还有的家长,让孩子隔着玻璃晒太阳。
专家支招
“万物生长靠太阳”。婴幼儿生长发育更需要太阳,晒太阳是利用日光进行的一种锻炼。阳光中的红外线,能使全身温暖,血管扩张,增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人体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身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促进骨骼的增长。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因此,让婴儿晒太阳,不但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还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婴儿满月后就可以晒太阳。开始时可以在有阳光的阳台上、屋子里晒太阳,但不能隔着玻璃,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晒太阳时尽量让婴儿的皮肤暴露在日光下,但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婴儿的眼睛。冬季可露出头部、臀部、手等皮肤,夏季应避免让婴儿直接在日光下暴晒,可以在树荫下晒太阳。如果找不到树荫,可以用遮阳伞。也可以让婴儿采用散步、做游戏的方式晒太阳。晒太阳时,要注意让婴儿避风、保暖,衣裤穿着要适宜。晒太阳的时间应由短到长,开始每日3~5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直至1~2小时。
晒太阳后脸上长红疙瘩怎么办
1、这个应该是晒死或者是对太阳光过敏引起的。
2、皮肤晒伤是可以预防的,避免烈日曝晒,外出要撑伞,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面部及外露部位搽防晒霜。
3、夏季户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户外游泳时应特别注意防护。夏天是最容易晒伤的季节,尽量在室内活动。也不宜做太剧烈的运动。
4、茶水最适合用来做紧急晒伤处理。 做法:用棉球蘸茶水轻轻拍被晒红处,这样可以安抚皮肤,减轻灼痛感。 茶叶里的鞣酸具有很好的促进收敛作用,能减少组织肿胀,减少细胞渗出,对于轻微晒伤而没有暴皮的皮肤非常管用。
5、 如果晒伤的面积太大,您也可以在家里的脸盆中加入浓茶,让晒伤的皮肤浸在水中多泡几分钟,效果会更显著。如果晒伤很严重,一定要及早就医,不要随便往脸上涂一些药膏。
晒太阳如果自己的皮肤晒出了红色的疙瘩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的避免让自己晒太阳,冬天晒晒太阳是可以保暖的,但是如果是夏季的时候晒太阳的话就必须注意早晒和晚晒,避免暴晒,这样对皮肤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晒太阳对皮肤的刺激很大,如果有日光性皮炎疾病就必须要到医院及时治疗。
宝宝晒太阳的好处 晒太阳的最佳时段
在中国,我们一般推荐每天9:00-10:00和15:00-17:00这两个时间段内晒太阳。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10-15分钟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趴着是比较好的姿势。
注意:宝宝满月以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晒太阳。不过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若在晒太阳的过程中发现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要立即停止。
秋季宝宝皮肤护理 对抗紫外线
秋天的太阳虽然没有夏天烈,但是还是很厉害的。宝宝皮肤中的黑色素比成人低,对紫外线不能够有效的抵挡,皮肤容易晒伤。所以,宝宝去户外的时间应该避开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其它时间晒晒太阳,可以帮助维生素的合成,还不会对宝宝皮肤造成伤害。
晒太阳别盲目
晒太阳固然能够防病、治病,但是不能盲目在阳光下曝晒,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首先,晒太阳要“有时”,需要避免中午紫外线过于强烈的时候,早上十点前和下午四点后更适合晒太阳。
其次,晒太阳不宜“长”,一般每次晒太阳10-20分钟即可,每周3-5次不等。
再有,晒太阳也要“遮”,为了避免皮肤晒伤要注意涂抹防晒霜,同时注意遮住脸部和眼睛。另外,躲在玻璃后晒太阳并不能起到作用。
虽然晒太阳可能是导致皮肤衰老的原因,但是适量的让皮肤和阳光接触,好处更多。晒太阳除了这里介绍的好处之外,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功效等待我们发现哦!
身上有这颜色必须补维生素D
由英国癌症研究所资助的这项新研究发现,肤色浅的人即使晒太阳较多,其体内获得的维生素D水平仍然较低。由于肤色较浅的缘故,这些人更容易晒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因此,对这些人群而言,增加晒太阳的时间显然不是提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良策,最佳方案是服用维生素D片剂。
新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朱莉亚·牛顿-比绍普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1200名参试者,其中730人维生素D水平低于理想水平。这些人群中大部分肤色较浅,皮肤上有雀斑。研究发现,肤色较浅者即使晒太阳时间足够,其体内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专家业已建议维生素D缺乏人群应该及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这些人群其中包括:一些深色皮肤人群(如,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及南亚地区人群等);出门喜欢“全副武装”,皮肤很少接触阳光的人群;老人;小孩;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其他晒太阳不足的人群等。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这个名单上还应该增加“肤色较浅人群”。
研究人员表示,维生素D对于保持健康骨骼和牙齿至关重要。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25nmol/L(纳摩尔每升)就算“偏低”。专家越来越认为,维生素D水平低于60nmol/L就算“欠理想”,同样不利健康。大多数人每天晒太阳10—15分钟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另外,深海肥鱼和奶制品等食物也可提供少量的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