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几大注意事项
慢性肝炎几大注意事项
慢性肝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病因不同,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局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的特征:1、肝功能反复波动,迁延不愈;2、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呈现慢性纤维化。3、病情发展的最终阶段均为肝硬化。4、均需要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
慢性肝炎几大不良生活习惯
1、不忍心跟酒精说“拜拜”
由于工作应酬、个人喜好等缘故,许多人对“杯中物”总是毫无抵抗力。然而,过量饮酒伤害最大的是肝脏。酒精进入人体,九成解毒工作都是由肝脏负责,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变性、致癌,长期过量饮酒会造成肝细胞中脂肪聚集、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还会引起肝癌。患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因此,慢性肝炎病人应做到滴酒不沾,特别是因酒精引起的肝炎病人,更要注意保肝护肝,除了常规的肝炎治疗,最好吃一些植物提取的护肝药。
2、烟不离身
吸烟不仅具有致癌作用,损害呼吸、心血管等系统,对于肝脏也有毒害作用,可以加重各种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甚至促进肝癌的发生。
据了解,香烟烟雾中含有4000种以上的有毒化学物质,促进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加重血清和肝脏的铁负荷及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从而加重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因此,慢性肝炎患者无论多难,都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戒烟,即使是二手烟也要减少吸入的机会。
3、听信所谓“偏方”,胡乱吃药
由于慢性肝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愈的疾病,许多患者由于治病心切,总想着有什么偏方、秘方、进补良方可以早日药到病除。然而,医师开具的治疗药物、平时的护肝药物已经有治疗和护肝双重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听信其他的偏方、秘方,反而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不仅妨碍原有药物发挥作用,还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4、高铜饮食
乙肝小三阳患者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所以,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5、久坐不动
从中医角度讲,关节、肌腱、韧带属于肝系统,是肝脏赖以疏泄条达的结构基础、重要通道,故而“久坐伤肝”。由于肝脏跟眼睛的关系较为密切,久坐同时盯着电脑工作,“久视伤肝”。
所以,慢性肝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保持适当、适量、适度的运动是有利于病情恢复的,久坐不动有害无益。
6、经常熬夜,工作压力过大
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太多的职业决定了工作的巨大压力与生活压力,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这些都会对肝带来程度不定的压力。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特别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没有休息,容易引起肝血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对于本身就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来说,更要多加休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作息规律。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如何
病毒性肝炎全世界广泛流行。世界范围内每十二人就有一个感染乙肝或丙肝,肝炎病毒导致了近 80%的肝癌,每年有超过百万人因病毒性肝炎命丧黄泉。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有超过 9000 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感染者也有约 4000 万。
由此可见,病毒性肝炎无论在我国还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WHO 为了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选定 7 月 28 日作为世界肝炎日,并以此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教授。
慢性肝炎预防
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
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慢性肝病面容有何表现呢
为了让广大肝病朋友更了解慢性肝病,及早发现并且治疗!权威肝病专家,做了如下的权威分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肝病面容的表现,以便更好及时的治疗疾病!
那么慢性肝病面容有何表现呢?肝病专家指出,慢性肝病面容症状的表现主要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暗淡、无光泽、没有弹性,皮肤粗糙、缺水,有“熊猫眼”,在患者的脸部或者皮肤上会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或者有瘀斑产生。
慢性肝病面容有何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症状的呢?肝病专家指出,慢性肝炎大多数是由病毒性肝炎演变而来的,而这中情况下肝炎病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使肝细胞受损,大量的变性坏死,同时导致肝功能障碍,使肝脏不能有效的灭活雌激素,引起血液中雌激素升高,进而引起黑色素沉积。另外,由于疾病原因,使皮肤内酪氨酸酶含量增加,从而使黑色素的含量升高。还有部分慢性乙肝或者肝硬化患者体内黑色素含量也会增加,使嘴唇及口腔粘膜等地方均会有黑色素沉积,导致肝病面容。
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查特点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症表现,主要由自身免疫所引起,主要发生于一些欧美国家,研究表明,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到慢性肝病的10%-15%。在中国,关于该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约70%呈缓慢发病,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脾肿大、体重减轻和皮肤瘙痒等,同时伴有肝外的系统免疫性疾病,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
临床上对肝炎的诊断,除了常见的肝炎表现外,通常还要结合多种实验室检查来做出正确判断,化验检查时,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学检查有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查体时可发现患者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或碎屑样坏死,面、颈、前胸可见蜘蛛痣,肝掌、黄疸、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易混淆,诊断、治疗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乙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甲肝和乙肝的区别是什么
甲肝主要以急性肝损伤为主,它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具有自愈性。而乙型肝炎大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于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而得来。乙肝大部分患者都会慢性化,可以发展为乙肝肝硬化,少数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癌,因此乙肝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规范治疗。
肝炎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
1、甲型病毒性肝炎:这种肝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有很多影响,大家在得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后,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畏寒、发热、腹泻、疲倦、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感冒,而且甲肝容易爆发或大范围传染。
2、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家在得了这类肝炎后,患者如果不早日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细胞不断坏死的情况,损害肝脏正常结构,使人体的机制处于非正常状态,最后变成肝硬化,并出现肝腹水、引起肝脾肿大等并发症,继而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大家知道肝炎会带来什么危害后,要及时对这种疾病进行正规的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大家在得了这种类型的肝炎后,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持续性的破坏。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4、丁型病毒性肝炎:这种肝炎也会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们在感染丁型病毒性肝炎后,会严重影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健康,因为这种病毒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容易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丙型肝炎真的可发展为肝硬化吗
丙型肝炎同样可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感染途径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输血和血制品;②皮下注射;③性传播;④产期传播;⑤家庭密切接触性传播;⑥还有部分传播途径不明的丙型肝炎。
患丙型肝炎后临床表现常很轻微,如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少数人有黄疸等,甚或有人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ALT轻度升高。急性丙型肝炎经治疗半年仍不能痊愈则可进展为慢性阶段,因目前还没有治疗丙型肝炎的特效药,所以急性丙肝中约有60%-70%的病人将发展为慢性肝炎。从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到发展为慢性肝炎大约要经过10年时间,发展为肝硬化大约需要20-30年,一旦发生肝硬化有可能10年内进展为肝癌。
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是:①首先是提高防病意识,认识经血液和非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的危害性;②若家中有病人,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自身血液、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或器皿而感染他人,所用碗筷、毛巾、牙刷、面盆、剃须刀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健康人分开;③防止医源性感染,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应该提高防病意识。
上面的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为什么丙型肝炎能够发展为肝硬化。小编在这里提示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病变。
急性肝炎的症状
急性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急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型。
1.急性无黄疸型:近期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等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肝肿大伴有动态变化及叩、压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2.急性黄疸型肝炎分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1)黄疸前期:起病急,伴畏寒及发热,乏力,纳差及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炎、关节痛、荨麻疹等表现,肝肿大不明显。本期持续数日至两周。(2)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发热渐退,但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肿大、质软,有叩、压痛,5%~10%患者脾肿大、质软,有叩、压痛。此期持续2~6周。(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及肝肿大逐步消失。本期持续约一个月。