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痢疾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痢疾在夏秋季多发,主要受天气跟饮食影响。病从口入,首先应当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其次,注意防寒保暖,增减衣物,防止由冷热骤变引起的身体不适。
小儿痢疾的治疗
1.清热化湿法: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外治法:⑴贴敷法袁兴石用“贴脐止泻饼”治疗本病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方药配制: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细末,以去核大枣4枚,生姜、小葱各10g,捣烂如泥,与药末搅拌均匀,再参入适量炼蜜,作成钱币大小的药饼。使用方法:药饼贴于脐上,以绷带围腰一周固定脐上,每6~8小时换药饼1个。此方具有散寒温中,止痛止泻功能。⑵灌肠法张中芳用大黄灌肠液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达96.8%。此方配制:生大黄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钟后,去渣成200~300ml药液,冷却备用。每次30~50ml肛门灌注,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生大黄具有攻下积滞,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生大黄煎汁灌肠可使有效成分不经胃和小肠的破坏直接进入病变的结肠和直肠而发挥作用。
香瓜藤的作用和功效
1、香瓜藤能治女性月经断绝
香瓜藤可以治疗女性的月经断绝,治疗时可以取二十五克香瓜藤和二十五克使群子,以及十五克甘草,把它们都加工成粉末,然后再用白酒送服,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到五克就可以。
2、香瓜藤能治痢疾
香瓜藤对人类的痢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细菌性痢疾治疗功效明显,治疗时可以把新鲜的香瓜藤切碎,然后加入清水,用大火熬制,得到淡咖啡色的药液以后取出过滤,然后加入适量的黄糖再接着熬制,得到浓稠的药液以后直拉口服就可以,成分用量每天在一百到二百毫升左右。
3、香瓜藤能治高血压
香瓜藤对人类的高血压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冶疗时需要把香瓜藤、西瓜藤以及黄瓜藤等中药材各取五钱,然后加入五百克清水煎制,得到一百毫太药液,在一天中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高血压患者都会在一两个疗程以后让血压恢复正常。
痢疾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痢疾的治疗
1、常规疗法
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2、抗生素疗法
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为7~10天。
3、吸附疗法
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4、微生态疗法
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5、补液疗法
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二、慢性痢疾的治疗
1、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为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2、饮食疗法
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得了痢疾要如何治疗
辨证要点
1辨久暴,察虚实主次
暴痢发病急,病程短,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暂时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时轻时重,病程长,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常为虚中夹实。
2、辨寒热偏重
大便排出脓血,色鲜红,甚则紫黑,稠厚腥臭,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口渴,口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大便排出赤白清稀,白多赤少,腹痛喜按,里急后重不明显,面白肢冷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属寒。
3、 辨伤气、伤血
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
治疗原则
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痢疾初起之时,以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虚证、寒证,应予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如下痢兼有表证者,宜合解表剂,外疏内通,夹食滞可配合消导药消除积滞。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辩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
治疗痢疾之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证治分类
(一)湿热痢
症状: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大黄、黄芩、黄连、肉桂、金银花。
(二)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
(三)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
(四)阴虚痢
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瓜蒌。
(五)虚寒痢
症状: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
(六)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主穴:天枢、下脘、上巨虚、关元、合谷。
配穴:湿热痢加曲池、内庭;寒湿痢加中脘、气海;噤口痢加中脘、内庭;休息痢加脾俞、胃俞、关元、肾俞。
操作:关穴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急性痢疾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分钟。寒湿痢、休息痢及久痢脱肛者,可配合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痢疾中医可以治疗吗
痢疾发作起来一般会不想吃饭,发热,大便如水,这些症状往往让人搓手不及,所以人们对痢疾总是多少会有点恐惧,我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药对痢疾的方子。其中,我曾尝试过两个,效果还不错
1将黄芩、黄柏、和炒地榆、以及炒仙鹤草各15克,炒山楂、炒麦芽各30克,还有,车前草10克,白术30克水煎服,不过虽然这个方子在平时大家都会使用,但大家还是要慎用啊。
2第二个方子比较简单,就是用石榴和地榆一比一,但不要太多,50克就可以了,放在一起水煎服,这个方子用的很多。
3还有一个土方子,不过这个很方便,就是讲绿豆放入猪苦胆浸泡,等完全浸透,取食绿豆,一般就每次10颗,这个方子对痢疾病菌有效
小儿痢疾怎么治疗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去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或者西药。
隔绝传染,切断传播途径。
便血变浓,伴有发烧。
另外我知道一个土方,不过挺管用,算是食疗偏方吧,第五条介绍。
无花果叶数片,煮水,加糖(方便服食),一天三次,一次一小杯。吾儿时用过,疗效不错,味道具佳,是小儿食疗用法的首选。
拉痢疾吃什么药治疗
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①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③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⑥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2、慢性痢疾的治疗
①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②饮食疗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3、中毒型痢疾的治疗
①改善微循环:可利用阿托品类药物解除血管痉挛,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等扩张血管。用冬眠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体,使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且有镇静、降低基础代谢作用。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消炎、减轻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
②扩容及纠酸:按输液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进行。
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危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④减轻脑水肿:对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脱水剂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⑤控制感染:及时作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一般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氟哌酸静脉给药,但因此类药可能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还常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抱氨噻肟控制感染。
⑥降温:可用莱比林、扑热息痛、萘普生等降温,也可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
因此,家长们应该知道该怎样预防,做好了预防工作,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预防,这样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疟疾治疗
疟疾这种疾病究竟要怎样进行治疗呢?这种疾病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认真的进行治疗,疟疾这种疾病才会渐渐的康复,在生活中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让疟疾出现在我们的身上,患者要有良好的养病环境,看看治疗疟疾的办法吧。
抗疟原虫治疗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适用于各型疟疾,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退热及原虫转阴速度均较氯喹为快,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肌肉注射后吸收完全,血药达峰时间为7小时,半衰期为13小时。
本药在体内分布甚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脑组织分布最多,肝、肾次之。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患者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妊娠妇女慎用。
成人用量:肌内注射,首次160mg,后每12小时1次,每次80mg,连用5次。如果血液中仍能够检查到疟原虫可改为每日80mg肌肉注射,2~3天,至血液中疟原虫检查为阴性。
儿童用量:肌内注射,首次按体重3.2mg/kg;第2- 5日每次1.6mg/kg,每日1次。
2、防止复发:常用药物
伯氨喹啉:本品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组织期虫株,尤以间日疟为著,也可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对恶性疟的作用尤强,使之不能在蚊体内发育,对红内期虫株的作用很弱。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腹痛等,少数病人可有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等,停药后即可恢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药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发生应停药作对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次13.2mg,每日3次,连服7天。
磷酸哌喹:目前常用的剂型是与青蒿素的复方制剂科泰复。
对症治疗
1、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
2、保证液体入量。
3、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有利于DIC的治疗与预防。
4、有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至3次。
5、重症患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疟疾治疗的方法,想必患者都清楚的掌握了,在生活中大家引起重视,注意自己的健康,及时的发现疟疾的症状,患者一定不要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掌握好疟疾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的办法,家属要认真的护理患者才行,不要让疟疾出现。
治疗痢疾的偏方
1可用棉花汤烩鸡蛋一剂药即可治愈痢疾。可用红、白棉花各5~6个,在用水将棉花冲洗干净,防止农作物残留在棉花上,放入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等烧开后约7分钟,可将棉花捞出,打入一个红皮鸡蛋,将其烧开后,放入少量的红糖即可,等到水温热的时候一次服下。
2盐灸肚脐可治疗痢疾,效果不错。可取1克左右的盐,放入肚脐凹陷处,再滴入2~3滴的温开水,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适合自己的皮肤温度。可用火罐扣在肚脐撒盐的地方拔罐。若避免火烧在肚子上,可把拔火罐做成灯座型放在肚脐边点燃,有了热气就可以拔下来。
3石榴皮也可治疗痢疾,而且用一下就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弄两个石榴皮熬成一碗汤,一次将其喝下去,第二天就可治愈好痢疾。
治疗痢疾的偏方 大蒜汁灌肠治痢疾
大蒜头适量,捣烂取汁30毫升,加冷开水至300毫升,充分搅匀,用灌肠器将大蒜液缓缓注入直肠。每日1次,成人1次用300毫升,儿童酌减,连用3~5日。
痢疾治疗方法 及时补液
腹泻时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排出体外,如果不立刻补充水分,严重的话会导致身体脱水。发生这种情况不能盲目补液,如白开水、糖水、运动饮料,不仅不能起到及时补充水分跟电解质的目的,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这时候我们应当选择低渗透,好吸收的溶液,如淡盐水、米汤、果汁等。严重脱水者应考虑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